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章 印刷傳播與通訊社

3.1 復習筆記

【知識框架】 

【重點難點歸納】

一、印刷傳播的產生

1.印刷術的發明

(1)中國最早發明印刷術。

(2)1450年前后,德國美因茨的工匠古登堡成功地創造了金屬活字排版印刷技術。

(3)印刷術的發明和應用是人類傳播史的第三座重要的里程碑。因為印刷可以大量而迅速地復制信息,并向廣大公眾傳播,這就深刻地影響了人類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發展。

2.印刷新聞傳播的萌芽——記事性的小冊子

15世紀末出現記事性的小冊子,用來記述近期發生的重大戰役、自然災害、節日慶典等。對一般讀者來說,這些記事有其新聞性。

3.印刷新聞傳播的雛形——不定期和定期的新聞印刷品

(1)16世紀末,西歐等地出現了不定期的印刷品,用以報道某些重要事件,它與記事性小冊子相比,新聞性明顯增強。多為書本形式,被稱為新聞書(Newsbook),也有單頁的新聞傳單(Newssheet)。

(2)16世紀后期,開始出現了定期出版、有固定名稱的新聞印刷品。最早的是1588年奧地利人邁克爾·馮·艾津出版的《博覽會編年表》。這類新聞書是近代報紙的雛形。

4.近代報紙的產生

近代報紙是在歐洲封建社會向近代社會過渡的背景下產生的。17世紀,每周定期報刊的出現標志著近代報紙的誕生。最早的日報誕生于德意志地區。1650年萊比錫一位書商創辦的《新到新聞》通常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張日報。

二、近代報刊的發展

1.資產階級革命時期政論報刊的發展規律

(1)資產階級革命以前,資產階級報刊受封建統治者的壓制,封建統治者通過出版許可制、內容審查制,英國甚至用設立“星法庭”等手段壓制異己思想和信息的傳播。

(2)在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資產階級思想家首先舉起出版自由的旗幟,宣傳民主思想,論述出版自由的重要性。

(3)資產階級革命后,建立了資產階級的政權,資產階級報刊的發展過程受兩個因素的制約:各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是否徹底,建立起怎樣的政治制度;該國的資產階級共和制是否鞏固,有無封建復辟的可能。

2.資產階級革命后的政黨報刊

(1)資產階級革命后,各國報業均經歷了一個政黨報刊為主的時期。其原因是:

隨著議會民主和多黨政治體制的確立,不同黨派紛紛創辦或控制報刊,作為政治斗爭工具,宣傳政見,爭取輿論,甚至黨同伐異,激烈論戰。

經濟上因報價貴、發行量少,沒有廣告收入,只好依賴執政的或在野的政黨。

(2)政黨報刊的共同特點:政治上有明顯的傾向性;內容上側重于時政新聞和言論;讀者對象主要是政界和上層人士。從政黨報刊的特點看,它們是政論報刊的發展。

3.工業革命與廉價報刊

(1)廉價報刊的定義

廉價報刊是指工業革命后各國先后出現的面向社會中下層的通俗小報,因售價低廉而得名。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廉價報紙是1833年由本杰明?戴在美國紐約創辦的《太陽報》。

(2)廉價報刊出現的原因

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口迅速集中,為報紙大量發行流通提供了條件。

經濟的發展需要普遍提高勞動者素質,于是教育有所普及,粗通文字的平民增多,形成了新的廣大讀者群。

階級力量發生新的變化,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同時在擴大,這就推動了各國政治變革的進程,使辦報的政治環境逐步改善。

高速輪轉印刷機的產生,降低了印刷成本,報紙印得更快更多。

隨著工商業的繁榮,廣告數量大為增加,廣告費收入成為報社的主要來源,報紙廉價銷售成為可能。

(3)廉價報紙的特點

政治上標榜獨立,不受制于某個黨派。

經濟上自主經營,不依賴政府或政黨的津貼。

讀者對象為平民大眾,又稱大眾化報紙,這是一種新興的資產階級商業報紙。

內容上注重地方新聞、社會新聞以及各種消閑性趣味性的軟新聞。

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潑,可讀性強。

經營上完全商業化,大量刊登廣告,以此來降低售價,擴大發行,進而贏得更多的廣告。

廉價報紙的出現使商業報紙更加興盛,逐步成為資產階級報業的主體,并為其向現代報業演變奠定了基礎。

4.無產階級報刊的產生與發展

(1)無產階級報刊的發展分期

工人報刊的童年時期。呼吁保障工人生活和改善勞動條件,宣傳空想社會主義理想,主張進行經濟斗爭。其中最著名的是英國的《貧民導報》和《北極星報》。

19世紀40年代后半期至90年代無產階級政治報刊。宣傳革命理論,批評錯誤思潮,組織無產階級政黨,與反動派進行斗爭。馬克思、恩格斯1848年在科倫創辦的《新萊茵報》是世界上第一份馬克思主義日報,被譽為“革命無產階級最好的機關報”。

俄國布爾什維克報刊的發展。19世紀末,俄國工人運動興起,工人報刊出現并成為無產階級政黨動員和組織群眾、為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政權而斗爭的強大思想武器。其中重要的報刊有《火星報》和《真理報》(世界上第一份執政的無產階級政黨的中央機關報)。

(2)無產階級報刊的特點

辦報宗旨:維護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的利益,宣傳本組織的綱領。

主要內容:批判舊世界,同形形色色的階級敵人作戰,也要同工人運動內部種種錯誤思潮和資產階級影響作斗爭。

它同勞動群眾保持廣泛而密切的聯系,依靠群眾辦報。

它是黨和工會的宣傳機構,黨和工會的領導人往往是報紙的負責人或主編。

5.過渡時期的報業

(1)19世紀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戰,近代報業逐步向現代報業過渡。

(2)過渡時期報業的特點

獨立于政府或政黨之外的商業性報紙逐步取代政黨報紙成為報業的主體。

報紙面向大眾發行,銷量大增。

報紙在相互競爭中逐步兼并集中,出現了擁有多家報紙的集團。

(3)過渡時期報業發生的最大變化

黃色新聞的泛濫

黃色新聞是在煽情主義新聞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而成的。它注重犯罪、丑聞、流言蜚語、離婚、性等問題,強調災害和體育新聞報道。黃色新聞是報業追逐利潤不擇手段競爭的產物。它起源于美國著名報人普利策和赫斯特的競爭。

新聞界把黃色報紙慣用煽情主義手法寫作的報道稱為黃色新聞。

黃色報紙采用一些特殊的表現手法:

a.使用大號字煽情標題(黑體字或套紅色印刷),經常對不甚重要的新聞加以渲染、夸張,整個報紙版面給人以聳人聽聞的虛假感。

b.濫用照片,以至偷竊和偽造照片。

c.種種欺騙手法,如捏造訪問記和新聞報道,歪曲性的標題,假科學,假學術。

d.星期日增刊,登載彩色滑稽連環畫和膚淺的文章。

e.標榜同情“受壓迫者”,發動運動為民請命。

報團的出現

報團是一個在兩個以上城市,擁有兩種以上日報的報業公司。報團的出現,表明新聞事業走向壟斷的趨勢,這是20世紀新聞事業最重要的發展。形成于19世紀80年代初的美國斯克里普斯報團,是世界上第一個報團;北巖報團是英國第一個現代報團,形成于1908年。

6.現代報業的發展

(1)資本主義國家現代報業的發展

一戰后,壟斷化是其報業發展的基本特征。報業壟斷的兩個標志有:a.發行量增加,報紙種數減少;b.“一城一報”現象普遍。

資本主義國家報業壟斷的途徑:a.通過報團(報業公司)控有報紙的所有權;b.通過通訊社、特寫辛迪加控制報紙內容;c.通過廣告影響報紙的編輯方針。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隨著經濟的恢復、繁榮,報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特點是:a.形成了少數“超級報團”;b.出現了跨媒介或跨行業的壟斷;c.出現了跨國、跨地區的壟斷。

壟斷加劇的原因

a.經濟上,一個企業兼并競爭對手,是現代經濟史上一個突出現象。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財力雄厚、業務興旺的報紙通過不斷吞并效益不佳的報紙來擴大規模和經營范圍,仍是現代西方經濟的重要支柱。

b.技術上,高科技的設備和節目制作成本需要巨額資金投入,這使得財力有限的公司只能望而卻步;另一方面,競爭都是圍繞新型產業展開的,信息技術和信息高速公路的發展,為行業間的相互滲透和融合創造了條件。

c.政治上,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紛紛調整產業政策,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放松管制、鼓勵競爭,尤其在金融、電信、廣播電視、航空等方面,為企業兼并提供了政策依據。

壟斷的后果

a.報業所有權的集中化使報道、評論趨于雷同,影響了新聞的多樣性。

b.競爭引發兼并,缺乏競爭對手,報紙往往質量下降。

c.報紙成為壟斷資本的代言人。

d.跨國媒介集團的出現加劇了世界新聞傳播的不平衡,造成“信息貧困”和“信息過?!保l展中國家要求建立新的新聞秩序的呼聲得不到回應。

(2)社會主義國家現代報業的發展

社會主義報刊體制的確立和形成

第一,蘇俄確立社會主義報刊的措施:發布新聞出版法令,剝奪資產階級的出版自由;創辦各類報刊,建立以黨報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報業體系;確定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辦報原則和方針;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積極參加社會主義建設。

第二,在列寧、斯大林和蘇聯黨的領導下,一種以黨的機關報為主的社會主義報刊體制在蘇聯建立起來了。其主要特征是:

a.報刊均屬國家所有,是黨和國家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基本職能是集體的宣傳員、鼓動員和組織者。

b.各級報刊絕對服從各級黨委的領導,沒有成文的新聞法律。

c.蘇聯報紙信息來源單一(只有官方渠道),言論高度集中。

d.報刊在建設時期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工具。

二戰后社會主義報業的發展

各社會主義國家在社會主義所有制條件下創辦報業,憲法上規定人民群眾享受言論出版自由;效仿蘇聯建立以黨報為主體報業體系;所有報刊都受黨委統一領導,執行黨的宣傳方針。

蘇東劇變,社會主義報業的變化

以黨報為核心的社會主義報業體系瓦解。東歐各國報業大都朝著多元化、商業化方向發展。

(3)發展中國家報業的特點

早期報刊尤其是報業發端較早的國家的早期報刊,大多是殖民者創辦的。

隨著反殖民主義反封建斗爭的開展,這些國家的民族報刊逐步發展起來,并推動了反殖民主義、反封建斗爭的進程。

民族解放運動勝利后,大多數報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但也有部分國家報業重新陷入本國獨裁者的控制之下。

三、新聞通訊社的產生與發展

新聞通訊社是專門搜集和供應新聞稿件、圖片和資料的新聞發布機構。它是新聞流通的重要渠道,被稱為“消息的總匯”、“供應新聞的大動脈”。

1.新聞通訊社的產生

通訊社的產生,是工業革命和近代報業發展的歷史必然。世界上,早期創立的通訊社中最著名的有四家:法國的哈瓦斯社、德國的沃爾夫社、英國的路透社和美國的港口新聞社(現在的美聯社)。

(1)哈瓦斯通訊社

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新聞通訊社。1835年由法國人查理·哈瓦斯在巴黎創辦。

(2)沃爾夫通訊社

1849年由德國人伯納德·沃爾夫在柏林創辦。沃爾夫曾服務于哈瓦斯通訊社。1848年,接任柏林《國家日報》社長。為了減低該報的采訪成本及費用,于1849年成立了沃爾夫通訊社。

(3)路透社

1851年由德國人朱利葉斯·路透在倫敦創辦。19世紀末葉,路透社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通訊社。

(4)美國聯合通訊社(現在的美聯社)

1848年,美國紐約六家報紙為了聯合采訪歐洲船只帶來的新聞,成立了一個港口新聞聯合社,這是美國第一個通訊社,也是美聯社的開端,1857年改組為“紐約新聞聯合社”。

2.新聞通訊社的發展與變化

(1)沃爾夫社的衰亡。

(2)哈瓦斯社的瓦解。

(3)塔斯社的建立(蘇聯)。

(4)三大通訊社的發展(美聯社、合眾國際社、路透社)。

(5)國內通訊社的發展。

3.世界通訊事業的現狀

(1)先進的傳播技術推動通訊事業飛躍的發展。

(2)世界通訊事業特點——“強者恒強,弱者恒弱”

西方四大世界性通訊社壟斷著世界上80%的國際新聞的傳播。

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也擁有國內通訊社,他們在國內有記者網,其中,有一些通訊社各自或聯合在國外設有自己的辦事處或記者,以采集或發布新聞。

發展中國家由于經濟、文化上的落后,沒有力量各自建立起強大的通訊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掖市| 五大连池市| 元江| 玉树县| 沧州市| 资溪县| 周至县| 宕昌县| 威宁| 伊通| 泸定县| 黄石市| 沐川县| 罗定市| 博白县| 荆州市| 瑞金市| 金坛市| 夏津县| 南开区| 嘉黎县| 屏南县| 体育| 青河县| 株洲县| 云梦县| 鱼台县| 丹东市| 锦屏县| 平邑县| 高台县| 景德镇市| 塔城市| 包头市| 营山县| 尼勒克县| 霍邱县| 米泉市| 南安市| 攀枝花市| 林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