書名: 2020年稅務碩士(MT)[專業碩士]考試專用教材作者名: 圣才電子書本章字數: 2026字更新時間: 2021-05-27 10:30:47
第六節 稅收增長與經濟增長的相關性分析
一、稅收彈性的概念
稅收彈性是指描述稅收收入相對于國內生產總值的彈性的指標,也稱為稅收的GDP彈性,即在現行的稅率和稅法下,稅收收入(T)變動的百分比對國內生產總值(GDP)變動的百分比的比值。用公式表示:
當稅收彈性大于1時,表明稅收富有彈性,稅收增長速度快于GDP的增長速度,或者說高于經濟增長速度。
當稅收彈性等于1時,表明稅收為單位彈性,稅收增長速度與GDP增長速度同步,或者說與經濟發展同步。
當稅收彈性小于1時,表明稅收缺乏彈性,稅收的增長速度慢于GDP的增長速度,或者說低于經濟增長速度。
稅收收入的增長要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稅收收入增長過緩不利于國家籌集財政收入;相反,稅收收入增長過快,同樣會對經濟增長產生不利影響。1996年以來,稅收收入的增速均快于GDP的增速,有些年份甚至接近GDP增速的3倍(如表2-2所示),特別是這一期間我國經濟一度處于通貨緊縮時期,經濟增長乏力,在這種經濟形勢下所形成的稅收收入的高速增長甚至超速增長引起了社會各界的不解和非議。同時,考慮到我國除了稅收收入外,政府收入中還包括大量的其他財政收入、預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這就不得不使人擔心我國宏觀稅負的增長過快問題。總之,從長遠來看,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稅收收入比重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但從短期來看,稅收收入的增長應當與國民經濟的發展相匹配,過快或者過慢都是不正常的。
表2-2 近年來我國稅收收入增長的彈性系數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09);2004年數據見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2005年2月28日發布的《200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其中,GDP、稅收均按現價計算。
三、我國稅收收入增長超經濟增長的原因分析
1.經濟因素
(1)產業結構的調整
三大產業單位生產總值對稅收的貢獻是不同的。以傳統農牧業為主的第一產業,受自然條件等因素的制約,投資報酬率低,生產周期長,稅收缺乏彈性,從農牧業直接得來的財政收入較少,加之2006年我國取消了農業稅,這部分財政收入可以忽略不計;以工業、建筑業為主的第二產業受自然條件約束較小,稅收彈性強,稅負較重,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以貿易、服務、金融為主導的第三產業,稅收增長彈性強,稅基較寬,稅源廣泛,理論上應當對稅收做出更大貢獻,但是長期以來,我國為了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對其課征的稅負相對較輕,因此,第三產業的貢獻能力也不如第二產業。
因此,由于三個產業負稅能力不同、稅收貢獻不同,即使GDP總量不變,產業結構的調整也會影響稅收收入的增長。
從我國的產業結構變動看,近年來我國第一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持續下降,而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比重卻不斷上升。同時,我國近年來頻繁利用稅收政策引導產業結構調整,造成產業之間稅負差異不斷擴大。輕稅產業或行業在GDP中的比重不斷下降,也是造成稅收增長快于經濟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
(2)經濟增長影響的時滯性
當年的稅收增長不僅受到同年經濟增長的影響,還要受到前幾年經濟情況的持續影響,即從經濟增長轉換為稅收增長需要一定的時滯,因此在當年的稅收增長中可能包括前一時期經濟增長的因素。
2.制度因素
(1)統計規范制約的影響
首先,由于非稅GDP導致稅收增長與GDP增長的背離,非稅GDP的存在導致了稅收收入與GDP在統計內容上的差異。在GDP總量中,絕大部分GDP會帶來稅收收入,但也有一部分GDP無法形成稅收收入,我們稱之為非稅GDP。同時,在可稅GDP中,又有高稅率GDP與低稅率GDP之分,前者對稅收的貢獻大,后者對稅收的貢獻小。顯然提高可稅GDP的比重,特別是提高高稅負GDP的比重,會導致稅收的快速增長。
其次,外貿進口核算的影響。近年來中國海關對于進口環節代征的增值稅和消費稅的快速增長也是造成稅收收入超速增長的原因之一,而GDP核算的是外貿進出口凈值,外貿進口應作為統計宏觀經濟增長的減項。但在這一過程中,會產生稅收收入的增加,如增加增值稅、消費稅以及關稅的稅額。
最后,出口退稅制度的影響。在經濟統計中,出口退稅是不從稅收收入統計中扣除的。而客觀上,出口退稅并沒有形成國家的可支配收入,企業即使在實際得到所退稅款之前,也并不將其視為實際的成本費用,這種統計方法實際上造成了稅收收入規模的虛增。
(2)稅收制度設計的原因
現行稅制中某些稅種的制度本身造成二者的背離,即有些稅種的收入和GDP沒有直接關系。如一些財產行為稅類收入如房產稅,其稅基是以財產的原值為基礎,不與經濟同步增長。
(3)口徑因素
GDP的核算口徑是權責發生制,一般是按照國家統計局所確定的國民經濟20個大的門類核算各個行業的增加值,再通過匯總各行業、各門類的增加值來取得對應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以及地區GDP的最終產值。
稅收收入的核算原則是實際收付制,以實際入庫數為依據。如稅務部門根據企業申請,進行緩交稅款的審批,有可能導致稅款跨年度入庫,即本年度不包含這部分稅款,而應列入下一年度,但按照GDP統計原則,這部分稅款相應的生產卻計入了當年的GDP。
因此,由于統計口徑的不同,會引起稅收收入和GDP增長的差異。
- 劉意青《簡明英國文學史》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434國際商務專業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布蘭查德《宏觀經濟學》(第6版)配套題庫【考研真題精選+章節題庫】
- 范忠信《中國法制史》(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斯蒂格利茨《經濟學(上冊)》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贈兩套模擬試題及詳解】(第4版)
- 國際關系學院811國際關系專業綜合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2020年中國哲學史考研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休斯《公共管理導論》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第3版)
- 2020年同等學力申碩《經濟學學科綜合水平考試(貨幣銀行學部分)》復習全書【核心講義+模擬試題詳解】
- 黃楠森《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筆記和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上海海事大學外國語學院621綜合英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2016年考研政治速背15天
- 中山大學244法語(二外)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喻國明《傳媒經濟學教程》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西醫綜合考試大綱精解與模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