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同等學力申碩《公共管理學科綜合水平考試大綱及指南》(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4052字
- 2020-11-22 12:57:28
6.2 課后習題詳解
1.公共部門戰略的含義是什么?
答:公共部門戰略是指公共部門在對自己所處的環境進行考察和審視的基礎上,對組織的目的、長遠發展目標、政策策略、實施步驟進行的謀劃和安排,是對組織在社會中的位置進行的定位。
2.公共部門戰略管理的特點有哪些?
答:公共部門戰略管理的特點主要包括:
(1)公共部門戰略管理是前瞻性的面向未來的管理。公共部門戰略是在對組織環境發展變化趨勢預測和把握的基礎上,為公共組織未來的發展設立愿景、規劃藍圖,尋找解決問題的新方式,以實現新的長遠的發展。
(2)公共部門戰略管理是著重于較長遠的、總體的謀略。公共部門戰略是以公共組織的全局為對象,面向未來,根據公共組織總體發展的需要而制定的,具有全局性和長遠性。
(3)公共部門戰略管理是組織尋求成長和發展機會及識別威脅的過程。公共部門戰略管理的一個基本宗旨,是利用外部機會和化解、回避外部威脅。它關注的是組織外部環境變化對組織發展的影響,在識別外部環境給組織帶來的機會和威脅的基礎上,把握機遇,迎接挑戰,作出反應,以促進組織成長與發展。
(4)公共部門戰略管理是直覺和理性分析的結合。公共部門戰略決策和戰略管理依靠科學方法和理性分析,但也離不開經驗和直覺判斷,因此它是直覺和理性分析的結合。
(5)公共部門戰略管理是持續性與循環性的過程。公共組織的外部環境是不斷變化的,組織應持續不斷地關注內部與外部事變及發展趨勢,以便及時地作出調整。戰略管理的目標便是組織能夠具有適應變化的能力,持續不斷地對外在環境作出反應。
3.公共部門戰略管理的功能有哪些?
答:公共部門戰略管理的功能主要包括:
(1)公共部門管理的戰略導向,關系到公共組織的興衰存亡
加強公共部門的戰略研究和戰略管理,有助于組織的正確定位,明確組織的發展方向和戰略目標、戰略重點及戰略措施,引導和激勵整個組織和人員沿著奮斗目標前進,實現組織的戰略目標;有助于提高組織的競爭能力和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發展壯大組織,向更高的目標前進。
(2)公共部門戰略管理有助于應對現代社會公共管理更加復雜和不確定的環境
在現代社會,公共管理面臨的環境變得更加動態和不確定。這就要求公共部門必須建立一個更靈敏、更具適應性的反應系統。戰略管理就是這樣的反應系統,它能保證組織與其環境之間有一個良好的戰略配合,使組織的能力與環境要求相匹配,并且安排組織內部的結構與程序隨戰略選擇而成長,從而發展出新的、能符合未來挑戰的能力。
(3)公共部門戰略管理有助于應對公共部門角色的變化
20世紀80年代以來,政府的角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以政府為主體的公共部門應成為社會的領航者而不是劃槳者。因此,公共部門研究發展戰略,提供戰略引導,就變得極為重要。
(4)公共部門戰略管理有助于應對國際化和國際競爭力的挑戰
隨著跨國公司的興起、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以及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國際化已成為一個新趨勢。國際化增加了公共管理的復雜性,加快了社會變革的速度,同時也使國家之間的競爭更為劇烈。為了應付國際化和國家競爭力的壓力,公共部門必須從更宏觀的視野、更長遠的觀點制定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戰略,制定提升國家競爭力的戰略。
(5)公共部門戰略管理有助于應對公共利益的挑戰
以政府為主體的公共部門是社會公共利益的代表者。社會要求政府在分配公共利益時,要兼顧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全局利益與局部利益、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為此,公共管理者要有系統觀、整體觀、長期觀,要構建國家或地方的長期發展戰略,以維持可持續發展與繁榮。
4.簡述戰略規劃及其內容。
答:(1)戰略規劃的含義
戰略規劃是組織高層管理者在分析和解讀組織環境的基礎上,產生組織戰略的努力與過程。戰略規劃的目的在于識別環境對組織的挑戰,指導組織對此作出反應,以適應環境和獲取更大、更長遠的發展。戰略規劃的結果是形成組織的戰略計劃。
(2)戰略計劃一般包含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①戰略范圍。規定本組織與社會環境因素之間發生作用的范圍,即說明要達到哪一方面的目標。
②資源部署。闡明如何部署資源。
③戰略說明。說明本戰略范圍的機會與威脅。
④最佳協調作用。在戰略范圍內,要使資源部署與競爭優勢相互協調。
5.簡要說明一下戰略規劃的步驟。
答:按照布萊森戰略規劃模式,戰略規劃的步驟主要包括:
(1)啟動制定戰略規劃過程并取得一致意見
這個環節的主要工作是就戰略規劃的重大問題,如戰略規劃的價值、需要介入的單位和人員、特定的步驟以及方法等,達成初步共識。
(2)確認組織的權限與使命
確認組織的職權范圍,審視自己所要做的事情是否符合法律規定和在法定權限范圍內。同時,要確認組織的使命即組織存在的目的。戰略規劃的主要工作在于明確組織的使命及其價值。規劃者要在利害關系人分析的基礎上,明確組織的使命。
(3)分析組織的內外環境
對組織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狀況進行分析,認清組織的優勢與劣勢和所面臨的機會與威脅,為組織戰略的確定提供客觀依據。
①外部環境分析包括對組織外部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社會、市場和自然環境等方面的分析。分析的任務是運用系統思考去識別與組織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組織外部系統,探討組織在與其有關聯的外界環境中所面對的機會與威脅。
②內部環境分析主要是對組織自身的組織狀況、運行狀況、人力資源狀況、財務狀況、信息系統狀況等方面的情況進行分析和評價,認清組織的優勢與劣勢,以便決定采取某種可能的行動方針(戰略)。
(4)SWOT分析
SWOT分析是通過了解自己組織的優勢與劣勢,把握外部機會,規避外部威脅,從而制定良好戰略的分析方法。SWOT分析的關鍵是進行優勢與劣勢、機會與威脅的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行動戰略。其步驟如下包括:
①列出組織的關鍵外部機會;
②列出組織的關鍵外部威脅;
③列出組織的關鍵內部優勢;
④列出組織的關鍵內部劣勢;
⑤將內部優勢與外部機會相匹配,形成優勢——機會(SO)戰略;
⑥將內部劣勢與外部機會相匹配,形成劣勢——機會(WO)戰略;
⑦將內部優勢與外部威脅相匹配,形成優勢——威脅(ST)戰略;
⑧將內部劣勢與外部威脅相匹配,形成劣勢——威脅(WT)戰略。
經過SWOT分析,一個組織可以有不同的戰略匹配和選擇。
(5)提出組織面臨的戰略問題
在對組織內外環境分析的基礎上,將組織面臨的戰略問題呈現出來。組織面臨的戰略問題,可能是一個服務方向的選擇問題,也可能是一個重要的人事問題。在環境分析、認清組織的優勢與劣勢和來自外部的威脅與機會后,要將組織面臨的戰略問題逐一羅列出來,并按優先順序予以排列,這是提出和形成組織戰略的基礎。
(6)制定與選擇戰略方案
針對提出的戰略問題,制定并選擇解決戰略問題的方案。制定戰略方案實際上是尋找解決戰略問題、實現戰略目標的途徑與策略,確定與實現這些目標有關的重要步驟、責任、期限和所需要的資源。戰略方案的選擇是在綜合分析各種可能戰略方案的基礎上,依據組織發展的使命和內外條件,從中選擇一個適合組織發展使命的、可行的戰略方案。
6.簡述控制戰略實施的過程與方式。
答:控制是指按照計劃標準,衡量計劃執行情況,糾正計劃執行中的偏差,以確保計劃執行和目標實現的活動。在戰略實施過程中加強控制工作,目的在于及時發現和糾正戰略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偏差和失誤,保證戰略實施正常進行和戰略目標順利實現。從戰略管理整體來看,控制戰略實施的過程,關鍵在于建立一個靈敏有效的反饋控制機制。
(1)控制戰略實施過程包括:
①建立控制系統,確定控制關鍵因素和控制標準。實施新戰略需要在戰略、管理、操作三個層次上都進行控制,故控制系統應涵蓋三個層次,形成一個反應靈敏、運轉協調的有機整體。要建立責任中心,劃分戰略實施控制的責任,避免無人負責的現象發生。要抓住決定戰略成功的關鍵因素,研究確定控制標準,確保控制活動高效低耗。
②監測戰略實施環境和工作進展情況,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在戰略實施過程中,要監測環境變化,了解構成現行戰略的機會與威脅、優勢與劣勢等是否發生變化,發生何種變化,因何發生變化。同時要衡量工作的進展情況,發現工作差距。在此基礎上,分析研究正在實施的戰略是否與組織內部情況一致,是否與外部環境一致,從可利用的資源來看戰略是否恰當,戰略涉及的風險程度是否可以接受,戰略實施的時間表是否恰當,戰略是否可行等,發現問題,找準原因,為解決問題做準備。
③研究采取措施,糾正偏差,保證戰略方針實施和目標實現。在戰略檢查與績效衡量的基礎上,針對戰略實施中存在的問題,研究采取相應的對策,以解決問題,糾正偏差,保證戰略順利執行和戰略目標的實現。如果原有的戰略已經不適應變化了的內外環境,則要作出調整、重組或終止戰略的決定。
(2)控制戰略實施的方式
從控制時間來看可以分為三類:
①事前控制
在戰略實施之前,要設計好正確有效的戰略計劃,該計劃要得到高層領導人的批準后才能執行,其中有關重
大的經營活動必須通過企業的領導人的批準同意才能開始實施。由于事前控制是在戰略行動成果尚未實現之前,通過預測發現戰略行動的結果可能會偏離既定的標準。因此,管理者必須對預測因素進行分析與研究。
②事后控制
這種控制方式發生在組織管理活動之后,把戰略活動的結果與控制標準相比較,這種控制方式工作的重點是
要明確戰略控制的程序和標準,把日常的控制工作交由職能部門人員去做。
③隨時控制
即過程控制,高層領導者要控制組織戰略實施中的關鍵性的過程或全過程,隨時采取控制措施,糾正實施中
產生的偏差,引導組織沿著戰略的方向進行經營,這種控制方式主要是對關鍵性的戰略措施要進行隨時控制。
從控制主體的狀態來看,戰略控制可以分為如下兩類:
①避免型控制
即采用適當的手段,使不適當的行為沒有產生的機會,從而達到不需要控制的目的。通過與外部組織共擔風險減少控制;或者轉移或放棄某項活動,以此來消除有關的控制活動。
②開關型控制
開關型控制又稱為事中控制或行與不行的控制。其原理是:在戰略實施的過程中,按照既定的標準檢查戰略
行動,確定行與不行,類似于開關得開與止。開關控制方法的具體操作方式由多種:直接領導;自我調節;共同愿景。
- 金融學教程
- 法國時裝紙樣設計 平面制板應用編
- 2020年重慶市選聘大學生村官考試《綜合知識》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計算機應用能力案例教程
- 網店運營實務(第3版·慕課版)
- 華東師范大學外語學院811翻譯和寫作(B)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證券投資實務
- 新媒體技術概論
- 新媒體技術與應用(全彩慕課版·第2版)
- 胡壯麟《語言學教程》(第3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 微言博行:南海政務微博的實踐
- 王守仁《英國文學選讀》(第2版)課后習題詳解
- 3ds Max&Vray&Photoshop室內裝修效果圖表現技法
- 張祖德《無機化學》(修訂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