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014年管理類聯考真題及詳解

一、論證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論證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選擇若干要點,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對該論證的有效性進行分析和評述。(論證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求是:概念特別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準確并前后一致,有無各種明顯的邏輯錯誤,論證的論據是否成立并支持結論,結論成立的條件是否充分等。)

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設計要遵循的重要原則是權力的制衡與監督,只要有了制衡與監督,企業的成功就有了保證。

所謂的制衡,指對企業的管理權進行分解,然后使要分解的權力相互制約達到平衡,它可以使任何人不能濫用權力。至于監督,指對企業管理進行嚴密觀察,使企業運營的各個環節處于可控范圍之內,而且所有環節都在可控范圍之內,那么企業的經營就不可能產生失誤。

同時以制衡與監督為原則所設計的企業管理制度還有一個固有特點,即能保證其實施者的有效性,因為環環相扣的監督機制能確保企業內部各級管理者無法敷衍塞責,萬一有人敷衍塞責也會受到這一機制的制約。

再者,由于制衡的核心是權力平衡,而企業管理的權力又是企業運營的動力與起點,因此權力平衡就可以使企業運營保持平衡。

另外,從本質上來說,權力平衡就是權力平等,因此,這一觀念本身蘊含平等的觀念。平等觀念一旦成為企業管理理念,必將促成企業內部和諧與穩定。

由此可見,如果權力的制衡與監督這一管理原則付諸實踐,就可以使企業運營避免失誤,確保其管理制度的有效性,日常運營平衡了,促進內部的和諧與穩定,這樣企業一定能夠成功。

【邏輯錯誤分析】

(1)文中提到“只要有了制衡與監督,企業的成功就有了保證”過于絕對,制衡與監督只是企業成功的條件之一。

(2)文中提到“制衡可以使任何人不能濫用權力”過于絕對,部門之間若無法有效配合、相互信任,制衡也難以約束權力。

(3)文中提到“所有環節都在可控范圍之內,那么企業的經營就不可能產生失誤”是錯誤的,制衡與監督都是對內的,無法保證對外策略的正確性,仍有可能失誤。

(4)文中“監督機制能確保企業內部各級管理者無法敷衍塞責,萬一有人敷衍塞責也會受到這一機制的制約”一句自相矛盾,“確保”與“有效制約”在程度上有很大差距。

(5)“權力平衡”只能論證出維持“企業運營的動力”,而無法論證出“使企業運營保持平衡”。

(6)文中提到“權力平衡就是權力平等”缺乏事實依據。

(7)“內部的和諧與穩定”是“企業成功”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因此無法推出企業一定能夠成功。

【參考范文】

制衡監督需理性看待

本文旨在通過分析制衡與監督的優點,論證出“權力的制衡與監督這一管理原則付諸實踐,企業就能夠成功”這一結論。這種論證無疑是不充分的。

首先,核心邏輯無法自洽。本文所列舉的重要論據有“防止權力濫用”、“確保實施的有效性”、“保持運營平衡”、“宣揚平等觀念”,以上種種皆是制衡與監督的有利影響,但這不足以論證出制衡與監督在任何情況下對企業都是有利的,更無法得出企業必然成功的結論。若不論證制衡與監督的利處大于弊端,且契合企業發展的一切要求,便無法得出作者的結論。

第二,文中存在絕對肯定與絕對否定的傾向。權力的制衡與監督只是一個重要原則,它并非十全十美。文章認為只要有了制衡與監督,企業成功就有了保證,這樣說過于絕對。制衡與監督也會影響企業的決策效率,可能會延誤商機。此外,企業的成功與否不是權力這一個條件決定的,員工的凝聚力、企業的管理方法、制度的革新、外部環境及市場競爭等都會影響企業的成功。

第三,文中缺乏事實依據。論據中諸如“制衡可以使任何人不能濫用權力”、“監督機制能確保企業內部各級管理者無法敷衍塞責”、“所有環節都在可控范圍之內”等句都是作者的推論,并無事實依據,難以讓人信服。且文章對權力的制衡解釋為對企業的管理權進行分解,然后分解的權力相互制約以達到平衡。企業的管理權是有等級層次之分,能否進行分解,能否達到平衡這是無法確定的,因此更加不能保證權力的制衡可以使任何人不能濫用權力。

第四,文中因果論證脫節。本文在論證過程中并未按部就班的進行推理,而是想當然的直接列出結論,這種論證顯然缺乏有效性,難以使人信服。例如文中論證“權力的平衡可以使整個企業運營得到平衡”時,以權力平衡是企業管理的權力制衡原則的核心為邏輯起點,論證出企業管理的權力是企業運營的動力與起點,但是中間沒有任何的因果推論。權力的平衡與企業運營是否有聯系尚不確定,就算擁有了權力的平衡,也不意味著整個企業運營會更有效。

總而言之,上述論證漏洞過多,難以自圓其說,且主觀傾向性十分明顯,缺乏全面客觀的眼光。當今社會,隨著民權運動的興起與民主思想的擴散,關于監督、權力制衡的討論與追捧一浪高出一浪,便有許多人鼓吹制衡和監督對任何事業成功都是必要的。但是,制衡與監督并不是萬能的。制衡與監督意在求穩,而先輩創業,篳路藍縷,更多憑借的是冒險的精神與精準的眼光。因此,必須理性看待制衡與監督的作用,更不要神化它,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體制的積極作用,促進企業的發展。

【名師點評】

本文首先對原文邏輯進行了精準的概況,點名了原文最主要的邏輯問題,之后用“第一”、“第二”鋪陳開來,環環相扣,思路清晰,將答題要點全面到位地展示出來,表現出了扎實的寫作基本功和清晰地行文思路。在此基礎上,作者還針對原文探討的問題進行了深層分析,點出了正確對待制衡與監督的態度,使文章較題干要求更進一步,有畫龍點睛之效。

二、論說文:根據下述材料,寫一篇700字左右的論說文,題目自擬。

生物學家發現:雌孔雀都會尋找尾大而艷麗的雄孔雀為配偶,因為尾巴越大越艷麗的,證明其生命越有活力,后代也就越健康。這一選擇也會產生一個問題:那就是尾巴越大越艷麗的孔雀越容易被天敵發現和捕獲,從而更宜死亡。

【破題立論】

材料體現了事物的兩面性。雄孔雀美麗的尾巴既是吸引異性的法寶,又是引來獵食者的催命符,由此可引出要全面看待事物,不能為眼前的利處所蒙蔽。對此,我們可以有兩種理解:一是樂觀的看待這一問題,成功雖伴隨著風險,但仍要努力追尋,不能因瞻前顧后而錯失機會;二是辯證的看待這一問題,自己的長處也有可能是自己的短處,要時刻保持警惕,不能被一時的成功所迷惑。當然,我們也可以用旁觀者的眼光,超脫的看待這一問題,懂得取舍之道,事后不必后悔。

【參考范文】

趨避之間,且問本心

當我們沉醉于孔雀開屏的美麗時,是否曾想到過,這美麗的背后有著怎樣的危險?雌孔雀擇偶時,會以雄孔雀的尾巴大小為標準,但尾巴越大行動越慢,反而更容易被天敵捕獲。經過一代代優勝劣汰,最終大尾巴成為了孔雀進化的方向,而這也使得孔雀的數量難以增長。或許我們人類也是天敵之一,為了欣賞它們的美麗,而剝奪了它們的自由。

孔雀開屏求偶,謂之趨;免為天敵所獲,謂之避。趨避之間,又該何去何從?

世事無常,福禍難料,趨避之間,多少英雄折戟,風流黯然沉沙。宋之初立,為免邊疆割據之憂,重文抑武,士不以言獲罪,成就了好一代煌煌文章盛世,然而武魂消弭后,再無余勇以抗遼、金、西夏,鐵蹄過處,浮華盡付煙沙。無獨有偶,當各大公司都普遍重視KPI,以提高公司績效,卻制造出了越來越多的“數字專家”。恰如美國的金融業,銀行逐年虧損,高管們卻憑借KPI保有高額獎金。做到極致,變成了炒賬本、做假賬,安然、世通便由此走上了不歸路。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營銷內務,不可偏廢。然人力有時窮,當二者不可兼得,勢必要有所舍棄。但一個“舍”字,又難倒了多少豪杰。并非所有的選擇都如同魚與熊掌,價值一目了然,很多生活中的選擇都是未知的。面對未知的選擇,有的人躊躇不前,有的人聽天由命,卻很少有人會叩問本心,作出真正適合自己的選擇。面對不同的選項,我們總是會優先比較哪個選項更有價值,卻習慣性地忽略了選項與自己的適合程度,更不會有多少人能記起選擇的初衷。但當你回歸本心,明確自己選擇的目的時,一切就會變得簡單。

佛偈云: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有所得,必有所失。為了得,我們不能不失,但失去并不需要遺憾,因為我們是遵從自己的本心進行的選擇。如果孔雀更愿美麗長存于世,那就不必糾結于始終存在的天敵的威脅;如果公司只是想介入行業投機,那么偏重于宣傳未嘗不是適合的經營策略。著眼全社會,當前我國各地的發展勢頭都很猛,爭先恐后地朝著又好又快的目標揚帆奮進。但是,發展形勢越好就越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我們想要建設的,是持續穩定發展的社會,因此在加快發展的過程中,必然要有所選擇、有所揚棄,處理好眼前與長遠利益的關系。

失去的未必是真的失去,畢竟你不曾擁有;得到的方能成為真的得到,只要它符合你的初衷。趨避之間,且問本心。

【名師點評】

本文觀點明確,思路清晰,舉例精確,文采斐然。標題富有哲理,增加了文章的懸念,而文章首段對材料進行再加工,并設問“趨避之間,又該何去何從”,十分巧妙。第三段、第四段分別說明了猶豫于趨避之間的危害以及遵從本心選擇的必要性。最后一段則轉換角度,提出了解決方案,使結構更加完整。本文論證嚴密,語言優美,層次感強,是一篇難得的考場美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蒙阴县| 沙洋县| 裕民县| 望奎县| 辽阳县| 侯马市| 南华县| 忻城县| 九寨沟县| 宁明县| 镶黄旗| 长顺县| 故城县| 辉县市| 江城| 富源县| 丹巴县| 马边| 柏乡县| 手游| 塔河县| 高邮市| 太和县| 彭水| 江门市| 若尔盖县| 岫岩| 如皋市| 白沙| 九江市| 神池县| 富顺县| 平凉市| 通州区| 商丘市| 城步| 扎鲁特旗| 福州市| 洛川县| 镶黄旗| 砀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