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六章 金融創新與金融深化

第一節 金融創新

一、金融創新概述

金融創新就是在金融領域內各種要素之間實行新的組合。

狹義的金融創新是指金融工具的創新。廣義的金融創新包括金融工具、金融機構、金融市場以及金融制度的創新,是金融體系方方面面的變革和改進。

【例1】金融創新是指各種金融要素的重新組合,是為了追求(   )而不斷發生的金融改革。

A.科學管理

B.工作高效率

C.最大利潤

D.最小風險

【答案】C

【解析】金融創新是指變更現有的金融體制和增加新的金融工具,以獲取現有的金融體制和金融工具所無法取得的潛在的利潤,它是一個為盈利動機推動、緩慢進行、持續不斷的發展過程。

二、金融創新的基本原則

1.合法合規原則;2.公平競爭原則;3.知識產權保護原則;4.成本可算原則;5.風險可控原則;6.信息充分披露原則;7.維護客戶利益原則;8.四個“認識”原則;

三、金融創新的直接動因

1.金融管制的放松;2.市場競爭日趨激烈;3.利潤最大化的驅動;4.科學技術的進步。

四、金融創新的主要內容

1.金融制度的創新

金融制度的創新是指金融體系與金融結構的大量新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分業管理制度的改變;

(2)對商業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實施不同管理制度的改變;

(3)金融市場準入制度趨向國民待遇,促使國際金融市場和跨國銀行業務獲得極大發展。

2.金融業務的創新

金融業務是金融機構利用新思維、新組織方式和新技術,構造新型的融資模式,通過其經營過程,取得并實現其經營成果的活動。在金融業務的創新中,商業銀行的業務創新是金融業務創新的核心內容。

(1)負債業務的創新

商業銀行負債業務的創新主要表現在存款業務上,具體表現如下:

改造傳統業務,創設與拓展新型存款方式;創設新型存款賬戶;擴大借入款的范圍與用途。

(2)資產業務的創新

商業銀行資產業務的創新主要表現在貸款業務上,具體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貸款結構的變化;

貸款證券化;

與市場利率密切聯系的貸款形式不斷推出;

貸款業務“表外化”,具體業務有回購協議、貸款額度、周轉性貸款承諾、循環貸款協議、票據發行便利等;

證券投資業務上的創新主要有股指期權、股票期權等形式。

(3)中間業務的創新

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創新的內容主要有以下方面:

結算業務的創新;信托業務的創新;現金管理業務的創新;信息咨詢方面的創新;自動化服務的創新;表外業務的創新。

【例2】(多項選擇題)中間業務產品創新的主要內容有(  )。

A.改進現有產品

B.推銷現有產品

C.組合現有產品

D.模仿其他產品

E.滯銷現有產品

【答案】ACD

【解析】商業銀行產品創新可通過以下途徑來實現:改進現有產品;組合現有產品;模仿其他產品。

3.金融工具的創新

金融工具的創新是金融創新中最主要的內容,包括:

(1)基本存款工具的創新,基本存款工具的界限早已打破,形成一些全新的存款工具;

(2)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CDs);

(3)金融衍生工具的創新

金融衍生工具主要包括以下類型:

遠期合約。

金融期貨。金融期貨的最主要的功能就在于風險轉移和價格發現。

金融期權。金融期權是一種有助于規避風險、獲取收益的理想工具。

金融互換。

根據基礎產品的不同,金融互換可以分為利率互換、貨幣互換、股票互換和交叉互換等。金融互換的優越性:a.期限相當靈活;b.能滿足交易者對非標準化交易的要求;c.使用互換進行套期保值,可以省卻使用期貨、期權等產品對頭寸的日常管理和經常性重組的麻煩。

上述四類衍生金融工具中,遠期合約是其他三種衍生工具的始祖,其他衍生工具均可認為是遠期合約的延伸或變形。

【例3】金融衍生工具是指(   )

A.建立在基礎產品或基礎變量之上,但其價格不隨基礎金融產品的價格(或數值)變動的派生金融產品

B.建立在基礎產品或基礎變量之上,其價格隨基礎金融產品的價格(或數值)變動的派生金融產品

C.基礎金融產品本身

D.建立在基礎產品或基礎變量之上,其價格隨基礎金融產品的價格(或數值)變動的派生金融產品

【答案】D

【解析】金融衍生工具又稱“金融衍生產品”,是指建立在基礎產品或基礎變量之上,其價格隨基礎金融產品的價格(或數值)變動的派生金融產品。實際上是雙方交易時基礎金融產品價格的預測。

第二節 金融深化

一、金融深化的含義

金融深化(Financial Deepening)是指隨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對金融服務不斷提出的新的要求,其金融中介、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場不斷進行創新,市場可以運用的資金潛力不斷被挖掘,市場規模不斷增加,同時不斷走向專業化和復雜化的過程。

金融深化一個最基本的衡量方法是“貨幣化”程度,即國民生產總值中貨幣交易總值所占的比例。貨幣化程度越高表明“自然經濟”和“物物交換總值”的比重越低,經濟的市場化程度越高。

二、金融深化的原因

1.信息不對稱

(1)信息不對稱(Information Asymmetry)是指交易的一方對交易的另一方的信息掌握的不充分而無法做出準確的決策。信息不對稱會降低市場的運作效率。

(2)逆向選擇(Adverse Selection)是一種由于信息不對稱的存在而常常在交易發生之前出現的問題,即在幾個潛在的借款人當中,越是最后準備不想償還的借款人,可能會表現得越積極,越想急于得到這筆貸款。

(3)道德危害(Moral Hazard)則是交易發生以后出現的問題,即借款人拿到貸款以后,為了取得更高的回報,會用它去從事貸款人所不希望看到的、風險更大的經營活動。

從本質上講,所有形式的金融深化,其內容都是某種意義上有關信息的交易。

2.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限制了小額資金的投資收益和投資風險的分散。

規模經濟是指通過增大交易規模來降低每1元錢的交易成本。

信息不對稱的存在和生產信息的需要,以及生產信息需要交易成本,是推動金融發展和金融深化的最主要的原因和最原始的動力。

三、金融深化的表現

1.直接表現

(1)金融機構數量的增加;

(2)分工的專業化程度加深;

(3)金融資產總規模的增長;

(4)經濟活動的各種要素對金融的依賴程度加深;

(5)金融交易的方式變得更加多樣、方便、有效;

(6)金融監管的效率更高;

(7)金融運行的法律環境更完善、更有效。

2.重要表現

(1)專業生產和銷售信息的機構的建立;

(2)政府出面進行管理;

(3)金融中介的出現;

(4)限制條款、抵押和資本凈值。

【例1】以下改革措施當中,不屬于金融深化的范疇的是(   )。

A.取消利率上限,以減少通貨膨脹

B.放松匯率限制以減少高估貨幣對出口的打擊

C.統一并減少金融工具的種類

D.允許金融機構之間開展競爭

【答案】C

【解析】金融深化主張改革金融制度,政府改變對金融的過度干預,放松對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限制。其內容主要包括提高實際利率水平、放松匯率管制以及財政體制改革等,C項應為增加金融工具的種類。

四、金融深化與經濟發展

1.金融深化與經濟發展的相互作用

(1)在相互推動方面:

健全的金融體制能將儲蓄資金有效地聚集并引導到生產性投資上去,從而促進經濟發展;

而蓬勃發展的經濟也通過國民收入的提高和經濟活動者對金融服務需求的增長反過來刺激金融業的發展。二者形成一種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

(2)在相互制約方面:

金融體制落后和效率低下會束縛經濟的發展;

經濟的呆滯又限制了資金的積累,制約了金融的發展。二者形成相互促退的惡性循環。金融深化與經濟發展表現之間既相互推動,又相互制約。

【例2】金融深化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是(  )。

A.金融深化促進經濟發展

B.金融深化導致經濟倒退

C.金融深化并不必然帶來經濟發展

D.金融深化導致金融抑制

【答案】A

【解析】金融深化推動了經濟發展,金融深化又受到經濟增長的影響。

2.金融深化與經濟增長的國際比較

(1)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在一定時期內取得較大的發展,其金融必然相應得到相當程度的深化,沒有金融的深化,經濟也難有長期穩定的發展;

(2)金融深化并不一定始終地、必然地會帶來經濟的發展,無效的或失控的金融深化反而會導致經濟的實質性倒退,破壞金融自身的發展。

五、金融深化與經濟增長模型—哈羅德—多馬模型(實物增長模型)

哈羅德—多馬模型和典型的新古典增長模型都是沒有貨幣資產的單一資產增長模型,即實物增長模型。在該模型中,經濟增長依賴于資本的增長,具體內容包括:

1.有保證的增長率

有保證的增長率是指商品市場處于均衡狀態時或計劃儲蓄與計劃投資相等時的國民收入增長率。假定:

(1)計劃儲蓄是收入的一個固定比率,即S=sY;

(2)計劃投資為收入增量的一個不變比率,即I=v△Y。當儲蓄等于投資,即I=S時,可得出哈羅德—多馬模型的基本公式:sY=v△Y或s/v=△Y/Y。其中,S表示計劃儲蓄,I表示計劃投資,Y為國民收入,s為平均儲蓄傾向和邊際儲蓄傾向,v為資本產出率。

它表明國民收入增長率取決于儲蓄率s和資本產出率v,s/v就是商品市場處于均衡時達到的增長率,即有保證的增長率。

2.保持充分就業的增長率(國民收入的自然增長率)

在哈羅德—多馬模型中,假定資本—勞動比率不變,如果一國的人口增長率為n,為維持充分就業,國民收入也必須以同樣的比率n增長,n稱為國民收入的自然增長率。在充分就業狀態,有保證的增長率s/v和自然增長率n相等,即:s/v=n

如果s、v和n滿足該方程,經濟就能按照保持充分就業的均衡增長率n和保持商品市場均衡的增長率s/v增長,這時,均衡增長的途徑就是充分就業的途徑。

在哈羅德—多馬模型中,均衡增長的途徑是不穩定的,因為三個變量中,如果有一個變量如儲蓄率發生變動,其他兩個變量就不能內生地產生一種變量來抵消這種變化。有保證的增長率是不穩定均衡增長率。

從以上模型推導可以看出,哈羅德—多馬模型主要關注的是實物經濟的增長狀況,而沒有考慮到經濟的貨幣化方面不適合用來衡量金融深化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

六、金融深化與金融創新

金融深化是金融體系的變化作用于經濟體系程度的一種反映。金融創新對金融深化的影響包括對貨幣化的影響和信用化的影響兩個方面。金融深化既是金融創新的反映,又反過來促進金融創新的進一步發展。

七、金融深化與金融抑制

1973年,美國斯坦福大學經濟學教授羅納德·麥金農和愛德華·S·肖(Edward S.Shaw)提出“金融抑制”論,把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欠發達歸咎于金融抑制,主張進行“深化”金融,極力倡導和推行金融自由化。他們把金融抑制的原因直接歸結為金融管制,因此也把金融深化與金融自由化等同起來。

【例3】(多項選擇題)金融抑制的原因包括(  )。

A.計劃經濟體制

B.不適當的金融管制

C.經濟不發達

D.缺乏金融發展的良好環境

【答案】BD

【解析】金融抑制是指政府通過對金融活動和金融體系的過多干預抑制了金融體系的發展,而金融體系的發展滯后又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從而造成了金融抑制和經濟落后的惡性循環。事實上,金融抑制除了表現為扭曲的利率和匯率的價格扭曲外,更多的是表現為一種金融“欠發達”狀態,其原因除了可能是不適當的金融管制外,更多的可能是因為缺乏金融發展的良好環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北区| 襄樊市| 遂宁市| 凭祥市| 钦州市| 姚安县| 太谷县| 高碑店市| 和平区| 广汉市| 民县| 汝南县| 华安县| 沽源县| 山阳县| 舞阳县| 盐池县| 平罗县| 射洪县| 锡林浩特市| 威宁| 广州市| 克什克腾旗| 囊谦县| 蚌埠市| 页游| 忻城县| 拜泉县| 澄城县| 塘沽区| 浦江县| 岳西县| 十堰市| 钟山县| 浮山县| 灵台县| 嘉兴市| 林芝县| 新民市| 日喀则市| 霍林郭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