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四川省農村信用社公開招聘工作人員考試綜合基礎知識復習全書【核心講義+歷年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11607字
- 2021-06-29 10:43:37
第三節 語句表達
一、語句排序
1.巧抓關鍵詞
(1)代詞
“這”、“這里”、“這些”、“這時”、“那……”、“那里……”、“那些”、“那時”、“其”、“其中”、“此”、“彼”等代詞在句中起復指作用。
當某句中出現代詞時,要根據語意找準它所指代的對象,那么,這個對象所在的句子與代詞所在的句子一般是緊密相承的。當然,代詞開頭的句子往往不能作為首句。
(2)連詞
特別是關聯詞(“雖然……但是……”、“不僅……而且……”、“只要……就……”、“因此”、“所以”、“然而”、“可是”、“卻”、“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又”、“再”、“同時”、“相反”、“其實”、“可見”、“首先”、“其次”等),這些詞語在句中明確表示了其間的邏輯關系,對判斷句子銜接是否連貫起著重要的作用。對于關聯詞來說,可以根據習慣搭配,直接判斷句子的銜接。
(3)具有關聯性或指示性的詞語
這些詞語在意思上是有關聯、有照應的。如時間上的照應、地點上的照應、方位上的照應、人物的關聯、景物的關聯等。
2.考慮句式一致
句式構成相同的往往需要前后相連。句式一致包括以下三方面內容:
(1)句型的選擇要一致;
(2)相關語句中相對應的詞語或短語的形式要保持一致;
(3)采用的修辭格要保持一致。這反映到句子的形式上,主要涉及排比、對偶這兩種。
3.確定恰當的表達方式
要認識語段的表達方式,明確表達順序。不同的表達方式一般使用不同的表達順序。
(1)記敘的表達方式一般使用時間順序
這能使讀者從時間變化的過程中明白事物或情節變化的脈絡。時間順序一般由表示時間的詞語或暗含時間概念的詞語表示,如果記敘事件還要注意情節的先后,行蹤的變化、動作行為的承接等。
【例1】將下列四句話連成一段文字,順序最恰當的一組是( )。
某校師生野營訓練來到村里,________和村民們一道投入搶收戰斗。
①就像勇猛的戰士一樣,
②不顧一天行軍的疲勞,
③馬上扔下背包,
④聽到大雨即將來臨的廣播,
A.②④①③
B.①④②③
C.④②③①
D.④①②③
【答案】C
【解析】這段材料主要敘述的是“某校師生”關心集體,忘我地“和村民們一道”冒雨“投入搶收戰斗”的故事。敘述一件事,語言的先后順序要正確體現一定的邏輯關系。④句是寫師生聽到廣播,即得到信息,②句是寫師生此時的一種心理,即得到信息后所產生的心理,③句是描寫師生的具體動作,即在心理指導下的動作,①句是對師生投入搶收戰斗的形象描寫。
(2)議論的表達方式一般使用邏輯順序
邏輯順序主要有:由概括到具體,由整體到局部,由主要到次要,由現象到本質,由原因到結果,由特點到用途等等。邏輯順序常常以推理過程來表現,這就要求對語段的表意和層次進行細致分析;通常情況下,有相應的關聯詞為標志。
【例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
數學作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它表達了一種探索精神。______。
①人總有一個信念:宇宙是有秩序的
②可是,離開了這種探索精神,數學是無法滿足人的物質需要的
③因此人應該去探索這種深層的內在的秩序,以此來滿足人的物質需要
④數學的出現是為了滿足人類的物質生活需要
⑤數學家更進一步相信,這個秩序是可以用數學來表達的
A.④②①⑤③
B.①③⑤④②
C.④②③①⑤
D.①③④②⑤
【答案】A
【解析】分析句中的五個句子,可以發現與“秩序”相關的有①、⑤,與“物質需要”相關的有②、④,③句與這兩個關鍵信息均相關。據此排除BD兩項。由⑤句的“更進一步相信”可知,①、⑤這兩句的順序為①⑤。由②句的“可是”可知,②、④這兩句的順序為④②。③句以“因此”開頭,且涵蓋“秩序”與“物質需要”雙層信息,故應在結尾。
(3)說明的表達方式一般采用空間順序和事理順序
在說明事物的形狀、位置、大小、結構等時,使用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由內到外、由表及里、由整體到局部等空間順序,這樣能夠讓讀者有條理地了解對象的信息;在說明事物的功能、特點、關系、用途、程序等時,使用事理順序,并要注意讀者心理接受、感應的順序。
【例3】將以下6個句子重新排列,語序正確的是( )。
①這就和浴室中的鏡子表面出現水霧的原理相同。
②研究表明,利用激光脈沖從空氣當中的原子里分離出電子的過程有助于生成羥基原子團。
③用激光使水蒸氣“冷凝”成為雨滴,稱為激光造雨。
④比起在大氣層中撒播鹽粒或碘化銀顆粒等人工降雨方式,激光造雨是一種更加“清潔”的選擇。
⑤此項技術尚處于初級階段,能否大規模推廣應用,有待進一步研究。
⑥這些原子團可將空氣中的硫和二氧化氮變成能夠“附著”水蒸氣的凝結核,進而使水蒸氣“冷凝”成水滴。
A.②⑥③①④⑤
B.③②⑥①④⑤
C.④③①②⑥⑤
D.⑥①②③⑤④
【答案】B
【解析】⑥句有指示代詞“這些”,不能放句首。⑥句應緊跟在②句后,用⑦句中的賓語(原子團)充當⑥句的主語,闡述激光造雨的原理,再看①句的指示代詞“這”,根據文意可判斷指代的是激光造雨的原理,故①句應緊跟⑥句。
(4)描寫的表達方式一般采用空間順序及事理順序
采用空間順序時,首先應選好立足點和觀察點,使景物依次呈現;其次要注意觀察和描寫的角度,是仰視、平視,還是俯視?是遠觀還是近看?是由點到面還是由面到點?細究此類問題,就能把握寫景語段的脈絡。
【例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
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盤都是低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一陣晨風拂過
②可我家的這幾株向日葵初出茅廬
③所以有詩人贊嘆,愈是成熟,愈是謙虛
④在綠葉一片低沉而嘈雜的合唱中,傳出她們清亮而高亢的歡叫
⑤依然高昂著頭,開心而單純地笑著,就像稚氣未脫的鄉野小妹子
⑥尚不懂得偉大的謙虛,也不懂得虛偽的世故
A.③②⑥⑤①④
B.④②①⑤⑥③
C.②⑥⑤①④③
D.③①⑤②⑥④
【答案】A
【解析】③句是看到成熟的向日葵低垂的姿態引發的感想,故應緊接前文,排除BC兩項。比較AD兩項,第②句交代對象“我家的這幾株初出茅廬的向日葵”,⑥⑤①④句是對其具體評述,而D項把第②句放入①⑤與⑥⑧之間顯得語意混亂。
二、語句銜接
典型提問方式是“填入橫線處最恰當的是……”,選項往往是一句完整的話。不完整的材料中,橫線的位置可能在中間,也可能是最后,也有可能在材料開頭,前兩者出現較多。此類試題,難度不高,需要比較選出最佳語句。
解答語句銜接題,考生需要綜合考慮以下幾個方面,以快速選出正確答案:
1.快速定位橫線前后的語境,分析前后邏輯語意的關系,根據語意的前后關系,斷定橫線處的語意可能性。
2.注意橫線前后語境關系的構成,常常會有幾種,比如轉折關系、并列關系、因果關系、遞進關系、條件關系、順承關系等。
3.除了考慮語意,還需要注意邏輯連貫性。有些時候正確選項的句子放到橫線處,整個材料有可能形成一種固定的結構層次,比如總—分—總結構。如果一段話屬于總—分—總的格局,給出了前面的“總”與“分”,需選擇的是后一個“總”,那么考生就應將適合做結束語的那一句作為正確選項選出來,填到橫線處,從而使整段短文既有“總”(提出論點),又有“分”(展開解題),最后又是“總”(即結束語)。
【例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
在21世紀的今天,正確對待人和大自然的關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 ),結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報復。
①有的國家希望做到“天人合一”
②人類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資料都取自大自然
③有的國家對待大自然的基本態度是“征服自然”
④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會報復的
⑤他們把大自然看做伙伴,可惜他們的行動沒能跟上
⑥從表面看,大自然真的被他們征服了
A.②③①④⑤⑥
B.②③⑥④①⑤
C.③①⑤②④⑥
D.③④②①⑥⑤
【答案】B
【解析】根據前后呼應原則,①⑤、③⑥應緊密相連,④和⑥句構成轉折關系,④應接在⑥后。
三、結語推斷
結語推斷題提問方式為“以上材料是某篇文章的引言,作者接下來最有可能介紹的是……”“由此可推知下文將要論述的是……”等。
解答結語推斷題,可以從如下幾個角度綜合考慮:
1.錯誤選項往往是文段中的已有內容,最常見的是設置成最后一句前面談過的內容,可以用排除法將其排除,提高效率。
2.從語意內容上來說,已知材料引出下文內容,已知材料的最后一句話多是過渡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最后一句,有些時候會有結論性的引導詞作為標志,如“所以”“因此”“總之”“綜上所述”等。因此,考生只要鎖定最后一句,把握其中所談的概念、關系、對象、話題,就可以選出正確答案。
3.有些結語推斷試題,考的是材料的整體語意結構,比如“別人認為A,我認為B”,接下來往往是“為什么B”,再如材料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下文往往是“解決問題”,即選擇最好的辦法。
【例6】“人造美女”是最近非常搶眼的一個詞。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丑小鴨變成白天鵝的夢想,通過整形美容手術就可以在短時間內成為現實,對每一位愛美女性來說,都是一種誘惑。目前,整形美容已成為諸多愛美女性增加個人靚麗指數的時尚選擇,與此同時,也有許多女性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作為文章的引言,該文章最有可能談的是( )。[2011年農村信用社真題]
A.整形美容的方法、原理和效果
B.整形美容受到眾多女性青睞
C.整形美容給女性生活帶來的變化
D.失敗的整形美容所帶來的痛苦
【答案】D
【解析】解答這道題的關鍵是要清楚什么是“引言”。引言就是寫在正文前面的,起到概括全文、引出正文內容的作用的一段文字。文段最后一句話“與此同時,也有許多女性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與前面的話題形成轉折,我們可以判斷出,該文最可能談的是:失敗的整形美容帶來的痛苦。
四、病句辨析
病句辨析主要考查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語序不當、不合邏輯等常見的病句類型。
1.搭配不當
(1)主語和謂語搭配不當;
例:半個世紀以來,他的足跡踏遍了全國20多個省,800多個縣,測量、攝影、分析、研究的古建筑和文物達2000余項之多。
應刪去“的足跡”,或將“踏遍”改為“遍及”,因為“足跡”無法“踏遍……”。此外,“攝影”與其修飾的“古建筑和文物”也不能搭配。
(2)動詞和賓語搭配不當;
例:六年間,我國航天技術完成了從單艙到三艙,從無人到有人,從“一人一天”到“兩人五天”的進步。
“完成”應改為“實現”。
(3)定語、狀語、補語與中心語搭配不當;
例1:“一本雜志編的《野性大地》”。
應改為“一家雜志社編的《野性大地》”
例2:“你把這個意思應該跟你師傅說說。”
把字結構應作狀語,“應該”應置于“把這個意思”前。
(4)主語和賓語意義上不能搭配。
例:世界是一個永遠不停地運動、變化和轉化的過程。
世界不是過程,因此主語與賓語不能搭配。
2.成分殘缺或贅余
(1)成分殘缺
①主語殘缺
有兩種情況:
a.由于濫用介詞和“介詞……方位詞”格式,造成主語殘缺。
例:在這部作品中,并沒有給人們多少正面的鼓勵和積極的啟示,相反,其中一些情節的負面作用倒是不少。
介詞誤用,造成主語殘缺,去掉“在……中”。
b.暗中更換主語,造成主語殘缺。
例:蒙古族同胞長期生活在馬背上,隨身攜帶精美的小刀,既可以用來宰殺、解剖、切割牛羊的肉,肉燒熟了,又可以用它作餐具。
前半句的主語是“蒙古族同胞”,后半句宰殺、解剖、切割牛羊、作餐具的是小刀,可改為“長期生活在馬背上的蒙古族同胞隨身攜帶的精美小刀,既可以……又可以……”二是“宰殺、解剖”與“肉”搭配不當,應刪去“的肉”,全句可改為“長期生活在馬背上的蒙古族同胞隨身攜帶的精美小刀,既可以用來宰殺、解剖牛羊,又可在肉熟之后作餐具使用”。
②謂語殘缺
有兩種情況:
a.一句話說了主語,還沒有說完謂語,卻又另外起了個頭,因此造成謂語中有殘缺。
例:大伙通過提高工效,合理調配和技術改造,干勁更大了。
b.由于缺少謂語中心語造成謂語殘缺。
例:他就主動參與社會災害性事故處理,化解風險,安定社會生活的責任
③賓語殘缺
往往由于賓語前的定語太長,使得中心語殘缺。
例:生動的故事情節和豐富深刻的主題,使得金庸的小說具有大氣、深沉。
④定語、狀語缺少或者不完整
例:這個集團目前已成為擁有11個專業公司、2個研究所、3個生產廠,現有固定資產8500萬元。謂語“成為”,賓語殘缺。應在最后補上賓語“的大型企業”。
(2)成分贅余
①主語有多余成分;
例:新來的老王的助手登臺唱了一首歌。主語“新來的老王的助手”是一個結構層次不同的多義短語,既可以理解為小王是新來的,也可以理解為老王是新來的。
②謂語有多余成分;
例:人民日報社論見諸于各大報刊。“諸”是“之于”的意思。刪去“諸”或“于”即可。
③賓語有多余成分;
例:她因不堪忍受雇主的歧視和侮辱,便投訴《人間指南》編輯部,要求編輯部幫她伸張正義、編輯部對此十分重視。
是“投訴”雇主,還是“投訴”編輯部,賓語不明確,有歧義。
④定語多余;
例:采訪這位英雄的是三個報社的記者。
“記者”的定語為“三個”、“報社”,可理解為報社的三個記者或三個報社的記者。
⑤狀語多余;
例:如果我所管的“閑”事能給群眾帶來哪怕一點點的幸福和快樂時,我也很幸福。很快樂。
“時”字多余,最后的“我”前加上“那么”
⑥補語多余。
例:這次網絡短訓班的學員,除北大本校人員外,還有來自清華大學等15所高校的教師、學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參加了學習。
應刪去“也參加了學習”
3.結構混亂
(1)詞序不當
①定語和中心語的位置顛倒;
②把定語錯放在狀語的位置上;
③把狀語錯放在定語的位置上;
④多層定語語序不當;
例:這次拍賣會的一個亮點,就是拍賣了一件一個世紀以前新發現的藝術品。
“一個世紀以前”和“新發現”相矛盾,應將“新發現”移至“一個世紀以前”之前。
⑤多層狀語語序不當。
例:太監是我國封建皇宮中特有的產兒,是封建帝王的被閹割過的奴仆。
對太監的介紹應先將其特點說明“是……的奴仆”,再言其“是……的產兒”。否則“特有的產兒”的概述沒著落,交代不清。
(2)句式雜糅
①兩種說法混雜;
②前后牽連。
例:客房內均設有閉路電視、國際國內直撥電話、音響、房間酒吧等應有盡有。
該句把兩種句式拼在一起造成雜糅。一種是“客房內均設有……酒吧等”,另一種是“客房內閉路電視……應有盡有”。兩種句式應刪去一種,從而使句子表達明確。
(3)復句中暗換分句主語,造成混亂
例:老工人的一席話深深觸動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
該句第一個分句的主語是“老工人的一席話”;第二個分句的隱含主語是“小邱的心”。由于句子是隱含轉換主語,因此造成句式混亂。
(4)層次不清
例:新華社發出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人工全合成在上海勝利完成的消息后,廣大讀者非常重視,科學界人士也非常重視,引起了強烈的反應。
新華社發出的這條消息,就重視程度而言,科學界人士重于廣大讀者,因此,應先說“科學界人士”的反應,再說廣大讀者的動態;最后一句“引起了強烈的反應”屬于抽象性語言,應先說,然后再說具體的。
4.不合邏輯
(1)強拉因果
例:由于今天是公園里游園活動的最后一天,因此游人寥寥無幾。此句強拉因果,“游人少”可能不是因為游園的最后一天所致。
(2)自相矛盾
例:他是多少個死難者中幸免的一個。
既然幸免,就沒有死,可又說是“死難者”中的一個,犯了前后矛盾的錯誤。
(3)概念誤用
例:圖書館增添了許多文學作品,如《語文知識指南》《教師語文大全》《辭海》等。文學作品與語言教學用書是不同的概念,可改成“圖書館增添了許多教學用書”。
(4)主客倒置
例:那時候,報紙與我接觸的機會是很少的。
該句應改為:“我與報紙接觸”,“我”為主動,“報紙”為被動。
(5)否定不當
例:全校師生沒有一個人不否認,素質教育使整個校園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該句應去掉“否認”前的“不”字。
(6)前后失衡,缺乏照應
例:有沒有人毀樹,是樹能成活的重要條件。
該句前面是兩種條件“有沒有”,后面只說了“能成活”這一個結果,兩面失衡,應在“能成活”前加“是否”二字。
五、歧義句辨析
歧義句是在理解上會產生兩種甚至兩種以上可能的句子,換句話說,就是可以這樣理解也可以那樣理解的句子。
1.詞匯多義
例:“獨聯體國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賽。”
句中的“看不上”既可以理解為“收看不上”,也可以理解為“瞧不起”。
2.指代不明
例:“美國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強勢美元,但這到底只是嘴上說說,還是要采取果斷措施,經濟學家對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句中“只是嘴上說說,還是要采取果斷措施”包含兩個內容,因此,后一分句中“此”就指代不明,不知道指代前面的哪個內容。
3.修飾不定
例:“劉先生熱心支持家鄉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業。他這次返鄉,主動提出要與部分福利院參加高考的孤兒合影留念。”
句中的“部分”,可直接限定“福利院”,也可理解為限定“孤兒”,從而造成歧義。
4.關系含糊
例:“警方對報案人稱圍觀者坐視不管表示憤慨。”
句中肯定是“警方表示憤慨”,但“憤慨”的對象,一種是“報案者”,一種是“圍觀者”。或者說“憤慨”的原因,一種是因為“報案者說了些不實的話”,另一種是因為“圍觀者坐視不管”。
5.語音、停頓、標點歧義
例:“山上的水寶貴,我們把它留給晚上來的人喝。”
“晚”和“上”連讀,意與“白天”相對;“上”和“來”連讀,意即“后上來的”。
六、修辭手法
常見修辭方法有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等。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的相似點,用一事物來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結構一般由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體(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詞(比喻關系的標志)構成。
(1)明喻。本體和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像、似、仿佛、猶如、宛如、像……一樣、仿佛……似的”等連接。常見形式是“甲像乙”。例:葉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體和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是、成了、變成”等連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例:廣場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紀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岡。
(3)借喻。不出現本體和喻體,直接敘述喻體。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最可恨那些毒蛇猛獸,吃盡了我們的血肉。
2.借代
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關系的名稱來替代,如以部分代全體;用具體代抽象;用特征代本體;用專名代通稱等。例:
(1)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一針一線”代“群眾的一切財產”)
(2)不要大鍋飯。(“大鍋飯”代抽象的“平均主義”)
(3)花白胡子坐在墻角里吸旱煙。(“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體)
(4)千萬個雷鋒活躍在祖國大地上。(“雷鋒”以具體的形象代抽象的“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3.比擬
把人當物寫或把物當人來寫的一種修辭方法,前者稱之為擬物,后者稱之為擬人。例:
(1)做人既不可翹尾巴,也不可夾著尾巴。(擬物)
(2)蠟炬成灰淚始干。(擬人)
4.夸張
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描繪的一種修辭方法。例:
(1)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三千丈”為擴大夸張)
(2)太陽剛一出來,地上已經像下了火。(擴大夸張)
(3)芝麻粒兒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兒”是縮小夸張)
5.對比
把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并舉加以比較的方法。例:
(1)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2)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6.對偶
用結構相同或相近,字數相等的一對短語或句子對稱排列起來表達相對或相近的意思。例:
(1)滿招損,謙受益。
(2)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3)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流水對)
(4)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扇面對)
7.排比
把內容相關、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幾個(一般要三個或三個以上)短語或句子連用的方去。例:
但這回卻很有幾點出乎我的意外。一是當局者竟會這樣地兇殘,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國的女性臨難竟能如是之從容。
8.反復
根據表達需要,使同一個詞語或句子一再出現的方法。反復可以是連續的,也可間隔出現。例:
(1)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
(2)敵人從哪里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里滅亡,敵人從哪里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里滅亡。
9.反語
即通常所說的“說反話”——實際要表達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例:“友邦人士”從此可以不必“驚詫莫名”,只請放心來瓜分就是了。
10.反問
用疑問的形式來表達確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例:
難道中學老師和小姐騎自行車還成體統嗎?(《裝在套子里的人》)
11.設問
為突出所說的內容,把它用問話的形式表示出來(即自問自答)。例:這七人端的是誰?不是別人,原來正是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三阮。
七、句子及語法結構
句子是由詞或短語構成的語言單位,能表達一個相對完整的意思,能完成一次簡單的交際任務,在語音上有一定的語調,表示陳述、疑問、祈使、感嘆的語氣,在書面上用句號、問號、感嘆號表示出來。一個句子主要由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和補語等組成。
1.句子結構
完整的句子結構是:
(定)主/[狀]謂<補>+(定)賓
例:(我們)學生[一定][要]學<好>(專業)課程
(1)主語
主語是謂語陳述的對象,指明說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2)謂語
謂語是陳述、說明主語的,說明主語“是什么”或“怎么樣”。例:滿天烏云頓時(消散了)。
(3)賓語
賓語在動語后面,表示動作、行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誰”或“什么”一類問題。例:什么叫(信息)?
(4)定語
定語是名語前面的連帶成分,用來修飾名詞,表示人或事物性質、狀態、數量、所屬等。例:(三杯)美酒敬親人。
(5)狀語
狀語是動語或形容詞前面的連帶成分,用來修飾、限制動詞或形容詞,表示動作的狀態、方式、時間、處所或程度等。例:科學[終于以偉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戰勝了神權。
副詞、形容詞經常作狀語,表時間、處所的名詞經常作狀語,一般名詞不作狀語。動詞中除助動詞外,一般動詞很少作狀語,介詞短語常作狀語。一般狀語緊連在中在中心詞的后面,但表時間、處所、目的的名詞或介詞短語作狀語時,可以放在主語的前邊,例:[在杭州]我們游覽了西湖勝景。
(6)補語
補語是動詞或形容詞后面的連帶成分,一般用來補充說明動作、行為的情況、結果、程度、趨向、時間、處所、數量、性狀等。例:顏色是那么濃,濃得<好像要流下來似的>。
(7)獨立成分
在句子中不與其他成分(主、謂、賓、定、狀、補)產生結構關系,但意義上又是全句所必需的,具有相對獨立性的一種成分,用來表示稱謂呼叫,對事物的推測、估計、注釋、補充、感嘆、模擬語氣等。
例:十分明顯,不大大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四個現代化就是一句空話。
2.句子的分類
句子按照結構方式可以分成:
(1)單句,不可再分析出分句的句子;包括:
①主謂句:由主謂短語構成的句子,例:今天‖星期五。她‖身份特殊。趙州橋‖[非常]雄偉。(橋的)設計‖[完全]合乎(科學)原理。
②非主謂句:由其他短語或單個詞構成的句子,例:呀!好漂亮的彩虹呀!快一點吧!禁止吸煙!去吧。
③特殊單句:句式特點比較特殊的句子。主要有以下幾類:
a.把字句:用“把”(或“將”)將動詞支配的對象提到動詞之前的一種句型。把字句在結構上有:“把+賓語”作狀語。語義上,把字句表示主動。主語是施動者,發出動作,處置某一對象。處置的對象是指定的或已知的事物。例:你簡直把我嚇死了。
b.被字句:用介詞“被”組成介賓短語作狀語,并且表達被動語義的句子。被字句的典型格式是:主語+被+賓語+動詞短語。語義上,被動句表被動。主語是受動者,接受動作。例:兇手被警察抓住了。
c.連動句:用連動短語充當謂語的主謂旬,其主要特點是:連用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動詞或動詞短語共同陳述一個主語;動詞或動詞短語之間有先后、目的、方式或手段關系;兩個動詞或動詞短語之間沒有語音停頓,也沒有關聯詞語。例:他上街買書去了。
d.兼語句:用兼語短語充當謂語的主謂句。其主要特點有:它的謂語由一個動賓短語和一個主謂短語套接而成;動賓短語中的動詞通常是使令性動詞。例:叫、讓、派、使、請、教、勸、命令、禁止、任命、號召、選舉等。有時還用“有”。例:你讓他下午到我辦公室來一下。
(2)復句,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句組成的句子;包括:
①并列復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句分別陳述幾種事物、幾件事情或一件事情的幾個方面,分句之間是并列關系。主要關聯詞語是:既……又……,還,也,同樣,不是……而是……,是……不是……,同時,一方面……一方面……,有時……有時……,有的……有的……。例:
a.它既不需要誰來施肥,也不需要誰來灌溉。
b.從門到窗子是七步,從窗子到門也是七步。
②承接復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句,一個接著一個地敘述連續發生的動作,或者接連發生的幾件事情;分句之間有先后順序。常用關聯詞語有:就,便,才,又,于是,然后,接著,首先(起初)……然后……,從而。例:
a.他們倆手拉著手,穿過樹林,翻過山坡,回到草房。
b.起初他們問我個人的情況,然后又問到有關革命形勢的一些問題和鎮頭市敵駐軍的動靜。
③遞進復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進了一層,分句之間是層進關系。常用的關聯詞是:不但(不僅、不只、不光)……而且(還、也、又)……,尚且……何況(更不用說、還)……,況且。例:
a.橋的設計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術更是巧妙絕倫。
b.他這樣膽小的人尚且不怕,我還怕嗎?
④選擇復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句,分別說出兩件或幾件事,并且表示從中選擇一件或幾件。分句之間構成選擇關系。常用的關聯詞是:與其……不如……,寧可……也不……,或者……或者……,不……就是……,要么……要么……,或許……或許……,可能……可能……,也許……也許…… 。例:
a.作為一個有骨氣的男兒,與其跪著生,不如站著死。
b.武松這一去,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別無選擇。
⑤轉折復句,后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順著前一個分句的意思說下去,而是作了一個轉折,說出同前一分句相反、相對或部分相反的意思來。分句之間構成轉折關系。常用的關聯詞有:雖然(雖、盡管)……但是(但、可是、卻、而、還是)……,但是,但,然而,只是,不過,倒,竟然。例:
a.雖然我一見便知是閏土,但又不是我記憶上的閏土了。
b.我們幾個苦口婆心地給他講道理,他竟然一句也沒聽進去。
⑥假設復句,前一個分句假設存在或出現了某種情況,后一個分句說出假設情況一旦實現產生的結果。兩個分句之間是一種假定的條件與結果的關系。常見的關聯詞語是:如果(假如、倘若、若、要是、要、若要、假若、如若)……就(那么、那、便、那就)……,即使(就是、就算、縱然、哪怕、即便、縱使)……也(還、還是)……,再……也……。例:
a.即使天塌下來,這件事也得繼續做完。
b.誰如果要鑒賞我國的園林,蘇州園林就不該錯過。
⑦因果復句,前面分句說明原因,后面分句說出結果,可分為說明因果和推論因果。說明因果一個分句說明原因,另一分句說明由這個原因產生的結果,因和果是客觀事實。常用關聯詞有:因為(因)……所以(便)……,由于……因而……,因此,故此,故而,之所以……是因為……。推論因果一個分句提出一個依據或前提,后一分句由此推出結論,結論是主觀判定的,不一定是事實。常用關聯詞有:既然(既是)……就(那就、便、又何必)……。例:
a.我們主張積極的思想斗爭,因為它是達到黨內和革命團體內的團結使之利于戰斗的武器。
b.由于病魔纏身,兩次體檢未通過,他只好第二次踏進補習班的門檻。
⑧條件復句,前一個分句提出一個條件,后一個分句說明這個條件一旦實現所要產生的結果,分為充分、必要、完全等三種類型。常見關聯詞語有: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不)……,無論(不管,不論)……都……。例:
a.只有具備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膽識,才能昂首闊步于成功的大道之上。
b.我們除非預先作了準備,這次行動絕無成功的可能。
⑨解說復句,一個分句說明一種情況,其他分句對這種情況進行解釋、說明或總括。一般不常用關聯詞語。例:
a.紡線有幾種姿勢:可以坐著蒲團紡,可以坐著矮凳紡,也可以把紡車墊得高高地站著紡。
b.一種是教條主義,一種是經驗主義,兩種都是主觀主義。
⑩目的復句,一個分句表示實現或避免某種目的,一個分句表示為此而采取的行為。常用關聯詞語有:為了,以便,以,用以,好,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例:
a.我在這里吃雪,正是為了我們祖國的人民不吃雪。
b.答題之前,我們應仔細思考,省得過后又來修改。
(3)多重復句,結構上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層次的復句叫多重復句
有兩個層次的叫二重復句,有三個層次的叫三重復句,其余依次類推。多重復句是由一重復句擴展而成的。例:
①有些人背上雖然沒有包袱,‖(并列)有聯系群眾的長處,|(轉折)但是不善于思考,|‖(并列)不愿多動腦筋多想苦想,‖(因果)結果仍然做不成事業。
②他后來還托他父親帶給我一包貝殼和幾支很好看的鳥毛,‖(并列)我也曾送他一兩次東西,|(轉折)但從此沒有再見面。
- 2020年上海市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綜合應用能力》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經濟師《金融專業知識與實務(中級)》教材精編(2016)
- 2019年吉林省農村信用社公開招聘工作人員考試題庫【歷年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經濟師《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知識與實務(中級)》教材精編(2016)
- 2019年湖南省教師招聘考試《小學教育理論基礎知識》專用教材(備考指南+考點精講+典型題詳解)
- 經濟師《房地產經濟專業知識與實務(中級)》歷年真題與模擬試題詳解(2016)
- 2020年江蘇省事業單位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綜合應用能力》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湖南省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專項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江蘇省公安招警考試《公安專業科目》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海南省事業單位招聘考試《職業能力測驗》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19年下半年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考試《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題庫【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河北省事業單位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浙江省事業單位招聘考試《職業能力傾向測驗》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湖北省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社區基礎知識》專項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