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歷年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14118字
- 2020-11-22 14:02:13
2012年暨南大學354漢語基礎[專業碩士]考研真題及詳解
一、漢語語言學基礎知識(80分)
1.填空題(每個空格1分,共15分)
(1)聲母和輔音的著眼點不同,聲母是劃分 的角度,輔音是描寫 的角度。
【答案】音節結構;音素
【解析】聲母和輔音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聲母是從分析音節結構的角度劃分出來的,而輔音是從分析音素性質的角度提出來的。與元音比較,輔音的主要特征是:氣流在發音器官中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礙或阻塞,氣流較強,發音器官參與節制氣流的部分肌肉緊張。聲母是由輔音充當的,但輔音并不都是聲母。如“光”(guāng)這個音節中的“ng[?]”,它是輔音,但它處在音節里后面的部位,因此它不是聲母。又如“難”(nán)這個音節,前后都有“n”,它是輔音,處在音節開頭的是聲母,處在音節末尾的是韻母,并不是聲母。
(2)舌尖后送氣清塞擦音是 。
【答案】ch[t?‘]
【解析】ch[t?‘] 舌尖后、送氣、清、塞擦音。發音時,舌尖上翹,抵住硬腭前部,
軟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聲帶不顫動,較強的氣流把舌尖的阻礙沖開一道窄縫,
并從中擠出,摩擦成聲。例如“長城”(chángchéng)里的ch[t?‘]。
(3)從意義上劃分,主語還可以分為 主語、 主語、 主語三小類。
【答案】施事;受事;中性
【解析】主語和謂語的語義關系很復雜。當謂語表示動作時,主語可以是動作的發出者、主動者,也可以是動作的涉及者、被動者;當謂語不表示動作時,主語既非施事,也不是受事,可以說是中性的。概括起來,主語可粗分為施事、受事和中性三大類:①施事主語,主語表示發出動作、行為的主體,即施事,主謂的語義結構是“施事+動作”;②受事主語,主語表示承受動作、行為的客體,也就是動作、行為所涉及的對象,即受事,主謂的語義結構是“受事+動作”;③中性主語,表示非施事、非受事的人或事物,又叫非施受主語。
(4)陳述句、疑問句等是從句子 的角度得到的概念。句型是從句子 的角度得到的概念,從句型看,大部分句子屬于 。
【答案】語氣;結構;主謂句
【解析】句子根據內部結構可分為單句和復句。單句是由短語或詞充當的、有特定的語調、能獨立表達一定意思的語言單位。單句根據不同標準分出句型和句類,句型是根據結構分出來的類,句類是根據全句語氣分出來的類。從句型來看,句子可分為主謂句和非主謂句,由主語、謂語兩個成分構成的單句叫主謂句;分不出主語和謂語的單句叫非主謂句,它由主謂短語以外的短語或詞加句調形成。大部分單句屬于主謂句,且主謂句的句式也比較復雜。
(5)現行漢字的結構單位有兩級:一是 ,二是 。后者也叫部件,部分部件也是 。
【答案】筆畫;偏旁;部首
【解析】現行漢字的結構單位有兩級:一是筆畫,二是部件。部件也是筆畫構成的,所以筆畫是構成漢字字形的最小連筆單位,從落筆到起筆所寫的點和線叫一筆或一畫。傳統的漢字基本筆畫有8種,即:、(點)、一(橫)、|(豎)、丿(撇)、乀(捺)、(提)、(折)、亅(鉤),又稱“永”字八法。部件又叫偏旁或構件,是構成漢字的預制構件,是高一級的構字單位,只有合體字是由部件組合成的,獨體字在組字時只能充當一個部件。部首是字書中各部的首字,具有字形歸類的作用。大部分部首是漢字的部件,如“指、持”的部首“扌”;有的部首是單一部件中的一個筆畫,如“九、乃”的部首“丿”;有的部首可以分成幾個部件,如部首“音”可分成“立、日”兩個部件。
(6)《 》是反映了近古漢語音系面貌的一部韻書。該書記載的漢語聲母是 個。
【答案】廣韻;36
【解析】《廣韻》全稱《大宋重修廣韻》,五卷,是我國北宋時代官修的一部韻書,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由陳彭年、丘雍等奉旨在前代韻書的基礎上編修而成,是我國歷史上完整保存至今并廣為流傳的最重要的一部韻書,是我國宋以前的韻的集大成者。原是為增廣《切韻》而作,除增字加注外,部目也略有增訂。《廣韻》中有36個聲母,206個韻母(含聲調),-m、-n、-ng、-p、-t、-k、-i、-u,8個韻尾。
(7)根據表達的需要,更換現成詞語中的某個語素或詞,臨時仿造出新的詞語,這種辭格就叫做 。
【答案】仿詞
【解析】根據表達的需要,更換現成詞語中的某個語素,臨時仿造出新的詞語,這種辭格叫仿詞。仿詞是仿擬形式之一,仿擬也叫“仿化”,還包括仿句和仿調。仿詞可分為音仿和義仿兩類。
2.判斷題(每個1分,共10分)
(1)基本詞匯都是高頻詞。( )
【答案】×
【解析】詞匯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基本詞匯,它和語法一起構成語言的基礎。基本詞匯是基本詞的總和,它包含的詞比一般詞匯中的詞少,卻很重要,它使用頻率高,生命力強,為全民所共同理解。基本詞匯具有穩固性、能產性、全民常用性特點,但并不是所有基本詞匯都具有這些特點,有些基本詞匯雖然穩固,高產,但不一定被高頻使用,尤其隨著時代的發展,出現了很多新詞,使一些經常使用的詞不再高頻使用。
(2)語言教學中,同義和反義是最重要的兩個語義場。( )
【答案】√
【解析】“語義場”就是通過不同詞之間的對比,根據它們詞義的共同特點或關系劃分出來的類。屬于同一語義場的各詞義有共同的義素,表明它們同屬一個語義場;又有一些不同的義素,表明詞義彼此之間的區別。同義義場和反義義場是兩種最重要的語義場。同義義場是指意義相同或相近的詞組成的語義場,同一義場中的各個詞叫做同義詞;反義義場是指兩個意義相反或相對的詞組成的語義場,這兩個詞互為反義詞。
(3)“她眼睛都哭腫了”這句話中的補語是趨向補語。( )
【答案】×
【解析】補語一般由謂詞性詞語充當,可以用來說明動作、行為的結果、狀態、趨向、數量、時間、處所、可能性或者說明性狀的程度。從語義上來看,補語可分為結果補語、程度補語、情態補語、趨向補語、數量補語、時地補語、可能補語。本句中的“哭腫”,“腫”是“哭”這個動作導致的結果,所以這句話中的補語是結果補語,而不是趨向補語。
(4)“論文他寫好了嗎?”這句話中的補語是程度補語。( )
【答案】×
【解析】程度補語很少,限于用“極、很”和虛義的“透、慌、死、壞、多”等,表示達到極點或很高程度,也可以用量詞短語“一些、一點”表示很輕的程度。中心語主要是性質形容詞,也可能用某些能前加“很”的動詞。顯然,本句中的補語不是程度補語,“寫好”,即完成,“好”是“寫”的結果,所以這句話中的補語是結果補語。
(5)“有幾個慈祥的老板到菜場去收集一些菜葉,用鹽一浸,這就是他們難得的佳肴。”這句話使用的辭格是夸張。( )
【答案】×
【解析】故意使用與本來意思相反的詞語或句子來表達本意,這種辭格叫反語,也叫“倒反”或“反話”,其特點是:詞語表里不一,但并不影響正面理解,因為詞語的反義在表里之間起作用。反語可分為以正當反和以反當正兩類,以正當反:用正面的語句去表達反面的意思。本句中“慈祥”“佳肴”是反義詞語,“慈祥”實則是“兇惡”,“佳肴”其實是“豬食”,即以正當反。所以這句話使用的修辭格是反語,而不是夸張。
(6)“時間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地過去了,她依舊……”這句話使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 )
【答案】×
【解析】根據事物的邏輯關系,連用結構相似、內容遞升或遞降的語句,表達層層遞進的事理,這種辭格叫層遞,層遞包括遞升和遞降。本句中的“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是按照時間由短到長、層層遞進的,所以本句所用的修辭手法是層遞,而不是反復。
(7)“禿頂的山,單調的黃土,淺瀨的水,似乎都是最恰當不過的背景。”這句話使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 )
【答案】√
【解析】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意思密切關聯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來,使內容和語勢增強,這種辭格叫排比,排比可分為句子排比和句法成分排比兩類。本句中“禿頂的山,單調的黃土,淺瀨的水”是多項主語的排比。
(8)語言是交際的工具,工具性是是語言的唯一屬性。( )
【答案】×
【解析】語言符號作為一種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思維工具以至文化工具,具有多種屬性,社會屬性是語言的本質屬性,此外語言還有工具性、交際性等屬性。
(9)按照句法結構,漢語屬于SVO語言。( )
【答案】√
【解析】漢語的語序是主謂賓定狀補,其中謂語多數由動詞充當。S是subject(主語)的縮寫,V是verb(動詞)的縮寫,O是object(賓語)的縮寫。
(10)漢語跟日語是親屬語言。( )
【答案】×
【解析】漢語和日語分屬于不同的語系,漢語屬于漢藏語系,日語的歸屬問題至今仍有分歧,大多學者認為日語屬于阿爾泰語系。所以說,漢語和日語是不同種類的兩種語言,不是親屬語言。
3.選擇題(每個1分,共15分)
(1)i這個字母在普通話中代表了幾個音?( )
A.一個
B.兩個
C.三個
D.四個
【答案】C
【解析】字母i在漢語普通話中可以代表三個音:-i [?],只拼z、c、s;-i [?],只拼zh、ch、sh、r;i [i],拼其它的輔音。
(2)zhong這個音節有幾個音素?( )
A.兩個
B.三個
C.四個
D.五個
【答案】B
【解析】zhong中有zh[[t?]]、o[o]、ng[?]三個音素。
(3)下面不都是高元音的一組是:( )
A.a、i、u
B.i、u
C.i、u、ü
D.i、ü
【答案】A
【解析】根據舌位的高低和開口度的大小,可以把舌面元音分為高元音(即閉元音,如i、u、ü),半高元音、半低元音、低元音等。
(4)下列結構形式完全一致的一組短語是:( )
A.體育中心、購書中心
B.想家了、看穿了
C.初級漢語、基礎漢語
D.逛超市、壓馬路
【答案】D
【解析】A項,兩個短語的第一層次都是定中結構,但第二層次中“體育”和“購書”的結構不一樣,“體育”是主謂型,“購書”是動賓型。B項,“想家”是動賓型,而“看穿”是中補型。C項,兩個短語的第一層次都是定中結構,但第二層次中“初級”和“基礎”的結構不一樣,“初級”是定中偏正型,“基礎”是聯合型。D項,兩個短語的結構形式完全一樣,第一層次都是動賓結構,第二層次“超市”和“馬路”都是定中型合成詞。
(5)下列語義關系完全一樣的一組短語是:( )
A.包餃子、看電影
B.吃館子、吃火鍋
C.來客人、出太陽
D.寫作業、寫毛筆
【答案】C
【解析】語義關系是指隱藏在句法結構后面由詞語的語義范疇建立起來的關系。從四個選項中短語的組成成分來看,都是動詞和名詞的組合,即它們之間都是動詞和名詞的語義關系。在動詞和名詞之間的語義關系中,名詞充當的語義角色有施事、系事、與事、受事、結果、工具、方式、處所、時間、目的、原因等。A項,“餃子”充當結果,“電影”充當受事。B項,“館子”充當處所,“火鍋”充當受事。C項,“客人”和“太陽”都充當施事,即兩個短語的語義類型一致。D項,“作業”充當受事,“毛筆”充當方式。
(6)下列短語中“在”的意義和詞性完全一樣的一組是:( )
A.人在旅途、人在衣服
B.風在吼、雨在飄
C.老張在嗎、在上課
D.事在人為、音容宛在
【答案】B
【解析】A項,兩者中的“在”都是動詞,但意義不一樣,前者是“存在”之意;后者是“在于”之意。B項,兩者中的“在”意義和詞性完全一樣,都是副詞,表示“正在”之意。C項,兩者中的“在”詞性和意義都不一樣,前者中的“在”是動詞,是“存在”的意思,后者中的“在”是副詞,表“正在”。D項,兩者中的“在”詞性一樣,都是動詞,但意義不一樣,前者中的“在”是“在于”的意思,后者中的“在”是“存在”的意思。
(7)下面詞語中的“走狗”是褒義詞的是:( )
A.狡兔死,走狗烹
B.他真是一只好走狗
C.資產階級的走狗
D.青藤門下走狗
【答案】A
【解析】走狗,本指獵狗,今比喻受人豢養而幫助作惡的人,諂媚的人或阿諛奉承的人。A項,“狡兔死,走狗烹”,狡猾的兔子一死,狗也很快成為人們的食物,比喻天下已定,功臣遭戮,一個人失去了利用價值,就被殺掉或者落下個比別人更慘的下場。這里的“走狗”是褒義詞,指那些有功之臣或者有利用價值的人。BC兩項中的“走狗”都是貶義,幫助別人作惡的人。D項,“愿為青藤門下走狗”中的“走狗”是齊白石和鄭板橋,因極其推崇徐渭而有的謙稱。
(8)下列語素完全不自由的一組是:( )
A.風、水
B.阿、們
C.語、言
D.家、者
【答案】B
【解析】完全不自由語素是指與別的語素組合成詞時,位置是固定的,只表示一些附加的意義,又叫詞綴,如:阿、子、們、性、者、家(姑娘家、孩子家)、兒(花兒、魚兒)、化(綠化、現代化)等,但“家”還可單獨成詞,如我們的家。風、水是自由語素,可單獨成詞,也可與別的語素組合成詞,語、言是半自由語素,與其他語素組合成詞時,位置不是固定的,可前置也可后置,如語言、漢語;言論、諫言。只有B項中的“阿、們”是完全不自由的語素,“阿”與別的語素組合時,一般都是前置,“們”是后置。
(9)有些簡體字對應的繁體字不只一個,下列哪一組簡體字對應的繁體字不只一個?( )
A.張、劉
B.車、電
C.學、門
D.后、谷
【答案】D
【解析】一般情況下,一個簡體字對應一個繁體字,但有的字在簡化過程中與其他字合并了,因此有的簡體字所對應的繁體字就不止一個。A項,張→張;劉→劉;B項,車→車;電→電;C項,學→學;門→門;D項,后—后(皇后),後(後面);谷—谷(山谷),穀(五穀)。
(10)下列漢字筆畫數不相同的一組是:( )
A.世甘凹凸
B.糾母幼臣
C.匆冊犯外
D.孕圣對臺
【答案】B
【解析】A項,世甘凹凸:都是5筆。B項,糾母幼:5筆;臣:6筆。C項,匆冊犯外:都是5筆。D項,孕圣對臺:都是5筆。
(11)下列各組漢字,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形聲字四種都有的一組是:( )
A.田末牧特
B.人上逐甦
C.魚本孟恭
D.刀刃亦淚
【答案】A
【解析】A項,田:象形字,小篆認為像阡陌縱橫或溝澮四通的一塊塊農田,本義,種田。末:指事字,金文字形,“木”上加一點,指明樹木末梢所在處,本義,樹梢。牧:會意字,甲骨文字形,從牛,從攴(pū),表示手拿棍棒牧牛(羊),本義,放牧牲畜。特:形聲字,從牛,寺聲,本義,雄性的牛馬。B項,人: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象側面站立的人形,本義,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語言的高等動物。上:指事字,小篆字形,下面的“一”表示位置的界線,線上一短橫表示在上面的意思,本義,高處,上面。逐:會意字,甲骨文字形,象人(腳)在豕等動物后面追逐的樣子,“止”小篆改從辵(chuò),本義,追趕。甦,即蘇的一種繁體字,會意字。C項,魚: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像魚形,本義,一種水生脊椎動物。本:指事字,小篆字形,從“木”,下面的一橫是加上的符號,指明樹根之所在,本義,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莖干。孟:形聲字,從子,皿聲,本義,妾媵生的長子稱“孟”,正妻生的長子稱“伯”,后來統稱長子。恭:形聲字,從心,共聲,本義,恭敬、謙遜有禮。D項,刀:象形字,小篆字形,像刀形,本義,古代兵器名。刃:指事字,小篆字形,在刀上加一點,表示刀鋒所在,本義,刀口,刀鋒。亦:指事字,甲骨文字形,在“大”(人)旁加兩點,指示兩腋所在,“腋”的本字,本義,人腋窩。淚:形聲字,從水,戾(lì)聲,簡化字“淚”是個從“水”從“目”的會意字,本義,眼淚。
(12)下列各組漢字,有相同意符的一組是:( )
A.閭聞閩閨
B.勝肺胡朝
C.祈視祁禁
D.造徒徙近
【答案】D
【解析】A項,“閭”“閨”中,“門”是意符,“聞”“閩”中,門是聲符。B項,勝(勝),從力朕聲;肺:從肉巿聲;胡:從肉,古聲;朝:從日,在草中,從月。C項,祈:從示,斤聲;視:從見從示,示亦聲;祁:從邑,示聲;禁:從示,林聲。“祈、視、禁”有共同的意符“示”,而“祁”中“示”是聲符。D項,造:從辵(chuò),告聲;徒:從辵(chuò)土聲;徙:從辵(chuò),止聲;近:從(chuò),斤聲。所以,“造、徒、徙、近”有共同的意符“辵(chuò)”。
(13)下列漢字,兩字讀音和意義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
A.雜、襍
B.州、洲
C.雕、彫
D.鐘、鍾
【答案】A
【解析】A項,雜、襍是“雜”的繁體字,本義,五彩相合。B項,“州(zhōu)”:一種行政區劃,州縣,是洲的本字,“洲(zhōu)”:水中的陸地,沙洲,大陸及其附屬島嶼的總稱,七大洲。讀音相同,意義不同。C項,雕(diāo),鳥類的一屬,大型猛禽,羽毛褐色,上嘴勾曲,視力很強,利爪,能捕食山羊、野兔等(亦作“鷲”)。彫:雕的異體字,雕刻,刻鏤。D項,鐘(鐘):本義,古代打擊樂器,青銅制。鐘(鍾):本義,古時盛酒的器皿,現也稱“盅”。
(14)下列漢字,在古漢語中能夠通用的一組是:( )
A.後、后
B.棄、棄
C.穀、谷
D.薑、姜
【答案】B
【解析】A項,后:本義,君主,帝王,后來指帝王的妻子,如皇后,王后等;後:本義,遲到,走在后,后來簡化為“后”。B項,棄:本義,扔掉,拋棄,后簡化為“棄”。C項,谷:本義,兩山之間狹長而有出口的低地,往往包含一個流域;穀:谷類植物或糧食作物的總稱,后簡化為“谷”。D項,“姜”:從女,羊聲,本義,水名,如姜水;“薑”:生姜,后簡化為“姜”。
(15)下列句中的“窮”不能理解為“盡”義的是:( )
A.遂命仆人,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芧茷,窮山之高而止。
B.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
C.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D.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
【答案】C
【解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出自《孟子·盡心上》,原句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意思是“不得志時就潔身自好修養個人品德,得志時就使天下都能這樣”。此處的“窮”是“窮困,不得志”的意思。
4.簡答題(每題5分,共40分)
(1)按發音部位給普通話的21個聲母分類。
答:發音時,氣流受到阻礙的位置叫做發音部位。按發音部位分,普通話聲母可以分為七類:
①雙唇音(b、p、m),由上唇和下唇阻塞氣流而形成。
②唇齒音(f),由上齒和下唇接近阻礙氣流而形成。
③舌尖前音(z、c、s),由舌尖抵住或接近齒背阻礙氣流而形成。
④舌尖中音(d、t、n、l),由舌尖抵住上齒齦阻礙氣流而形成。
⑤舌尖后音(zh、ch、sh、r),由舌尖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阻礙氣流而形成。
⑥舌面前音(j、q、x),由舌面前部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阻礙氣流而形成,又簡稱“舌面音”。
⑦舌面后音(g、k、h),由舌面后部抵住或接近軟腭阻礙氣流而形成,又俗稱“舌根音”。
(2)舉例說明復合式合成詞的類型。
答:合成詞有復合式、附加式、重疊式三種構詞方式。復合式合成詞:至少要由兩個不相同的詞根結合在一起構成。從詞根和詞根之間的關系看,主要有五種類型:
①聯合型:由兩個意義相同、相近、相關或相反的詞根并列組合而成,又叫并列式。如:
a.途徑 體制(兩個詞根的意義并列,可以互相說明。)
b.骨肉 尺寸(兩個詞根結合起來后產生新的意義,如“骨肉”是至親的意思,“眉目”是頭緒、條理的意思。)
c.國家 質量(兩個詞根組合成詞后只有一個詞根的意義在起作用,另一個詞根的意義完全消失,如“忘記”只有“忘”的意思,“動靜”只有“動”的意思。組合的詞又稱“偏義詞”。)
②偏正型:前一詞根修飾、限制后一詞根。如:
a.人流 氣功(定中關系)
b.密植 游擊(狀中關系)
③補充型:后一詞根補充說明前一詞根。例如:
a.提高 說服(前一詞根表示動作,后一詞根補充說明動作的結果。)
b.車輛 書本(前一詞根表示事物,后一詞根表示事物的單位。)
④動賓型:前一詞根表示動作、行為,后一詞根表示動作、行為所支配關涉的對象,又稱支配式。例如:司機 管家
⑤主謂型:前一詞根表被陳述的事物,后一詞根陳述前一詞根,又稱陳述式。例如:
地震 日食
(3)如果留學生說“老師,有人告訴我‘足球’只能說‘踢’,不說‘踢’不行嗎?說‘打’可不可以?”你會如何應對?
答:我會明確告訴他,不可以,在漢語中,一般不這樣用。因為,“踢”是指用腳特別是足尖觸擊(打)。而“打”是形聲字,從手,丁聲,本義,擊,一般是用“手”來擊。足球比賽時,球場上每名球員只可以利用手以外的身體其他部分控制足球(開界外球例外),一般就是用腳來使足球運動,所以最適合與足球搭配的動詞是“踢”而不是“打”。
(4)“老狼咬死了張三家的羊”這句話還可以怎么說,不同的表達句式,其微妙的語用差異是什么?
答:還可以說:老狼把張三家的羊咬死了,或者,張三家的羊被老狼咬死了。這主要是“把”字句和“被”字句之間的差異。“把”字句:名詞(施事)+把+名詞(受事)+動詞+其他;“被”字句:名詞(受事)+把+名詞(施事)+動詞+其他。
“把”有處置的意味,即動詞所表達的動作行為對“把”所帶詞語施加影響,使其發生某種變化或產生某種結果或處于某種狀態。“老狼把張三家的羊咬死了”,強調的是“老狼”對“張三家的羊”的處置性,這種處置的結果就是“咬死了”。
“被”往往說明主語有什么遭遇,也就是說動詞所表示動作行為對主語不利或有所害,或主語不愿、不樂意、不愉快。“被”字句表示受事主語“被處置”,被處置的結果多數帶有遭受、不如意的語用色彩。“張三家的羊被老狼咬死了”強調的是“張三家的羊”的不幸遭遇。
(5)修辭無處不在,請從修辭的角度觀察下面的原句和改句,你覺得應不應該改?為什么?
原句:1000多萬萬顆星星,你一口氣數下去,不吃飯,不睡覺,磕絆都不打一個,得數1000多年。
改句:1000多萬萬顆星星,你一口氣數下去,得數1000多年。
答:由于各種原因,修辭在具體的運用中會出現各種問題,如本題中的原句,就屬于語意重復。“一口氣”就是“不吃飯,不睡覺,磕絆都不打一個”的意思,改文刪去“不吃飯,不睡覺,磕絆都不打一個”,簡練明確。所以我覺得應該改。
(6)什么是元音?舉例說明哪些因素會影響一個輔音的音質?
答:音素是從音色的角度劃分出來的、最小的語音單位。音素可以分為輔音和元音兩大類,“元音”是氣流振動聲帶,在口腔、咽頭不受阻礙而形成的音素,又叫母音,如a、o、e、i、u等。“輔音”是氣流在口腔或咽頭受阻礙而形成的音素,又叫子音。如b、m、f、d、k、zh、S等。輔音的發音過程是成阻、持阻、除阻的過程,對輔音的描寫是從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兩方面來進行的,發音部位不同或發音方法不同都會影響輔音的音質,所以輔音的音質就是由這兩個因素決定的。如輔音b和p,二者發音部位相同,都是雙唇音,但其發音方法不同,b發音時,氣流較弱,是不送氣音;p發音時,氣流較強,是送氣音。又如p和t,二者發音方法相同,都是送氣清塞音,但發音部位不同,p是雙唇音,而t是舌尖中音。
(7)有人說“漢語缺乏形態變化”,又有人說“漢語什么也不缺,該有的都有了。”請談談你對這兩種觀點的認識。
答:①與印歐語系語言相比,漢語有許多特點,其中在語法方面的一個特點就是,漢語表示語法意義的手段主要用語序和虛詞,不大用形態,例如,“不很好”和“很不好”,因語序不同,所表示的意義不一樣。在“我和弟弟”“我的弟弟”中,“和”表示并列關系,“的”表示偏正關系,由于虛詞“和”與“的”的不同,因此表示的語法關系和意義也不相同。
②“形態”指表示語法意義的詞形變化,例如,英語“She 1oves me”和“I 1ove her”,同一個代詞“她”做主語(she)時和做賓語(her)時詞形不同;同是一個代詞“我”,做主語(I)時和做賓語(me)時詞形不同。同是一個動詞“愛”,當主語是第三人稱時“1ove”要加“s”,主語是第一人稱時則不必加。而漢語里的“她愛我”和“我愛她”里面的兩個代詞“她”和“我”,不管是做主語還是做賓語,詞形都不變化;動詞“愛”,不管做主語的是第一人稱還是第三人稱,都沒有相應的形態變化。
③但是有人認為“漢語缺乏形態變化”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因為“缺乏”“缺少”是應該有而沒有,所以應該說“漢語沒有豐富的形態變化”。漢語有形態變化,但不豐富。比如,漢語中某些動詞和形容詞能夠重疊,這就是形態變化,但這種形態變化是有限的,并不是所有的動詞和形容詞都能重疊。
(8)從語音、詞匯、句法三方面舉例說明漢語跟其他語言的接觸給漢語帶來的變化。
答:漢語有著悠久的歷史。語言的各種要素——語音、詞匯、語法——在與其他語言接觸過程中會發生一定的變化。
①語音方面
聲輔音分析法是從傳統聲韻學角度來分析漢語音節結構的,是中國古代研究漢語語音的術語,是從漢語音節結構特點來分析的。后來受西方的現代語音學的影響,開始使用元輔音分析法來分析漢語音節,這種分析方法屬于線性分析,可用于世界各種語言。
②詞匯方面
詞匯的發展是積累式的,新詞不斷產生,少部分舊詞消亡,總的詞匯量是逐漸積累增多的。詞匯的增多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的社會變革,二是語言的接觸。如果不同的社會或民族在地域上不相鄰,接觸上也只有一般的貿易往來或文化交流,則語言的變動就只限于吸收對方語言中有而自己語言沒有的事物或觀念的名稱,也即只有文化層面的、為數有限的借詞。
例如,五四時期,西方科學技術傳入中國,一批借詞也隨之產生,如:尼龍、雷達、芭蕾、啤酒等。
③語法方面
“五四”以后,漢語由于受到西方語言的影響,在句法結構方面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例如,漢語中的主從復合句一般都是從句在前,主句在后,而在英語等西方語言里,從句前置、后置都可以。“五四”以后,漢語中的從句也出現了后置的情況。例如,“可是我得省些錢,萬一媽媽叫我去……我可以跑,假如我手中有錢。”(老舍《月牙兒》)在對話中,甚至在復合句的中間還可以用“××說”之類的語句隔開。這些所謂的“歐化”格式都是在漢語句法結構許可的范圍內作了一些調整,不涉及結構規則本身的改變。
二、漢語運用能力(40分)
1.下列詞語中有無不規范的字?如有請改正。(5分)
人才倍出 穿流不息 如法泡制 出類拔粹 委屈求全
答:人才倍出→人才輩出;穿流不息→川流不息;如法泡制→如法炮制;
出類拔粹,書寫正確,沒有錯別字;委屈求全→委曲求全。
2.什么是國際音標?它的用途是什么?國際音標與漢語拼音一樣嗎?試舉例說明。(10分)
答:(1)國際音標是1886年成立于英國倫敦的國際語音學會為了記錄和研究人類語言的語音而制訂的一套記音符號。它共有一百多個符號,符合“一個符號一個音素,一個音素一個符號”的原則,至今已經過多次修訂。由于符號簡明,比較科學、細致,各國學者都用它來記音。漢語拼音是用來記錄漢語普通話語音的一套記音符號,我國的《漢語拼音方案》只有26個字母。有時,細致記錄普通話、方言和少數民族語言時會碰到記音符號不夠用的情況,就用國際音標記音以補漢語拼音字母之不足。
(2)國際音標與漢語拼音是兩套不一樣的記音符號,國際音標是記錄人類語言的語音,其對象是全人類的語言,不局限于哪一種語言;而漢語拼音是記錄漢民族語言的語音,其對象只是漢語,不包含其他語言。漢語拼音中的每個音在國際音標中都可以找到相對應的記音符號,但是國際音標中的很多音是漢語拼音所沒有的,如:[θ]、[e]都是國際音標中的音,這兩個音在英語中比較常見,如through [θru:];though [e?u],但是在漢語普通話中是沒有這兩個音的,即漢語拼音沒有這兩個記音符號。
3.簡要指出下列各組近義詞的主要區別。(5分)
(1)采納—采取
答:不同點
①“采取”,擇取合適的方針、政策、方法、態度等而使用。如:這正是我們黨在決定國家命運的重要關頭所采取的唯一正確的方針,所表現的大公無私的態度。“采納”,接受建議、意見、要求等。如:“觀棋不言”的“真君子”大概是沒有的,看棋的人總是比下棋的人來得性急;他們嚷呀,喊呀,唯恐自己的意見不被采納。
②“采取”著重于“取”,從許多可用的事物中,選取最合適的。“采納”著重于接受意見、建議、要求等。
③“采取”運用范圍較廣,一般用“采納”的地方,多數可換用“采取”,采納(采取)他的意見。
(2)幸虧—多虧
答:①相同點
“多虧”和“幸虧”都表示由于某種有利因素而避免了不良后果或免遭不幸。
②不同點
二者詞性不同,“多虧”是動詞,“幸虧”是副詞。二者的功能也有差異,“多虧”的功能是表示感謝,“幸虧”的功能是表示“慶幸”。“多虧”能作謂語,可帶賓語,幸虧只能作狀語。例如“今天多虧(幸虧)遇到你,要不我真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今天多虧您了。”不能說“今天幸虧您了。”
(3)充實—充足
答:①相同點
二者都是形容詞,表示足夠,不缺乏。
②不同點
“充實”著眼于內部,是“虛空”的反面,一般只形容內容、知識、力量、人員等,還可作動詞,使充實、加強之意;“充足”著重指數量足夠,能滿足需要,常形容物品、資金、光線、空氣等具體的東西,有時也形容理由、證據等抽象事物。
(4)過分—過于
答:“過于”有過分的意思,還有在程度、數量、限度上的超過,有主觀和客觀兩層意思。“過分”是超過本分或一定的限度,主要表達主觀上的意思,如(說話、做事)超過一定的程度或限度。
(5)排擠—排斥
答:不同點:
①詞匯義
“排斥”,使別的人或事物離開自己的方面。如:因為那時讀書應試是正路,所謂學洋務,社會上便以為是一種走投無路的人,只得將靈魂賣給鬼子,要加倍的奚落而且排斥的。“排擠”,利用勢力或手段使不利于自己的人失去地位或利益。如:魯迅在舊社會里受盡反動文人們的排擠打擊。
②色彩義
“排斥”是中性詞,可指人、組織、國家或事物,如互相排斥;“排擠”是貶義詞,對象多是內部的、不相容的、不利于自己的人、組織、勢力等,如說“排擠異己”“排擠打擊”。
4.下面兩句話的意思是否一樣?后一句為什么出現兩個“了”?(5分)
a. 爸爸,我得了第一名!
b. 爸爸,我得了第一名了!
答:兩句話的意思有細微的區別,主要在于“了”的運用。“了”的用法有很多,也很復雜。a句中“了1”放在動詞“得”的后面,是動態助詞,表示“得”這個動作的完成,即“我”已經得到了第一名。b句中除了“得”后面的“了1”,句尾也有一個“了2”,“了2”是語氣詞,它主要是報道新情況,起到成句煞尾的作用。在這里,主要肯定事態出現了變化,即“我”以前沒有得過第一名,而現在這種狀態發生了變化,“我”得了第一名,而a句中話只是簡單地陳述一個事實,沒有b句中那種細微的語義變化,“我”以前可能得過第一名,也可能沒有得過。
5.說明下面的句子存在的歧義,并且分析產生歧義的原因。(5分)
我沒找著小李小高很著急。
答:這句話有兩個意思:我沒找著小李,小高很著急;我沒找著小李小高,我很著急。產生歧義的原因就是語音的停頓,如果在“小李”后面停頓,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前者,如果在“小高”后面停頓,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后者。
6.標點并翻譯(標點翻譯各5分,共10分)
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者常數從其下鄉南昌亭長寄食數月亭長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時信往不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絕去信釣於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十日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視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答: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者。常數從其下鄉南昌亭長寄食,數月,亭長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時信往,不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絕去。
信釣于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十日。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
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視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譯文:淮陰侯韓信,是淮陰人。當初為平民百姓時,貧窮,沒有好品行,不能夠被推選去做官,又不能做買賣維持生活,經常寄居在別人家吃閑飯,人們大多厭惡他。曾經多次前往下鄉南昌亭亭長處吃閑飯,接連數月,亭長的妻子嫌惡他,就提前做好早飯,端到內室床上去吃。開飯的時候,韓信去了,卻不給他準備飯食。韓信也明白他們的用意。一怒之下,居然離去不再回來。
韓信在城下釣魚,有幾位老大娘漂洗滌絲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見韓信餓了,就拿出飯給韓信吃。幾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畢。韓信很高興,對那位大娘說:“我一定重重地報答老人家。”大娘生氣地說:“大丈夫不能養活自己,我是可憐你這位公子才給你飯吃,難道是希望你報答嗎?”
淮陰屠戶中有個年輕人侮辱韓信說:“你雖然長的高大,喜歡帶刀佩劍,其實是個膽小鬼罷了。”又當眾侮辱他說:“你要不怕死,就拿劍刺我;如果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于是韓信仔細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從他的胯下爬了過去。滿街的人都笑話韓信,認為他膽小。
三、漢語分析(30分)
1.辨別下列各句,若是單句,請劃出主謂賓成分;若是復句,分析其層次關系。(10分)
a.(1)戰國時期的商鞅通過變法改革,(2)實現了使秦國不斷發展、強大的宏愿。(4分)
答:此句是單句,主語是“商鞅”,謂語是“實現”,賓語是“志愿”。
b.(1)不管你學習和研究什么東西,(2)只要專心致志,(3)痛下功夫(4)堅持不懈地努力,(5)就一定會有收獲的。(6分)
答:此句是復句,第一層在(2)前面劃分,這是一層無條件條件關系;第二層在(5)前面劃分,這是一層充足條件關系;第三層(2)、(3)、(4)分句的并列關系。
2.請分析并修改下列病句(5分)
a.從報紙上了解到你們的事跡,使我們非常感動。(2分)
答:“你們”之前加“的”或者去掉“使”。前一種改法是把前面的部分變成一個名詞性的短語,做“使我們非常感動”的主語,讓整個句子成為一個單句。后一種改法是讓整個句子變成一個復句。
b.現在,隨地吐痰的現象比過去進步了。(3分)
答:本句為主謂搭配不當,即“現象”與“進步”搭配不合理,“進步”應改為“減少”。
3.請指出下面五個字聲母的發音部位。(5分)
派 發 虛 華 沙
答:派(pài):聲母p[ph]是雙唇、送氣、清、塞音,其發音部位是雙唇。
發(fā):聲母f[f]是唇齒、清、擦音,其發音部位是唇齒。
虛(xū):聲母x[?]是舌面前、清、擦音,其發音部位是舌面前。
華(huá):聲母h[x]是舌面后、清、擦音,其發音部位是舌面后。
沙(shā):聲母sh[?]是舌尖后、清、擦音,其發音部位是舌尖后。
4.詞語辨析題(10分)
請以“蘋果”為例,談談你對詞義概括性的理解。
答:(1)詞是一種符號,它可以表示各種各樣的事物。不管是客觀存在的還是人們頭腦中想象的事物,不管它是否真實,只要社會交際中需要,都可以用詞來表示,這內容也就是詞義。詞義具有多種性質,其概括性是指詞義為了準確地反映這個詞所表示的對象、范圍,便須舍棄各種具體的、個別的特征,概括出對象共同的、本質的特征。
(2)“蘋果”這個詞指的是各種各樣的蘋果:紅蘋果、綠蘋果、小蘋果、大蘋果、新鮮的蘋果、不新鮮的蘋果、生蘋果、熟蘋果……性狀不一,顏色各異,從這些各種各樣的蘋果中概括出來的共同的本質的特征,就是“雙子葉植物,薔薇科,落葉喬木,花淡紅或淡紫紅色,大多自花不孕,需異花授粉,果實由子房和花托發育而成,果肉清脆香甜,能幫助消化”。凡詞所表示的對象都應該有這種共同的本質的特征,而該詞所不能表示的對象都沒有這種特征,只有這樣,詞義才能準確地把詞同相應的事物聯系起來。任何一個詞的意義都具有概括性。
- 考博英語全國重點院校真題詳解
- 朱玉賢《現代分子生物學》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第4版)
- 皮連生《教育心理學》(第4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黃達《金融學》(第4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全國名校出版碩士《441出版專業基礎》[專業碩士]考研真題及詳解(含武大、中傳等)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812公共政策分析歷年考研真題視頻講解
- 莊宗明《世界經濟學》課后習題詳解(第2版)
- 張玉利《管理學》(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馬文蔚《物理學》(第6版)(上冊)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北京郵電大學人文學院817英語語言學與文學基礎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張樹義《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哈工大理論力學教研室《理論力學》(第7版)【教材精講+考研真題解析】講義與視頻課程【19小時高清視頻】
- 羅賓斯《管理學》(第13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335出版綜合素質與能力[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電子科技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806行政管理綜合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