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考研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經典教材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圣才電子書
- 4462字
- 2020-10-27 14:43:46
2012年北京大學885法學綜合(行政法部分)考研真題及詳解[視頻講解]
北京大學法學院
2012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試題
考試科目:885法學綜合
行政法
3.試述行政法的效力有哪些?(12分)
4.試述《行政訴訟法》的受案范圍及其立法特點?(18分)
參考答案:
北京大學法學院
2012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試題
考試科目:885法學綜合
行政法
3.試述行政法的效力有哪些?(12分)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分析】行政法是公法,是行政權行使過程中所應遵循的法律規范總體,包括對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兩方面的規范。效力包括時間效力、空間效力、對什么人什么事的效力,以及不同位階規范之間的效力問題,所以對本題的回答關鍵在于全面細致。另外,效力問題在法學教材中都會在剛開始的總論部分講到,但是大多數考生也都是略過或者很少注意到,都會造成本題的失分。
答:(1)行政法效力的概念
行政法規范與其他法律規范一樣,具有拘束力和強制力。行政法的效力范圍包括空間上的效力、時間上的效力、對人和事的效力,以及各行政法規范間的效力等級關系。
(2)行政法的空間效力
行政法的空間效力,是指行政法在空間上的效力范圍,即關于行政法在哪些地域范圍內及其上空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問題。
①行政法在整體上的空間效力
從整體上說,行政法在我國全部領域內都具有法律效力。
②法律、法規和規章的空間效力
許多法律、法規和規章的空間效力與行政法在整體上的空間效力并不一致,法律、法規和規章間的空間效力也各不相同。法律、法規和規章的空間效力,除了與行政法在整體上的空間效力相一致外,還有以下兩種情況:
a.小于整體上的空間效力范圍。某些法律、法規和規章的空間效力范圍小于行政法在整體上的空間效力范圍。
第一,地方性法規和地方規章只能在本行政區域內生效,在其他領域不具有法律效力,因而其空間效力范圍就小于行政法在整體上的空間效力范圍。
第二,某些法律、法規和規章明文規定只適用于特定地域。
b.大于整體上的空間效力范圍。有的法律、法規和規章的空間效力范圍大于行政法在整體上的空間效力范圍。根據國際法準則,主權國家在毗連區也可行使部分管轄權。
(3)行政法的時間效力
行政法的時間效力,是指行政法在什么樣的時間范圍內有效即從何時起生效、至何時止失效的問題,以及行政法是否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問題。
①行政法的生效時間
行政法的生效時間,就是行政法開始發生法律效力的時間,具體表現為法律、法規和規章發生法律約束力的時間。法律、法規和規章的生效情形:
a.以規定時間為生效時間;
b.以發布時間為生效時間;
c.以文本到達時間為生效時間;
d.以下達時間為生效時間;
e.視為從發布之時起生效。
②行政法的失效時間
行政法的失效時間具體表現為法律、法規和規章的失效時間。具體情形如下:
a.因撤銷而失效;
b.因廢止而失效;
c.因修改而失效;
d.自行失效。自行失效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因所定期限屆滿而自行失效。
第二,因調整對象消滅而自行失效。
(4)行政法的溯及力問題
①行政法原則上沒有溯及力。
行政法一般不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即法律、法規和規章除有明文規定者外,不論該法律、法規和規章是否有利于相對人,都只能對其實行后的行為發生法律約束力,對其施行前的行為不具有任何法律約束力。
②行政法特定情況下可以有溯及力。
在一定條件下,法律、法規和規章也可以溯及既往。我國《立法法》第93條也承認純粹溯及既往,并規定這種溯及力的條件是法律、法規和規章的明文規定,且溯及力的規定必須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具備上述條件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可以具有溯及力。
(5)行政法對人和事的效力
①行政法對人的效力
行政法對行政主體和相對人都具有法律效力。
a.對行政主體的法律效力。行政法對行政主體具有法律效力。行政法對行政主體的效力所實行的是法定主義原則。
b.對相對人的法律效力。我國行政法對相對人的法律效力,都有法律、法規和規章的明文規定。這些法律規定體現了以下各原則:
第一,屬人主義原則。
第二,屬地主義原則。我國多數法律、法規和規章對相對人的效力實行屬地主義原則,即在我國境內的相對人,不論該相對人是我國人還是外國人;在本地的相對人,不論該相對人是本地相對人還是外地相對人,都具有法律效力。
②行政法對事的效力
行政法對事的效力,是指行政法對什么事或哪些事具有法律效力的問題。一般說來,行政法只對它所規定的事項發生法律效力,對它未作規定的事項和明文排除在外的事項不發生法律效力。
(6)行政法的效力等級
①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②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規、規章。
③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于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區域內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④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依法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適用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規定。
⑤經濟特區法規根據授權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經濟特區適用經濟特區法規的規定。
⑥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權限范圍內施行。
4.試述《行政訴訟法》的受案范圍及其立法特點?(18分)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分析】行政訴訟法的受案范圍一直是一個熱點問題,在教材中都有大篇幅的講解,我國行政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有非常明確的規定,但是因為內容繁多,很多考生可能記不住,導致本題答起來顯得非常困難,所以再次提醒考生,對于一些重要考點,要準確全面記憶。
答:(1)行政訴訟法受案范圍
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是指人民法院受理行政訴訟案件的范圍。這一范圍同時決定著人民法院對行政行為的監督范圍,決定著權益受到行政主體侵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訴權的范圍,也決定著人民法院所能調整的行政法律關系的范圍。
(2)我國行政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對于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規定
①對受案范圍的總體劃定
《行政訴訟法》第2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這是法律對于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總體規定,原則上只要是相對人認為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就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②對受案范圍的正面列舉
《行政訴訟法》第12條規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下列行政行為不服提起的訴訟:
a.對行政拘留、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b.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不服的;
c.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拒絕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行政許可的其他決定不服的;
d.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于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
e.對征收、征用決定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
f.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g.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經營自主權或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經營權的;
h.認為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
i.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
j.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
k.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征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的;
l.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
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例如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下列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提起行政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a.向行政機關申請獲取政府信息,行政機關拒絕提供或者逾期不予答復的;
b.認為行政機關提供的政府信息不符合其在申請中要求的內容或者法律、法規規定的適當形式的;
c.認為行政機關主動公開或者依他人申請公開政府信息侵犯其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
d.認為行政機關提供的與其自身相關的政府信息記錄不準確,要求該行政機關予以更正,該行政機關拒絕更正、逾期不予答復或者不予轉送有權機關處理的;
e.認為行政機關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的其他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
③對不可訴行為的排除
《行政訴訟法》第13條規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訴訟:
a.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b.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c.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d.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決定的行政行為。
有關司法解釋對不屬于人民法院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事項作出了具體排除,除《行政訴訟法》第13條規定的行為以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行為不服提起訴訟的,不屬于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a.公安、國家安全等機關依照刑事訴訟法的明確授權實施的行為;
b.調解行為以及法律規定的仲裁行為;
c.不具有強制力的行政指導行為;
d.駁回當事人對行政行為提起申訴的重復處理行為;
e.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的行為。
(3)我國行政訴訟法關于受案范圍規定的特點
①我國行政受案范圍的立法采用的是折中式的立法模式。折中式,又稱結合式、混合式,是法律對行政訴訟受案范圍采取并用概括式和列舉式的規定模式。我國對于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先采用概括的方式,確定了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的基本原則。然后,又正面列舉了幾種典型的可訴的行政行為。最后用排除的方法規定了幾種不可訴的行政行為。總體概括、正面列舉和反面排除,這三種方式并用,因而我國受案范圍的立法模式是折中式的。
②我國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的基本標準是具體行政為。行政訴訟法受案范圍的總體概括的原則是具體行政行為。正面列舉也是列舉的具體行政行為。不可訴行為之所以被排除也是因為它們不是典型的具體行政行為。因而總體而言,我國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核心標準是具體行政行為標準。
③我國行政訴訟受案范圍仍然比較狹窄。通過總體概括、正面列舉和反面排除之后,我國行政訴訟的實際受案范圍比較狹窄,抽象行政行為、內部行政行為等都被排除在外,而這些行政行為對于行政相對人或公務員具有非常的大的影響。
④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立法為進一步擴展受案范圍留下了空間。我國行政訴訟法第2條做了原則性概括,凡是屬于具體行政行為的都可以納入到行政訴訟中。行政訴訟法第12條有一個兜底條款。這些都為進一步擴展我國行政訴訟受案范圍提供了空間。
應當指出的是,隨著我國行政訴訟法的發展,目前行政訴訟以具體行政行為為標準的立法模式問題越來越突出。抽象行政行為和非典型行政行為無法接受司法救濟,因而學者普遍主張改變目前的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立法現狀,不斷擴展行政訴訟受案范圍。
- 2020年英語專業考研基礎英語閱讀理解高分特訓100篇
- 高而基考研心理學:管理心理學分冊(專碩版)
-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707新聞傳播史論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2018考研英語閱讀完形翻譯全突破
-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6版)【教材精講+考研真題解析】講義與視頻課程【17小時高清視頻】
- 吳大正《信號與線性系統分析》(第4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上冊)
- 最新英語專業考研名校真題集:語言學
- 朱萍《資產評估學教程》(第4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胡宏紋《有機化學》(第3版)(上冊)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上海師范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879公共管理學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中山大學244法語(二外)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袁方《社會研究方法教程》(重排本)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贈10套名校考研真題及詳解】
- 周曉虹《現代社會心理學》筆記和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孟道驥《高等代數與解析幾何》(第3版)(上冊)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王珊《數據庫系統概論》(第4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