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中國人民銀行招聘考試(經濟金融類)專業知識復習全書【核心講義+歷年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6936字
- 2020-11-05 10:21:17
第七章 生產要素價格的決定
一、完全競爭廠商使用生產要素的原則
1.完全競爭廠商
和完全競爭產品市場一樣,完全競爭要素市場的基本性質可以描述為:要素的供求雙方人數都很多;要素沒有任何區別;要素供求雙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要素可以充分自由地流動,等等。
把同時處于完全競爭產品市場和完全競爭要素市場中的廠商稱為完全競爭廠商。按照這個規定,不完全競爭廠商包括以下三種情況:
(1)在產品市場上完全競爭,但在要素市場上不完全競爭;
(2)在要素市場上完全競爭,但在產品市場上不完全競爭;
(3)在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上都不完全競爭。
2.完全競爭廠商使用要素的原則
假定,完全競爭廠商只使用一種生產要素、生產單一產品、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潤。下面要在這些假定下,特別是要根據利潤最大化的假定來推導廠商使用要素(亦即對要素需求)的一般原則。利潤最大化要求任何經濟活動的“邊際收益”必須和“邊際成本”相等,這一原則同樣適用于要素使用量的決定。
(1)使用要素的“邊際收益”——邊際產品價值
設完全競爭廠商使用的生產要素為勞動,使用一定量的勞動要素將創造出一定量的產量。要素與產量之間的這種數量關系用函數可表示為:
①
將①式代入廠商收益函數,可得:
②
將②式以要素為自變量求取導數,可得邊際產品價值,即:
它表示在完全競爭條件下,廠商增加使用一個單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邊際產品和邊際產品價值
的圖形如圖7-1所示。
圖7-1 廠商的邊際產品和邊際產品價值
邊際產品價值與邊際收益
的區別:產品的邊際收益通常是對產量而言的,而邊際產品價值是對生產要素而言的。
(2)使用要素的“邊際成本”——要素價格
若所使用的勞動要素的價格即工資為,則使用要素的成本可表示為:
由于要素價格為既定常數,使用要素的“邊際成本”即成本函數對要素的導數恰好就等于勞動價格:
它表示完全競爭廠商增加使用一單位生產要素所增加的成本。使用要素的邊際成本圖形如圖7-2所示,為一條水平直線。
圖7-2 使用要素的邊際成本
(3)完全競爭廠商使用要素的原則
完全競爭廠商使用要素的原則是:使用要素的“邊際成本”和相應的“邊際收益”相等,即:
或者
當上述原則或條件被滿足時,完全競爭廠商達到了利潤最大化,此時使用的要素數量為最優要素數量。
數學推導:假設代表完全競爭廠商的利潤,它是要素
的函數,則由利潤的定義有:
完全競爭廠商利潤最大化要求:
即有:
二、完全競爭廠商對生產要素的需求曲線
完全競爭廠商對生產要素的需求函數反映的是: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完全競爭廠商對要素
的需求量與要素價格
之間的關系。要素需求函數可表示為:
式中,為邊際產品,是要素的函數。由于產品價格
為既定常數,故上式顯然確定了從要素價格
到要素使用量
的一個函數關系,即確定了完全競爭廠商對要素的一個需求函數。
根據邊際生產力遞減的性質,可得出以下結論:隨著要素價格的上升,廠商對要素的最佳使用量即需求量將下降。完全競爭廠商的要素需求曲線與邊際產品價值曲線完全重合,向右下方傾斜,如圖7-3所示。
圖7-3 完全競爭廠商的要素需求曲線
要素需求曲線等于邊際產品價值曲線的結論實際上要依賴于兩個“潛在假定”:第一,要素的邊際產品曲線不受要素價格變化的影響;第二,產品價格不受要素價格變化的影響。在考慮多要素共同使用以及多個廠商共同調整時,完全競爭廠商對要素的需求曲線一般說來就不再等于該要素的邊際產品價值曲線。
三、從廠商的需求曲線到市場的需求曲線
當從單個廠商轉到研究整個市場的情況時,單個廠商的邊際產品價值曲線不再代表其要素需求曲線,它們的簡單加總也不再代表整個市場的要素需求曲線。多個廠商同時調整情況下廠商的要素需求曲線的推導如圖7-4所示。
圖7-4 多個廠商調整時的要素需求曲線
圖7-4中,表示經過多個廠商相互作用的調整,即經過行業調整之后得到的第
個廠商的要素需求曲線,可簡稱為行業調整曲線。一般來說,
曲線仍然是向右下方傾斜的,但比邊際產品價值曲線要陡峭一些。
求得在行業調整情況下的每個單個廠商的要素需求曲線后,可推導出整個市場的要素需求曲線,即整個市場的要素需求曲線
可以看成是所有這些廠商的要素需求曲線的簡單水平相加。
在推導市場的要素需求曲線的過程中,特別應當注意的是,被簡單地水平相加的是每個廠商的“真正的”要素需求曲線,即是在考慮了多個廠商共同行動所引起的全部調整之后得到的行業調整曲線,而不能是邊際產品價值曲線
。
四、對供給方面的概述
要素所有者既可以是生產者,也可以是消費者。鑒于關于一般產品的供給理論在產品市場,特別是在完全競爭產品市場的分析中已經詳細討論過,在此關于要素供給的討論完全局限于要素所有者為消費者、其行為目的為效用最大化這一范圍之內,即是從消費者的效用最大化行為出發來建立其要素供給量與要素價格之間的關系。
1.要素供給原則:效用最大化
(1)效用最大化條件
在一定時期,要素的所有者所擁有的全部生產要素的數量是一定的,要素供給可以看成是“要素供給”和“保留自用”兩種用途上進行分配以獲得最大效用。要想效用最大化,就是使供給要素的邊際效用和保留自用的邊際效用相等,才能實現均衡價格,否則導致生產要素要么向供給增加,要么向自用增加。
(2)要素供給的邊際效用
一般情況下,生產要素對消費者來說并沒有效用,消費者供給生產要素是為了獲得收入,正是這種收入才給消費者帶來效用。因此,生產要素對消費者的效用屬于“間接效用”,它是通過收入而與效用相聯系,即要素供給的邊際效用等于要素供給的邊際收入與收入的邊際效用的乘積,它表示要素供給每增加一單位所帶來的消費者效用增量。用數學語言來表示為:
式中,即為要素供給的邊際效用,它表示要素供給量增加一單位所帶來的消費者效用增量;
和
分別為收入的邊際效用和要素供給的邊際收入。因此,上式表示:要素供給的邊際效用等于要素供給的邊際收入與收入的邊際效用的乘積。
(3)自用資源的邊際效用
自用資源既可產生間接效用,也可產生直接效用。為了使分析簡單化,假定自用資源的效用都是直接的。若用表示自用資源數量,則自用資源的邊際效用為
,它表示增加一單位自用資源所帶來的效用增量。
(4)要素供給原則
借助于要素供給的間接效用和自用資源的直接效用概念以及所謂“收入的價格”,效用最大化條件表示為:
上式左邊為資源與收入的邊際效用之比,右邊則為資源和收入的價格之比。
2.無差異曲線分析
上面關于要素供給原則的討論也可以利用無差異曲線的分析工具來進行說明。如圖7-5所示,橫軸表示自用資源的數量,縱軸
表示要素供給所帶來的收入。消費者現在的問題是:在預算約束之下選擇最優(即使效用量最大)的收入
和自用資源
的組合。這個最優組合就是預算線與無差異曲線
的切點
。在最優點
滿足無差異曲線的斜率等于預算線的斜率,即應滿足:
。
圖7-5 要素供給的原則:無差異曲線分析
3.要素供給問題
借助于要素供給原則以及無差異曲線分析方法,可以得出要素供給量與要素價格之間的關系。一般情況下,要素供給曲線具有向右上方傾斜的正斜率性質。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要素供給曲線都總是向右上方傾斜的,要素供給曲線與要素的特點息息相關,呈現出不同的形狀。
五、勞動供給曲線和工資率的決定
工資是勞動這一生產要素提供的勞務的報酬,它是由勞動市場上的勞動的供求所共同決定的。
1.勞動的最優供給原則
勞動供給涉及消費者對其擁有的既定時間資源的分配。也就是說,勞動供給問題是指消費者對閑暇和勞動供給之間進行選擇的問題。閑暇直接影響勞動供給者的效用,而勞動供給通過勞動收入間接影響勞動供給者的效用。從本質上看,要素供給的一般原則完全適用于分析如何實現勞動的最優供給的問題,即勞動的最優供給原則為閑暇時間給消費者帶來的直接效用與勞動供給給消費者帶來的間接效用相等。
2.勞動供給曲線的圖形推導
如圖7-6所示,橫軸H表示閑暇,縱軸Y表示收入。消費者的初始狀態表示非勞動收入
與時間資源總量16小時的組合。假定勞動價格即工資為
,則最大可能的收入(勞動收入加非勞動收入)為
,是消費者在工資
條件下的預算線為連接初始狀態點E與縱軸上點
的直線
。
與無差異曲線
相切,切點為A。與點A對應的最優閑暇量為
,從而勞動供給量為(
)。
讓工資連續變化,則消費者的預算線將繞E點順時針轉到
,
,...,這樣預算線分別變為
,
,...,相應的切點也變為B,C,...。均衡點B,C,...相應的勞動供給量為(
),(
),...。連接(
,
),(
,
),(
,
),...,便得到圖7-4的勞動供給曲線。
圖7-7的勞動供給曲線有一個特點:向后彎曲。當工資較低時,隨著工資的上升,消費者為了高的工資愿意減少閑暇時間,增加勞動的供給。在這個階段,勞動供給曲線向右上方傾斜。但是,當工資上漲到一定階段(如圖7-7中),勞動供給量開始隨著工資的增加而遞減。于是勞動供給曲線從工資
處起開始向后彎曲。
圖7-6 時間資源在閑暇和勞動供給之間的分配
圖7-7 消費者的勞動供給曲線
3.工資變動的收入效應與替代效應及向后彎曲的勞動供給曲線
工資變動的替代效應,指的是工資率越高,對犧牲閑暇的補償越大,勞動者就越愿意用多勞動來代替多休閑。工資變動的收入效應,反映的則是工資率越高,個人越有條件以較少的勞動就能換得所需要的收入和消費品,因而就越不愿意增加工作時間即勞動的供給。這兩種效應都是工資率提高的效應。當收入效應小于替代效應時,勞動供給則會隨著工資率的提高而增加,勞動供給曲線向右上方傾斜,即曲線斜率為正值。當收入效應大于替代效應時,勞動供給量則可能隨著工資率的提高而減少,勞動供給曲線向左上方傾斜,即曲線斜率為負值。工資率較低時,替代效應大于收入效應;工資率很高時,收入效應將會大于替代效應。隨著工資率的提高,勞動供給曲線會從向右上方傾斜轉為向左上方傾斜。
4.勞動市場的均衡與工資率的決定
將所有單個消費者的勞動供給曲線水平相加,即得到整個市場的勞動供給曲線。總的市場勞動供給隨著工資的上升而增加,從而市場勞動供給曲線仍然是向右上方傾斜的。勞動需求曲線和勞動供給曲線的交點是勞動市場的均衡點,該點決定了均衡工資和均衡勞動數量
。
六、土地的供給曲線和地租的決定
1.土地的需求
在經濟學里,土地泛指一切自然資源。土地的需求取決于它的邊際產量價值。邊際產量價值越高,它的需求量就越大。反之,它的需求量就越小。在邊際生產力遞減規律的作用下,土地的邊際產量價值是遞減的,因此土地的需求曲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
2.土地的供給曲線
(1)垂直的供給曲線
與勞動力一樣,土地所有者實際上是在土地供給所可能帶來的收入與自用土地之間進行選擇,其效用函數可以寫為:,即效用取決于土地收入
和自用土地數量
。由于通常土地的消費性使用可以忽略不計,故效用只取決于土地收入而與自用土地數量大小無關。因此,土地所有者為了獲得最大效用就必須使土地收入達到最大,而要土地收入最大則必須要求盡可能地多供給土地。再由于土地所有者擁有的土地為既定的,從而土地供給無彈性,在圖形中表現為一條垂直于橫軸的直線。
(2)向右上方傾斜的供給曲線
從上面的分析可知,土地的供給曲線垂直于橫軸需要滿足一個條件:自有土地給土地所有者帶來的效用微乎其微,這個條件在現實中很難成立。事實上,并不能說土地沒有自有價值。因此,土地的供給曲線應向右上方傾斜。但是,為了分析簡便,可以近似將土地供給曲線看成垂直于橫軸的。
3.土地市場的均衡與地租的決定
將所有單個土地所有者的土地供給曲線水平相加,即得到整個市場的土地供給曲線。再將向右下方傾斜的土地的市場需求曲線與土地供給曲線結合起來,即可決定使用土地的均衡價格。如圖7-8所示,土地需求曲線D與土地供給曲線S的交點是土地市場的均衡點,該均衡點決定了土地服務的均衡價格。
圖7-8 土地服務的均衡價格
當土地供給曲線垂直時,它與土地需求曲線的交點所決定的土地服務價格常常被稱為“地租”。由于土地的供給曲線垂直且固定不變,故地租完全由土地的需求曲線決定,而與土地的供給曲線無關:它隨著需求曲線的上升而上升,隨著需求曲線的下降而下降。地租產生的(技術)原因在于:土地供給給定不變,土地需求曲線的右移導致地租的產生。
4.租金、準租金和經濟租金
(1)租金(Rent)
供給數量同樣固定不變的一般資源的服務價格稱之為租金。換句話說,地租是當所考慮的資源為土地時的租金,而租金則是一般化的地租。
(2)準租金(Quasi-rent)
準租金是對供給量暫時固定的生產要素的支付,即固定生產要素的收益。
如果從準租金中減去固定總成本,則得到經濟利潤。可見,準租金為固定總成本與經濟利潤之和。當經濟利潤為0時,準租金便等于固定總成本。當廠商有經濟虧損時,準租金也可能小于固定總成本。
(3)經濟租金(Economic Rent)
許多要素的收入盡管從整體上看不同于租金,但其收入的一部分卻類似于租金,如果從該要素的全部收入中減去這部分收入并不影響要素的供給,將這一部分要素收入稱為經濟租金。
經濟租金的大小取決于要素供給曲線形狀。供給曲線愈是陡峭,經濟租金部分就越是大。特別是,當供給曲線垂直時,全部要素收入均變為經濟租金,它恰好等于租金或地租。在另一個極端上,如果供給曲線成為水平的,則經濟租金便完全消失。
經濟租金等于要素收入與其機會成本之差。
七、資本的供給曲線和利息的決定
1.資本的需求
資本是指由經濟制度本身生產出來并被用作投入要素以便進一步生產更多的商品和勞務的物品。作為與勞動和土地并列的一種生產要素,資本的特點可以概括為:第一,資本可以通過人們的經濟活動生產出來,因而資本的數量是可以改變的;第二,人們生產資本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商品和勞務;第三,資本是作為投入要素。
廠商對資本的需求決定于資本的邊際生產力。如果利息率既定,需求量將被確定在資本的邊際生產力即預期利潤率恰好等于利息率的水平上。
2.儲蓄決策及資本供給
資本的供給,就是資本的所有者在各個不同的利息率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夠提供的資本數量。資本供給主要取決于讓渡資本的機會成本及風險成本,一旦借出資本所獲得的利息報酬可以補償這些成本,資本供給才會成為現實。
消費者提供給廠商的資本是他們的收入中去掉消費后的剩下部分,也就是消費者的儲蓄。因此,資本供給理論實際上是儲蓄決策理論。個人進行儲蓄決策時,實際上也就是在作關于何時消費的決策。消費者現在消費越少,即現在儲蓄越多,將來消費就越多。因此,消費者的儲蓄決策可以看做是對現在消費和未來消費之間的選擇。經歷時間的消費選擇稱之為跨時期選擇。
3.利率變動的替代效應、收入效應及資本供給曲線
假定只有兩個時期:今年和明年。改變利率相當于改變今年消費與明年消費的相對價格,具體地說,提高利率相當于提高今年的消費價格,降低明年的消費價格。根據前面關于價格變動的效應分析,利率變動的效應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替代效應,利率上升,替代效應趨于減少今年消費,增加明年消費,即利率上升時,替代效應趨于鼓勵儲蓄;另一部分為收入效應,利率上升,收入效應趨于增加今年消費,減少明年消費,即利率上升時,收入效應趨于減少儲蓄。利率下降時的效應恰恰相反,利率的總體效應是不確定的。一般而言,人們認為利率提高會提高人們的儲蓄水平,由此可以得到一個向右上方傾斜的可貸資金供給曲線。
4.資本市場的均衡與利息率的決定
如圖7-9所示。由于要素報酬遞減規律的作用,資本投入的增加必然會降低其預期利潤率,因此,當預期利潤率與利息率相等時,廠商將不再增加或減少資本的投入。將所有單個廠商對資本的需求曲線(資本的邊際生產力曲線)匯總即形成資本的市場需求曲線(D)。抑制當前的消費(它是讓渡資本的機會成本)所形成資本供別人使用,是為了獲取利息,利息率越高,人們愿意提供的資本就越多,因而資本的供給與利息率同方向變化,如S曲線。在圖7-9中D曲線與S曲線相交于E點,此點所對應的為均衡利息率,
為資本的均衡供給量。
圖7-9 利息率的決定
八、洛倫茲曲線和基尼系數
1.洛倫茲曲線
將一國總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進行排隊,考慮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將人口累計百分比和收入累計百分比的對應關系描繪在圖形上,就是洛倫茲曲線。如圖7-10所示。
圖7-10 洛倫茲曲線
洛倫茲曲線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曲線彎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程度越不平等;反之亦然。如果所有收入集中在某一人手中,而其余人口均一無所獲,則收入分配達到完全不平等,洛倫茲曲線成為折線OHL。如果任意人口百分比都等于其收入百分比,從而人口累計百分比等于收入累計百分比,則收入分配是完全平等的,洛倫茲曲線成為通過原點的45度線OL。
一個國家的收入分配既不是完全平等,也不是完全不平等,而是介于兩者之間;相應的洛倫茲曲線既不是折線OHL,也不是45度線OL,而是介于兩者之間且凸向橫軸的曲線(如ODL)。收入分配越不平等,洛倫茲曲線越凸向橫軸,越接近折線OHL;反之,就越靠近45度線OL。
2.基尼系數
在洛倫茲曲線圖中,不平等面積與完全不平等面積之比,稱為基尼系數,是衡量一個國家貧富差距的標準。若設為基尼系數,則:
顯然,基尼系數不會大于1,也不會小于零,即有0≤≤1。基尼系數的性質主要有:
(1)當時,收入分配完全平等。
(2)當時,收入分配完全不平等。
(3)基尼系數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基尼系數越小,收入分配越平等。
- 證券從業資格考試《證券市場基本法律法規》過關必做2000題(含歷年真題)(2016)
- 2020年浙江省公安招警考試《公安專業科目》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西藏自治區事業單位招聘考試《職業能力測驗》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經濟師《經濟基礎知識(初級)》教材精編(2016)
- 2020年安徽省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社區基礎知識》專項題庫【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核心考點趣味100問
- 2020年福建省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綜合基礎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歷年真題詳解及標準預測試卷(2016)
- 2020年山東省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社區基礎知識》專項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專項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吉林省事業單位招聘考試《通用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幼兒園)》歷年真題詳解及標準預測試卷(2016)
- 2014年企業法律顧問《民商與經濟法律知識》歷年真題與模擬試題詳解(修訂版)
- 幼兒園綜合素質(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叢書)
- 2020年河北省公安招警考試《公安專業科目》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