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篇 財會基礎知識

第一章 會計基礎知識

第一節 總 論

一、會計的定義

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反映和監督一個單位經濟活動的一種經濟管理工作。在企業,會計主要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并對企業經營活動和財務收支狀況進行監督。

二、會計的兩大基本職能

1.核算職能

會計核算是會計的最基本職能,它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通過確認、計量、記錄、報告等環節,對特定對象的經濟活動進行記賬、算賬、報賬,為各相關方提供會計信息。

(1)會計核算主要以貨幣為計量單位來反映各單位的經濟活動狀況;

(2)會計核算具有完整性、連續性和系統性的特點;

(3)會計核算要對各單位經濟活動的全過程進行反映,不僅對已經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事中、事后的核算,還可在此基礎上對未來的經濟活動進行預測。

2.監督職能

會計監督職能又稱控制職能,是指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核算的基礎上,對特定對象經濟業務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進行審查。會計的監督功能的特征主要有:

(1)會計監督主要通過貨幣計量來進行;

(2)會計監督要對經濟活動進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過程監督;

(3)會計監督的目的是保證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合理性。

三、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

1.會計主體

指會計所核算和監督的特定單位或者組織,是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范圍。

【例1】(判斷題)法律主體一定是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律主體。(  )

【答案】

【解析】會計主體是會計信息反映的特定單位或者組織,法律主體是法律上承認的可以獨立承擔義務和享受權利的個體或法人。會計主體包括法律主體。

2.持續經營

【例2】企業資產以歷史成本計價而不以現行成本或清算價格計價,依據的會計核算基本前提是(  )

A.會計主體

B.持續經營

C.會計分期

D.貨幣計量

【答案】B

【解析】企業是否持續經營是會計人員選擇會計原則和會計方法的基礎,例如固定資產可以在較長時間發揮作用,如果企業會持續經營下去,固定資產就可以根據歷史成本進行記錄,并采用折舊的方法,將歷史成本分攤到各個會計期間或相關產品中;如果企業不能持續經營,固定資產就不應采用歷史成本進行記錄并按期計提折舊,此時應啟動清算會計。

3.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是指把企業持續不斷的生產經營過程劃分為較短的等距會計期間。

4.貨幣計量

會計進行核算時,是以采用幣值穩定的貨幣來綜合計量為前提的。

四、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真實性原則;相關性原則;明晰性原則;可比性原則;實質重于形式原則;重要性原則;謹慎性原則;及時性原則。

五、會計基礎

會計基礎是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基礎,是指企業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過程中所采用的基礎,是確認一定會計期間的收入和費用,從而確定損益的標準。會計基礎主要有兩種:權責發生制基礎和收付實現制基礎。

(1)權責發生制

權責發生制,也稱應計制,是指收入費用的確認應當以收入和費用的實際發生作為確認計量的標準。從時間上規定會計確認的基礎,核心是根據權責發生制關系的實際發生期間來確認收入和費用。

(2)收付實現制

收付實現制,也稱現金收付制或現金制,是指以收到或支付的現金作為確認收入和費用等的依據。收付實現制是以實際收到或付出款項的日期確認收入或費用的歸屬期的制度。

《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規定,企業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

《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規定,政府會計由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構成。預算會計實行收付實現制(國務院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財務會計實行權責發生制。

第二節 會計要素和會計科目

一、會計要素

1.會計要素的確認

會計要素是對會計對象按經濟性質所作的基本分類,是會計核算對象的具體化,適用于反映會計主體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基本單位。會計要素界定為六個,即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

(1)資產

資產是指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的資源。資產的實質是經濟來源;資產是可以用貨幣計量的。資產應該包括以下特征:

資產的實質是經濟資源;

資產的目的是在未來為某個會計主體帶來經濟利益;

資產必須是企業擁有或能夠加以控制的經濟資源;

資產是可以用貨幣來計量。

(2)負債

負債是指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履行該義務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負債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

負債是過去或目前的會計事項所構成的現時義務;

負債是企業未來經濟利益的犧牲;

負債必須能以貨幣計量,是可以確定或估計的。

【例1】(多項選擇題)對于負債類賬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借方登記增加數,貸方登記減少數

B.借方登記減少數,貸方登記增加數

C.期末余額一般為借方余額

D.期末余額一般為貸方余額

【答案】BD

【解析】負債類賬戶借方登記減少數,貸方登記增加數;期末余額一般為貸方余額。

(3)所有者權益

所有者權益是指資產扣除負債后由所有者應享的剩余利益即一個會計主體在一定時期所擁有或可控制的具有未來經濟利益資源的凈額。所有者權益的來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資本、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留存收益等。

(4)收入

收入是指企業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及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中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收入的特點主要表現在:

收入反映企業在一定時期所取得的成就;

收入能引起企業資產的增加,或負債的減少,或二者兼而有之;

收入能導致企業所有者權益的增加。

【例2】下列各項中,符合會計要素收入定義的是(   )。

A.出售材料收入

B.出售無形資產凈收益

C.轉讓固定資產凈收益

D.向購貨方收取的增值稅銷項稅額

【答案】A

【解析】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包括銷售商品收入、提供勞務收入和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

(5)費用

費用是企業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日常活動中所發生的經濟利益的流出。

費用構成:制造成本和期間費用。制造成本包括直接制造費用和間接制造費用;期間費用包括:管理費用、營業費用和財務費用。一項費用要么是產品,要么是期間費用。

【例3】企業支付的產品廣告費,應通過(   )科目核算。

A.主營業務成本

B.稅金及附加

C.管理費用

D.銷售費用

【答案】D

【解析】銷售費用這個科目核算企業銷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勞務的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費用,包括保險費、包裝費、展覽費和廣告費、商品維修費、預計產品質量保證損失、運輸費、裝卸費等以及為銷售本企業商品而專設的銷售機構(含銷售網點、售后服務網點等)的職工薪酬、業務費、折舊費等經營費用。

(6)利潤

利潤是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其金額表現為收入減費用后的差額。利潤金額取決于收入和費用、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金額的計量。

作為反映企業經營成果的要素,利潤應該是指企業的凈利潤,即利潤總額減所得稅;

利潤總額由四部分組成,即營業利潤、投資凈收益、補貼收入和營業外收支凈額;

利潤是反映企業經營成果的最終要素。

2.會計要素的計量

會計計量是財務會計的一項程序,它指的是用貨幣數量(主要是金額)對財務報表要素進行描述,即指入賬的資產應按什么樣的金額予以記錄和報告。

(1)計量單位:通常采用名義貨幣。

(2)計量屬性:會計要素(主要是資產)可用貨幣計量的各種特征。

歷史成本。在歷史成本計量下,資產按照購置時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或者按照購置資產時所付出對價的公允價值計量;負債按照因承擔現時義務而實際收到的款項或者資產的金額,或者承擔現時義務的合同金額,或者按照日常活動中為償還負債預期需要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

重置成本。在重置成本計量下,資產按照現在購買相同或者相似資產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負債按照現在償付該項債務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

可變現凈值。在可變現凈值計量下,資產按照其正常對外銷售所能收到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扣減該資產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后的金額計量。

現值。在現值計量下,資產按照預計從其持續使用和最終處置中所產生的未來凈現金流入量的折現金額計量;負債按照預計期限內需要償還的未來凈現金流出量的折現金額計量。

公允價值。在公允價值計量下,資產和負債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計量。

企業在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一般應當采用歷史成本。

二、會計科目

1.會計科目分類

表1-1 會計科目分類(按其歸屬)

2.總分類科目和明細分類科目的關系

總分類科目對其所屬的明細分類科目具有統御和控制的作用,而明細分類科目是對其所歸屬的總分類科目的補充和說明。

3.會計科目的設置

(1)合法性原則(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

(2)相關性原則(滿足對外報告與對內管理的要求);

(3)實用性原則(滿足單位實際需要)。

第三節 會計等式和復式記賬

一、會計等式

1.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會計的基本平衡式)

會計恒等式:資產=權益;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資產與權益的恒等關系是復式記賬法的理論基礎,也是企業編制資產負債表的依據。

2.收入-費用=利潤(第二個會計等式)。該關系是企業編制利潤表的基礎。

【例1】(多項選擇題)下列業務中,能夠引起會計等式兩邊金額同時變動的有(  )。

A.收到投資者的追加投資,存入銀行

B.用銀行存款歸還所欠貨款

C.以銀行存款購入固定資產

D.用銀行借款直接償還拖欠的貨款

【答案】AB

【解析】A項,資產和所有者權益同時增加;B項,資產和負債同時減少;C項,資產此增彼減;D項負債此增彼減。

二、復式記賬

復式記賬法有借貸記賬法、收付記賬法、增減記賬法三種。復式記賬法的理論依據是會計等式。企業會計核算必須采用借貸記賬法。

1.借貸記賬法下的賬戶結構和記賬規則

企業的會計科目可分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成本和損益等五類。在復式記賬法的借貸記賬法中,會計分錄左邊是借方,右邊是貸方,遵循“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的基本準則。資產、成本與費用的增加列在借方,減少列在貸方;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及利潤的增加則列在貸方,減少列在借方。

2.借貸記賬法的試算平衡

試算平衡是指根據資產與權益的恒等關系以及借貸記賬法的記賬規則,檢查所有賬戶記錄是否正確的過程,包括發生額試算平衡法和余額試算平衡法兩種方法。

(1)發生額試算平衡法

全部賬戶本期借方發生額合計=全部賬戶本期貸方發生額合計

(2)余額試算平衡法

它是根據本期所有賬戶借方余額合計與貸方余額合計的恒等關系,檢驗本期賬戶記錄是否正確的方法。根據余額時間不同又分為期初余額平衡與期末余額平衡兩類。

實際工作中,余額試算平衡通過編制試算平衡表方式進行。

第四節 會計憑證

一、會計憑證概述

1.會計憑證的概念和種類

會計憑證是記錄經濟業務事項發生或完成情況的書面證明,也是登記賬簿的依據。記賬憑證是登記賬簿的直接依據。

2.會計憑證的作用

(1)記錄經濟業務,提供記賬依據;

(2)明確經濟責任,強化內部控制;

(3)監督經濟活動,控制經濟運行。

二、原始憑證

1.原始憑證的種類

(1)按照來源不同分類,可分為:外來原始憑證、自制原始憑。

(2)按照填制手續及內容不同分類,可分為:一次憑證、累計憑證、匯總憑證。

(3)按照格式不同分類

通用憑證。(有關部門統一印制)如增值稅專用發票、銀行轉賬結算憑證等。

專用憑證。(內部使用)如收料單、領料單、工資費用分配表、折舊計算表等。

2.原始憑證的填制要求

(1)填制原始憑證的基本要求

記錄要真實。

內容要完整。

手續要完備(簽章)。

書寫要清楚、規范。

原始憑證要按規定填寫,文字要簡要,字跡要清楚,易于辨認,不得使用未經國務院公布的簡化漢字。大小寫金額必須相符且填寫規范,小寫金額用阿拉伯數字逐個書寫,不得寫連筆字。在金額前要填寫人民幣符號“¥”,人民幣符號“¥”與阿拉伯數字之間不得留有空白。金額數字一律填寫到角、分,無角、分的,寫“00”或符號“—”;有角無分的,分位寫“0”,不得用符號“—”。大寫金額用漢字壹、貳、叁、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萬、億、元、角、分、零、整等,一律用正楷或行書字書寫。大寫金額前未印有“人民幣”字樣的,應加寫“人民幣”三個字,“人民幣”字樣和大寫金額之間不得留有空白。大寫金額到元或角為止的,后面要寫“整”或“正”字;有分的,不寫“整”或“正”字。如小寫金額為¥1008.00,大寫金額應寫成“壹仟零捌元整”。

編號要連續。如果原始憑證已預先印定編號,在寫壞作廢時,應加蓋“作廢”戳記,妥善保管,不得撕毀。

不得涂改、刮擦、挖補。原始憑證有錯誤的,應當由出具單位重開或更正,更正處應當加蓋出具單位印章。原始憑證金額有錯誤的,應當由出具單位重開,不得在原始憑證上更正。

填制要及時。

(2)自制原始憑證的填制要求

填寫自制原始憑證時,必須有經辦單位的領導人或由經辦單位負責人所指定人員的簽名或蓋章。

一次憑證的填制。一次憑證雖不一定加蓋公章,但一定要有完整的簽審手續。經辦人、負責人、審核人、簽領人一定要簽名或蓋章。

累計憑證的填制。填制累計憑證時,除了滿足一次憑證的填制要求,由于可能涉及多個部門,所以必須由相關部門責任人審核簽章。

匯總憑證的填制。填制匯總憑證時,編號、填制日期、經濟業務內容、數量、單價、金額、制證人、審核人、收款人、所附原始憑證張數必須填寫。

(3)外來原始憑證的填制要求

從外單位取得的原始憑證,必須蓋有填制單位的公章。

3.原始憑證的審核

(1)審核原始憑證的真實性。包括原始憑證的日期、業務內容、數據的真實性。各種原始憑證都必須有相關人員的簽名或蓋章。

(2)審核原始憑證的合法性。

(3)審核原始憑證的合理性。

(4)審核原始憑證的完整性。審核原始憑證各項基本要素是否齊全,是否有漏項,日期是否完整,文字是否工整,有關人員的簽章是否齊全,憑證聯次是否完整。

(5)審核原始憑證的正確性。審核原始憑證各項金額的計算及填寫是否正確,包括阿拉伯數字分位填寫,不得連寫,小寫金額中間不能留空位等。

(6)審核原始憑證的及時性。審核時要注意審核憑證的填制日期是否符合及時性要求。

【例1】下列關于原始憑證更改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原始憑證填制日期錯誤的,可以進行涂改

B.原始憑證有錯誤的,可以在錯誤處更正,并加蓋出具單位印章

C.原始憑證金額錯誤的,必須由出具單位重新開具

D.原始憑證有錯誤的,不能涂改,必須由出具單位重新開具

【答案】C

【解析】原始憑證填寫如有錯誤,要使用正確的改錯方法更正,具體如下:不得涂改、刮擦、挖補或用褪色水改,更正處應當加蓋開出單位的公章;對于文字發生錯誤的原始憑證,應退回原開出單位重開,或在錯誤處進行更正,并在更正處加蓋更正單位公章及相關人員名章;對于數字發生錯誤的原始憑證,必須退回原開出單位重開,不可在原錯誤處更正;會計部門和經辦業務的有關部門,必須對原始憑證進行嚴格認真的審核。

三、記賬憑證

1.記賬憑證的種類

(1)按內容可分為收款憑證、付款憑證和轉賬憑證。

(2)按填列方式可分為復式憑證和單式憑證。

2.記賬憑證的基本內容

(1)記賬憑證的填制要求

記賬憑證必須具備的基本內容:記賬憑證的名稱;記賬憑證的日期;記賬憑證的編號;經濟業務事項的內容摘要;經濟業務事項所涉及的會計科目及其記賬方向;經濟業務事項的金額;記賬標記;所附原始憑證的張數(使用阿拉伯數字小寫填寫);制證、審核、記賬、會計主管等有關人員的簽章,收款憑證和付款憑證還應有出納人員的簽名或蓋章。

(2)記賬憑證的審核

內容是否真實;項目是否齊全;科目是否正確;金額是否正確;書寫是否正確。

【例2】對于涉及庫存“現金”與“銀行存款”之間的經濟業務,一般只編制(  )。

A.收款憑證

B.付款憑證

C.轉賬憑證

D.記賬憑證

【答案】B

【解析】對于涉及庫存“現金”與“銀行存款”之間的經濟業務,為了避免重復記賬,規定一般只編制付款憑證,不編制收款憑證。

【例3】下列各項中,不屬于記賬憑證的審核內容的是(   )。

A.憑證是否符合有關的計劃和預算

B.會計科目使用是否正確

C.憑證的金額與所附原始憑證的金額是否一致

D.憑證的內容與所附原始憑證的內容是否一致

【答案】A

【解析】記賬憑證審核的內容主要包括:記賬憑證所反映的經濟業務是否真實;記錄的內容是否與原始憑證的內容一致;記賬憑證所記錄的內容是否正確:記賬憑證所填制的項目是否齊全,有關人員是否簽章。

第五節 會計賬簿

一、會計賬簿概述

1.會計賬簿的分類

(1)按用途分類

序時賬簿(日記賬)

按照經濟業務發生或完成時間的先后順序逐日逐筆進行登記的賬簿。在我國,大多數單位一般只設現金日記賬和銀行存款日記賬。

分類賬簿

對全部經濟業務事項按照會計要素的具體類別而設置的分類賬戶進行登記的賬簿。分為總賬和明細賬。

備查賬簿

對某些在序時賬簿和分類賬簿等主要賬簿中都不予登記或登記不夠詳細的經濟業務事項進行補充登記時使用的賬簿。

【例1】將賬簿劃分為序時賬、分類賬、備查賬的依據是(   )。

A.賬簿的登記方式

B.賬簿的用途

C.賬簿登記的內容

D.賬簿的外表形式

【答案】B

【解析】賬簿按用途可劃分為序時賬、分類賬、備查賬;按外表形式分為訂本賬、活頁賬、卡片賬。

(2)按賬頁格式分類

兩欄式賬簿;三欄式賬簿;多欄式賬簿;數量金額式賬簿。

(3)按外形特征分類

訂本賬;活頁賬;卡片賬

2.會計賬簿與賬戶

(1)賬戶的基本結構

賬戶余額按照表示的時間不同,分為期初余額和期末余額,其基本關系如下:

期末余額=期初余額+本期增加發生額-本期減少發生額

上式中的四個部分稱為賬戶的四個金額要素。

賬戶的基本結構具體包括賬戶名稱(會計科目)、記錄經濟業務的日期、所依據記賬憑證編號、經濟業務摘要、增減金額、余額等。

(2)賬簿與賬戶的關系

會計科目與賬戶都是對會計對象具體內容的科學分類,兩者口徑一致,性質相同。會計科目是設置賬戶的依據;賬戶是會計科目的具體運用。兩者的區別是:會計科目僅僅是賬戶的名稱,不存在結構;而賬戶則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結構。在實際工作中,兩者通用。

二、會計賬簿的啟用與登記規則

1.會計賬簿的啟用

啟用會計賬簿時,應當在賬簿封面上寫明單位名稱和賬簿名稱,并在賬簿扉頁上附啟用表。啟用訂本式賬簿應當從第一頁到最后一頁順序編訂頁數,不得跳頁、缺號。

2.會計賬簿的登記規則

(1)登記會計賬簿時,應當將會計憑證日期、編號、業務內容摘要、金額和其他有關資料逐項記入賬內,做到數字準確、摘要清楚、登記及時、字跡工整。

(2)登記完畢后,在記賬憑證上簽名或者蓋章,并注明已經登賬的符號表示已經記賬。

(3)賬簿中書寫的文字和數字應緊靠底線書寫,上面要留有適當空格,不要寫滿格,一般應占格距的1/2。

(4)登記賬簿要用藍黑墨水或者碳素墨水書寫,不得使用圓珠筆(銀行的復寫賬簿除外)或者鉛筆書寫。

(5)下列情況,可以用紅色墨水記賬:

按照紅字沖賬的記賬憑證,沖銷錯誤記錄;

在不設借貸等欄的多欄式賬頁中,登記減少數;

在三欄式賬戶的余額欄前,如未印明余額方向的,在余額欄內登記負數余額;

根據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可以用紅字登記的其他會計記錄。

(6)各種賬簿應按頁次順序連續登記,不得跳行、隔頁。如果發生跳行、隔頁,應當將空行、空頁劃線注銷,或者注明“此行空白”、“此頁空白”字樣,并由記賬人員簽名或者蓋章。

(7)凡需要結出余額的賬戶,結出余額后,應當在“借或貸”等欄內寫明“借”或者“貸”等字樣。沒有余額的賬戶,應在“借或貸”欄內寫“平”字,并在“余額”欄用“0”表示。

(8)每一賬頁登記完畢結轉下頁時,應當結出本頁合計數及余額,寫在本頁最后一行和下頁第一行有關欄內,并在摘要欄內注明“過次頁”和“承前頁”字樣;也可以將本頁合計數及金額只寫在下頁第一行有關欄內,并在摘要欄內注明“承前頁”字樣。

對需要結計本月發生額的賬戶,結計“過次頁”的本頁合計數應當為自本月初起至本頁末止的發生額合計數;對需要結計本年累計發生額的賬戶,結計“過次頁”的本頁合計數應當為自年初起至本頁末止的累計數;對既不需要結計本月發生額,也不需要結計本年累計發生額的賬戶,可以只將每頁末的余額結轉次頁。

三、會計賬簿的登記方法

1.總分類賬的格式和登記方法

總分類賬可以根據記賬憑證逐筆登記,也可以根據經過匯總的科目匯總表或匯總記賬憑證等登記。

2.明細分類賬的格式和登記方法

(1)明細分類賬的格式

明細分類賬是根據二級賬戶或明細賬戶開設賬頁,分類、連續地登記經濟業務以提供明細核算資料的賬簿,其格式有三欄式、多欄式、數量金額式和橫線登記式(或稱平行式)等多種。

(2)明細分類賬的登記方法

不同類型經濟業務的明細分類賬可根據管理需要,依據記賬憑證、原始憑證或匯總原始憑證逐日逐筆或定期匯總登記。固定資產、債權、債務等明細賬應逐日逐筆登記;庫存商品、原材料、產成品收發明細賬以及收入、費用明細賬可以逐筆登記,也可定期匯總登記。

3.總分類賬和明細分類賬的平行登記

(1)總分類賬戶與明細分類賬戶的關系

總分類賬戶對明細分類賬戶具有統御、控制作用;明細分類賬戶對總分類賬戶具有補充、說明作用。總分類賬戶與其所屬明細分類賬戶在總金額上應當相等。

(2)總分類賬戶與明細分類賬戶的平行登記

平行登記是指對所發生的每項經濟業務事項都要以會計憑證為依據,一方面記入有關總分類賬戶,另一方面記入有關總分類賬戶所屬明細分類賬戶的方法。

總分類賬戶與明細分類賬戶平行登記的要求:

所依據會計憑證相同(依據相同);

借貸方向相同(方向相同);

所屬會計期間相同(期間相同);

計入總分類科目的金額與計入其所屬明細分類科目的金額合計相等。

四、對賬和結賬

1.賬證核對

賬證核對是指核對會計賬簿記錄與原始憑證、記賬憑證的時間、憑證字號、內容、金額是否一致,記賬方向是否相符。

2.賬賬核對

(1)總分類賬簿有關賬戶的余額核對;

(2)總分類賬簿與所屬明細分類賬簿核對;

(3)總分類賬簿與序時賬簿核對;

(4)明細分類賬簿之間的核對。

3.賬實核對

(1)現金日記賬賬面余額與庫存現金數額是否相符;

(2)銀行存款日記賬賬面余額與銀行對賬單的余額是否相符;

(3)各項財產物資明細賬賬面余額與財產物資的實有數額是否相符;

(4)有關債權、債務明細賬賬面余額與對方單位的賬面記錄是否相符。

4.結賬的方法

(1)對不需按月結計本期發生額的賬戶,每次記賬以后,都要隨時結出余額,每月最后一筆余額即為月末余額。月末結賬時,只需要在最后一筆經濟業務事項記錄之下劃通欄單紅線,不需要再結計一次余額。

(2)現金、銀行存款日記賬和需要按月結計發生額的收入、費用等明細賬,每月結賬時,要結出本月發生額和余額,在摘要欄內注明“本月合計”字樣,并在下面劃通欄單紅線。

(3)需要結計本年累計發生額的某些明細賬戶,每月結賬時,應在“本月合計”行下結出自年初起至本月末止的累計發生額,登記在月份發生額下面,在摘要欄內注明“本年累計”字樣,并在下面劃通欄單紅線。12月末的“本年累計”就是全年累計發生額,全年累計發生額下劃通欄雙紅線。

(4)總賬賬戶平時只需結出月末余額。年終結賬時,將所有總賬賬戶結出全年發生額和年末余額,在摘要欄內注明“本年合計”字樣,并在合計數下劃通欄雙紅線。

(5)年度終了結賬時,有余額的賬戶,要將其余額結轉下年,并在摘要欄注明“結轉下年”字樣;在下一會計年度新建有關會計賬戶的第一行余額欄內填寫上年結轉的余額,并在摘要欄注明“上年結轉”字樣。

五、錯賬更正方法

1.劃線更正法

在結賬前發現賬簿記錄有文字或數字錯誤,而記賬憑證沒有錯誤,采用劃線更正法。

2.紅字更正法

記賬后在當年內發現記賬憑證所記的會計科目錯誤,或者會計科目無誤而所記金額大于應記金額,從而引起記賬錯誤,采用紅字更正法。

3.補充登記法

記賬后發現記賬憑證填寫的會計科目無誤,只是所記金額小于應記金額時,采用補充登記法。

【例2】會計在月末結賬前發現所填制的記賬憑證無誤,但根據記賬憑證登記賬簿時,將1396元誤記為1369元,按照有關規定,他應采用的更正方法是(   )。

A.劃線更正法

B.紅字更正法

C.補充登記法

D.平行登記法

【答案】A

六、會計賬簿的更換與保管

1.會計賬簿的更換

會計賬簿的更換通常在新會計年度建賬時進行。總賬、日記賬和多數明細賬應每年更換一次;備查賬簿可以連續使用。

【例3】(多項選擇題)下列哪些會計賬簿應每年更換一次?(   )

A.總賬

B.日記賬

C.多數明細賬

D.備查賬簿

【答案】ABC

【解析】會計賬簿的更換通常在新會計年度建賬時進行。總賬、日記賬和多數明細賬應每年更換一次,備查賬簿可以連續使用。

2.會計賬簿的保管

年度終了,各種賬戶在結轉下年、建立新賬后,一般都要把舊賬送交總賬會計集中統一管理。會計賬簿暫由本單位財務會計部門保管1年,期滿之后,由財務會計部門編造清冊移交本單位的檔案部門保管。

第六節 財務處理程序

一、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

1.概念

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是指對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都要根據原始憑證或匯總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然后直接根據記賬憑證逐筆登記總分類賬的一種賬務處理程序。它是最基本的賬務處理程序其一般程序是:

(1)根據原始憑證編制匯總原始憑證;

(2)根據原始憑證或匯總原始憑證編制收款憑證、付款憑證和轉賬憑證(也可采用通用的記賬憑證);

(3)根據收款憑證、付款憑證逐筆登記現金日記賬和銀行存款日記賬;

(4)根據原始憑證、匯總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登記各種明細分類賬;

(5)根據記賬憑證逐筆登記總分類賬;

(6)期末,現金日記賬、銀行存款日記賬和明細分類賬的余額同有關總分類賬的余額核對相符;

(7)期末,根據總分類賬和明細分類賬的記錄,編制會計報表。

2.特點、優缺點及適用范圍

(1)特點:直接根據記賬憑證逐筆登記總分類賬。

(2)優缺點: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的優點是直接根據記賬憑證記賬,簡單明了,易于理解,總分類賬可以較詳細地反映經濟業務的發生情況;其缺點是登記總分類賬的工作量大。

(3)適用范圍:適用于經濟業務量較少、經營規模較小的企業。

二、匯總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

1.編制方法

匯總記賬憑證分為匯總收款憑證、匯總付款憑證和匯總轉賬憑證三種格式。

2.特點、優缺點與適用范圍

(1)特點:定期根據記賬憑證分類編制匯總收款憑證、匯總付款憑證和匯總轉賬憑證,再根據匯總記賬憑證登記總分類賬。

(2)優缺點:優點是減輕了等級分類賬的工作量,便于了解賬戶之間的對應關系;缺點是按每一貸方科目編制匯總轉賬憑證,不利于會計核算的日常分工,當轉賬憑證較多時,編制匯總轉賬憑證的工作量較大。

(3)適用范圍:適用于規模較大、經濟業務量較多的企業。

【例1】(多項選擇題)匯總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的優點是(   )。

A.減輕了登記總賬的工作量

B.可以進行試算平衡

C.便于了解賬戶的對應關系

D.會計分錄只需編制“一借多貸”會計分錄,非常簡單

【答案】AC

【解析】匯總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優點:可以簡化登記總賬的工作量和便于了解賬戶的對應關系;缺點:編制匯總記賬憑證的工作量比較繁重,對匯總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錯誤難以發現。

三、科目匯總表賬務處理程序

1.科目匯總表的編制方法

科目匯總表是根據一定時期內的全部記賬憑證,按科目進行歸類編制的。

2.科目匯總表賬務處理程序的特點、優缺點和適用范圍

(1)特點:編制科目匯總表并據以登記總分類賬。

(2)優缺點:優點是可以簡化總分類賬的登記工作,減輕了等級總分類賬的工作量,并可以做到試算平衡,簡單易懂,方便易學;缺點是科目匯總表不能反映賬戶對應關系,不便于查對賬目。

(3)適用范圍:適用于經濟業務較多的企業。

【例2】下列哪項是科目匯總表賬務處理程序的優點?(   )

A.詳細反映經濟業務的發生情況

B.可以做到試算平衡

C.便于了解賬戶之間的對應關系

D.便于查對賬目

【答案】B

【解析】科目匯總表賬務處理程序的優點在于減輕了登記總分類賬的工作量,并可做到試算平衡。

第七節 財產清查

一、財產清查的概述

1.財產清查的分類

(1)按清查的范圍可分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

全面清查范圍大、內容多、時間長、參與人員多。

局部清查主要是對貨幣資金、存貨等流動性較大的財產的清查。局部清查范圍小、內容少、時間短、參與人員少,但專業性較強。

(2)按清查的時間可分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定期清查一般是在期末進行,它可以是全面清查,也可以是局部清查。

不定期清查是根據需要所進行的臨時性清查。可以是局部清查,也可以是全面清查。

2.財產清查的意義

(1)通過財產清查,可以查明各項財產物資的實有數量,確定實有數量與賬面數量之間的差異,查明原因和責任,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差異,改進工作,從而保證賬實相符,提高會計資料的準確性;

(2)通過財產清查,可以查明各項財產物資的保管情況是否良好,有無因管理不善造成霉爛、變質、損失浪費,或者被非法挪用、貪污盜竊的情況,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管理,切實保障各項財產物資的安全完整;

(3)通過財產清查,可以查明各項財產物資的庫存和使用情況,合理安排生產經營活動,充分利用各項財產物資,加速資金周轉,提高資金使用效果。

二、財產清查的方法

1.貨幣資金的清查方法

(1)庫存現金的清查

庫存現金清查的主要方法是通過實地盤點的方法來確定庫存現金的實存數,然后再與現金日記賬的賬面余額核對,確定賬存與實存是否相符以及盈虧情況。庫存現金清查主要包括兩例情況:出納人員每日清點庫存現金實有數,并與現金日記賬的余額核對。由清查小組對庫存現金進行定期或不定期清查。

(2)銀行存款的清查

銀行存款清查時通過與開戶銀行轉來的對賬單進行核對,來查明銀行存款的實有數額。銀行存款日記賬與開戶銀行轉來的對賬單不一致的原因有兩個:雙方或一方記賬有錯誤;存在未達賬項。未達賬項大致有以下四種情況:

企業已收,銀行未收,即企業已收款入賬,銀行尚未收款入賬;

企業已付,銀行未付,即企業已付款入賬,銀行尚未付款入賬;

銀行已收,企業未收,即銀行已收款入賬,企業尚未收款入賬;

銀行已付,企業未付,即銀行已付款入賬,企業尚未付款入賬。

2.實物的清查方法

(1)實地盤點法,是指在財產物資存放現場逐一清點數量或用計量儀器確定其實存數的一種方法。此方法數據準確可靠,但工作量較大。

(2)技術推算法,是指利用技術方法推算財產物資實存數的方法。此方法盤點數據不夠準確,但工作量較小。

【例1】(多項選擇題)在財產清查中,可以使用實地盤點法清查的項目有(  )。

A.存貨

B.往來款項

C.固定資產

D.銀行存款

【答案】AC

【解析】往來款項是使用函證法,銀行存款是銀行對賬,存貨、固定資產是可以使用實地盤點法清查的項目。實地盤點法適用范圍較廣,大多數財產物資都可采取這種方法。

3.往來款項的清查方法

往來款項包括應收款、應付款、暫收款(預收款、預付款)等。往來款項的清查一般采用發函詢證的方法進行核對。

【例2】對各種應收款、應付款的清查,一般采用(   )。

A.實地調查法

B.實地盤點法

C.技術推算法

D.核對賬目法

【答案】D

【解析】財產清查的方法有實地盤點法、抽樣盤點法、估算法、測量計算法、對賬單法、查詢法,對各種應收款、應付款的清查應采用核對賬目法。

三、財產清查結果的處理方法

1.財產清查結果的處理要求

(1)分析賬實不符的原因和性質,提出處理建議;

(2)積極處理多余積壓財產,清理往來款項;

(3)總結經驗教訓,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

(4)及時調整賬簿記錄,保證賬實相符。

2.財產清查結果的處理步驟和方法

將處理結果編制會計分錄,并據以登記有關賬簿,進行差異處理,調整賬項。

(1)財產盤盈的賬務處理

借記盤盈的“原材料”、“庫存商品”、“固定資產”科目,貸記“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和“累計折舊”科目。報經批準后,對于流動資產盤盈,則借記“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貸記“管理費用”等科目;對于固定資產盤盈,則借記“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2)財產盤虧的賬務處理

借記“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和“累計折舊”科目,貸記盤虧的“原材料”、“庫存商品”、“固定資產”科目。盤虧財產報經批準后,對于流動資產的盤虧,應當將其殘料價值、可以收回的保險賠償和過失人賠償,借記“原材料”、“其他應收款”等科目;剩余凈損失中,屬于非常損失的部分,借記“營業外支出”科目,貸記“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屬于一般經營損失的部分,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對于固定資產的盤虧,借記“營業外支出”科目,貸記“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

第八節 財務會計報告

一、財務會計報告的概念

財務會計報告是指單位根據經過審核的會計賬簿記錄和有關資料編制并對外提供的反映單位某一特定日期財務狀況和某一會計期間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的文件。

【例1】財務會計報告的首要出發點是滿足(   )對會計信息的需要。

A.政府及其有關部門

B.債權人

C.投資者

D.社會公眾

【答案】C

【解析】財務報告外部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社會公眾等。其中,滿足投資者的信息需要是企業財務報告編制的首要出發點。

二、財務會計報告的構成

1.財務會計報告的分類

財務會計報告分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財務會計報告,會計制度將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財務會計報告統稱為中期財務會計報告。通常情況下,年度財務會計報告的會計期間是指公歷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2.財務會計報告的內容

(1)會計報表,是財務會計報告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等報表,它們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

(2)會計報表附注,是為便于會計報表使用者理解會計報表的內容而對會計報表的編制基礎、編制依據、編制原則和方法及主要項目等所作的解釋。包括兩部分內容:

對會計報表中各要素的補充說明;

對在會計報表中無法詳細描述的其他財務信息的補充說明。

3.財務情況說明書

財務情況說明書是對企業一定會計期間內的財務和經營狀況進行分析和總結的一種書面報告,也是我國企業財務會計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財務會計報告的編制要求

真實可靠;相關可比;全面完整;編報及時;便于理解。

四、資產負債表

1.資產負債表的概念和意義

(1)資產負債表的概念

資產負債表是反映企業某一特定日期(如月末、季末、年末等)財務狀況的會計報表。它是根據“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這一會計等式,依照一定的分類標準和順序,將企業在一定日期的全部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項目進行適當分類、匯總、排列后編制而成的。

(2)資產負債表的意義

資產負債表可以反映企業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全貌。

2.資產負債表的格式

資產負債表的格式主要有賬戶式和報告式兩種。我國企業的資產負債表采用賬戶式結構。

3.資產負債表的編制

資產負債表設有“年初數”和“期末數”兩個金額欄。“年初數”欄的各項數字,應根據上年末資產負債表的“期末數”欄內所列數字填列。“期末數”欄的各項數字,應根據相關賬戶的期末余額直接填列或計算分析填列。資產負債表左右兩方的年初數、期末數總計應保持平衡,即“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4.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

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包括資產負債表日后調整事項(以下簡稱調整事項)和資產負債表日后非調整事項(以下簡稱非調整事項)。

(1)調整事項

資產負債表日后調整事項,是指對資產負債表日已經存在的情況提供了新的或進一步證據的事項。

企業發生的調整事項,通常包括下列各項:

資產負債表日后訴訟案件結案,法院判決證實了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已經存在現時義務,需要調整原先確認的與該訴訟案件相關的預計負債,或確認一項新負債。

資產負債表日后取得確鑿證據,表明某項資產在資產負債表日發生了減值或者需要調整該項資產原先確認的減值金額。

資產負債表日后進一步確定了資產負債表日前購入資產的成本或售出資產的收入。

資產負債表日后發現了財務報表舞弊或差錯。

(2)非調整事項

資產負債表日后發生的非調整事項,是表明資產負債表日后發生的情況的事項,與資產負債表日存在狀況無關,不應當調整資產負債表日的財務報表。。但有的非調整事項對財務報告使用者具有重大影響,如不加以說明,將不利于財務報告使用者作出正確估計和決策。因此,應在附注中進行披露。

應當在報表附注中披露的資產負債表日后非調整事項的情況有:

資產負債表日后發生重大訴訟、仲裁和承諾;

資產負債表日后資產價格、稅收政策、外匯匯率發生重大變化;

資產負債表日后因自然災害導致資產發生重大損失;

資產負債表日后發行股票和債券以及其他巨額舉債;

資產負債表日后資本公積轉增資本;

資產負債表日后發生巨額虧損;

資產負債表日后發生企業合并或處置子公司;

資產負債表日后,企業利潤分配方案中擬分配的以及經審議批準宣告發放的股利或利潤。

五、利潤表

1.利潤表的概念和意義

(1)利潤表的概念

利潤表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經營成果的報表,利潤表的理論依據是“收入-費用=利潤”。

(2)利潤表的意義

通過利潤表可以從總體上了解企業收入、成本和費用及凈利潤(或虧損)的實現及構成情況;分析企業的獲利能力及利潤的未來發展趨勢,了解投資者投入資本的保值增值情況。

2.利潤表的格式

利潤表的格式主要有多步式利潤表和單步式利潤表兩種。我國企業的利潤表采用多步式。多步式利潤表的主要計算步驟包括三步:

(1)計算營業利潤

營業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投資收益

其中:

營業收入=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

營業成本=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

(2)計算利潤總額

利潤總額=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3)計算凈利潤

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

3.利潤表的編制

利潤表主要設有“本月數”和“本年累計數”兩個金額。

(1)“本月數”欄反映本月的各項收入、費用和利潤,根據各損益類賬戶的本月發生額填列;

(2)“本年累計數”欄反映本年累計的各項收入、費用和利潤,根據各損益類賬戶的本年累計發生額填列。

【例2】(多項選擇題)下列各項中,會對利潤表中的營業利潤產生影響的有(  )。

A.處置長期股權投資

B.轉銷盤虧的固定資產

C.轉讓無形資產的所有權

D.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下降

【答案】AD

【解析】不影響利潤表中營業利潤的項目主要有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所得稅費用等項目。B項轉銷盤虧的固定資產計入營業外支出,C項轉讓無形資產的所有權產生的損益計入營業外收入或者營業外支出。

第九節 會計檔案

一、會計檔案概述

1.會計檔案的概念

會計檔案是指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財務會計報告等會計核算專業材料,它是記錄和反映單位經濟業務的重要史料和證據。

2.會計檔案的內容

會計檔案是指單位在進行會計核算等過程中接收或形成的,記錄和反映單位經濟業務事項的,具有保存價值的文字、圖表等各種形式的會計資料,包括通過計算機等電子設備形成、傳輸和存儲的電子會計檔案。具體內容如表1-2所示。

表1-2 會計檔案

【注意】各單位的預算、計劃、制度等文件材料屬于文書檔案,不屬于會計檔案。

二、會計檔案保管

1.會計檔案的歸檔

單位的會計機構或會計人員所屬機構(以下統稱單位會計管理機構),負責會計資料整理、歸檔、立卷,編制會計檔案保管清冊。

2.會計檔案的移交

(1)單位內部會計檔案移交

在會計年度終了后,當年形成的會計檔案可由單位會計管理機構臨時保管1年,再移交單位檔案管理機構保管;

因工作需要確需推遲移交的,應當經單位檔案管理機構同意。單位會計管理機構臨時保管會計檔案最長不超過三年。出納人員不得兼管會計檔案。

單位會計管理機構在辦理會計檔案移交時,應當編制會計檔案移交清冊,并按照國家檔案管理的有關規定辦理移交手續。紙質會計檔案移交時應當保持原卷的封裝。電子會計檔案移交時應當將電子會計檔案及其元數據一并移交,特殊格式的電子會計檔案應當與其讀取平臺一并移交。

(2)單位之間會計檔案移交

單位之間交接會計檔案時,交接雙方應當辦理會計檔案交接手續。交接會計檔案時,交接雙方應當按照會計檔案移交清冊所列內容逐項交接,并由交接雙方的單位有關負責人負責監督。交接完畢后,交接雙方經辦人和監督人應當在會計檔案移交清冊上簽名或蓋章。

電子會計檔案應當與其元數據一并移交,特殊格式的電子會計檔案應當與其讀取數據平臺一并移交。

3.會計檔案的查閱、復制和借出

單位應當嚴格按照相關制度利用會計檔案,在進行會計檔案查閱、復制、借出時履行登記手續,嚴禁篡改和損壞。

單位保存的會計檔案一般不得對外借出。確因工作需要且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必須借出的,應當嚴格按照規定辦理相關手續。

4.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

根據《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的規定,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為永久、定期兩類。會計檔案的定期保管期限一般分為10年和30年兩類。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從會計年度終了后的第一天算起。

5.會計檔案的銷毀

單位應當定期對已到保管期限的會計檔案進行鑒定。經鑒定,仍需繼續保存的會計檔案,應當重新劃定保管期限;對保管期滿,確無保存價值的會計檔案,可以銷毀。保管期滿但未結清的債權債務會計憑證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項的會計憑證不得銷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鄯善县| 杂多县| 鄄城县| 南江县| 琼海市| 嘉义市| 紫云| 扎鲁特旗| 运城市| 乌拉特前旗| 永泰县| 从化市| 绥芬河市| 临泉县| 商河县| 金川县| 岳阳县| 夹江县| 嫩江县| 环江| 嘉定区| 辰溪县| 衢州市| 沿河| 科技| 汉寿县| 栾川县| 梓潼县| 湘潭市| 宝兴县| 普定县| 明光市| 同仁县| 正镶白旗| 建平县| 周宁县| 喜德县| 永靖县| 衡东县| 黑山县| 新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