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012年中國人民大學434國際商務專業(yè)基礎考研真題詳解[視頻講解]

一、簡答題(本題含1-5五個小題,每題8分,共40分)

1.簡述比較優(yōu)勢陷阱,并分析其產生的原因。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1)所謂“比較優(yōu)勢陷阱”是指一國(尤其是發(fā)展中國家)完全按照比較優(yōu)勢,生產并出口初級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則在與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產品出口為主的經濟發(fā)達國家的國際貿易中,雖然能獲得利益,但貿易結構不穩(wěn)定,總是處于不利地位,從而落入“比較優(yōu)勢陷阱”。比較優(yōu)勢陷阱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初級產品比較優(yōu)勢陷阱,一種是制成品比較優(yōu)勢陷阱。

(2)比較優(yōu)勢陷阱產生的原因有:

比較優(yōu)勢產生的基礎來源于一國產品間具有生產率或者要素稟賦的比較優(yōu)勢。發(fā)展中國家雖然擁有自然資源與勞動力資源的比較優(yōu)勢,但隨著要素的全球流動,以及資本技術新能源對勞動力和自然資源的替代,使得大部分發(fā)展中國家不再具備壟斷優(yōu)勢,以此獲得的貿易利得也難以縮短與發(fā)達國家差距。

不同的要素會帶來不同的利益。各國的經驗表明,制成品的出口比初級產品出口帶來較大的利益。

現實中不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使得商品價格大于邊際成本和平均成本,不能如實地反映一國的比較優(yōu)勢,從而引起貿易福利的不均衡分配。規(guī)模經濟、技術進步成為引發(fā)國際貿易的新經濟變量,這使得仍按照比較優(yōu)勢理論指導開展國際貿易的發(fā)展中國家陷入了比較優(yōu)勢的陷阱。

2.比較綠地投資和跨國并購的優(yōu)缺點。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1)綠地投資又稱創(chuàng)建投資或新建投資,是指跨國公司等投資主體在東道國境內依照東道國的法律設置的部分或全部資產所有權歸外國投資者所有的企業(yè)。

綠地投資的優(yōu)點:

首先,在外國建立全新企業(yè)不用面對舊企業(yè)的遺留問題。綠地投資能使企業(yè)最大限度地建設自己想要的分支機構形式。在一家新企業(yè)建立規(guī)章制度,要比改變被并購企業(yè)的規(guī)章制度容易得多。

其次,相對于并購來說,沒有資產高估的風險。

最后,綠地投資能保證技術不被泄漏。這對許多國際企業(yè)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優(yōu)勢,在這些企業(yè)中,把已有企業(yè)的產品、能力、技能和訣竅轉移給新建子公司是它們創(chuàng)造價值的首要途徑。

綠地投資的缺點:

首先,新建企業(yè)建設周期長,風險也大。對于任何一家新企業(yè),未來的收入和利潤潛力都是不確定的。

其次,采用綠地投資的企業(yè)可能會被更具野心的全球競爭對手超越,后者通過并購進入,建立起更大的市場規(guī)模,從而限制了新建企業(yè)的市場潛力。

(2)跨國并購包括跨國兼并和跨國收購兩種。跨國兼并是指原來兩個不同國家企業(yè)的資產和經營結合成一個新的法人實體。跨國兼并分為跨國合并(A+B=C)和跨國吸收兼并(A+B=A或B)兩種。跨國收購是指東道國當地企業(yè)資產和經營的控制權從當地企業(yè)轉移到外國企業(yè)。

跨國并購的優(yōu)點:

首先,便于迅速營運。通過并購現有的企業(yè),可以快速建立起自己在外國目標市場的運營設施。企業(yè)之所以實施并購,是因為它們知道這是在目標市場建立大規(guī)模設施的最快途徑。

其次,在許多情況下,企業(yè)實施并購是為了在競爭對手之前搶占先機。在快速全球化市場先發(fā)制人,如電子通信行業(yè),企業(yè)相互競爭試圖爭奪全球領先地位,因此這些市場呈現出集中的并購浪潮。

最后,并購比新建企業(yè)風險要小。當企業(yè)實施并購時,它買下的是一種能生產出收入和利潤流的資產。當企業(yè)在國外市場實施一項并購,不僅獲得一系列有形資產,如工廠、物流系統、顧客服務系統等等,而且也獲得了有價值的無形資產,包括全球品牌和管理人員對那個國家商務環(huán)境的知識。這些知識可以降低由于不了解該國的文化而導致錯誤的風險。

跨國并購的缺點:

首先,由于信息不對稱,并購公司經常為被并購企業(yè)的資產支付過高的價格。如果有兩家以上的企業(yè)對購買目標感興趣,那么這家目標企業(yè)的價格就會被哄抬上去。另外,并購企業(yè)的管理層經常對通過并購所能創(chuàng)造的價值過于樂觀,因此愿意支付一筆高于目標企業(yè)市場地位的可觀費用。

其次,并購企業(yè)與被并購企業(yè)經常會產生文化碰撞,這會加大整合并購企業(yè)與被并購企業(yè)的難度,想要實現協同效應的企圖經常遇到障礙,其過程要比預想的長得多。

最后,并購的失敗率較高。現實中,許多并購不是提升了價值,而是毀掉了公司價值。

3.簡述產業(yè)內貿易發(fā)生的原因和度量指數。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1)產業(yè)內貿易發(fā)生的原因

根據產業(yè)內貿易理論,產業(yè)內貿易有三個形成動因:

產品存在屬性或者功能上差異,產品間可替代且附加值不同。

兩國間需求偏好相似,即兩個收入水平相近的國家存在需求重疊。

規(guī)模經濟的存在,使得產業(yè)內不同產品跨國流動可使得規(guī)模報酬遞增,達到帕累托最優(yōu)的生產規(guī)模。

(2)產業(yè)內貿易的量度

產業(yè)內貿易的量度一般用產業(yè)內貿易指數來衡量一個產業(yè)的產業(yè)內貿易程度:

其中,是i產業(yè)的出口和進口總值。衡量的是i產業(yè)中雙向貿易的程度,其值介于0和1之間,等于0意味著一國在該產業(yè)是純進口或純出口;等于1意味著一國在該產業(yè)的進口和出口值剛好相等。表明一國在該產業(yè)同時發(fā)生進出口。的值越接近1,表明該產業(yè)的產業(yè)內貿易程度就越高。

一個國家的產業(yè)內貿易指數可用如下公式計算:

另外,也可以用巴拉薩指數來度量產業(yè)內貿易,計算公式為:

4.簡述避免國際雙重征稅的方法。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國際重復征稅是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國家按同一稅種,對同一納稅人就同一征稅對象,在同一時期內征稅。跨國企業(yè)因為所得發(fā)生在來源國,可由來源國優(yōu)先征稅。在來源國已征稅的情況下,居住國采取相應措施避免或緩解重復征稅,從而達到避免重復征稅的目的。具體有以下四種方法:

(1)免稅法

免稅法是指一國政府對本國居民納稅人的已向來源國繳納了稅款的國外所得予以全部或部分免稅待遇。一國實行免稅法并不等同于實行單一的地域管轄權,而且免稅法只有在實行居民管轄權的國家才有意義。

(2)減免法

減免法是指一國政府對本國居民的國外所得在標準稅率的基礎上減免一定比例,按較低的稅率征。一國的減免額度越大,越有利于緩解國際重復征稅。

(3)抵免法

抵免法指一國政府在對本國居民的國外所得征稅時,允許其用國外已繳納的稅款沖抵在本國應繳納的稅款,因此,實際征收的稅款為應納本國稅款與已納外國稅款的差額。

(4)扣除法

扣除法是指一國政府在對本國居民的國外所得征稅時,允許其將該所得負擔的外國稅款作為費用從應稅國外所得中扣除,只對扣除后的余額按照相應的稅率征稅。

5.簡述供應鏈管理的內容。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供應鏈管理就是指在滿足一定的客戶服務水平的條件下,為了使整個供應鏈系統成本達到最小而把供應商、制造商、倉庫、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組織在一起來進行的產品制造、轉運、分銷及銷售的管理方法。

供應鏈管理主要涉及四個領域:供應、生產運營計劃、物流配送和需求。在此基礎上,可以將供應鏈管理分為職能領域和輔助領域。職能領域主要包括產品工程、產品技術保證、采購、生產控制、庫存控制、倉儲管理和分銷管理。輔助領域主要包括客戶服務、產品設計、會計核算、人力資源和市場營銷。具體來說,供應鏈管理主要包括:戰(zhàn)略性供應商和消費者合作關系管理,供應鏈產品需求預測與管理;供應鏈的設計,如對全球節(jié)點企業(yè)、資源、設備等的評價、選擇和定位,特別是供應商的選擇尤其重要;企業(yè)內部與企業(yè)之間物料供應與需求管理,基于供應鏈管理的產品設計和制造管理、生產集成化計劃、跟蹤和控制;基于供應鏈的用戶服務和物流管理;企業(yè)間資金管理;基于互聯網的供應鏈交互信息管理。

圖1-1 供應鏈管理的內容

二、論述及計算題(本題含6-8三個小題,每題20分,共60分)

6.綜述歐洲貨幣一體化理論與發(fā)展實踐,對當前歐洲債務危機發(fā)生的根源進行評析。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1)所謂歐洲貨幣一體化,是指歐洲經濟聯盟各成員國在貨幣金融領域進行合作,協調貨幣金融關系,最終建立一個統一的貨幣體系,其實質是這些國家集團為了貨幣金融領域的多方面合作而組成的貨幣聯盟。這種貨幣一體化有三個典型象征:

匯率的統一,即貨幣聯盟成員國之間實行固定匯率制,對外則實行統一的浮動匯率。

貨幣的統一,即貨幣聯盟發(fā)行單一的共同貨幣。

機構的統一,即建立統一的中央貨幣機關,發(fā)行共同的貨幣,規(guī)定有關貨幣聯盟的國家以及保管各成員國的國際儲備。

歐洲貨幣一體化對本區(qū)域的國際收支、匯率制度、國際貨幣體系乃至經濟貿易的發(fā)展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2)歐洲貨幣一體化的發(fā)展實踐

歐洲共同體的貨幣一體化,從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即開始擬議并逐步實施。大體來講,歐洲貨幣一體化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演變階段:

魏爾納計劃

“蛇形機制”的嘗試是實現匯率統一的重要實踐,盡管20世紀70年代的動蕩使得維爾納計劃幾乎落空,但是歐洲計算單位卻成為歐元最早的雛形。

歐洲貨幣體系

為了制止匯率劇烈波動,促進共同體國家經濟的發(fā)展,在法、德兩國的推動下,1978年12月歐共體各國首腦在布魯塞爾達成協議,決定建立歐洲貨幣體系。

德洛爾計劃與《馬斯特里赫特條約》

經過德洛爾計劃以及1990年《馬約》的簽訂,歐洲貨幣一體化自此開始進入了穩(wěn)定的發(fā)展階段。

《馬約》簽訂后

2002年1月1日起,歐元開始正式流通。歐洲中央銀行將發(fā)行統一貨幣的硬幣和紙鈔,有形的歐元問世,并且各參加國原有的貨幣退出流通,歐元將成為歐洲貨幣聯盟內唯一的法定貨幣。

(3)當前歐洲債務危機發(fā)生的根源

從根本上講,歐洲債務危機是自身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的一次集中釋放,是由外部危機和長期內部失衡的累積、財政貨幣政策二元性矛盾以及東西歐債務鏈引發(fā)的危機。

首先,歐洲債務危機根源在于宏觀結構發(fā)展失衡。經濟一體化走在政治一體化之前的必然結果是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無法保持一致。二者的隔離導致統一的貨幣政策無法得到分散的財政政策的支持。

其次,歐元區(qū)財政赤字問題由來已久,也凸顯了歐元區(qū)財政貨幣政策二元性的深層次矛盾。分散的財政政策和統一的貨幣政策的矛盾是歐元區(qū)特有的政策二元性矛盾,但若要建立更大規(guī)模的統一財政預算,勢必更進一步剝奪各成員國的財權。從主權國家的角度來說,財政政策的自主權對其管理和調節(jié)經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而統一的財權也無法滿足各成員國之間差異化的需求。

此外,西歐債務危機也受前期東歐債務危機所累。多年來,東西歐一直存在著極強的債務鏈關系。具有高報酬率的東歐新興市場成為有吸引力的投資洼地,資本的高回報率為進入后工業(yè)化的西歐提供持續(xù)發(fā)展的內在動力,西歐的資本也極大推動了東歐經濟的繁榮。但是,金融危機的爆發(fā)徹底打破了東歐與西歐的經濟關系,資產大幅縮水的西歐銀行紛紛收緊銀根,對包括東歐在內的信貸驟然減少,復蘇乏力的西歐國家越來越難以振興經濟并承擔債務,被一體化勢頭所掩蓋的深層問題充分暴露出來。

7.綜述影響匯率變化的因素,并評估人民幣被低估的觀點。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1)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財政經濟狀況

一國財政經濟狀況,即財政收支及經濟發(fā)展狀況較以前改善,該國貨幣就會趨于堅挺或升值,反之,就會貶值。

國際收支狀況

一國國際收支改善或出現順差,外匯收入增加,該國貨幣必然趨于堅挺或升值,反之,則趨于貶值。

利率政策與利率水平

短期內利率的升高,會吸引境外資本流入,外匯供給增加,在本幣供給不變的情況下會推高本幣升值。但長期來看,高利率貨幣在期匯市場上趨于貶值。

宏觀經濟政策

一國的宏觀經濟政策,如增加就業(yè)、穩(wěn)定物價、促進經濟增長、改善投資環(huán)境、實行擴張的財政政策等都對該國貨幣從而對外匯匯率產生影響。

市場預期

人們對市場預期的心理不同使外匯的供求發(fā)生變化,這種外匯供求的變化直接導致匯率的變化。

各國中央銀行的直接干預

如收購或拋售外匯、沖銷干預、采取緊縮或擴張的貨幣政策,這都直接影響外匯匯率的變化。

重大的國際事件

一些重大的國際事件,如戰(zhàn)爭、動亂、政府更替或發(fā)生政變、突發(fā)性恐怖事件、重大自然災害等都會對匯率產生影響。

總之,在紙幣流通的浮動匯率下,影響匯率變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本質的原因是一國的經濟狀況。

(2)人民幣被低估的觀點具有其理論合理性,但忽略了對現實情況的考量,結論過于偏頗。

首先,近年來我國生產力不斷提高,經濟水平不斷發(fā)展,生活必需品以及初級產成品長期保持較低的物價水平,國際收支長期盈余,根據購買力平價以及國際收支理論,人民幣的確存在潛在的升值空間。

然而,貿易順差的獲得以及初級產成品的低物價取決于我國的要素稟賦以及在國際分工中的位置。長期位于微笑曲線底部的中國,產品增值能力有限,即便是生產力的提高也僅僅源自于設備的更新以及經驗曲線降低。事實上,中國大部分消費品的價格依然較高,人民幣的購買能力依然有限。因此,人民幣被低估的理論依據在實踐中站不住腳。

8.假設A、B兩國生產技術相同且在短期內不變,生產1單位衣服需要的資本為1單位,需要的勞動為3單位;生產1單位食品需要的資本為2單位,所需要的勞動為2單位。A國擁有240單位勞動和150單位資本;B國擁有180單位勞動和120單位資本。則:

(1)哪個國家為資本充裕的國家?哪種產品為勞動密集型產品?

(2)假設所有要素都被充分利用,且A國的勞動與資本的價格分別為5和10,B國勞動與資本的價格分別為10和4,則A、B兩國最多生產多少衣服和多少食品?兩國的衣服和食品的價格各是多少?

(3)假設兩國偏好相同,兩國間進行貿易,且衣服與食品的國際交換價格為1(),哪個國家會出口衣服?哪個國家出口食品?兩國從貿易中獲取的利益誰會相對稍多一些?

(4)隨著A、B兩國貿易的開展,兩國勞動力和資本價格是否發(fā)生趨同趨勢,為什么?并結合中美貿易的現實,說明要素價格均等化理論與現實出現偏離的原因。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1)A國:TK/TL=150/240=5/8;B國:TK/TL=120/180=2/3>5/8。因此B國是資本充裕國家。

衣服的生產所采用的資本與勞動投入比例為1/3,食品的生產所采用的資本與勞動投入比例為2/2,即1/3<2/2,因此衣服是勞動密集型產品。

(2)設生產衣服(C)x單位,生產食品(F)y單位,因為要素被充分利用,所以:

解得:

A國衣服的價格為10+3×5=25;食品的價格為:2×10+2×5=30;

B國衣服的價格為4+3×10=34;食品的價格為:2×4+2×10=28。

(3)A國會出口衣服,B國會出口食品。A國從貿易中獲取的利益會相對稍微多一些。

(4)隨著A、B兩國貿易的開展,兩國勞動力和資本價格會發(fā)生趨同趨勢。國際貿易會使各國要素價格或要素報酬的差異縮小,這是廣義要素稟賦理論,即要素價格均等論。產生要素價格均等化的原因是:某一商品相對價格的上升,將導致該商品密集使用的生產要素的實際價格或報酬提高,而另一種生產要素的實際價格或報酬則下降。

由中美兩國貿易的現實,似乎推翻了要素價格均等化的結論。中國的勞動力價格依然比美國低很多。

這是由于,要素價格均等是以商品價格的均等為先決條件的。現實中,由于運輸成本和一些貿易壁壘的存在,各國的商品價格難以達到一致,因此,國際間要素價格均等化在現實中一般難以實現。另外,要素價格均等還要求生產技術條件必須完全一樣,這也是一個比較苛刻的條件。

三、案例題(本題含9-10兩個小題,每題25分,共50分)

9.二十世紀末,歐洲LH公司進入了中國市場。LH曾經一度擁有2000多個品牌,是快速消費品市場的國際性企業(yè)。LH的產品包括茶葉,其“Lipton”袋裝紅茶全球年銷售額達數十億美元,進入中國后,LH公司并購了北京茶葉總公司,希望通過公司的國際化品牌包裝能力和袋裝紅茶的經驗,在中國開發(fā)推廣袋裝綠茶。但是,大部分中國人喝的茶不是在超市買的,而是在茶店買。中國人對綠茶的消費講究茶藝和原產地。很快,LH公司發(fā)現在中國推廣袋裝綠茶很困難。

LH的另一個產品是冰淇淋,它收購了在華南地區(qū)很有名氣的冰淇淋品牌“蔓登琳”。冰淇淋必須在冷凍時運輸,它的銷售渠道也因此變得與眾不同。當時蔓登琳在華南地區(qū)鋪點已經相當成功,為了節(jié)約資金,加速銷售網絡建設,收購蔓登琳成了拓展市場最快捷的方式。收購之后,LH針對中國冰淇淋消費者對價格的偏好,推出一系列2元低價位的自有品牌冰淇淋,徹底取代了蔓登琳的市場地位。蔓登琳在完成了渠道網點的轉接任務后,逐漸在市場上銷聲匿跡,目前LH的冰淇淋己經在全國暢銷。根據案例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跨國公司選擇國際目標市場戰(zhàn)略時應考慮哪些因素?如何評價LH在中國的表現?(7分)

(2)新產品有哪些類型?評價LH公司的新產品選擇和市場推廣戰(zhàn)略。(5分)

(3)LH公司在中國茶葉和冰淇淋市場上分別來用了怎樣的市場策略?(6分)

(4)公司擁有眾多品牌,會面臨哪些品牌管理的問題?如何在中國做好品牌管理?(7分)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1)企業(yè)在進行國際目標市場戰(zhàn)略選擇的時候,應該慎重考慮以下五個因素:

企業(yè)資源

對于實力雄厚、管理能力強,擁有充足人力、物力、財力及信息等各方面資源條件的大型企業(yè),可根據其經營產品的不同特性采取無差異性和差異性營銷戰(zhàn)略進入市場,集中性營銷戰(zhàn)略也可根據需要加以采用。而那些企業(yè)實力不強、資源不足、能力有限的中小型企業(yè),無力把整個市場作為目標市場,采取集中性營銷戰(zhàn)略更能奏效。

產品的同質性

對滿足消費者需要無多大差異的同質產品,比較適合無差異性營銷戰(zhàn)略。對那些滿足消費者需要存在差異的異質產品,則宜采用差異性或集中性營銷戰(zhàn)略。

市場的同質性

當市場的同質性高,購買者偏好相似,如一個時期的購買數量相近,對市場營銷刺激的反應也相同時,企業(yè)可以采取無差異性營銷戰(zhàn)略;反之,企業(yè)則應選擇差異性或集中性營銷戰(zhàn)略。

產品所處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

企業(yè)選擇目標市場應隨產品所處的生命周期階段的變化而變化。如果產品處于引入期,企業(yè)往往先介紹單一款式來推出新產品,因此,采用無差異性或集中性營銷戰(zhàn)略最能奏效。當產品進入成長期和成熟期時,采用差異性營銷戰(zhàn)略的意義就非常重要。當產品進入衰退期時,為保存原有市場,延長產品的市場生命,全力對付競爭者.宜采取集中性營銷戰(zhàn)略。

競爭對手的目標市場選擇戰(zhàn)略

當競爭對手進行市場細分,實施差異性或集中性營銷戰(zhàn)略時,企業(yè)應立即進行更為有效的市場細分,尋找新的良機與突破口,采取差異性或集中性營銷戰(zhàn)略。相反,當競爭對手都實行無差異性營銷戰(zhàn)略時,企業(yè)推行差異性或集中性營銷戰(zhàn)略必將大獲其利。另外,如果競爭對手數目較少、實力較弱,企業(yè)也可采用無差異性或集中性營銷戰(zhàn)略。

LH公司由于沒有考慮到中國市場的差異性,從而對公司旗下的茶葉采取無差異性的營銷戰(zhàn)略,使得袋裝綠茶的推廣很困難。

(2)按產品研究開發(fā)過程,新產品可被分為以下五類:

全新產品

全新產品指采用新原理、新技術、新材料,具有新結構、新功能的產品。

改進型新產品

在原有老產品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從而在結構、功能、品質、花色、款式及包裝上具有新的特點、新的突破的產品被稱為改進型新產品。

換代新產品

在原有產品的基礎上部分采用新結構、新材料、新技術制造的,其性能有顯著提高的產品。

仿制新產品

企業(yè)仿制國內外已經研制生產出來的新產品。在新產品開發(fā)中,合法的仿制是不可能排除的。

市場再定位型新產品

以新的市場或細分市場為目標市場的現有產品稱市場再定位新產品。

LH公司通過重新定位市場,推出一系列2元低價位的自有品牌冰淇淋,并利用現存的銷售渠道,從而贏得市場。

(3)LH公司在中國茶葉市場上采取的是無差異性營銷戰(zhàn)略。

無差異性營銷戰(zhàn)略指企業(yè)不考慮細分市場的差異性,對整個市場只提供一種產品。LH沒有考慮到中國市場的差異性,僅僅從節(jié)約成本和獲取利潤的角度,試圖在顧客心目中樹立起優(yōu)秀的產品形象,實踐證明這一戰(zhàn)略沒有奏效。

LH公司在冰淇淋市場上采取的是集中性營銷戰(zhàn)略。

集中性營銷戰(zhàn)略是指企業(yè)選擇一塊小市場來定位營銷的戰(zhàn)略。因為廠商只關注一個單一的細分市場,所以它們可以集中精力了解細分市場成員的需求、動機和滿意度,也可以把精力集中在制定一個高度專業(yè)化的營銷組合上。LH針對中國市場特有的低價需求,集中資源打開了該細分市場。

(4)國際品牌管理在實踐中要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各國在政治體制、法律、人文地理環(huán)境等方面存在著差異。為預防國際品牌跨國營銷時“水土不服”,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影響因素。如怎樣使國際品牌在跨越文化壁壘和滿足當地需求之間達到平衡,品牌政策的哪些方面可以在全球通用以及哪些方面應當保持機動靈活等。

對于想要扎根于世界各國的國際品牌來說,即使已經在全世界擁有了很強的品牌力,仍需結合各國的文化來進行品牌的梳理和重塑。

根據中國的政治體制、法律和文化,在中國進行品牌管理最優(yōu)法則是建立親密的客戶關系。遵循這一法則的企業(yè)應把精力放在如何為特定客戶提供所需的服務上而不是放在滿足整個市場的需求上。他們不是追求一次性的交易而是為了和選定的客戶建立長期、穩(wěn)定的業(yè)務關系。只有在建立了長期、穩(wěn)定的關系的情況下才可以了解客戶獨特的需要,也才可以滿足客戶的這種特殊需求。這些企業(yè)應具有的信念是:我們了解客戶要什么,我們?yōu)榭蛻籼峁┤轿坏慕鉀Q方案和售后支持來實現客戶的遠景目標。

10.贊比亞商業(yè)、貿易與工業(yè)部長Felix Mutati于2010年9日宣布,贊比亞最大的能源公司Zesco將與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公司合作開發(fā)15億美元的發(fā)電站項目。特稱,贊比亞亟需資金,中國企業(yè)對其大規(guī)模投資非常重要。

贊比亞國民經濟對礦產資源(主要是銅礦資源)的依賴度高達55%。二十世紀60年代,中國政府無償援助修建了坦贊鐵路,使贊比亞的銅礦石不用經過不友好國家而可直接出口。中國企業(yè)在贊比亞的活動主要集中在銅產業(yè),中國投資占贊比亞全國總投資額的20%。2006年胡錦濤主席與贊比亞總統Levy Mwanawasa簽訂90億美元合作協議以后,十三家中國大型國有企業(yè)在贊比亞建立了第一個經濟特區(qū),主要從事銅礦加工,雇傭了6000本地員工及150中國員工。

Felix Mutati部長盛贊中國企業(yè),稱其將大部分利潤進行贊比亞當地再投資,促進了就業(yè);經濟特區(qū)使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擴大了內需,帶動了建筑業(yè)和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幫助贊比亞建立銅深加工產業(yè),有助于贊比亞擺脫對資源出口的嚴重依賴,降低國際市場波動的風險,實現經濟平衡發(fā)展。但是,西方國家對于中國企業(yè)在非洲經營的非議頗多,如“新殖民主義論”、“就業(yè)擠出論”等。中國大型國有企業(yè)在贊比亞的經營面臨新考驗。根據案例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在PEST框架內,對中國資源能源型國有企業(yè)在贊比亞投資環(huán)境進行分析。(12分)

(2)在PEST分析基礎上討論中國資源能源型國有企業(yè)在贊比亞投資的戰(zhàn)略。(13分)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1)PEST分析法是戰(zhàn)略外部環(huán)境分析的基本工具,它通過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和技術的角度或四個方面的因素分析從總體上把握宏觀環(huán)境,并評價這些因素對企業(yè)戰(zhàn)略目標和戰(zhàn)略制定的影響。

P即政治與法律要素。贊比亞勞工政策嚴格。在贊比亞的法律和實踐中,均不存在種族、部落、出生地、政治信仰、膚色、教義以及性別等方面的歧視。婦女在就業(yè)方面與男性享有完全平等的權利,包括上夜班。按照當地法律規(guī)定,公司要為員工上保險,主要的有固定費率的社會統籌養(yǎng)老保險和人身傷害保險。

E即經濟要素,贊比亞經濟結構單一,以礦業(yè)為主。自然資源豐富,以銅為主。銅蘊藏量9億多噸,約占世界銅總蘊藏量的6%,素有“銅礦之國”之稱,贊比亞是世界第四大銅生產國,其他礦藏也十分豐富。贊比亞和中國一直保持友好的關系,兩國領導人多次互訪,雙邊關系不斷發(fā)展。兩國簽有貿易協定、多個經濟技術合作協定、科學技術合作協定、文化協定等。2005年1月1日起,中方對贊比亞部分出口中國產品給予免關稅待遇。

S即社會要素,贊比亞主要由本國人口構成,教育水平較低。共有1383萬,大多屬班圖語系黑人。有73個民族,其中奔巴族為最大部族,官方語言為英語,另有31種部族語言。以基督教為國教,其他信奉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及當地原始宗教。贊比亞屬熱帶性氣候。贊比亞境內河流眾多,水網稠密,水力資源非常豐富,主要河流有贊比西河。

T即技術要素。由于教育落后,贊比亞一直以來技術落后,科技不發(fā)達,尤其是缺乏可以充分開發(fā)和利用本國資源的技術。

(2)對中國而言,從政策上看,中國企業(yè)去非洲投資順應了中國中央政府走出去這一戰(zhàn)略,從政策因素中可以獲得支持和便利;經濟上,一方面,在贊比亞的投資可以提供更多資源,上游一體化使得中國相關企業(yè)的原材料得以保障并且可以降低原材料的市場成本。另一方面,中國多年來貿易逆差所形成的的外匯儲備也有了更好地發(fā)揮作用,對外投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國一直以來的高儲備兩難;技術上,由于我國在資源開放方面有著較多的經驗和較成熟的技術,對贊比亞的投資可以使企業(yè)本身迅速在贊比亞形成競爭力。

對贊比亞而言,長久以來受制于經濟上的不發(fā)達和技術上的落后,資源無法與資金與技術結合,因此無法發(fā)揮本身的經濟價值。中國在贊比亞的投資,給贊比亞帶來了充裕的資金和相對成熟的技術,彌補了自身在經濟和技術上的不足,同時基建上的完善和支持,使得贊比亞在其它行業(yè)內有了新的發(fā)展,就業(yè)的擴大,提高了居民的福利和生活水平又催生了新的需求。

因此,中國在贊比亞的投資,無論是微觀面還是宏觀面都是雙贏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秦皇岛市| 重庆市| 旅游| 锦屏县| 婺源县| 霞浦县| 且末县| 东丰县| 龙里县| 临西县| 迁西县| 怀仁县| 天镇县| 蕲春县| 武穴市| 奉贤区| 镶黄旗| 侯马市| 浪卡子县| 定西市| 石渠县| 北宁市| 北辰区| 枣庄市| 宜兴市| 方城县| 庆阳市| 汝州市| 察隅县| 碌曲县| 任丘市| 杭锦旗| 藁城市| 观塘区| 尉犁县| 北流市| 东平县| 亚东县| 广安市| 蒙山县| 尉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