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013年中山大學331社會工作原理[專業碩士]考研真題及詳解

中山大學

2013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試題

考試科目:331社會工作原理

一、名詞解釋(每題8分,共40分)

l.個別化

2.剩余主義福利模式

3.馬斯洛的需求層次

4.文化

5.社會化

二、簡答題(每題10分,共50分)

1.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的特性包括哪些?

2.社會工作者擔當的角色包括哪些?

3.“為社會工作的理論”(theory forsocial work)和“社會工作的理論”(theory of social work)之間的區別是什么?

4.越軌的社會功能包括哪些?

5.韋伯社會分層的三個關鍵維度是什么?

三、論述題(每題20分,共60分)

1.大衛豪等學者曾經把社會工作理論分為:激進主義社會工作、馬克思主義社會工作、互動主義社會工作和傳統社會工作。你是如何理解和解釋這個四分模型呢?

2.根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Social Workers,社會工作的全球定義為:

▲Thesocial work profession promotessocial change,problem solvingin humanrelationships and the empowerment and liberation of people to enhance well-being

▲Utilising theories of human behaviour and social systems,social work intervenes at the points where people interact with their environments。

▲Principles of human rights and social justice are fundamental to social work。

你認為這樣一個全球性的定義是否適合中國大陸的社會工作呢?無論贊成還是不贊成,請舉出具體理由。

3.“社會福利社會化”是民政工作于二十世紀90年代提出的一個命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原先的“單位”日漸分解,原本由政府和企業承擔的福利服務供給則交由非政府的社會福利機構或社區組織米興辦。請你評論該政策對老人社會福利的影響:同時在此背景下,社會工作應該如何介入老人照顧的問題呢?

參考答案

中山大學

2013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試題

考試科目:331社會工作原理

一、名詞解釋(每題8分,共40分)

l.個別化

答:個別化是一種分別逐一對待的方法,體現了傳統的社會工作價值,它把每一個人看作是唯一的、不同的實體,應該受到不同的對待。個別化原則體現了對個人的尊重。社會工作者應當尊重服務對象的個體差異,不應當使用一般或統一的服務方法回應他們的獨特需要,要充分考慮到服務對象在性別、年齡、職業、社會地位、政治信仰、宗教以及精神或生理殘疾狀況等方面存在的價值差異,及其與社會主流價值之問可能存在的沖突。尊重個性化需求,充分挖掘個人潛能。

2.剩余主義福利模式

答:剩余主義福利模式是指國家只為公民承擔最低限度的社會福利和相關社會服務,而市場、非政府組織和就業者個人等則承擔了主要的社會福利責任。

3.馬斯洛的需求層次

答: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指出人具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并指出在特定條件下何種需要居于優勢地位。馬斯洛還指出人的不同需要之間的層次性及優先次序,它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較低層次的需要滿足之后,產生了更高層次的需要;二是對同一類需要的更充分地滿足的追求,即需要在同一層次上的橫向發展。

4.文化

答:文化是指與自然現象不同的人類社會活動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類所創造的一切物質的與非物質的東西;也可以說,自然界本無文化,自從有了人類,凡經人“耕耘”的一切均為文化。我們認為,文化具有超生理性和超個人性、復合性、象征性、傳遞性、變遷性與文化墮距。文化在社會上發揮著重大作用:文化是社會或民族分野的標志,文化使社會有了系統的行為規范,文化使社會團結有了重要的基礎,文化塑造了社會的人。

5.社會化

答:社會化是指個體在與社會的互動過程中,逐漸養成獨特的個性和人格,從生物人轉變成社會人,并通過社會文化的內化和角色知識的學習,逐漸適應社會生活的過程。在此過程中,社會文化得以積累和延續,社會結構得以維持和發展,人的個性得以健全和完善。社會化是一個貫穿人生始終的長期過程。

二、簡答題(每題10分,共50分)

1.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的特性包括哪些?

答: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的特性包括:

(1)社會工作專業教育是職業訓練。社會工作專業教育是社會工作專業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種職業前的預備,是一種職業教育。

(2)社會工作專業教育是一種價值觀的訓練。在社會工作實踐中,一方面,社會工作專業要在實踐中貫徹專業價值信念;另一方面,社會工作專業在為服務對象提供服務時,包含著道德選擇。社會工作專業教育首先必須完成社會工作專業學生的價值觀的訓練,這是社會工作專業目標的要求,也是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個人成長的要求。

(3)社會工作專業教育過程是對實踐經驗和方法總結的過程。社會工作專業服務是一個實踐的過程,社會工作專業教育是對社會工作專業實踐的一個總結過程,是對實踐經驗和方法的提煉過程。

(4)以實踐為目標的社會工作專業理論的詮釋。社會工作專業的教學過程,應是一個通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同活動將不可直接操作的理論轉化為能夠直接作用于實踐過程的專業方法和專業技能的過程,通過對學生的教育和訓練,使之得以在社會工作專業實踐中應用。

(5)專業教育與學生的個人成長。專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教育學生接受專業的價值觀,避免在專業實踐中個人價值與專業價值產生強烈的沖突。

2.社會工作者擔當的角色包括哪些?

答:社會工作者擔當的角色包括:

(1)服務提供者。社會工作者首先是向受助者提供服務的人,這里的服務既包括提供心理咨詢和意見咨詢,也包括提供物質幫助和勞務服務。

(2)支持者。社會工作者應該成為受助人積極反應的支持者、鼓勵者,并應盡量創造條件讓受助人自立或自我發展。

(3)倡導者。在一定情況下,社會工作者應該成為受助者采取某種行為的倡導者,即當受助者必須采取新的行動才能有助于其走出困境時,社會工作者應該向其倡導某種合理行為,并指導他們以使其成功。應該指出的是,這里的倡導不是不顧受助者接受程度的強行推動。

(4)管理者。在社會工作過程中,社會工作者應該對該過程進行有效控制,同時,他必須對與助人相關的諸多資源、信息進行協調、安排和管理,以實現該過程的高效率,特別是不出現意外問題。

(5)資源獲取者。為服務的順利開展爭取資源是社會工作者的重要責任。

(6)政策影響人。社會工作者應該將其工作經驗反饋給政策制定者,以避免社會問題的再次發生或減緩社會問題。社會工作者還承擔咨詢服務、轉介服務和進行社會工作研究的責任。

3.“為社會工作的理論”(theory forsocial work)和“社會工作的理論”(theory of social work)之間的區別是什么?

答:所謂“為社會工作的理論”,即是理論中用來對人與社會的本質、人的行為與社會運行的規則和機制進行解釋的那部分內容;所謂“社會工作的理論”,則是理論中用來對社會工作實踐本身的性質、目的、過程、方法進行說明的那部分內容。

“為社會工作的理論”和“社會工作的理論”之間的區別如下:

(1)它們的內容互不相同?!盀樯鐣ぷ鞯睦碚摗敝饕菍θ伺c社會的本質、人的行為與社會運行的機制進行說明,“社會工作的理論”則是對社會工作實踐本身的性質、目的、過程與方法等進行說明。

(2)它們的功能互不相同?!盀樯鐣ぷ鞯睦碚摗敝饕菫樯鐣ぷ鲗嵺`提供了一套抽象的背景式假設,而“社會工作的理論”則主要是為社會工作實踐提供一套具體的行動指南。

(3)它們的地位互不相同?!盀樯鐣ぷ鞯睦碚摗痹谡麄€理論構架中處于前提的地位,“社會工作的理論”在整個理論構架中則處于“結論”的地位。

(4)它們與社會工作在聯系上的緊密程度互不相同。“為社會工作的理論”是社會工作可以使用但并非僅有社會工作才能使用的理論,這一部分理論的內容也可以為許多其他學科或專業領域使用,它是社會工作與其他某些學科或專業領域共有的理論基礎?!吧鐣ぷ鞯睦碚摗眲t是只有社會工作才需要加以使用以及只有社會工作才能夠加以使用的理論,它是社會工作專業獨有的理論領域。

4.越軌的社會功能包括哪些?

答:社會越軌是一種違反社會規范的行為。社會越軌有不同的類型,有其產生的原因。我們應根據不同類型的社會越軌實行不同的社會控制。越軌的社會功能包括:

(1)消極性社會越軌是一種對社會共同生活和社會發展起消極阻礙作用的越軌行為,這種社會越軌破壞社會運行的正常秩序,侵害社會有機體。

(2)積極性社會越軌是一種對社會發展起積極進步作用的越軌行為,這種社會越軌是打破因循守舊、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之一。

(3)中性社會越軌是一種對社會共同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影響不十分明顯的、介于消極與積極之間的越軌行為,這類社會越軌多出現于日常社會生活之中,如趕時髦、追求新潮等等。

對不同性質的社會越軌要具體分析、區別對待,這樣才能充分發揮社會控制維系社會秩序、推動社會發展的功能。

5.韋伯社會分層的三個關鍵維度是什么?

答:韋伯社會分層的三個關鍵維度是:經濟、聲譽、權力。

(1)韋伯把根據經濟因素劃分的地位群體叫做階級,認為階級是指一批在經濟狀態和變化方面相同或相似的人群。所以韋伯所說的階級差別主要是貨幣量的差別,這與馬克思的階級概念顯然不同。

(2)聲譽地位是由社會公認的評價體系確定的,社會的評價從肯定到否定構成了高低有序的階梯,聲譽地位即指人們在這一階梯中所處的位置。

(3)權力地位則是依據人們是否擁有權力以及權力的大小確定的。所謂權力,在韋伯那里意味著為實現自身意志,無視他人意愿而支配他人的能力。權力分層反映了政治領域的不平等。

三、論述題(每題20分,共60分)

1.大衛豪等學者曾經把社會工作理論分為:激進主義社會工作、馬克思主義社會工作、互動主義社會工作和傳統社會工作。你是如何理解和解釋這個四分模型呢?

答:對大衛豪四分模型的解釋如下:

(1)激進主義社會工作主要受激進人文主義、女權主義影響,認為社會是個主觀的意義世界,但卻是一個充滿了不平等和不公正的世界。社會對個體來說存在著問題,個人是政治性的。應提高覺悟,恢復個人自己的情境與經歷的控制。

(2)馬克思主義社會工作主要受馬克思主義增權或倡導理論的影響,認為社會是個由個體組成的,內部存在著不平等、壓迫、沖突與斗爭的強制結合體,社會對經濟上的非生產性是一個問題。倡導改變經濟秩序、對財富和權力實行再分配。

(3)互動主義社會工作主要受標簽理論、溝通理論、人文主義理論的影響,認為社會是額主觀的意義世界,是個人通過符號互動過程建構起來的。因此,社會工作應該對個體進行勸告,幫助理解經驗的意義。

(4)傳統社會工作主要受弗洛伊德主義、行為主義、認知理論、結構功能主義、系統理論的影響,認為社會是由個體組成的,功能上相互依存、相互協調的客觀有機體。個體在應付社會方面存在著問題。社會工作者應該改變行為、提供支持和維護性服務,控制和保護個體。

2.根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Social Workers,社會工作的全球定義為:

▲Thesocial work profession promotessocial change,problem solvingin humanrelationships and the empowerment and liberation of people to enhance well-being

▲Utilising theories of human behaviour and social systems,social work intervenes at the points where people interact with their environments。

▲Principles of human rights and social justice are fundamental to social work。

你認為這樣一個全球性的定義是否適合中國大陸的社會工作呢?無論贊成還是不贊成,請舉出具體理由。

答:我認為是不適合中國大陸的社會工作的。理由如下:

(1)中國歷史上缺乏專業社會工作。傳統的中國一直是個農業國,其經濟基礎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其社會結構特征是以生活和生產相重合的家庭為單位,以家族、親友、鄰居為生活共同體而形成的家族集團式結構。我國人民囿于較為封閉的親友圈子之中,對他人無多求助,因此不可能產生專業意義上的社會工作。

(2)目前現狀。在我國政府部門和群眾組織中,有一些以專門進行福利服務活動為己任的職業或崗位,它們承擔著為群眾排憂解難的職能。如民政部門的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工會、婦聯對職工、婦女的合法權益的保護,勞動部門對離、退休職工的生活和醫療的保障,共青團系統對失學兒童及有問題青少年的愛護等,都屬于實際社會工作的范疇。這些工作的特點是:工作人員系政府干部、公務員或工會、共青團、婦聯的干部,基本屬于國家行政干部;他們利用正式的組織架構,按照政策及本部門的工作方法開展工作;他們的工作以服務工作為主,同時也是管理工作。其服務工作部分是實際社會工作,它是行政性和半專業性的。這類工作當前是我國社會工作的主體。

(3)西方社會工作產生背景與我國完全不同。西方的社會工作形成于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受社會思潮的強烈影響,它是在長期的助人活動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社會工作專業是工業社會的產物,但是不同國家的工業化進程有不同的歷史傳統和不同的社會基礎,其結果也是有差異的。同樣,工業化所帶來的社會問題也會有不同。這就要求社會工作專業必須適應不同社會的不同需要,既要解決不同社會在工業化進程中所產生的共同問題,又要面對各個國家在工業化進程中所產生的不同問題。

(4)社會工作需要本土化。社會工作本土化指的是外來的東西進入另一社會文化區域(“本土”)并適應后者的要求而生存和發揮作用的過程。引進西方社會工作理論只是社會工作專業發展的后來者專業化的道路之一,然而要想真正徹底解決本國的社會問題,就必須在引進西方社會工作理論的同時發展本土性社會工作。

總而言之,我們社會工作的發展需要國際化,有國際通用的標準。但是國情決定我們不能照搬,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同樣,對于社會工作的定義,我們應提出適合中國大陸的社會工作內涵。

3.“社會福利社會化”是民政工作于二十世紀90年代提出的一個命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原先的“單位”日漸分解,原本由政府和企業承擔的福利服務供給則交由非政府的社會福利機構或社區組織米興辦。請你評論該政策對老人社會福利的影響:同時在此背景下,社會工作應該如何介入老人照顧的問題呢?

答:(1)“社會福利社會化”政策對老人社會福利的影響:

社會福利社會化使得養老這項工作脫離了企業,企業不再辦社會,不再承擔職工的養老責任,由此老人社會福利變轉成政府與社會的責任。通過購買養老保險,實現自己的老年福利,對于農村的老人更多傾向于家庭養老,而五保戶由國家承擔。

(2)此背景下,社會工作應該如下介入老人照顧的問題:

在此背景下,社會工作可以開展老年個案工作、老年小組工作、老年小組工作。在以前的機構照顧模式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和困難。因此,社工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積極的開展社區照顧模式。

社區照顧是指將那些需要照顧的老人盡可能留在他們熟悉的社區環境中接受照顧,避免讓他們離開自己生活的社區而進入機構生活。社區照顧也指動員社區內的一切物力和人力,去滿足社區內老人們的各種各樣的需要,以助他們在社區內能夠幸福地生活。那些無經濟能力買高價服務和進各類福利院、敬老院的老人,有權從他們生活的社區得到關懷和幫助。

但在目前,我國的具體實際情況來看,社會工作者在介入老人照顧的時候,還應該走正規照顧和非正規照顧相結合的道路,這是滿足我國老年人不同層次服務需要的最佳途徑。正規照顧是指由領薪專業人員在機構內或在受照顧者家中所提供的照顧,如敬老院、福利院、老人日托中心、老人家務助理、老人社區醫院等。非正規照顧是指由家人、親友、鄰里、同事或其他志愿者提供的照顧。發展正規照顧是政府應該履行的職責并能使老人得到保質保量的服務,而非正規照顧則是在更大的范圍內為老人提供了便利快捷的服務網絡。

具體到個案、小組、社區工作中時,社會工作者要想更好地介入,還應掌握如下技巧:

從價值觀上尊敬并接受老人。

建立相互信賴的關系。能否與老年案主建立起相互信賴的關系,是工作能否得以進行下去的保證。

有耐心、多鼓勵。

讓老年案主自我選擇、自我決定。

個別化的原則。

懷舊和生命回顧。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榕江县| 弥勒县| 南开区| 西峡县| 和静县| 庆城县| 临沂市| 紫金县| 左贡县| 汉中市| 沙河市| 邮箱| 阜阳市| 寻乌县| 冷水江市| 丰顺县| 武冈市| 夏津县| 安溪县| 卫辉市| 云霄县| 武乡县| 石河子市| 方山县| 五寨县| 云梦县| 阿拉善盟| 梁河县| 崇仁县| 革吉县| 登封市| 左贡县| 沂南县| 屏边| 安泽县| 年辖:市辖区| 财经| 涪陵区| 深水埗区| 封开县| 楚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