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曼昆《經濟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分冊)》(第7版)復習全書【核心講義+模擬試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2351字
- 2021-04-30 16:16:14
第2章 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
一、作為科學家的經濟學家
1科學方法:觀察、理論和進一步觀察
正如其他學科一樣,經濟學觀察一個事件,建立一種理論,并收集數據來檢驗這種理論。但是,收集數據來檢驗經濟理論是困難的,因為經濟學家通常不能從試驗中創造數據。這就是說,經濟學家不能僅僅為了一種理論而控制經濟。因此,經濟學家通常采用從歷史事件中收集到的數據。
2假設的作用
假設可以使解釋這個世界更為容易。例如,為了研究國際貿易的影響,可以假設世界只由兩個國家組成,而且每個國家只生產兩種產品。通過理解只有兩個國家和兩種產品這種假想世界中的國際貿易,來更好地理解人們生活在其中的、更復雜的現實世界中的國際貿易。
3經濟模型
經濟學家努力以科學家的客觀性來探討他們的主題。像所有科學家一樣,他們做出了適當的假設并建立了簡化的模型,以便解釋周圍的世界。兩個簡單的經濟模型是循環流量圖和生產可能性邊界。
(1)循環流量圖
循環流量圖是指一個說明貨幣如何通過市場在家庭和企業之間流動的直觀經濟圖形,如圖2-1所示。在這個模型中,經濟由兩類決策者——家庭和企業——所組成。企業用勞動、土地和資本(建筑物和機器等)這些投入品來生產物品和服務,這些投入被稱為生產要素。家庭則擁有生產要素并消費企業生產的所有物品與服務。
圖2-1 循環流量圖
圖2-1中,經濟決策由家庭和企業做出。家庭和企業在物品與服務市場(在這個市場上,家庭是買者,而企業是賣者)以及生產要素市場(在這個市場上,企業是買者而家庭是賣者)上相互交易。外面一圈的箭頭表示貨幣的流向,里面一圈的箭頭表示相應的投入與產出的流向。循環流量圖是一個簡單的經濟模型。它略去了在某些情況下會很重要的各種細節。例如,一個更為復雜、更為現實的循環流量模型應該包括政府和國際貿易的作用。
(2)生產可能性邊界
①生產可能性邊界的含義
生產可能性邊界:表示在可得到的的生產要素與生產技術既定時,一個經濟所能生產的產品的產量的各種組合的圖形。經濟可以在生產可能性邊界上或它之內的任何一點上進行生產,但不能在該邊界以外任何一點上進行生產。生產可能性邊界上(而不是這條線以內)的點代表有效率的生產水平。
②生產可能性邊界圖示
假設一個社會把其全部資源用于電腦和汽車兩種產品的生產,那么生產可能性邊界可用圖2-2表示。
圖2-2 生產可能性邊界
該圖形表示,一個社會在資源一定、技術一定的情況下所可能生產的A產品和B產品的各種不同產量的組合。位于曲線右邊的點(如C點)是不能達到的,因為沒有足夠的資源,而曲線左邊的點(如D點)可以達到,但沒有利用完或沒有有效利用全部可供利用的資源。而位于曲線上的點(如E點)則表示全部資源都得到了利用而又可以接受的組合。
生產可能性邊界也表明了用另一種物品來衡量一種物品的機會成本。技術進步使生產可能性邊界向外移動,從而增加了經濟所能生產的產量。
二、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
1微觀經濟學
(1)含義
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s)是指研究家庭和企業如何做出決策,以及它們在某個市場上的相互交易的經濟學。
(2)研究對象
微觀經濟學研究家庭和企業如何做出決策,以及它們在某個市場上的相互交易。即微觀經濟學是以市場經濟中單個經濟主體的經濟行為和經濟規律作為考查對象,研究單個生產者或企業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生產商品和勞務以獲取最大利潤,以及單個消費者或家庭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貨幣收入購買商品和勞務以獲取最大滿足。
2宏觀經濟學
(1)含義
宏觀經濟學(macroeconomics)是與微觀經濟學相對而言的,它是研究整體經濟現象,包括通貨膨脹、失業和經濟增長的學科。
(2)研究對象
宏觀經濟學以國民經濟總體為考察對象,研究經濟生活中有關總量的決定與變動,解釋失業、通貨膨脹、經濟增長與波動、國際收支與匯率的決定與變動等經濟中的宏觀整體問題,所以又稱之為總量經濟學。
3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聯系和區別
(1)二者的聯系
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是密切相關的。由于整體經濟的變動產生于千百萬個人的決策,所以,不考慮相關的微觀經濟決策而去理解宏觀經濟的發展是不可能的。
(2)二者的區別
盡管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之間存在固有的聯系,但這兩個領域仍然是不同的。由于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探討不同的問題,所以,它們有時采用相當不同的方法。
三、實證分析與規范分析
1實證表述
實證表述是指試圖描述世界是什么樣子的觀點。
2規范表述
規范表述是指試圖描述世界應該是什么樣子的觀點。
3實證分析與規范分析的區別
實證表述和規范表述之間的關鍵區別是我們如何判斷它們的正確性。從原則上說,可以通過檢驗證據而確認或否定實證表述。與此相比,對規范表述的評價則既涉及事實也涉及價值觀。確定什么是好政策或什么是壞政策不僅僅是一個科學問題,它還涉及我們對倫理、宗教和政治哲學的看法。
實證表述與規范表述根本上是不同的,但在一個人的觀念中它們通常相互關聯。特別是,我們關于世界如何運行的實證觀點將影響我們關于什么政策合意的規范觀點。但規范結論并不能僅僅根據實證分析,還要涉及價值判斷。
研究經濟學需要記住這兩種分析的不同,這是兩種不同的語言,當經濟學家解釋經濟運行情況時,他使用前者,此時他是站在科學家的立場上的;當提供幫助來改善經濟后果時,他使用后者,此時他站在政策顧問的立場上了。
四、經濟學家意見分歧的原因
經濟學家向政策制定者提供相互沖突的建議的原因有兩個:
1科學判斷的不同
經濟學家可能對世界如何運行的不同實證理論的正確性看法不一致,因而會有不同的科學判斷。例如,經濟學家對家庭儲蓄對儲蓄稅后收益變動的敏感程度看法不同。
2價值觀的不同
經濟學家可能有不同的價值觀,因此對政策應該努力實現的目標有不同的規范觀點。例如,經濟學家對于是否應該進行收入再分配看法不同。
在現實中,雖然經濟學家對于許多問題有正常的分歧,但在許多經濟學原理上是極為一致的。
- 2020年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C類(本科生)核心詞匯全突破(視頻講解)【核心釋義+例句搭配+巧記速記】
- 程守洙《普通物理學》(第5版)(下冊)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CAXA實體設計2016基礎與實例教程
- 胸懷天下敏思篤行:時事政策教育
- 室內設計初步
- 程序設計基礎實驗和學習指導(C語言·微課版)
- 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第2版)
- George Yule《語言研究》(第4版)配套題庫【課后練習+章節題庫(含名校考研真題)+模擬試題】
- 材料分析測試實驗
- 納米碳(氮)化物的制備與應用
- 組織行為學(第2版)
- 《思想道德與法治》實踐教程
- 服裝立體裁剪
- 管理溝通:理論、工具、測評、案例
- 機電設備裝調工藝與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