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明海《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筆記和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3254字
- 2020-11-15 13:35:02
3.2 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一、選擇題
1下列對語文課程理論理解不當的是( )。
A.語文素養即使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包括識字寫字能力、閱讀、寫作、口語交際能力
B.語文教學應注意課程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要尊重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C.語文課程不應過分進行機械、瑣碎的訓練,在教學中因注重培養良好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
D.強調語文課程的實踐性并不排斥學習語文知識,但其目的是為了學生能夠正確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形成良好語文素養
【答案】D
【解析】D項表述有誤,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因而,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寫,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2.語文新課程的基本追求是( )。
A.語文的規范掌握
B.回歸生活世界
C.語法知識的正確應用
D.能夠準確、生動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
【答案】B
【解析】新課程提倡學生回歸自然,回歸生活世界,這是語文新課程的基本追求。
3.下面不符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說法的一項是( )。
A.高中語文課程的建設,應以馬克思主義和教育科學理論為指導,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改革的基礎上繼續推進
B.選修課程也應該體現基礎性,但更應該致力于讓學生有選擇地學習,促進學生有個性地發展
C.文學藝術的鑒賞和創作是重要的審美活動,科學技術的創造發明以及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也都貫穿著審美追求
D.高中語文課程,應注重實踐,加強與生活的聯系,加強與數理課程的溝通,以適應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答案】D
【解析】《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中提出:“高中語文課程,應注重應用,加強與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的聯系,加強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更新內容,以適應現實生活和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D項中提到“加強與數理課程的溝通”,不恰當。
4.下面不屬于《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中“課程的基本理念”的一項是( )。
A.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及整體素質
B.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
C.堅持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和審美能力
D.遵循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統一的原則,構建開放、有序的語文課程
【答案】C
【解析】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性質,不是其基本理念。
5.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念與策略是:第一,倡導______的教育。第二,重建新的課程結構。第三,體現課程內容的現代化。第四,倡導建構的學習。第五,形成正確的______觀念。第六,促進課程的民主化與適應性。( )
A.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價值
B.全面的、和諧發展評價
C.可持續發展的、科學審美
D.全民的、基礎思維
【答案】B
【解析】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念與策略是:①倡導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②重建新的課程結構。③體現課程內容的現代化。④倡導建構的學習。⑤形成正確的評價觀念。⑥促進課程的民主化與適應性。
二、簡答題
1應試教育課程體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新課程的價值追求是什么?
答:(1)應試教育課程體系的特征
①課程目標:知識技能取向;
②課程內容:繁、難、偏、舊,且過于注重書本知識;
③課程結構:嚴重的“分科主義”傾向;
④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
⑤課程評價:選拔取向;
⑥課程管理:中央集權。
(2)新課程的價值追求
新課程的基本價值取向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這是貫穿《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基本精神,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靈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教育民主
這意味著課程必須謀求所有適齡兒童平等享受高質量的基礎教育。這種課程既是平等的,又是高質量的。平等與高質量是內在統一、須臾不可分離的。
②國際理解
這意味著我國的課程體系必須追求國際性與民族性的內在統一,必須追求多樣文化的教育價值觀。具體表現在:
a.通過課程教育公民尊重所屬文化體系,使公民產生強烈的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b.通過課程教育公民面對其他文化,能夠尊重不同人、不同民族和文化的尊嚴和差異,能夠將自己的價值觀和自己所屬的文化體系相對化,發展尊重他人的能力和應對挑戰的技能;
c.通過課程教育公民在相互理解、尊重差異的基礎上,以完全平等的地位與他人、他民族、他文化展開持續而深入的交往,發展同他人進行交流、分享和合作的能力。
③回歸生活
a.目標
回歸生活世界的課程在目標上意味著要培養在生活世界中會生存的人,即會做事、會與他人共同生活的人。
b.內容
回歸生活世界的課程在內容上意味著要突破狹隘的科學世界的約束,要首先把科學世界理解為生活世界中的科學世界,生活世界盡管離不開科學世界,但卻不只是科學世界。
c.范圍
回歸生活世界的課程在范圍上意味著要突破狹隘的學校課程的疆域,要具有一種“課程生態學”的視野,尋求學校課程、家庭課程、社區課程之間的內在整合與相互作用。
④關愛自然
這意味著課程必須把關愛自然、追求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作為重要的價值追求。這是一種“生態倫理觀”、一種“關愛倫理學”。這種價值觀應成為變革現行課程體系的重要精神力量。
⑤個性發展
這意味著課程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個性發展的完整性、獨立性、具體性、特殊性;個性發展還包含了社會性,個性的成長是在生活中、在持續的社會交往中進行的,因此課程應創設有助于個性發展的社會情境。
2.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基本理念是什么?試分析其中的一個理念。
答:(1)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
①《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出的理念
從“基本理念”這一層面看,《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出的理念,可以概括為以下四點。
a.“一”,就是一個根本出發點,面向全體學生,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b.“二”,就是語文課程性質的二元融合,堅持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c.“三”,就是語文課程目標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融為一體。
d.“四”,就是四個具體“理念”
第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第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第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第四,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②《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提出的基本理念
a.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
高中語文課程應幫助學生獲得較為全面的語文素養,在繼續發展和不斷提高的過程中有效地發揮作用,以適應未來學習、生活和工作的需要。高中語文課程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學生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熱愛祖國和中華文明、獻身人類進步事業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
b.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
為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從三個方面加強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即應用能力、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c.遵循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統一的原則,構建開放、有序的語文課程
第一,高中語文課程應遵循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統一的原則,精選學習內容,變革學習方式,使全體學生都獲得必需的語文素養;
第二,高中語文課程要顧及學生在原有基礎、自我發展方向和學習需求等方面的差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潛能,增強課程的選擇性,為每一個學生創設更好的學習條件和更廣闊的成長空間,促進學生特長和個性的發展。
第三,高中語文課程應該具有相對穩定的結構系統,并形成富有彈性的實施機制。
(2)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理念的分析
語文素養按加涅的五類學習結果分類,可分為:
①言語信息
a.語言文字知識;
b.課文內容知識;
c.課文背景知識。
②語文智慧技能
a.字詞學習;
b.句子學習;
c.段落篇章學習。
③語文認知策略
語文認知策略是一套如何學習語文的程序支配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并提高其學習的效率。
④語文動作技能
語文課程中的動作技能主要包括發音技能和書寫技能。
⑤語文情感與態度
a.道德,課文中歌頌、贊美的人物可以作為學生模仿的榜樣,從中習得為人處世的價值標準。
b.審美,課文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情感、描繪的美好意境,可以引起學生的共鳴,達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264二外德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唐曉《當代西方政治制度導論》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435保險專業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916公共管理綜合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2020年考古學與文博綜合[專業碩士]考研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考研政治紅寶書專家解析及復習思路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434國際商務專業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上海師范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879公共管理學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上海交通大學數學科學學院432統計學[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含復試)匯編
- 曾憲義《中國法制史》(第3版)【教材精講+考研真題解析】講義與視頻課程【18小時高清視頻】
- 2015年法律碩士聯考大串講
- 2020年西方哲學史考點歸納與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431金融學綜合[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朱永濤《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入門》配套題庫【課后習題+章節題庫(含名校考研真題)+模擬試題】(第2版)
- 四川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211翻譯碩士英語[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