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光中《刑事訴訟法》(第6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6010字
- 2020-11-15 12:42:01
4.2 考研真題與典型題詳解
一、概念題
1犯罪嫌疑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2015年研;西北政法2004年研)
答:犯罪嫌疑人是指在偵查、審查起訴階段被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指控犯罪,并被追究刑事責任的人。犯罪嫌疑人必須是特定的人,對尚未找到的和身份未確定的犯罪實施者不能稱為犯罪嫌疑人。在刑偵實踐中,犯罪嫌疑人可能被不在場證據和其他科學證據排除嫌疑。
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武大2004年研)
答:“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是對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訴的人的兩種稱謂。公訴案件,受刑事追訴者在檢察機關向法院提起公訴以前,稱為“犯罪嫌疑人”,在檢察機關正式向法院提起公訴以后,則稱為“被告人”。換言之,以檢察機關制作正式的起訴書并向法院提起公訴這一訴訟活動為界線,對此以前的受刑事追訴者稱為“犯罪嫌疑人”,對此以后的受刑事追訴者稱為“被告人”。
(1)二者的聯系
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都是刑事訴訟法中的概念,都適用《刑事訴訟法》的規定。犯罪嫌疑人具備一定條件后有可能轉化為被告人。
(2)二者的區別
①二者所存在的階段不同。犯罪嫌疑人,是在偵查和審查起訴階段對涉嫌犯罪的當事人的法律稱謂;被告人是在檢察機關正式向法院提起公訴以后的稱謂。
②犯罪嫌疑人與被告人所享有的訴訟權利不同。
犯罪嫌疑人由于是處在偵查和審查起訴階段,為了保護無罪人不受追究,法律規定,傳喚、拘傳持續的時間不得超過12小時;案情特別重大、復雜,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傳喚、拘傳持續的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權聘請律師作為辯護人,提供法律幫助、代理申訴和控告,代為申請變更強制措施等;犯罪嫌疑人有權對人民檢察院作出的不起訴決定提出申訴等。而被告人由于處在審查階段,則主要保護審理中被告人的合法權利,如辯護權,開庭10日前收到起訴狀權,開庭3日內收到傳票權,向證人發問權,上訴權及自訴案件的反訴權等。
3我國刑事訴訟中的鑒定人與證人(武大2009年研)
答:(1)證人是指除當事人以外的了解案件情況并向專門機關作出陳述的人。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
(2)鑒定人是指受公安司法機關的指派或者聘請,運用自己的專門知識或技能,對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進行分析判斷并提出科學意見的人。
(3)二者的區別表現在:
①鑒定人具有一定的專門知識或者技能,由專門機關指派或聘請產生。而證人不要求具有一定的專門知識和技能,只需了解案情并符合作證條件即可。
②指派或者聘請何人進行鑒定具有可選擇性,即鑒定人員具有人身的可替代性。但是證人具有人身不可替代性。
③鑒定人適用回避制度,而證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回避。
二、簡答題
1什么是刑事訴訟主體,我國刑事訴訟主體有哪幾類?(西北政法2004年研)
答:刑事訴訟主體是指依法參與刑事訴訟,享有訴訟權利和承擔訴訟義務者。我國刑事訴訟主體包括是專門機關和案件的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
(1)專門機關
刑事訴訟中的專門機關是指是指依照法定職權進行刑事訴訟活動的國家機關,包括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國家安全機關、軍隊保衛部門、監獄和海關走私犯罪偵查部門。
①公安機關。它是我國的偵查機關,負責偵查、拘留和預審。除少數案件由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某些案件由國家安全機關受理外,絕大多數案件由公安機關負責偵查。
②人民檢察院。它是我國唯一的公訴機關,在刑事訴訟中負責批準逮捕、檢察、提起公訴。人民法院審判的刑事案件,除了告訴才處理和其他不需要進行偵查的輕微的案件外,都必須由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并出庭支持公訴。
③人民法院。它是我國唯一的國家審判機關。它在刑事訴訟中,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獨立執行審判職能。在審判階段和各個程序中的訴訟活動,都由人民法院主持。
④軍隊保衛部門對軍隊內部發生的刑事案件行使偵查權。對罪犯在監獄內犯罪的案件由監獄進行偵查。海關走私犯罪偵查部門專門負責對走私案件的偵查工作。
(2)當事人
當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
①被害人。指其人身、財產或其他權益遭受犯罪行為侵害的人,具有當事人的訴訟地位,其陳述本身也是法定的證據來源之一。
②自訴人。自訴人就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責任的人。在我國只有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作為自訴人。自訴人即自訴案件的原告人,是當事人之一。自訴案件的控訴職能,主要是由自訴人執行。
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指因涉嫌犯罪而受到專門機關刑事追訴的人,享有以辯護權為中心的一系列訴訟權利。
④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這是指在刑事訴訟過程中,要求賠償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人。他是當事人之一,是民事部分控訴職能的主要執行者。
⑤附帶民事訴訟的被告人。在通常情況下,刑事被告人就是附帶民事訴訟的被告人。
(3)其他訴訟參與人
其他訴訟參與人其他訴訟參與人包括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證人、鑒定人、翻譯人員。
2獨立行使控訴職能的公訴人是否屬于當事人的范疇?為什么?(武大2006年研)
答:當事人是指與案件的結局有著直接利害關系,對刑事訴訟進程發揮著較大影響作用的訴訟參與人。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06條第2項的規定,刑事訴訟中的當事人有被害人、自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獨立行使控訴職能的公訴人,不屬于當事人的范疇。無論是修正前或修正后的刑事訴訟法,均沒有把公訴人列為當事人。這是因為:
(1)公訴人參與刑事訴訟不是基于私人利益受到了犯罪行為的直接侵害,而是基于職責的要求,是代表國家在追究犯罪,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2)公訴人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的代表,他參加刑事訴訟的任務和目的,不僅在于追究犯罪,支持公訴,而且還在于監督法院的審判活動是否合法,在于維護法律的統一、正確實施、維護所有訴訟參與人其中也包括被告人的合法權益。
(3)公訴人雖然在訴訟形式上處于原告一方的地位,但其實際享有的訴訟權利同作為當事人的另一方的被告人是不平等或不對等的。
3試述被害人在我國刑事訴訟程序中的權利?(武大2011年研)
相關試題:簡述公訴案件被害人的訴訟權利。(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07年研)
答:被害人是指其人身、財產或其他權益遭受犯罪行為侵害的人。被害人具有獨立的訴訟當事人地位。被害人的訴訟權利可分為以下兩項:
(1)被害人與其他當事人所共同享有的訴訟權利
①對于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和偵查人員侵犯其訴訟權利和人身侮辱的行為,有權提出控告。
②對于審判人員、檢查人員、偵查人員以及鑒定人員、翻譯人員、書記員有《刑事訴訟法》第28條和第29條所規定的情形之一的,有權申請他們回避;對駁回申請回避的決定,有權申請復議一次。
③有權參加法庭調查,在法庭上就起訴書指控的犯罪進行陳述,可以向被告人發問;有權向證人發問和質證;有權辨認、鑒別物證,聽取書面證言及其他證據文書,并就上述證據向法庭陳述意見;有權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申請重新鑒定和勘驗。
④有權參加法庭辯論,對證據和案件情況發表意見,并與公訴人、其他當事人、辯護人等相互辯論。
⑤有權對已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向人民法院或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
⑥有權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
(2)被害人享有的特有訴訟權利
①有權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委托訴訟代理人。
②對于侵犯其人身、財產權利的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法院或人民檢察院報案或者控告,要求有關機關立案。對于不立案的決定有權獲知原因并可申請復議;對于公安機關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的,有權向人民檢察院提出,由后者要求公安機關說明理由,并予以糾正。
③對于人民檢察院所作的不起訴決定,有權獲得不起訴決定書,并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申訴,要求提起公訴;對于人民檢察院維持不起訴決定的,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不經申訴,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④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被害人有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訴。
⑤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不服的,有權請求人民檢察院抗訴。
⑥國家司法救助權。刑事被害人是國家司法救助的重點對象。
三、論述題
1根據我國刑訴法的規定,請對被害人在公訴程序、自訴程序和附帶民事訴訟中的地位和權利進行比較分析。(北大2007年研)
答:(1)被害人的概念
被害人是指其人身、財產或其他權益遭受犯罪行為侵害的人。
(2)被害人的訴訟地位
被害人在不同的訴訟程序中擔當不同的訴訟角色。根據《刑事訴訟法》第204條的規定:
①在告訴才處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的刑事案件,以及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的案件,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訴,從而具有自訴人的身份和地位。
②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還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從而成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具有當事人的地位。
③在公訴案件中,被害人與公訴人一起承擔控訴職能。
(3)被害人在不同訴訟程序中的地位和權利
被害人在不同訴訟程序中,基于當事人的共性,享有與其他當事人所共同享有的訴訟權利,包括申請回避的權利,委托訴訟代理人的權利,參加法庭調查和辯論,申請人民法院調取新的證據、傳喚新的證人,申請重新鑒定和勘驗的權利,提起上訴和申訴的權利以及閱讀或聽取審判筆錄等。但在不同的程序中,基于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又享有不同的訴訟權利。
①在刑事自訴中,被害人作為自訴人的特有訴訟權利主要包括以下幾項:
a.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訴。
b.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c.依法告訴才處理的案件和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中,在人民法院宣告判決前,自訴人有權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訴,或者在人民法院主持之下與被告人調解。
②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主要享有以下特有的訴訟權利:
a.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要求賠償物質損失。
b.對附帶民事訴訟部分提供證據、發表意見。
c.請求人民法院主持調解或者與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自行和解。
d.申請人民法院采取查封、扣押或者凍結被告人的財產等財產保全措施。
③在公訴案件中,被害人特有的訴訟權利包括:
a.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報案或者控告,要求立案。對于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不立案的決定,有權獲知原因,并可申請復議。對于公安機關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的,有權向人民檢察院提出,由后者要求公安機關說明理由,并予以糾正。
b.在審查起訴時,就是否起訴向人民法院陳述意見。
c.對人民檢察院作出的不起訴決定提出申訴,或者直接起訴。
d.對第一審判決不服,可以在5日內申請人民檢察院抗訴。
2論述被害人在公訴、自訴、附帶民事訴訟中的地位?(北大2012年研)
相關試題:被害人在公訴程序,自訴程序和附帶民事訴訟程序法律地位的不同。(簡答題,北大2006年研)
答:(1)被害人的概念
被害人是指其人身、財產或其他權益遭受犯罪行為侵害的人。
被害人在訴訟中可能擔當各種訴訟角色。在告訴才處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的刑事案件,以及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訴,從而具有自訴人的身份和地位。同時,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還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從而成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具有當事人的地位。
(2)被害人在刑事公訴中的地位
在刑事公訴中,《刑事訴訟法》賦予刑事被害人以獨立的訴訟當事人地位。對于被害人的這一地位,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認識:
①被害人作為遭受犯罪行為侵害的人,與案件結局有著直接的利害關系。他不僅具有獲得經濟賠償或補償的欲望,而且更有使對其實施侵害的犯罪人受到法律上的譴責、懲罰的要求。刑事訴訟的進行,在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責任問題處于待判定狀態的同時,也使被害人的上述欲望和要求處于待確定狀態。這是賦予他當事人訴訟地位的理論基礎。
②被害人基于實現使被告人受到合法的報應這一要求,具有積極主動地參與訴訟過程、影響裁判結局的愿望。
③被害人作為訴訟當事人,與被告人居于大致相同的訴訟地位,也擁有許多與被告人相對應的訴訟權利。但是,刑事訴訟畢竟不同于民事訴訟,在檢察機關作為追訴機關已構成被告人的強大對手的情況下,被害人如果再擁有與其完全相同的訴訟權利,那么被告人事實上將同時面對兩方面的指控,其訴訟地位將處于十分不利的狀態。因此,為維護控、辯各方總體上的地位平衡,《刑事訴訟法》對被害人的訴訟地位也作出了一些限制,使其不至于成為一般意義上的原告人。
④被害人盡管具有當事人的訴訟地位,但他一般也是了解案件事實的人,其陳述本身也是法定的證據來源之一。被害人在提供陳述方面與證人具有相似的地位。他有義務接受偵查人員、檢察人員、審判人員的傳喚,到場或出庭提供有關案件事實的陳述,并接受各方的詢問和質證。
(3)自訴案件中被害人的訴訟地位
依據《刑事訴訟法》第204條的規定,刑事自訴案件有以下幾種類型:①告訴才處理的案件;②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的刑事案件;③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其人身、財產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公安機關或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的案件,即公訴轉自訴的案件。
a.在①類自訴案件中,被害人是權利完整的控訴者,而且也是該類案件唯一的控訴者。該刑事自訴程序的啟動、發展、終止和對一審未生效的判決、裁定的上訴,被害人都有自主決定權。
b.在②類自訴案件中,雖然被害人充當的也是權利完整的控訴者,但與前者有所區別:被害人并不是唯一有控訴權的主體,檢察機關也有控訴權,可以以此提起公訴。
c.在③類自訴案件中,被害人的控訴權利相對前兩者不完整,體現在刑事訴訟程序中就是,被害人不能就案件的爭議進行調解,對自己的某些訴訟權利不能任意放棄。
(4)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被害人的訴訟地位
①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解決的是由被告人的犯罪行為所造成的損害賠償問題,雖具有民事訴訟的性質,但以刑事訴訟的存在為前提。
②在該訴訟程序中,被害人類似于民事訴訟中的原告地位,具有完整的原告權利:
a.有權要求被告人賠償所遭受的物質損失。
b.訴訟過程中在法定的條件下可以變更訴訟請求。
c.可以與被告人調解達成賠償協議,并以此終結該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程序等訴訟權利。
綜上所述,被害人在不同的刑事訴訟程序中所處的地位是不盡相同的:在刑事自訴和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被害人的權利要全面于公訴案件中的權利,在刑事自訴和附帶民事訴訟中處于一種主導型的控訴者和賠償請求者的地位;而在公訴程序中則處于權利欠缺、非主導型的控訴者和案件事實的證明者的地位,這也是公訴案件控辯平衡的要求。
- 2020年電磁場與電磁波考點歸納與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張國慶《公共行政學》(第4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中國傳媒大學817綜合考試[藝術學]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深圳大學管理學院942管理學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大連理工大學877經濟學原理考研模擬試題及詳解
- 宋濤《政治經濟學教程》配套模擬試題及詳解
- 尤建新《企業管理概論》(第4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北京外國語大學翻譯碩士法語(二外法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馬文蔚《物理學》(第6版)(上冊)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侯玉波《社會心理學》(第3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中國人民大學802經濟學綜合“精選考題訓練”名師精講【20小時高清視頻】
-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第5版)課后習題詳解
- 黃亞鈞《微觀經濟學》(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朱建寧《西方園林史——19世紀之前》(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希爾《國際商務》(第9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