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節 社會動機與社交情緒

一、單項選擇題

1.每種活動都存在最佳的動機水平,隨著任務難度的增加,最佳動機水平有(  )的趨勢。[2014年5月三級真題]

A.逐漸降低

B.逐漸上升

C.迅速上升

D.保持不變

【答案】A

【解析】心理學家耶克斯和道德森的研究表明,各種活動都存在一個最佳的動機水平。研究還發現,動機的最佳水平隨任務性質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較容易的任務中,工作效率隨動機的提高而上升;隨著任務難度的增加,動機的最佳水平有逐漸下降的趨勢。

2.一般情況下,去個性化和個體侵犯之間的關系是(   )。[2014年5月三級真題]

A.正相關

B.負相關

C.零相關

D.無相關

【答案】A

【解析】去個性化是個體的一種自我意識下降,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能力降低的狀態。個體在去個性化的狀態下,行為的責任意識會明顯喪失,會做出一些通常不會做的事情。心理學家認為,去個性化的狀態使人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自我觀察和自我評價的意識,降低了對社會評價的關注,通常的內疚、羞愧、恐懼和承諾等行為控制力量也都被削弱,從而使人表現出通常社會不允許的行為,使人的侵犯行為增加。

3.親和動機起源于(  )。[2013年11月三級真題]

A.經驗

B.教育

C.依戀

D.頓悟

【答案】C

【解析】親和是個體害怕孤獨,希望與他人在一起,建立協作和友好聯系的一種心理傾向。親和起源于依戀,依戀是在嬰兒與他的照顧者(一般為父母)之間的相互交往和感情交流中逐漸形成的。

4.與利他行為呈負相關的是(  )。[2013年11月三級真題]

A.利他技能

B.自我監控能力

C.移情能力

D.自我意識下降程度

【答案】D

【解析】去個性化會導致個體的責任意識喪失,自我意識下降,利他發生的可能性會減小;移情能力、自我監控能力和社會責任感與利他行為呈正相關。

4.個體感到焦慮的時候,親和動機會(   )。[2013年5月二級真題]

A.下降

B.起伏不定

C.提高

D.徹底消失

【答案】A

【解析】親和動機與人的情緒有密切的關系,高焦慮者的親和傾向較低,因為在焦慮的狀態下與他人在一起,不僅不能減少焦慮,反而可能增加焦慮;恐懼的情緒越強烈,親和的傾向越明顯。

5.(  )是指由人的社會屬性、社會需要引起的動機。

A.自然動機  

B.社會動機

C.未被滿足的動機 

D.高級動機

【答案】B

【解析】動機分為社會動機和自然動機,自然動機由自然需要引起如饑、渴、性、睡眠、母性等動機,社會動機由社會需要引起,成就動機和交往動機是兩種主要的社會性動機。

6.小明平時溫文爾雅,但有一天大家都在亂“起哄”時,他也表現出粗魯無禮,這是一種(  )。

A.從眾現象  

B.服從現象

C.去個性化現象  

D.社會助長現象

【答案】C

【解析】去個性化是個體的一種自我意識下降,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能力降低的狀態。個體在去個性化的狀態下,行為的責任意識會明顯喪失,會做出一些通常不會做的事情。

7.一個喝得醉醺醺、搖搖晃晃的人突然摔倒在馬路上一時爬不起來,此時經過的路人都不愿去幫助他。下列四個原因中哪個是最可能的原因?(  )

A.人們比較愿意幫助自己喜歡的人

B.外貌有吸引力或者人品好的人更容易得到別人的幫助

C.旁觀者對別人陷入困境所應該承擔的責任是我們決定是否給予幫助的原因之一

D.求助者對自己所處的困境所應承擔的責任,是影響他人給予幫助與否的一個重要因素

【答案】D

【解析】經過的路人不幫助摔倒的酗酒者,是因為他們覺得“摔倒爬不起來”這一困境是酗酒者自身(過量飲酒)造成的,他自己應承擔主要責任。

8.焦慮是非現實危險引起的情緒體驗,高焦慮者親和傾向(   )。

A.較高  

B.較低

C.變化不大  

D.很難預測

【答案】B

【解析】焦慮是非現實危險引起的情緒體驗,高焦慮者親和傾向較低,因為在焦慮狀況下,與他人在一起不但不能減少焦慮,反而可能增加焦慮。

9.家長對兒童的自律訓練的嚴格程度與兒童成就動機的關系是(  )。

A.正相關

B.負相關

C.無關

D.部分相關

【答案】A

【解析】家長對兒童的自律訓練的嚴格程度與兒童成就動機呈正相關,即家長對其子女的自律訓練越嚴格,他們的成就動機就越強。

10.個體希望影響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傾向,稱為(   )。

A.侵犯行為  

B.印象管理  

C.依戀行為  

D.權力動機

【答案】D

【解析】權力動機是個體希望影響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傾向。A項,侵犯行為簡稱侵犯,也稱攻擊行為,是個體有意傷害他人的行為;B項,印象管理指個體以一定方式去影響他人對自己的印象;C項,依戀行為指嬰兒依附成人(通常是母親)的情感行為。

11.出生順序是影響親和的另一個重要因素。西方心理學研究表明(  )。

A.長子長女的合群傾向要比弟妹們更不明顯

B.長子長女的合群傾向要比弟妹們無明顯差別

C.長子長女的合群傾向與弟妹們一樣

D.長子長女的合群傾向要比弟妹們更明顯

【答案】D

【解析】西方心理學研究表明,長子、長女恐懼時的合群傾向要比他們的弟妹們更明顯,在同一家庭中,這種合群傾向按出生順序遞減。這可能是因為在多子女家庭中,雙親對第一個孩子關心照料更多,使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較大的緣故。

12.個體從事某種實際工作前,對自己可能達到的成就目標的主觀估計,稱為(  )。

A.主觀期望 

B.成就水平

C.抱負水平 

D.業績要求

【答案】C

【解析】抱負水平是個體從事某種實際工作前,對自己可能達到的成就目標的主觀估計,抱負水平代表個體的一種主觀愿望,它與個體的實際成就可能會有差距。抱負水平與成就動機有密切聯系,個體抱負水平的高低取決于其成就動機強弱。

13.(  )是指個體有益于他人、公眾和社會,又不期待任何回報的行為。

A.親社會行為  

B.助人行為

C.社會回報行為 

D.利他行為

【答案】D

【解析】A項,親社會行為泛指一切符合社會期待的有益于他人的行為;B項,助人行為與利他行為都是以人為對象的親社會行為,但利他的層次更高,因為這種行為不求回報,利他者發自內心地認為幫助別人是其義務。

14.社會贊許動機對個體社會行為非常重要,主要因為(  )。

A.它對個體產生積極的約束作用  

B.它使個體獲得周圍人的積極關注

C.它給予個體積極的強化 

D.它使個體的行為符合社會規范

【答案】A

【解析】社會贊許動機指在工作上取得成績以得到社會的鼓勵和稱贊,獲得心理的滿足的動機,其能對個體的行為產生積極的約束作用,使個體產生符合社會期望的行為。

15.下列哪種犯罪理論是把人類侵犯行為系統地定義為對環境條件的反應的第一次嘗試(  )。

A.標簽理論  

B.精神分析論

C.隨異交往理論  

D.挫折-侵犯理論

【答案】D

【解析】挫折一侵犯理論的觀點是當個人動機、行為受到挫折時,攻擊與侵犯就成為一種原始而普遍的反應。A項,標簽理論的觀點是社會和他人是否把一個人看作是越軌者,這對一個人是否產生越軌行為起著關鍵作用;B項,精神分析論認為犯罪行為是個體死亡本能指向自身外部的一種表現;C項,隨異交往理論認為犯罪多是在諸如家庭、鄰里同輩團體這些親密的初級群體中和他人互動之后習得的行為。

16.(  )是個體因為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憾,或者在思想與行為方面與社會常態不一致,而產生的一種痛苦的情緒體驗。

A.侵犯  

B.羞恥  

C.內疚  

D.嫉妒

【答案】B

【解析】羞恥是個體因為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憾,或者在思想與行為方面與社會常態不一致,而產生的一種痛苦的情緒體驗。羞恥的個體往往會感到沮喪、自卑、自我貶損、自我懷疑、絕望等,認為自己對什么都無能為力。A項,侵犯行為簡稱侵犯,也稱攻擊行為,是個體有意傷害他人的行為;C項,內疚是個體認為自己對實際的或者想像的罪行或過失負有責任,而產生的強烈的不安、羞愧和負罪的情緒體驗;D項,嫉妒是與他人比較,發現自己在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方向不如別人而產生的一種由羞愧、憤怒、怨恨等組成的復雜情緒狀態。

17.動機的(   )是指,如果行為受阻,某一動機可能被其他動機所置換。

A.激活功能 

B.指向功能

C.調節功能 

D.定向功能

【答案】C

【解析】動機的功能包括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維持與調節功能。個體的社會行為在達到目標前,社會動機起維持作用。如果行為受阻,但只要動機仍然存在,行為就不會完全停止,它會以別的形式繼續存在,比如由外顯行為改為比較隱蔽的行為,這是動機的調節作用;A項,激活功能指動機激發個體產生社會行為,使個體處于活動狀態,是行為的啟動因素;B項,指向功能指個體的行為總是指向一定目標,動機使行為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和指向性。

18.(  )不是侵犯的構成因素。

A.侵犯動機

B.侵犯體驗

C.侵犯行為

D.社會評價

【答案】B

【解析】侵犯是由傷害行為、侵犯動機及社會評價三方面的因素構成。傷害行為包括身體傷害和言語傷害;侵犯動機即侵犯意圖,是侵犯行為的原因;社會評價指的是違反與破壞社會規則和社會準則的侵犯,具有反社會性質;維持社會規范與準則的侵犯是親社會性質的。

19.下圖動機(A~E)中,哪個動機決定個體行為的性質和方向(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浏阳市| 万宁市| 印江| 延庆县| 黄浦区| 留坝县| 吴堡县| 沙河市| 屏边| 屏山县| 汝南县| 哈尔滨市| 海安县| 宕昌县| 固始县| 清丰县| 托克托县| 安图县| 大化| 罗江县| 射阳县| 安庆市| 托克逊县| 青神县| 奈曼旗| 策勒县| 武夷山市| 岗巴县| 芮城县| 苍山县| 清水县| 南昌县| 高要市| 千阳县| 乌审旗| 达拉特旗| 乐业县| 玛沁县| 壶关县| 杭州市| 万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