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6.3 考研真題與典型題詳解

一、概念題

1.《泰晤士報》(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0年研;上海財大2009年研;暨南大學2009年研;南開大學2005年研;華中科大2003年研)

答:《泰晤士報》是英國歷史最悠久、最有權威、消息靈通可靠的報紙,創辦于1785年1月1日。原名《每日環球記錄報》(Daily Universal Register),創辦人是印刷商約翰·沃爾特,1788年改為現名。該報自稱辦報方針為“獨立地、客觀地報道事實”,“報道發展中的歷史”。但在政治傾向上,它實際上是英國政府的喉舌,在重大的國內外問題上反映官方意圖。《泰晤士報》報道嚴肅,內容詳盡。它重視國際國內大事報道,對重要文件刊登詳盡。它也重視言論,社論版一邊刊登社論,一邊刊登讀者評論。該報每天40版左右,分兩大部分:一是國內外新聞、評論、文化藝術、書評;二是商業、金融、體育、廣播電視和娛樂。版面比較清晰、緊湊,讀者對象主要是政界、工商金融界和知識界。

2.《北極星報》(華中師大2007年研;北大2005年研)

答:《北極星報》是英國憲章運動中影響最大的工人報紙,對憲章運動進行了全面、完整的報道。1837年11月11日創刊于英國北方城市利茲,創辦人和主編是菲格斯·奧康瑙爾。最初是一家地方性的憲章派周報,但很快發展為英國發行量最大的工人報紙,最高銷數達到10萬多份。1844年11月,該報從利茲遷到倫敦出版,成為憲章派左翼實際上的中央機關報。該報報道面很寬,注重時效,文字激昂。19世紀40年代起,憲章運動新一代的左翼領袖喬·哈尼、厄·瓊斯亦成為該報的編輯。從1843年起,恩格斯是該報的通訊員。1847年,《北極星報》和馬克思、恩格斯編輯的《德意志—布魯塞爾報》,以及法國的《改革報》,結成了進步報刊同盟。隨著英國憲章運動的衰落,1852年,該報在困境中被賣給了一個資本家,結束了它15年轟轟烈烈的生命歷程。馬克思、恩格斯曾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它是“歐洲最優秀的報紙之一”。

3.英國《每日電訊報》(人大2006年研)

答:英國《每日電訊報》是英國第一份成功的廉價報紙,是由斯萊上校于1855年6月29日在倫敦創辦的,原名《每日電訊郵報》,創辦不久就因財政困難而被債權人約瑟夫·摩西·萊維收購。該報在勞森接任主編后,從報道內容到編輯業務實行了全面改革,并網羅了一批作家參與報社工作,獲得成功。該報是英國廉價報紙的先驅,勞森因該報的成功而被封為伯納姆勛爵,并被稱為“報業之父”。1828年,威廉·貝里成為它的新主人。1937年,該報與《晨郵報》合并,公開聲稱保持“獨立保守”的政治觀點,以“提供充分、明了和易于理解的新聞”為宗旨,實際上主要反映保守黨右翼觀點。該報比較重視國際報道,除頭版是國內外要聞外,還有三版的國際新聞。編輯方針是嚴肅性新聞和人情味新聞相結合。為滿足讀者的多種需求,辟有金融、科學、醫藥、房地產、汽車、農業、旅游、時裝、戲劇、音樂、廣播、電視、藝術、體育等許多專欄。讀者以中產階級為主。該報現已上網。

4.路透社(REUTERS)(四川大學2017年研;暨南大學2011年研;南開大學2010年研)

答:路透社是世界四大通訊社之一,也是英國創辦最早的通訊社。1851年由保羅·路透創辦于倫敦。最初,路透社只限于發布金融、商業消息,大眾化報紙興起后,信息需求量大,路透開始采集和發布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新聞,向報界供稿,1858年,《泰晤士報》也成了它的訂戶。路透社不斷拓展業務,常常以時效性強的獨家新聞在同行競爭中取勝。1870年與哈瓦斯社等世界大通訊社締結劃分新聞勢力范圍的“三邊四社協定”,1916年后,經過幾次改組,成為英國報業自己的合作通訊組織,不再是一個營利機構。路透社的主要業務分為兩大類:向報社、電臺提供時事新聞;向世界各地銀行、經紀人和工商企業提供經濟信息。路透社素以快速的新聞報道被世界各地報刊廣為采用而聞名于世。另外,它的經濟和體育新聞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

5.BSkyB(清華大學2007年研)

答:BSkyB是英國天空廣播公司(British Sky Broadcasting)的簡稱,是新聞集團旗下的子公司,也是英國和愛爾蘭地區最大的付費電視臺,在英國公司的排行榜上排名第19位。作為全球最為成功的數字付費電視運營商之一,BSkyB有一套為整個英國提供服務的、擁有數百個數字頻道的、歐洲最大的直接到戶的衛星付費電視系統,采用月租、多頻道包、IPPV即時按次付費、互動增值服務等靈活的商務模式為其訂戶提供服務。同時,BSkyB利用數百個頻道中的48個頻道來開展準視頻點播業務。1998年10月,BSkyB開通數字服務,成為全球數字電視運營商的楷模。BSkyB的前身是英國天空電視臺(Sky Television)和英國衛星廣播公司(British Satellite Broadcasting,簡稱BSB)。

6.星法庭(中國傳媒大學2015年研;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0年研)

答:星法庭是英國歷史上著名的皇家出版法庭,1570年,伊麗莎白女王將參議院的司法委員會獨立為皇家出版法庭,該法庭完全為封建王朝壓制異己言論服務。1586年,伊麗莎白女王頒布“出版法庭命令”,即著名的“星法院法令”,該法令的內容包括:全體印刷商的印刷機必須在皇家特許出版公司登記;倫敦市外,除了牛津與劍橋大學,一律禁止印刷;除非教會同意,不再允許新的出版商登記;特許制的各項規定;印刷任何刊物均須事前申請許可,否則處以罰款或者坐牢處分;皇家特許出版公司對非法秘密出版物和印刷機有搜索、扣押、沒收及逮捕嫌疑犯的權利;出版商的學徒不得超過3人,但牛津與劍橋大學的印刷商各限有一名學徒。在“星法院法令”頒布后的54年間,星法庭成為英國出版自由的最大桎梏。后來克倫威爾專政、查理二世復辟時期都將此法作為出版管理的基礎。1641年,在資產階級革命的沖擊下,“星法院”和皇家特許出版公司才被正式取消,英國報業第一次獲得出版自由。

7.約翰·彌爾頓(南開大學2010年研;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研)

答:約翰·彌爾頓(John Milton,1608—1674)是英國偉大的詩人、政論家和資產階級革命家。1644年,他因出版書籍引起國會憤怒,被傳至出版委員會接受質問。他借機在國會作了長篇演講,系統闡述了出版自由思想,最后印刷成著名的政論小冊子《論出版自由》。他在文中譴責了檢查制度,表示人們運用理性就可以辨別正確與錯誤,所以要讓真理參加“自由而公開的斗爭”,最終戰勝其他意見而存在下來。該書隨后在西方被認為是關于出版自由思想的經典論述,是資產階級新聞理論的基石。晚年的他雙目失明,生活困頓,但仍矢志不渝,口述了三部光輝詩篇:《失樂園》、《復樂園》、《力士參孫》。

8.《論出版自由》(人大2014年研;清華大學2011年研;華中師大2004年研)

答:《論出版自由》是英國詩人、思想家約翰·彌爾頓的一本政論小冊子。1644年,彌爾頓因出版書籍引起國會憤怒,被傳至國會出版委員會接受質問,他借機在國會作了長篇演講,系統闡述了出版自由思想。隨后,彌爾頓未經書刊檢察機構的同意將演講詞印刷出來,這就是著名的《論出版自由》。其主要觀點包括:人民的出版自由是與生俱來的權利;限制言論自由即是妨礙真理本身,唯有保障言論自由,才能使真理戰勝謬誤;提出了“觀點的公開市場”以及“自我的修正過程”概念?!墩摮霭孀杂伞肥侨祟悅鞑ナ飞暇哂欣锍瘫饬x的文獻,它奠定了保障現代新聞事業順暢發展的出版自由思想的第一塊基石,提出的“出版自由”是中世紀末到十九世紀最偉大的口號。

9.知識稅(“Tax on Knowledge”)(南京師大2008年研;清華大學2003年研;北大2002年研)

答:知識稅是指英國統治當局旨在限禁短期發行的攻擊政府的報刊而設置的一種稅。1712年5月16日,英國國會通過的印花稅法案規定:半張或小于半張者,交半便士;半張以上不超過一張,交一便士;超過一張(4頁)而不足六張者,交二先令;超過六張的書籍、稅單、報表等免稅。印花稅法案還規定征收廣告稅和紙張稅。印花稅、廣告稅和紙張稅被統稱為“知識稅”。1861年該稅法全部被廢除。

10.艦隊街(北大2002年研)

答:艦隊街是指位于倫敦的英國最早的報紙集中地,英文全拼是“Fleet Street”,意譯應為“小河街”或“小溪街”,現多音譯為“弗利特街”。1702年3月11日,第一份報紙《每日報》在艦隊街出版,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張定期發行的報紙。從18、19世紀開始,英國各大報社和小報館紛紛搬進了這條街,最高峰時共計有100多家全國和地區性報紙在這條不過里許的街道上設立報館?!短┪钍繄蟆?、《每日電訊報》、《獨立報》、《衛報》、《星期日泰晤士報》、《觀察家報》、《鏡報》等都把編輯部設于此。20世紀80年代后,艦隊街開始衰落。

11.《每周新聞》

答:《每周新聞》是英國第一家定期刊物,1621年創于倫敦,是出版商伯恩與艾克爾在國王的特許下創辦的,全稱為《來自意大利、德國、匈牙利的每周新聞》,“News”作為“新聞”之意第一次被用于刊名。該刊報頭印有“允許出版”字樣,每期20頁,外觀似荷蘭新聞書。內容按政府規定,只報道國外新聞,無國內政治新聞。

12.利爾本

答:利爾本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平均派領袖,杰出的出版自由戰士。他曾因將在尼德蘭出版的清教徒小冊子偷偷運到英國,被“星法院”判處終身監禁。1640年,在革命風暴中,利爾本被釋出獄。內戰中,積極參加革命斗爭,成為平均派領袖。平均派是城市小資產階級和農村中下層農民利益的代表,主張頒布成文憲法,限制權力,建立分權制度,實現出版自由。

13.默多克(華中師大2013年研)

答:默多克(Rupert Murdoch)是跨國報紙及影視實業家。他起家于澳大利亞,創辦《澳大利亞人報》,后轉戰英美,其麾下有久負盛名的英國高級報紙《泰晤士報》、大眾報紙《太陽報》,且控股英國天空廣播公司;有美國《紐約郵報》,美國第四大廣播網福克斯,并執掌傳媒帝國新聞集團。新聞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國媒體集團,亦稱為“默多克的傳媒帝國”。默多克過度追求利益、報紙過度煽情的風格受到西方新聞界的批評。2011年,其旗下英國銷量最大的報紙《世界新聞報》因竊聽丑聞而???。

14.《世界新聞報》(英國)(人大2012年研)

答:《世界新聞報》(News of the World)創辦于1843年,是英國《太陽報》(The Sun)的周日版,是20世紀60年代英國興起的富于視覺沖擊和內容更加煽情的大眾化報紙的代表之一。1969年被默多克買下,集中報道一周以來的體育新聞、黑色與黃色新聞,以圖文并茂的形式沖擊視覺,得到迅速發展,成為英國和英語世界發行量最大的周報。2011年7月,英國最暢銷小報《世界新聞報》陷入竊聽丑聞,并因此停刊。它的??l人們對新聞從業者倫理底線的追問,不能傷害普通人的個人隱私被再一次強調。

二、簡答題

1.簡述彌爾頓與《論出版自由》。(中國傳媒大學2007年研;四川大學2005年研;浙大2003年研)

答:(1)彌爾頓“出版自由”口號的提出

彌爾頓是最先在新聞傳播理論領域中樹起“出版自由”大旗的人。他生活、活動在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后,既是一位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也是一位新聞自由的偉大斗士。1640年英國革命即將爆發,他匆忙從意大利返回英國,參加反對君主政體的斗爭。他所出版的一些小冊子接連遭到了國會出版委員會的長期審查,并于1644年被招至法庭質問、審訊,彌爾頓遂在法庭上當眾宣讀了他主張思想、出版自由的偉大文章——《出版自由請愿書》(即《論出版自由》)。

(2)《論出版自由》的主要內容

彌爾頓的這篇文章提出了反對封建集權主義控制出版言論自由的有力論點,強烈譴責了當時整個封建檢查制度的理論和實踐。他特別強烈地反對專制集權的書報檢查制度,呼吁“讓我有自由來認識、抒發己見,并根據良知來做自由的討論”,認為這才是一切自由之中最重要的自由。

他強烈要求公民擁有依據個人的良知,自由地獲取信息、陳述及辯論的權力。他認為,人們運用自己的理性就可以獨立地辨別正確與謬誤,分清好壞,而要想運用這種才能,人們就必須不受限制地去了解別人的思想和觀點。彌爾頓堅信,真理是可以被肯定、可以被辯明、可以被表達出來的,只要讓真理參加“自由而公開”的斗爭,真理本身就具有戰勝其他謬誤而存活下來的無可比擬的力量。正是從彌爾頓的這些思想里面逐步形成了西方資本主義新聞自由思想中兩個最重要的概念,這就是“觀點的公開市場”以及真理具有“自我修正”的屬性。

政府不應該參加戰斗,也不應該協助其中的一方。雖然虛假的可能取得一時的勝利,但真實的意見終會通過吸引新力量來保護自己,并通過自我修正的過程戰勝其他意見而保留下來。

彌爾頓在倡導自由的同時,承認自由討論的權利可以加以限制,但是避免談到作為這種限制的基礎的一般性原則。

(3)評價

彌爾頓的這篇文章被后世譽為“世界上第一本提出出版自由,反對封建傳統書刊檢查制度的著作”,也是關于思想自由、傳播自由、新聞自由的最為重要的文獻之一。人們贊譽他為新聞自由這一偉大命題最早的、最富權威性的闡述者之一。

彌爾頓關于新聞出版自由的思想雖然在他所處的時代遭到了壓制,但卻對于18世紀以后的西方新聞傳播事業產生了重大而又深遠的影響,彌爾頓也因為他的杰出思想而受到了后世人們的普遍尊崇。

2.簡述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后,英國新聞出版業所受到的控制。(華中師大2008年研)

答:17世紀的英國革命,是人類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一次重要的革命。這次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制度,確立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英國的統治地位。在資產階級革命發動和進行的過程中,資產階級突破封建限制,紛紛出版報刊、書籍、小冊子,宣傳民主自由思想,動員民眾,推進革命進程。

這一時期出現的言論出版自由的口號,為西方報刊的“集權主義理論”向“自由主義理論”過渡提供了理論基礎和現實依據。但同時,統治者對新聞出版業的控制也貫穿始終。

(1)革命前的言論限禁

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是在宗教改革的旗幟下進行的。16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隨著宗教改革的推進,反對封建王權和國教(與封建王權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書籍和小冊子紛紛出現。為了阻止新思想的傳播,封建統治者加強了出版管制。

1528年,英王亨利八世下令限制印刷業的發展,1538年正式建立皇家特許制度,規定所有出版物均須經過特許,否則禁止出版。1557年,瑪麗女王下令成立皇家特許出版公司,規定只有經過女王特許的印刷商才能成為公司的會員,只有公司會員和其他特許者才能從事印刷出版。1570年,伊麗莎白女王將參議院司法委員會獨立為皇家出版法院(即“星法院”),以加強對出版活動的管理。1625年查理一世即位后,“星法院”對自由出版活動的懲罰更加嚴酷。

(2)革命后,隨著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和出版特許制的廢除,英國的報業一度出現了繁榮發展的局面。18世紀初,英國出現了日報。最早的日報是1702年創辦的《每日新聞》。但受英國當時的政治局勢的影響,這些報刊(除了接受政府津貼的)大多于1712年前后停刊。

資產階級革命雖然廢除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國,但是1660年,斯圖亞特王朝復辟,建立了大資產階級與土地貴族共同掌權的君主立憲國家,英國革命以資產階級和封建貴族的妥協告終。因此,資產階級報業所承受的桎梏并沒有完全解除。加上“報刊的新威力”引起了“政府的不安”,政府必然采取多種手段控制報業。政府控制報業的主要手段有三種:

征收“知識稅”。1712年5月16日,國會通過印花稅法案,規定對報刊一律征收印花稅。該法案同時規定征收紙張稅和廣告稅。印花稅、紙張稅和廣告稅被統稱為“知識稅”?!爸R稅”是英國政府的新發明,此舉既可為政府增加財源,又能達到寓禁于稅的目的。

實行津貼收買。為了控制輿論,英國政府常采取賄賂記者和津貼報紙的做法。津貼費用被列入政府財政預算,成為其宣傳經費一部分,由此形成“津貼制度”。

運用法律制裁。18世紀英國法律對出版事業制裁的名目包括叛逆罪、煽動誹謗罪、侵犯國會特權和總逮捕令。

由于政府采取種種限制性的手段,致使報刊,尤其是言論開放的自由報刊備受壓抑,并在短期內大量???/p>

3.英國有哪幾家全國性“高級報紙”?英國的“高級報紙”和“大眾報紙”各有何特點?(人大2005年研)

答:(1)英國的全國性“高級報紙”以《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衛報》和《金融時報》為代表。

《泰晤士報》

《泰晤士報》是英國歷史最悠久、最有權威、消息靈通可靠的報紙。它以《每日環球記錄報》的報名創刊于1785年1月1日,創辦人約翰·沃爾特。自創刊以來,《泰晤士報》已經換過了五任老板,目前是默多克擁有該報(1981年起)。默氏對報紙進行了改革,使得版面較過去活潑一些,運用相當高級的彩色印刷技術。2003年11月26日,《泰晤士報》在倫敦地區推出4開小報式樣的版本。2004年11月全面改為小報樣式,新聞集團公司2005年的年度報告稱此轉變是“一個巨大的成功”。另外,該報編輯部還編輯出版專門的《泰晤士文學副刊》、《泰晤士報教育副刊》、《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等雜志。

《每日電訊報》

《每日電訊報》是全國性日報,也是現存最早的便士報,但如今讀者已從社會下層轉換為以社會中層為主。該報一般被視為高級報紙,但與《泰晤士報》、《衛報》有些不同,嚴格地說,它居于“高級”與“大眾”報紙之間,因而發行量也居于這二者之間。該報消息量大但較為簡短,注重讀者興趣,國際新聞占有1/3的較大比重。1994年,該報成為歐洲第一家上網的報紙。

《衛報》

《衛報》是英國后起的高級報紙(日報)。該報原是地方性的《曼徹斯特衛報》,斯科特1872年接手主持該報編務后,發展成為一家高級報紙。1959年改名為《衛報》,1961年起在倫敦和曼徹斯特兩地同時出版,1964年報紙編輯部遷往倫敦。該報的風格較《泰晤士報》活躍,就內容而言,《泰晤士報》相對“保守”些,而《衛報》相對“激進”些。1992年,《衛報》將主要刊載類似國內報紙??⒏笨瘍热莸牡诙鎵K改為小報形式出報,并稱之為“G2”,開了英國高級報紙小報化的先河。2005年9月,《衛報》改版,采用比傳統的4開小報略大的版面,并投資5000萬英鎊更新印刷系統,使其成為英國首份全彩色印刷的全國性日報。該報仍由斯科特家族控制,屬于衛報媒介集團公司,這個集團又是斯科特信托的子公司。

《金融時報》

《金融時報》是英國最大的金融日報,1888年創刊。當時并不很有名氣,但隨著世界金融市場的擴大,它的地位日益顯得重要,在國際上的聲望大增,盡管其發行量不大,卻在全球140多個國家中擁有超過160萬的高層次忠實讀者。該報著眼于世界經濟,英國新聞處于次要地位。其市場信息之詳盡,令各經濟界人士矚目。它的附加特刊,經常發表經濟方面的統計材料,介紹各國經濟情況,報道不同行業的發展狀況。目前該報屬于金融時報集團公司,該公司又是皮爾遜公司的子公司。

(2)“高級報紙”和“大眾報紙”的各自特點

英國報紙分為高級報紙和大眾報紙兩大類,其分別有各自的特點。

高級報紙的特點是:篇幅較多,報價較高,版面嚴謹,內容莊重嚴肅,極少有煽情新聞,以國內外新聞報道和評論為主,報道體裁多為解釋性報道。其核心讀者群是政界經濟界以及中高級知識分子。這類報紙發行量穩定,廣告來源也穩定,沒有大起大落的現象。

大眾報紙的特點是:篇幅較少,報價較低,版面夸張、潑辣。主要內容是黃色新聞和娛樂材料,發行量非常高。讀者大部分是工人,其次是小資產階級、職員和城市平民。

高級報紙和大眾報紙的兩極分化在戰后越發嚴重。美國新聞學者約翰·蒂貝爾說,英國出版了一些世界上最好的報紙和最壞的報紙。電視的沖擊使大眾報紙銷路大減,高級報紙以國際國內新聞報道、解釋、評論的權威性取勝,但已有下滑趨勢。

4.恩格斯曾經指出:“誹謗法、叛國法和瀆神法,都沉重地壓在出版事業身上……英國的出版自由一百年來茍延殘喘,完全靠政府當局的恩典。”請結合英國報業的史實,談談你對這段話的理解。(南開大學2010年研)

答:恩格斯所指的“一百多年”,貫穿整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從不同時期英國報業發展的史實來看,恩格斯的話貼切地道出了出版自由在英國的虛弱和抗爭。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英王亨利八世下令限制印刷業的發展,1538年正式建立皇家特許制度,規定所有出版物均須經過特許,否則禁止出版。1557年,瑪麗女王下令成立皇家特許出版公司,規定只有經過女王特許的印刷商才能成為公司的會員,只有公司會員和其他特許者才能從事印刷出版。1570年,伊麗莎白女王將參議院司法委員會獨立為皇家出版法院(即“星法院”),以加強對出版活動的管理。

(2)17世紀的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制度,確立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英國的統治地位。但這場革命是以資產階級和封建貴族的妥協告終,因此,資產階級報業所受的桎梏并沒有完全解除。

政府控制報業的主要手段有征收“知識稅”、實行津貼收買以及運用法律制裁。其中,18世紀英國法律對出版事業的制裁有四種名目,即叛逆罪、煽動誹謗罪、侵犯國會特權和總逮捕令。17、18世紀因觸犯煽動誹謗法而被判刑者為數甚多,有成百上千名報刊發行人、文章作者、印刷者、販賣者被判處徒刑與罰金。

政府采取以上種種手段限禁與控制報紙出版,“誹謗法”、“叛國法”和“瀆神法”經常被用來懲罰出版人,結果就使政黨報紙(政黨機關報與政黨、政府津貼的報紙)居于統治地位,整個報業長期發展緩慢。

5.簡述英國思想家約翰·洛克關于思想言論自由的具體觀點。(南京師大2009年研)

答:參見本章課后習題第2題答案。

6.第一個無產階級國際共產主義組織的機關刊物的名稱是什么?它的歷史意義何在?(人大2004年研)

答:參見本章課后習題第9題答案。

7.簡述路透社的業務特色。(南京師大2008年研)

答:路透社是1851年由朱利葉斯·路透(Julius Reuter)在倫敦創辦的。它是英國最早的新聞通訊社,也是世界上資格最老的通訊社之一。19世紀末,路透社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通訊社,這種成就與其業務特色是分不開的。

(1)向世界各地銀行、經紀人和工商業提供經濟新聞。這是路透社的傳統項目,經過不斷革新、完善,現在它是世界經濟信息的最大供應者。商情新聞的主要內容有:市場交易的價格及波動;外匯市場;與市場動向有關的重大世界新聞;各交易所的一般情況;對商品生產、動向和消費有影響的消息;生產和股票的統計調查;摘自世界著名刊物的重要評論等。此外,用戶可通過它的電腦系統進行貨幣、股票、證券、黃金等項交易;它還出售電子設備;提供各種信息檢索,包括世界各國政治經濟信息、各大公司的報表資料、各國報刊的文章材料等。路透社的經濟新聞在世界上享有一定地位,并日漸成為該社的主要收入來源。其總收入有90%來自提供的經濟信息。

(2)向報社、電臺提供時事新聞。涉及面廣,素有“迅速,干練”之稱。針對大眾化報紙信息需求量大的特點,路透社開始了采集和發布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新聞,向報界供稿。1858年10月,他說服《廣告晨報》的總編,讓該報免費試用路透社快訊兩個星期,接著又和其他幾家報紙達成了同樣的協議。由于路透社提供的報道迅速準確、價格便宜,各報陸續與它簽訂了訂稿合同,就連一向保守自負的《泰晤士報》后來也成為它的訂戶。取得報界支持以后,路透社積極拓展海外業務,并且常常以時效性強的獨家新聞在同行競爭中取勝。

1859年2月7日,當法奧關系日趨惡化、整個歐洲都在關注事態發展之時,路透社記者從拿破侖第三在國會的演說詞中了解到法國政府對奧地利的態度,并通過電報線路迅速向英國發布新聞,從而成為第一個報道法國有可能對奧宣戰消息的記者。美國南北戰爭期間,路透社又一次搶在其他媒體之前發布了戰況消息。1865年4月,美國總統林肯遇刺,路透社比歐洲所有新聞媒體早兩天報道了這一震驚世界的突發事件。這些都極大地提高了路透社的聲譽并擴大了其影響。

8.簡述路透(Paul Julius Reuter)其人。(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09年研)

答:保羅·朱利葉斯·路透(1816—1899)是路透社的創立者,原是德籍猶太人,于1857年加入英國籍,1871年被封為男爵。路透的一生與路透社的事業緊密相連。

(1)路透于1816年7月21日出生在德國小城卡賽爾的一個學者家庭。1829年其父去世后,13歲的路透輟學后做過銀行職員,在柏林開過書店。1848年底到巴黎,在哈瓦斯通訊社擔任譯員。不久,他離開哈瓦斯社,1849年春開始獨立經營新聞業務,服務對象主要是德國的地方報紙。他把法國報刊上的新聞剪輯起來,譯成德文寄給德國報館,但收益并不理想。1849年10月,德國當局允許民眾使用柏林至亞琛之間新設立的電報線路,路透立即趕往亞琛,于1850年辦起了另一個新聞通訊社,向亞琛商人提供柏林市場價格的最新行情,并通過亞琛把巴黎、布魯塞爾與柏林的金融消息連在一起。

(2)1851年,英國在英吉利海峽底部鋪設了一條電纜。他聞訊后,又前往倫敦,于1851年10月14日在倫敦皇家股票交易所附近正式創辦路透通訊社。將歐洲大陸傳來的金融、商業消息匯編成“路透社快訊”,向倫敦的銀行、公司、交易所、股票商出售;同時向巴黎、柏林、維也納、阿姆斯特丹等地發布商情信息。路透曾多次與報社聯系,希望它們訂用新聞稿,均遭拒絕。直到大眾化報紙出現,地方報紙也發展起來,這種情況才得以改變。當時的路透社傳播的內容大部分以商業消息為主,訂戶多為銀行家及證券經紀人,后來才逐漸增加政治及外交消息,開始了現代意義上的消息報道。

(3)路透社一開始并未得到倫敦報界的支持,因此處境艱難。但是,路透通過免費試用的辦法,很快在倫敦報紙中打開了銷路。在激烈的競爭前,《泰晤士報》也不得不采用路透社的消息。在得到倫敦報界的支持后,路透社的業務迅速發展起來,美國的南北戰爭、歐洲的法德關系成了其國際報道的重點。同時,路透社還將觸角伸向了未被開墾的亞洲、非洲、大洋洲,并同歐洲其他兩大通訊社展開競爭,在1870年前終于確立了優勢地位。

路透社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世界前三大的多媒體新聞通訊社,向來以迅速、準確享譽國際。它是最早的通訊社之一,也是目前英國最大的通訊社和西方四大通訊社之一。

9.簡述英國廣播公司(BBC)的經營體制。(中國傳媒大學2008年研;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08年研)

答:從本質上分,廣播電視體制可以分為公共制、商營制和國營制三種不同體制。公共廣播電視體制又分為國有公營型、社會聯合公營型、國有國會主導型和國有政府主導型。BBC是國有公營型的典型代表。

(1)從權力機構組織形式上看,董事會是BBC的最高權力機構。BBC董事會成員由政府推薦,女王任命,雖然并不是按代表制原則而是以社會賢達的標準選定,但仍然具有廣泛的社會代表性。在推薦BBC董事時,政府一般不自行其事,而是按照不成文慣例,依據歷屆皇家政策咨詢調研委員會和社會諸利益集團(包括傳媒界)的意見展開工作。

(2)在管理方式上,BBC董事會只是個戰略決策和預算監控機構,它在選定BBC總經理后,一般并不干預BBC日常事務,而是讓總經理全權處理。

(3)政府與BBC的關系。英國政府受國會委托推薦BBC董事會成員,監管和發放執照給BBC,因此無疑有很大的權力。但是,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英國政府很少利用此種管轄BBC的權力去憑自己的意愿組建BBC董事會,干涉BBC的日常工作。

英國政府之所以奉行此政策,一方面是因為英國悠久的不干涉社會公共事務的文化傳統,另一方面歸根到底英國政府是受托管理BBC,一旦政府跟皇家政策咨詢調研委員會、BBC董事會、BBC總經理以及BBC從業人員等發生尖銳沖突,國會有權干預,以維護憲章所規定BBC社會公營原則。但由于英國政府可以定期審核和重新頒發執照,隨時吊銷執照,并且主管BBC董事會人選,對BBC節目有最后的命令權,因此原則上對BBC有著巨大的潛在權力。

(4)對BBC國有公營體制的評價:在缺乏或沒有類似英國文化傳統慣例的國家,BBC體制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其獨立性可能受到很大沖擊。所以,當代西方國有社會公營廣播電視在體制上一般設置某種直接的權力制衡機制,如加強國會監督和推行選擇領導成員的代表制和會議制等。

三、論述題

1.論哈姆斯沃斯(Alfred Charles William Harmsworth)對世界大眾化報業的貢獻。(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09年研)

答:哈姆斯沃斯又被稱為北巖勛爵,是英國、也是世界新聞史上最有影響的報人之一,在英國,他有“艦隊街拿破侖”之稱。1905年被授予貴族稱號。他是英國現代新聞事業的開創者,也是新式新聞事業的集大成者。

1896年,哈姆斯沃斯創辦英國第一家成功的大眾化報紙,也是英國最重要的廉價報紙《每日郵報》(Daily Mail),其近百萬的發行量創全國紀錄,使它一躍成為“第一張真正意義上的大規模發行的日報”。它的成功標志著英國現代資產階級報業的開端。

北巖辦報成功的原因,同時也是其對世界大眾化報業的貢獻:

(1)北巖分析了當時的英國社會的需要與報紙的弊端,一改當時一般英國報紙只報道片斷的政治、社會生活的做法,開闊讀者的視野,使讀者看到完整的社會圖像。

《每日郵報》以中產階級、廣大勞工和婦女為主要對象,他聘請第一流的記者,長期駐守世界重要城市,迅速發回報道,在重大國際報道上與高級報紙一爭高低,并以清新、簡潔的版面贏得讀者。

(2)北巖有豐富的新聞工作經驗,并準確制定滿足新時代讀者的新聞原則:解釋、簡潔、清晰。標題鮮明、版面新穎、擴大報道面、經常改進內容以獲得長期讀者;他善于培養和訓練新型記者和編輯。

(3)健全的報業管理。北巖在《每日郵報》乃至一生的新聞事業上的成就,都離不開他弟弟哈羅德的幫助。哈羅德·哈姆斯沃斯精明強干,是一名優秀的報業管理人才,曾擔任過《每日郵報》的經理。

(4)辦報理念:一張全國性的早報比晚報有更大的收益;反常的事物就是新聞,即“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掀起社會運動和政治運動是報紙的神圣天職。這些理念促成了他的成功,也對大眾化報紙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到1921年,北巖爵士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出版帝國。他開創了富有英國特色的大眾化報刊事業,被視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現代報業奠基人。

2.試論《每日郵報》成功的原因及其對當下報紙實踐的啟示。(南京師大2008年研)

答:《每日郵報》(Daily Mail)由英國現代新聞事業的開創者北巖勛爵在1896年創辦,被認為是英國現代資產階級報業的開端。統觀《每日郵報》,其成功的原因及對當下報紙實踐的啟示有:

(1)準確的市場切入點:精編、易讀、窮人和忙人的報紙

作為英國現代報紙的早期代表,《每日郵報》有許多新的特色。首先,在內容上,它一改當時英國報紙大多側重報道政治、社會新聞的做法,盡量擴大報道范圍。除了國內外一般新聞外,還有股票行情、法庭消息、體育新聞、政治漫談等內容以及其他種種特稿?!睹咳锗]報》也刊登犯罪新聞,但其煽情程度遠不及美國的《世界報》和《紐約新聞報》。其次,在新聞業務上,它強調“解釋、簡潔、清晰”的原則,努力做到文字簡短,標題鮮明,以適應“忙人”、“窮人”的需要。

《每日郵報》的這些做法充分適應社會的發展,因而發行量不斷上升。該報在1900年買下《每周快訊》,改為自己的星期日版;同年增出北部版,1904年出海外版,1905年出歐洲版,一時間稱雄報壇。

(2)北巖本人豐富的新聞工作經驗和善于任用優秀人才

北巖原名艾爾費雷德·哈姆斯沃斯,1905年受封為北巖勛爵(Lord Northcliffe)。北巖中學時開始向雜志投稿,17歲起在一些雜志當編輯。1888年6月自己創辦《回答》周刊。這是一份綜合性刊物,內容以通俗知識為主,并采用“有獎競猜”等方法吸引讀者,擴大銷路,4年后周刊銷量逾百萬份。他還與弟弟哈羅德·哈姆斯沃斯共同創辦了《滑稽選輯》、《勿忘我》、《甜蜜的家》、《國旗》等刊物。1894年北巖買下了瀕于倒閉的《新聞晚報》,通過改革,第一年就收回了投資。在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之后,1896年,北巖創辦了《每日郵報》。該報高薪聘請一流記者,常駐世界一些重要城市,以便快速報道國際性的重大事件。

(3)健全的報業管理

該報重視經營管理,廣泛招攬廣告,經濟上主要依靠廣告支持。

在《每日郵報》正式出版之前,北巖曾花費4萬英鎊做報紙的試版工作。他派人在全國各地招貼板上張貼廣告:“驚人的《每日郵報》,將于5月4日創刊”,“這是忙人的報紙,這是窮人的報紙”,并注明“售半便士的便士報”。同時連日在各報刊登預告出版的大字廣告。在倫敦報界所在地艦隊街,這種做法實屬罕見。

《每日郵報》的成功,使得倫敦和外地的報紙紛起效尤。它被認為是英國大眾化報紙的典范,由于它的出現,英國報業開始進入了一個大眾化報紙與高級報紙涇渭分明、并行發展的時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安县| 广汉市| 洪洞县| 开封市| 安阳县| 邢台市| 易门县| 青田县| 宁国市| 忻州市| 肥西县| 晋江市| 莱芜市| 小金县| 万载县| 南漳县| 航空| 仁布县| 五寨县| 莱州市| 柯坪县| 资源县| 安溪县| 出国| 陕西省| 永德县| 桐乡市| 张掖市| 开平市| 安达市| 隆化县| 上思县| 疏附县| 大石桥市| 兰州市| 朝阳区| 唐河县| 西畴县| 新疆| 共和县| 金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