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四川省農村信用社公開招聘工作人員考試綜合基礎知識復習全書【核心講義+歷年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13592字
- 2021-06-29 10:43:37
第二節 閱讀理解
根據閱讀理解的題目特征,可以分為主旨概括題、意圖判斷題、細節理解題、詞句理解題、代詞指代題、標題填入題和態度觀點題七大題型。
一、主旨概括
主旨概括題主要考查考生在理解材料的基礎上,概括、歸納文段的中心意思。
1.提問方式
一般為:“這段話主要講述的是……”、“上述材料反映的問題是……”、“這段文字主要介紹了……”、“對這段文字概括準確的是……”、“這段話的意思是在強調……”、“這段話的主旨是……”、“這段文字主要說明的是……”、“這段文字的核心意思是……”、“這段文字的議題是……”等。
【例1】股份合作制是人民群眾在改革中自發創造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其特點表現為勞動者的勞動和勞動者的資本聯合。企業職工既是勞動者,又是投資人,既按勞取酬,又參與按股分紅。由于這種形式適合我國農村的現實生產力水平,于是在廣大鄉鎮廣泛推廣實行起來,并被作為國有小企業改革可采取的一種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這段話的中心思想是( )。
A.股份合作制的特點
B.股份合作制適合我國現實農村生產力水平
C.企業職工既是勞動者,又是投資人,既按勞取酬,又參與按股分紅
D.股份合作制是人民群眾創造的適合農村現實生產力水平的公有制的實現形式
【答案】D
2.提問的典型特點
其中往往有“主要”、“核心”、“中心”、“概括”、“主旨”、“主題”、“問題”、“議題”、“話題”等詞語。
3.解題思路
(1)結構構成類
結構構成類題目的閱讀材料往往有明顯的結構形式,其中被證明的、被支持的、被服務的句子多是主句,它往往是一個表示判斷的短句,多具有概括性、宏觀感,我們將它簡稱為“總”,觀點句、主題句、情感句往往就是總句。
那些起支持作用、證明作用、服務作用的句子多是表示輔助性、理由性、條件性的從句,它們多以枚舉、鋪墊、并列等形式出現,我們把它們簡稱為“分”。
①總—分—總
主要有兩種形式:
a.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在作答時要注意,“提出問題”是為了引起重視,“分析問題”是為“解決問題”做準備,“解決問題”才是最終目的。
b.提出觀點—解釋論證—重申評價觀點。
在這種題目的行文結構中,都是圍繞一個中心觀點展開的,因此概括這個中心觀點也就是文段的主旨。需要注意的是,文段最后的“重申評價觀點”可能是在認可基礎上的加深,也可能是對原來觀點的否定,此時更需要考生明確文段的觀點所在。
【例2】交往和獨處原是人在世上生活的兩種方式,對于每個人來說,這兩種方式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是比例不太相同罷了。由于性格的差異,有的人更愛交往,有的人更喜獨處。人們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種能力,卻忽略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并且在一定意義上是比交往更為重要的一種能力。反過來說,不懂交際固然是一種遺憾,不耐孤獨就未嘗不是一種嚴重的缺陷。
這段文字主要說明( )。
A.每個人對交往和獨處的喜愛程度不同
B.喜歡交往的人往往害怕獨處
C.享受孤獨是一種很高的人生境界
D.生活中既要善于交際又要能耐孤獨
【答案】D
【解析】文段的行文脈絡是總—分—總結構,根據文段首尾兩句可知,文段主要強調的是交往和獨處兩種處世方式在生活中缺一不可。
②總—分
總—分結構往往是材料首句提出觀點,之后的內容來解釋原因、舉例說明、引用證明或正反論證。總—分結構形式首句的觀點是閱讀材料的主旨句,后面的分句起輔助作用,快速瀏覽即可,選擇答案時不應受分句干擾.
總—分結構的形式有兩種:
a.提出觀點—解釋說明。
b.提出觀點—舉例論證。
【例3】目前,我國廣大居民個人依法納稅的意識還很欠缺,因此,加強個人所得稅方面的法制宣傳工作非常必要。通過各種形式進行個人所得稅的宣傳、教育工作,培養廣大居民自覺依法納稅的意識,在全社會樹立一個依法納稅光榮,偷稅、逃稅可恥的社會風氣。最能準確復述這段話主要意思的是( )。
A.加強個人所得稅方面的宣傳工作,培養廣大居民自覺依法納稅的意識
B.依法納稅光榮,偷稅、逃稅可恥
C.我國廣大居民個人依法納稅的意識還很欠缺
D.加強個人所得稅方面的法制宣傳工作非常必要
【答案】A
③分—總
分—總結構是材料先鋪展一些現象例子,或者說明背景、原因,或者引用材料或其他觀點,或者提出某個問題,之后結尾句出現一個明確的觀點或是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分—總結構前面鋪展的現象、原因背景、引用內容和提出的問題都是為說明觀點或是解決問題服務的,快速瀏覽即可,圍繞分句部分設置的選項是干擾項,文段主旨多在句尾。
【例4】早在1990年,第一輛電動汽車就已經上路。盡管近些年一些知名汽車廠商先后推出了各自的純電動概念車,但這并未拉近電動汽車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距離。究其原因,電動汽車的研發并非只是將傳統發動機更換為電動機這般簡單,而是一個龐大的研究課題,僅車用電池就存在電池容量、存儲能力、穩定性等諸多問題。此外,用電動機代替傳統發動機后,車身設計、傳統系統、電器系統都會產生顛覆性的變化。解決這一系列問題,需要汽車廠家具備雄厚的研發能力。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電動汽車研發的瓶頸是蓄電池的問題
B.電動汽車廣泛應用于實際生活尚需時日
C.電動汽車已成為汽車工業研究發展的新方向
D.電動汽車的研發進程取決于廠家的研發實力
【答案】D
④分—總—分
兩種常見的形式:
a.材料通過引用別人觀點、列舉現象或是說明原因,得到一個具體的觀點,之后材料繼續用例子、原因、引用或者是正反論證來輔證前面提出的觀點。文段中間“具體的觀點”即文段的主旨。
b.材料先提出一個問題,之后提供一種對策解決問題,最后正反論證,可能談問題解決的好處,可能談不采取前面措施的后果。文段中間解決問題的方案也即對策就是文段的主旨。
(2)關聯引導類
除了通過劃分文段結構構成來確定主題句之外,還可以根據一些特殊詞來找出主題句,這些特殊的詞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關聯詞。
①總結關系
a.概念
總結關系是把前述材料分析研究,或綜合各方面的情況做出有策略性或者概括性的結論。
b.常見標志詞
主要有“因此、所以、于是、總之、綜上所述、概而言之、可見、看來”等,主題句往往在這些表示總結關系的標志詞之后。
【例5】中國很早就有鮫人的傳說。魏晉時代,有關鮫人的記述漸多漸細,在曹植、左思、張華的詩文中都提到過鮫人。傳說中的鮫人過著神秘的生活。干寶《搜神記》載:“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泣,則能出珠。”雖然不斷有學者做出鮫人為海洋動物或人魚之類的考證,我個人還是認為他們是在海洋中生活的人類,其生活習性對大陸人而言很陌生,為他們增添了神秘色彩。
作者接下來最有可能主要介紹的是( )。
A.關于鮫人的考證
B.鮫人的神秘傳說
C.有關鮫人的詩文
D.鮫人的真正居處
【答案】A
【解析】做總結結語題時,我們最重要的是要掌握材料的行文脈絡,抓住材料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圖,順著其意圖進行作答。認真閱讀材料,可以發現,BCD三項的內容在材料中都提到過,不可能再作為接下來要談話的內容。從“我個人還是認為他們是在海洋中生活的……神秘色彩”一句,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的觀點,以下就應該是作者對其觀點進行考證的過程。
②遞進關系
常見標志詞主要有“而且、更、甚至、尤其、并且、也、還、重要的是、關鍵的是、特別是”等。遞進關系的兩個分句的感情色彩或者傾向性是一致的,后一個分句是對前一個分句語意的加強,這個語意加強的分句就是文段的主題句,位置在表遞進關系的詞語之后。
【例6】有人說,民主就像一個旋轉的陀螺,重要的是旋轉的過程,離開了這個過程,民主的陀螺就會倒下。就民主決策而言,正確的決策結果自然會給人們帶來希望和信心,而決策的過程,對人們凝聚信心的影響更大。
這段文字中的比喻意在強調( )。
A.民主決策過程對民主的重要性
B.只有通過民主決策,才能凝聚信心
C.決策過程中的民主,是廣泛的社會參與
D.有效的參與過程,便是凝聚信心的過程
【答案】A
【解析】文段最后一句說民主決策的結果固然重要,但實現民主決策的過程更重要。
③轉折關系
常見標志詞主要有“然而、但是、但、卻、相反、可是、不過、實際上、事實上、其實、只是、當然”等,主題句通常出現在這些表轉折的關聯詞之后。
上述轉折詞有強弱之分,其中“實際上、事實上、其實、只是、當然”等詞是弱轉折,語義程度與前句相比較輕,此時就需要觀察對策句或觀點句出現的位置,對策句或觀點句在哪句,哪句就是重點。而“然而、但是、但、卻、相反、可是、不過”等詞是強轉折,語義程度較重,此時后半句的強轉折就是重點。
【例7】九月一到,就有了秋意,秋意在一個多霧的黎明溜來,到了炎熱的下午便不見蹤影。它踮起腳尖掠過樹頂,染紅幾片葉子,然而這美景太短暫,葉子很快會變成新的顏色。這段文字作者要告訴我們的是( )。
A.秋天的美麗是留不住的
B.秋天的美景太短暫
C.對秋天的依戀之情
D.秋天有好也有壞
【答案】B
【解析】這段文字前面講述秋天的美麗,“然而”后的句子是一個著重點,是作者想要表述的內容。ACD三項都不是作者想要表達的著重點。
④條件關系
條件關系是前句提出條件,后句表示在這個條件下的結果。表示條件關系的常見標志詞主要有“只有、必須、需要、首先要、除非、最缺乏、倘若、如果”等,主題句出現在表示條件關系的標志詞之后。
在有些表條件關系的句子中,條件關系詞是缺失的,這個時候就需要考生根據上下文的關系自行加入標志詞從而確定條件句。
【例8】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農業科技迅猛發展的形勢下,農業面臨的競爭首先是科技競爭。只有盡快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和科技意識,才能不斷推廣大批先進實用的農業科技成果,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我國將繼續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優勢農產品和特色產業,將在糧食主產區推廣50個優質高產高效品種和10項關鍵技術。這些品種和技術的推廣和運用都需要高素質的農民。為此,國家已經決定大力發展農村成人教育,在全國普遍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每年將培訓農民超過l億人次。
這段文字的意思是在強調:( )。
A.農民亟須提高科學文化素質
B.國家加大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
C.發展科技才能提高我國農業的競爭力
D.每年有大量農民接受農村實用技術培訓
【答案】A
【解析】本段的主旨是應對科技競爭,需要盡快提高農民文化素質和科技意識,故選A。
⑤并列關系
表示并列關系的常見標志詞主要有“此外”、“另外”、“一方面……另一方面……”、“有的……有的……”、“同時”、“除此之外”、“與此一致”、“不是……而是……”、“是……不是……”等,另外,“;”也可以表示并列語意。
文段中各語句之間是并列關系時,其層級結構為“分—分—分”結構(其中的分句多為三個,可多可少)。此時,文段的主旨隱含在這些分句之中,需要考生將前后內容進行概括,在概括時注意不要顧此失彼、有所偏頗,以免造成論述不當,概括不全。、
【例9】真正美的東西,都是充滿了感情的。面對美的東西,我們常常一往情深,或者一見鐘情。而感情這個東西很奇怪,一方面,它是個人的,富有極端強烈的個性色彩,只有達到高度個性化的時候,它才是最真摯的。正因為這樣,感情這個東西常常是隱秘的,人與人之間難于傳達,所謂父不能喻之于子,夫不能喻之于妻;然而,另一方面,感情這個東西卻又最具有社會性,最需要普遍的傳達,最需要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人們容易對美的東西產生真情
B.感情既是個人的,又是社會的
C.充分體現個人意志的情感才是真摯的
D.人們之間的感情是隱秘的,不易傳達
【答案】B
【解析】AD兩項都是片面的說法,整個文段要表達的是感情既是個人的,同時又具有社會性。
(3)關鍵詞類
閱讀材料為了突出相對集中的語意內容,作者往往會圍繞一個或兩個,甚至兩個以上核心詞語來組織材料,所圍繞的核心詞語我們可以稱之為“關鍵詞”,在做題時可以利用這些關鍵詞快速排除錯誤選項。提取關鍵詞的閱讀材料緊緊圍繞一個、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核心詞語展開敘述,這(幾)個核心詞語多是名詞,也可以是一些短語,是串聯材料意思的必備詞。做此類題目時可遵循下述方法:
①當材料出現一個關鍵詞時,以這個關鍵詞為核心的選項多是主旨概括的答案,錯誤選項往往論述其他對象。
【例10】有飯吃、有房住、有衣穿是感受幸福的諸多要素,但是真正要讓公民感受到幸福,則是社會的公正(公平和正義)。顯然,這種公正并非是絕對的公正,誰都知道這樣的絕對公正是不存在的。所謂的公正應當是社會分配公正、機會的公正、程序公正和互動公正。而現階段,分配公正、程序公正和機會公正,才是幸福指數更重要的因素。這段文字的關鍵詞是( )。
A.要素 幸福 公正
B.要素 公正 幸福指數
C.幸福 公正 因素
D.公正 幸福指數 要素
【答案】D
【解析】文段首句講述的是只有公正才能能讓公民感受到幸福,接著第二、三句又解釋了公正的內涵,最后一句通過轉折詞“而”字引出文段論述的重點——幸福指數更重要的因素即要素,是公正,故最后一句是文段的主題句。
②當材料出現兩個關鍵詞時,正確選項這兩個關鍵詞應同時出現,并且,二者關系的表述與材料中的關系一致。
【例11】用九個指頭與一個指頭來形容我們工作中成績是主要的,缺點和錯誤是次要的,當然是可以的。但是,這決不等于只談九個指頭,不必談一個指頭,更不等于那一個指頭已經不存在。
這段文字主要是在強調( )。
A.必須要談一個指頭
B.一個指頭容易被我們忽視
C.工作中成績是主要的,缺點和錯誤是次要的
D.十個指頭缺一不可
【答案】B
【解析】文段中有兩個關鍵詞“但是”和“更”,作者顯然強調的是后者,意在說明不要忽視一個指頭。
③當材料出現三個或以上的關鍵詞時,可以肯定這些關鍵詞只是材料的例子,真正的主體是對它們的提煉,理解出真正關鍵詞,據此選擇答案即可。
【例12】跟電影中創意以導演為中心不同,電視行業創意的中心是編劇。編劇在電視行業中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小畫框給視覺發揮的空間沒那么大,語言藝術就顯得特別重要。情景劇還有故事情節作為吸引力,而喜劇秀就完全靠演員表現和語言的魅力了;又都是在棚里拍,從拍攝上講是純技術活兒,創新都在于對話和表演。
對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得最準確的是( )。
A.比較電視與電影行業創意上的差異
B.強調語言魅力對電視行業的重要性
C.分析電視行業各種構成要素之間的關系
D.解釋電視行業創意以編劇為中心的原因
【答案】D
【解析】題目首先提出電視行業創意的中心是編劇,然后用“之所以……是因為……”來引導后面的內容,繼續圍繞這個話題,具體講述編劇之所以是中心的原因。
二、意圖判斷
1.提問標志詞
往往有“意在”、“想”、“推出”、“道理”、“啟示”、“寓意”、“告訴”、“意圖”等詞語。
2.提問方式
主要有“這段文字意在說明……”、“這段文字意在闡明……”、“這段文字意在強調……”、“上面這段話最想表達的意思是……”、“這段文字主要想表達的是……”、“通過這段話,我們可以知道……”、“這段話告訴我們……”、“根據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圖是……”、“這段話給我們的啟示是……”、“作者的意圖是……”等。
3.基本解題思路
和主旨概括題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意圖判斷重在尋找原文的“言外之意”,需要結合原文進行適當引申;主旨概括題則就是對原文內容的概括,不需要進行引申。
注意:切忌“為了引申而引申”,不要進行過度猜測,選那些與文段毫無關系的選項。做意圖判斷題一定要觀察選項之間的差異,優選有“言外之意”的引申項,如果沒有準確的引申項,次選主旨類型的選項。
【例13】濕地指的是陸地和水體之間的過渡帶,和森林、海洋一起并稱地球三大生態體系,在維護生物多樣性、調節氣候、抵御洪水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1998年那次長江大洪水讓人們終于意識到濕地(尤其是和長江相通的許許多多湖泊和沼澤地)能夠對洪水起到緩沖的作用。可是,許多湖泊因為圍湖造田的需要而被人為隔離了,只留下一個很少開啟的水閘和長江相通。于是,這些自然形成的水網被攔腰斬斷,遇到洪水便無能為力了。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圍湖造田是一項弊大于利的錯誤舉措
B.占用濕地是造成長江洪水的重要因素
C.人類應該反省自身行為對環境的破壞
D.應該充分發揮濕地對洪水的緩沖作用
【答案】C
【解析】首先文段開句點明了濕地的重要作用,接著進一步舉出1998年長江大洪水的事例來證明濕地的重要作用。主題句通過轉折性引導詞“可是”提出,意在說明由于人類的破壞,濕地的作用無法發揮。因此作者論述的主要目的是呼吁人類應該反省自身對于環境破壞的過失,保護好濕地,使其重新發揮作用。
三、細節理解
1.提問方式
主要有:“下列說法中正確的一項是……”、“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一項是……”、“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是……”、“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是……”、“下列說法中錯誤的一項是……”、“根據上文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哪項不能得出……”等。
2.考查規律
也就是細節理解題的陷阱設置。當選項表述的細節與材料一致屬于“同義替換”;反之屬于“語義偷換”,主要體現在程度、數量、對象、邏輯、時態等五個方面。
(1)程度偷換
程度偷換主要指不確定表述與確定性表述之間的偷換。命題人在設置選項時,其他信息與文段中完全一致,只是將不確定性表述刪去,導致選項犯了“絕對性”錯誤。反之,也會將確定性詞語如“一定”換成不確定性詞語“可能”,這也是程度偷換錯誤。
常見的不確定表述多含有“幾乎、大概、總體上、一定程度、可能、也許”等標志詞,確定性表述則多含有“絕對、一定、總是、等于、永遠”等標志詞。
【例14】原子結構很像太陽系,中心是原子核,周圍環繞著一些帶負電荷的電子。原子的質量幾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它由一些帶正電荷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所組成。
對這段話最準確的復述是( )。
A.原子核處于太陽系的中心
B.原子核由帶負電荷的電子以及帶正電荷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所組成
C.原子由電子和帶正電荷的質子與不帶電的中子所組成的原子核組成
D.原子核由核外電子、質子和中子組成
【答案】C
【解析】原子的結構組成如下,最中間是原子核,幾乎集中了全部電子的質量,它由帶正電荷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所組成,原子核外面環繞著帶負電荷的電子。A項斷章取義,BD兩項錯誤。
(2)數量偷換
某些詞所管轄的范圍大小不同,做題時要確認閱讀材料和選項中的相應細節表述的范圍是否吻合,有沒有做擴大或是縮小的處理。比如“沒有、無……”、“微乎其微、幾乎沒有、極少”、“某些、部分”、“大多數、許多、很多、大多、少說”、“一切、所有、都、完全、各個、全部”五組詞,范圍從小到大,不能等同。
【例15】要使地下管線合理埋設、各得其所,必須要有一個統一的規劃,應把管線鋪設與房屋、道路、樹木、電桿等聯系起來統一考慮。由于城市的現代化水平會不斷提高,難以準確地預測將來的發展情況,所以還要預留出將來可能增加的地下管線位置來。各種地下管線都應該與道路平行,如果有一條管線斜著埋設,就會占去別的管線的位置。為了使地下管線的鋪設合理,一些國家還規定了它們之間的最小距離,如俄羅斯就規定,自來水管離污水管至少要5米,行道樹離下水道至少要1.5米。
對文意理解不準確的是( )。[中國農業銀行真題]
A.安裝地下管線應把管線鋪設與房屋、道路、樹木、電桿等聯系起來統一考慮
B.考慮到城市的發展,要預留將來可能增加的管線位置
C.各種管線要與道路保持平行,不得斜著或彎曲著鋪設
D.管線之間要有一定距離,如自來水管離污水管至少要5米
【答案】D
【解析】題干中列舉了俄羅斯的規定,并不能由此泛化,說“自來水管離污水管至少要5米”,故D項理解有誤。
(3)對象偷換
保持對象的一致性是一個基本的答題原則,即確保選項與原文談論的是同一件事情、同一主體、同樣的客體。有些細節理解題在題目的設置上會出現擴大對象或縮小對象,同樣會導致偷換的錯誤。
【例16】活性氧在機體中有雙重作用,一方面能增強免疫力、消滅細菌,殺死惡性細胞;另一方面,如在細胞中含量過多,反而會傷害正常細胞,加重病情發展。醫學上早已發現,大劑量的活性氧能殺死細胞并導致動物死亡,二氧化碳的作用就是抑制人或動物體內活性氧的過量形成。不符合這段話意思的是( )。
A.適量的活性氧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
B.適量的活性氧能消滅細菌,殺死惡性細胞
C.大劑量的活性氧能殺死細胞,導致機體死亡
D.活性氧中細胞含量過多,會傷害正常細胞,加重病情發展
【答案】D
【解析】題干中說的是“活性氧在細胞中的含量過多”會傷害正常細胞,而不是“活性氧中細胞含量過多”,D項偷換了主語。
(4)邏輯偷換
邏輯關系的偷換常有幾種形式:
①選項與原文沒有關系,屬于無中生有的錯誤;
②原文所表述的是并列關系,選項變為其他關系;
③原文是必要條件關系,選項變為充分條件關系;
④原文有特定的因果關系,選項把因果顛倒;或者原文無因果關系,選項卻強加因果關系;
⑤原文是肯定,選項變否定,原文是否定,選項變成肯定的肯否矛盾、混淆是非的錯誤。
【例17】幽默使人如沐春風,也能解除尷尬。一個懂得幽默的人,會知道如何化解眼前的障礙。我們有時無意中讓緊張代替了輕松,讓嚴肅代替了平易,一不小心就變成了無趣的人。
對這段話,理解不準確的是( )。
A.緊張的生活需要幽默調劑
B.許多人在生活中不擅長使用幽默
C.生活中,幽默可以化解許多難堪
D.有情趣的生活,是因為有了幽默
【答案】D
【解析】D項說“有情趣的生活,是因為有了幽默”,而材料中只說幽默可以化解眼前的障礙,使人如沐春風,與有情趣的生活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
(5)時態偷換
材料可能是將來時,可能是完成時,也可能是進行時,選項不能混淆時態。表示完成時的詞語有“已”、“已經”、“曾經”、“過”、“了”等;表示將來時的有“將”、“要”、“不久”、“很快”等;表示正在進行時的有“著”、“正在”、“在……中”等,它們之間不能混用。
【例18】從我國古代文獻看,商代甲骨文中已有“稻”字出現,在《詩經》中已將黍、稻并提;春秋以前,因我國北方種稻量少,水稻被列為五谷“禾、僳、菽、麥、稻”中的其中一種;而至宋代,便因種植數量多而升級了,民間更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說法;到了明代,更有“稻居廿七”之說,稻米成為我國的主要糧食。根據該文段,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水稻從商代開始種植
B.春秋時期,北方不產水稻
C.宋代人以稻米為主要糧食
D.水稻在我國古代長期為五谷之一
【答案】D
【解析】原文中沒有AB兩項對應的內容。到了明代,稻米成為我國的主要糧食,C項錯誤。
四、詞句理解
這種題型提問中往往會把所問的詞語、句子用雙引號標注,如“這段文字中的‘硬幣’指代的是”、“文中畫線的‘此基礎’表示”、“×××的意思是”、“對××的理解正確的是”、“對劃線的句子理解不正確的是”等。
詞句理解題包括詞語理解題和語句理解題兩種。
解答詞句理解題,首先找準所問詞語或句子在原文的位置,適當標注;之后結合前后文、遠近的語境的引導,根據提問選擇正確的答案。
【例19】研究人員指出,術語“生物降解”這個詞的使用是不規范的。一些生產廠家說,這些產品如果在物理上發生了變化,則是可以生物降解的。它們一旦與其他物質混合,便會自然消失或者可以支持生物的成長。研究人員認為,真正的生物降解物質在需氧條件下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厭氧條件下它們可以分解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然而,經他們試驗的每種產品都不能降解,也不能達到上述標準。
根據文義、畫橫線部分的意思是( )。
A.“生物降解”不是一個科學術語
B.“生物降解”這個說法名不副實
C.“生物降解”在現實中根本不存在
D.“生物降解”這個術語的運用有語法錯誤
【答案】B
【解析】通過閱讀材料,我們可以總結出本文主要是講“研究人員”認為這些產品都不能達到“降解”標準,說明“生物降解”這個術語使用不規范,說法名不副實。材料中有“真正的生物降解”等詞句,可見AC兩項的否定性說法是不對的。D項說法在材料中沒有體現,屬于無中生有。
五、代詞指代
代詞指代考查考生判斷文段中指定代詞所指對象的能力。
代詞本身包括人稱代詞、指示代詞、疑問代詞等。代詞指代考點主要考查人稱代詞和指示代詞。提問的方式通常有“上文中‘這’指的是……”、“上文中‘此’指代的是……”、“文中‘他們’指……”、“請問‘那些’指代的是……”、“這段文字中‘前者’是指……”等。
作答此類題目時要快速定位所指定的代詞,在閱讀材料時可以加以標注。做題時可運用“就近原則”。根據指定代詞出現的位置,選擇在句法結構上與其最靠近的詞語為正確選項。
【例20】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詞典的編纂者不對,他們對詞典的用法做出改動不會是隨意的,想必是經過了認真的研究推敲。不過,詞典編纂者不能忽視一個基本事實以及由此衍生的基本要求:語言文字是廣大人民群眾共同使用的,具有極為廣泛的社會性。因此語言文字的規范工作不能在象牙塔里進行,而一定要走群眾路線。
這段話的“基本要求”指的是( )。
A.詞典編纂者不能對詞匯的用法隨意改動
B.詞典編纂者應該熟悉詞典編纂的具體過程
C.語言文字的規范工作要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
D.語言文字的規范工作應由廣大人民群眾來決定
【答案】C
【解析】根據詞語出現的位置,即“基本要求:”后面的內容,是對此題的解釋。材料強調語言文字的規范工作應走群眾路線,所以基本要求應是指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
六、標題填入
按照文段體裁的不同,可將標題填入題細分為四種題型:議論型標題填入、說明型標題填入、新聞報道型標題填入和記敘型標題填入。
1.議論型標題填入
議論文標題直接指向論點本身,或是論點語意中關鍵的對象、話題。
論點是作者對現實生活中某一事情、某一現象表明的見解或主張,在文中是一個明確的判斷句,意思十分明確,或肯定、或否定。對象、話題就是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問題或現象在材料中的呈現,它是論點語意的核心主體。
此外,議論文的標題要做到簡潔概括、不拖沓冗贅。需要注意的是有時選項中使用修辭、設置懸念、化用典故、反其原意標題,這可能是正確選項的暗示。
【例21】近年來,由于我國經濟增長始終在接近或超過潛在增長率的水平上,致使局部性通貨膨脹時有發生。我們強調的是,正是由于這種增長得到了國內高儲蓄的支撐,當前的物價上漲可能只是局部的短期沖擊,不太可能形成全面、持續、不可容忍的通貨膨脹。最適合做本段文字標題的是( )。
A.我國經濟局部性通貨膨脹
B.我國經濟增長再創新高
C.物價上漲不真實
D.當前物價上漲可能只是短期沖擊
【答案】D
【解析】根據文段第二句,可知文意重在強調“當前的物價上漲可能只是局部的短期沖擊”
2.說明型標題填入
說明文的標題需要緊緊抓住說明對象及其特征,不管是事物還是事理,考生需要把握其本身,概括表面的意思。說明文的標題不要大而空,而要具有較強針對性。
【例22】麥秸掃帚或高粱苗掃帚,首次使用前把它放在很咸的冷水中浸泡幾小時,晾干后再使用可以延長一倍的使用期。若把它們泡在250克氯化鎂加1升清水的溶液中幾小時,也可延長一倍的使用期。因為這些溶液能使麥秸高粱苗變得特別柔軟。
最適合做本段文字標題的是( )。
A.掃帚的使用
B.麥秸、高粱的回收利用
C.延長掃帚使用壽命
D.使用掃帚的方法
【答案】C
【解析】文段主要介紹了延長掃帚使用期的方法,故標題應表達此意。
3.新聞報道型標題填入
新聞報道的標題往往就得是實題即有實際的語意,而非虛化的空洞言說,同時標題表述的意義要完整。要符合新聞報道簡潔生動、修辭合適、情感適度等特征。切忌口語化,空泛表述。
【例23】在過去的幾個月里,阿拉伯主要產油國、俄羅斯和三大石油消費國中的日本等國召開了一系列會議。他們正在計劃結束長達65年的用美元進行石油貿易的“鐵腕統治”。自1973年美國財政部官員秘密訪問沙特阿拉伯以來,“石油美元”體系就主宰和控制了世界金融市場,但到2007年8月的房地產次貸危機時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如今,在世界貿易中美元作為可靠儲蓄貨幣的地位已無可挽回地下降了。最近,伊朗宣布未來將以歐元作為石油計價貨幣,不再使用美元。巴西將作為生產國及消費國加入其中。
最適合做本段文字標題的是( )。
A.歐元有望取代美元成為石油計價貨幣
B.次貸危機下美元漸趨勢弱
C.“石油美元”體系面臨崩潰
D.美元可能被逐出石油交易
【答案】D
【解析】文中開始部分由國與國之間召開會議的內容“他們正在計劃結束用美元進行石油貿易”知美元在石油貿易中的地位減弱,文段后面部分的內容也說明了這點,D項符合題意。伊朗宣布以歐元作為石油計價貨幣并不能證明“歐元有望取代美元”;B項“次貸危機下美元漸趨勢弱”是事實,但是文段著重談的是其作為石油計價貨幣這一方面,B項沒有涉及石油貿易的內容;C項“面臨崩潰”文中沒有體現,屬過度推測。
4.記敘型標題填入
記敘文標題往往不再是字面義,需要深入理解,寄托某種思想感情。當材料講述故事、軼事的時候,標題往往具有很強的凝練性和哲理意味。
【例24】一個中年人住進醫院,左半邊身子沒有知覺。有個孩子在病房里大聲喧嘩,被他父親擰了一下,痛得直叫。病人說:“我真羨慕這孩子啊!”有人問:“羨慕他無憂無慮?”病人搖頭。“羨慕他如花的年齡?”病人說:“不是,我羨慕他有那么敏感的疼痛。如果我能感覺到疼痛,那就意味著康復有望了。”
最適合做這段文字標題的是( )。
A.生命拒絕麻木
B.生命慶幸疼痛
C.生命中的疼痛
D.別樣的“疼痛”
【答案】B
【解析】文段最后一句話說“如果我能感覺到疼痛,那就意味著康復有望了”,因此,疼痛意味著擁有健康的生命。
七、態度觀點
態度就是指作者在文中所表現的思想傾向和感情傾向,包括肯定與否定、愛與憎、褒與貶,以及某種程度的保留等。
提問方式多由“觀點”、“態度”、“是否同意……”、“有無道理”等來表示,如“可知作者的態度……”、“作者是否同意……”、“作者認為上述有無道理……”、“作者對×××的看法是……”等。
根據提問和選項設置的區別,態度觀點考點可以細分為立場判斷、語氣推斷、觀點分析三種類型。其中觀點分析與主旨概括及意圖判斷的考點具有相通性,只是此考點的觀點分析更直接、更客觀,而主旨概括和意圖判斷需要概括理解,甚至需要引申理解。
1.立場判斷類
立場判斷是指需要考生根據提問的要求,通過理解作者的語氣來把握作者的態度立場,態度的立場就是指作者在文中所表現的思想傾向和感情傾向,包括肯定與否定、愛與憎、褒與貶,以及某種程度的保留等。
考生要在理解材料的語意的基礎上,把握關鍵詞語、標點符號的引導。如“遺憾的是”、“有趣的是”、“未免”、“何等”、“難道”、“實在是”等語氣詞,往往是作者態度立場的評判標準;如“正如…”、“如同”、“像……一樣”等正面援引詞,作者是支持態度;如“有一種”、“有一些”、“所謂的”等反面援引詞,作者態度往往與之相反;感嘆號、問號、雙引號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用法,都可以表示作者不同的態度立場。做此類題目時換位思考,不要有過多情感投射,而要站在作者的立場上理解材料,把握作者的情感傾向。
【例25】人們談到要培養兒童成才,首先考慮的是如何提高他們的智力、如何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似乎成績好的孩子將來就有出息。其實,這種看法是不全面的。不少研究資料表明,世界上有名的科學家、企業家、社會活動家,其成功的因素中,智力因素才占了三分之一。
這段話主要支持的觀點是( )。
A.考慮如何提高孩子的智力是錯誤的
B.應當關注兒童成才培養過程中智力和非智力的全面發展
C.科學家的成功歸根結底取決于非智力因素
D.只有提高兒童智力,才能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
【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提出一種觀點,即兒童成才要發展智力,但是接著否定了此觀點,并舉出例子來證明此觀點的片面性。由此可以推出兒童培養過程中智力和其他(非智力)因素應該得到全面發展。
2.語氣推斷類
語氣推斷題是指根據材料中作者的語氣態度,來推斷作者的身份、作者的情感、材料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材料本身的所屬或者作用等。語氣推斷題是很新穎的題目,在某些地方省考中零星出現,解答這種題目,需要把握幾點:
(1)理解材料的意思,據此判斷人物之間的關系、人物身份、人物情感、材料所屬等。
(2)通過理解材料的語氣詞、態度詞,感受作者的行文口吻。
(3)照顧邏輯,不要違背情理。
【例26】總體來說,銀行獲得的存款量決定了銀行的貸款能力,但是,在許多時候銀行的貸款數量會超出它所獲得的存款數量。如果這種貸款的數量超出過多,就會造成通貨膨脹。上面這段話主要支持的觀點是( )。
A.相對穩定的貸款政策可以給銀行和存款人都帶來好處
B.銀行的存款量大大少于貸款量會造成通貨膨脹
C.銀行應該采取一種有效的控制通貨膨脹的策略
D.銀行的貸款量與銀行獲得的存款量成正比例關系
【答案】B
【解析】關鍵詞“但是”,語氣一轉,之后表明了作者的觀點,即貸款數量大大超出存款數量會造成通貨膨脹。
3.觀點分析類
觀點分析是要求考生分辨材料中不同主體的不同觀點,根據提問要求提取出作者所持的觀點或是判斷出哪些不是作者的觀點。
考生首先要通讀材料,把握不同主體的不同觀點,判斷作者有無觀點。若是沒有觀點,就選擇沒有表態意思的選項;若是有觀點再進一步分析觀點的內容。做此類題目時學會區分作者的觀點、他人態度及自我態度,務必以作者的觀點為重。
【例27】中國網民暴發性增長,按流量計費可以立竿見影地解決網絡帶寬嚴重不足這一問題。然而從長遠來看,中國電信運營商建立在網絡平臺上的免費或低價的互聯網運營業務模式亟待突破。
對用收費解決網絡帶寬不足的問題,作者的觀點是( )。
A.立竿見影,一勞永逸
B.認同,但收費模式要逐步完善
C.短期有效,但不解決長遠問題
D.贊同,但要加快收費模式的革新
【答案】C
【解析】由文段“然而從長遠來看,中國電信……”可以推知,流量計費雖然可以在短時期內解決一定的問題,但卻不是長久之計。
- 2019年全國職稱英語等級考試(理工類C級)題庫【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基金從業資格考試《基金法律法規、職業道德與業務規范》過關必做1000題(含歷年真題)(2016)
- 2020年西藏自治區事業單位招聘考試《職業能力測驗》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遼寧省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綜合基礎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福建省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綜合基礎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黑龍江省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綜合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專項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小學)》歷年真題詳解及標準預測試卷(2016)
- 2020年青海省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綜合應用能力》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考試《保教知識與能力(幼兒園)》專用教材(2016)
- 結構化面試(教師招聘考試系列叢書)
- 2020年河南省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綜合基礎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幼兒園)》專用教材(2016)
- 2020年上海市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社區基礎知識》專項題庫【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19年廣東省農村信用社公開招聘工作人員考試題庫【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