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勇《中國現代文學史》(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7316字
- 2020-10-23 16:14:03
第5章 茅 盾
5.1 復習筆記
一、生平及創作道路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鴻,字雁冰,“茅盾”是他1927年發表第一篇小說《幻滅》時開始使用的,后來成為他最主要的筆名。
茅盾對中國新文學的貢獻體現在小說、散文創作、新文學理論倡導和文學批評以及外國文學的介紹與翻譯等諸多方面。他的寫作歷程有60余年,代表作有小說《子夜》《林家鋪子》《春蠶》,劇本《清明前后》以及《魯迅論》《冰心論》等。
(一)生平經歷及活動
1.求學
(1)5歲由父母啟蒙認字。
(2)10歲,父親沈永錫去世。
(3)在故鄉先后入湖州府中學堂、嘉興府中學堂、杭州私立安定中學讀書。
(4)1913~1916年,北京大學預科讀書。
2.投身新文學
(1)經過
①1916年入上海商務印書館做編譯。
②1920年加入共產主義小組。
③1921年1月與鄭振鐸、王統照、周作人等人在北京聯合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
④1920年擔任《小說月報》主編,使之成為新文學的主要陣地。
(2)文學成就及活動
①1917年12月發表第一篇論文《學生與社會》。
②1920年翻譯《共產黨是什么意思》《美國共產黨黨綱》等共產黨早期的理論指導文章。
③1920年改革《小說月報》,大量澤介外國文學,出過《俄國文學研究》和《被損害民族的文學》等專號。
3.投身政治活動
(1)1925年參與“五卅”運動罷工游行的組織工作。
(2)1926年年初,參加國共合作時期的國民黨第二次代表大會。
(3)大革命失敗后被迫隱居上海,用四個星期的時間完成長篇小說《幻滅》。
(4)1930年5月,把《動搖》《追求》和《幻滅》結集成《蝕》,由開明書店出版。
4.抗日戰爭期間
(1)1938年4月,主編《文藝陣地》。
(2)1941年5月,《腐蝕》連載于鄒韜奮主編的《大眾生活》。
5.新中國成立后
(1)茅盾歷任文聯副主席、文化部長、作協主席,并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已很難分身創作。
(2)文革期間挨批靠邊,曾秘密寫作《霜葉紅于二月花》的“續稿”和回憶錄《我走過的道路》。
(3)1981年辭世。
(二)主要創作
1.《幻滅》
(1)主要內容
寫女主人公章靜和她周圍的時代女性懷抱理想走出深閨后,在復雜、灰色的社會現實面前終歸“幻滅”的故事。
(2)小說經過
①小說的背景是革命前夕的上海和革命高潮中的武漢,在當時緊張的革命空氣下,很多人口頭大喊革命,內心卻非常浮躁,“戀愛”成了流行病,這些使心地純潔、懷抱夢想的章靜面對所謂的革命感到失望。
②伴隨著對社會革命失望的是對愛情的失望:章靜一直守身如玉,出于同情和沖動委身于同學抱素,卻在事后發現他不僅玩弄女性,還是個可鄙的暗探。
③參加革命后,章靜與連長強猛真心相愛,但沒有多久對方就被召回部隊。
④結尾表現章靜對現實生活的懷疑。
(3)小說影響
章靜的雙重失望(包括愛情和革命)在當時具有代表性,小說發表后反響強烈。
2.《動搖》
(1)主要內容
寫大革命時期武漢附近一個小縣城發生的故事,主要寫主人公方羅蘭在面對政治斗爭和愛情困惑時表現出的雙重動搖。
(2)人物塑造
①主人公方羅蘭
方羅蘭是國民黨縣黨部負責人,是那種既保留著傳統倫理道德,又渴望呼吸時代新鮮空氣的知識分子,其性格及其動搖:
a.在政治斗爭方面,方羅蘭無法果斷地做出殘酷鎮壓反動派的決定,延誤了斗爭的時機;
b.在感情方面,方羅蘭一方面仍然愛著自己的太太梅麗,同時又傾慕于充滿魅力的時代女性孫舞陽,動搖于愛情與婚姻之間。
②“土豪劣紳”胡國光
胡國光混進革命陣營,表現得極為革命,贏得革命領導的信任后就制造“共產共妻”等過火行為并從中牟利,最后本相畢露、血腥鎮壓革命。
③時代女性孫舞陽
作者著力刻畫的主要人物,她看似輕浮隨便,實則思想深刻,并且勇敢果斷,與方羅蘭性格的猶豫懷疑形成鮮明的對比。
④小說中的其他人物也都刻畫得活靈活現,如出身書香門第的陸慕游、特派員史俊、傳統女性陸梅麗等。
(3)小說的深刻性
不是簡單地批判主人公方羅蘭性格的猶疑,而是表現方羅蘭內心深處對“暴力革命方式”的否定:舊式土豪被趕走了,新式的打著革命旗幟的地痞取而代之,要自由結果仍得了專制。
3.《追求》
(1)主要內容
寫在大革命失敗后的知識青年的悲劇命運。
(2)人物命運
①張曼青
飽嘗大革命失敗后幻滅的痛苦,繼而追求教育救國,但身為教師卻無法幫助被無辜開除的純潔學生,娶回的理想女性也不過是看似沉靜的“冒牌貨”。
②王仲昭
立志當一名記者以贏得美麗的陸俊卿的嘉許和未來岳父的首肯,他熱心報紙改革卻因總編所說的“經濟”問題而步步退讓,而就在俊卿答應嫁給他的時候卻遇險傷頰,王仲昭理想也破滅了。
③時代女性章秋柳
不甘平庸,在所謂的浪漫戀愛中放縱自己,她在救了企圖自殺的史循后與其相戀,結果卻被傳染上了梅毒。
④女青年王詩陶、趙赤珠
一度投身政治活動,后因生活所迫無奈地走上了賣淫的道路。
(3)小說主旨
小說暴露了1928年初春的知識分子的病態和迷惘。
4.《虹》
(1)創作背景
長篇小說《虹》是矛盾寫完《蝕》后,為躲避通緝到日本養病的情況下創作的。
(2)主要內容
小說的女主人公梅女士是一位近乎完美的女性。
①作品以女主人公梅行素乘輪船駛出“四川的大門”夔門作為開頭,象征梅行素從此走入挑戰更為激烈的新天地。
②第二章至第七章采用倒敘的寫法,寫梅行素出川前的生活和思想的變化。
a.梅行素青梅竹馬的表哥韋玉性格軟弱,并且得了肺病,不能帶領她沖出家庭,她只得按父親的意思嫁給商人柳遇春。
b.梅行素并不愛柳遇春,但有時候又為柳對她的殷勤所感動,感受著自己潛意識中靈與肉的沖突。
c.梅行素在朋友徐綺君的幫助下離家出走,到一所自稱是辦新式教育的中學擔任老師,遇到的卻依然是庸俗不堪的人和事。
d.不斷的挫折不但沒有使梅行素灰心喪氣,反而使得她更加成熟和自信,她“要單獨在人海中闖”,于是來到了上海。
③最后三章描寫梅行素到上海后通過與革命者梁剛夫等人的接觸后初步覺醒,投身社會斗爭洪流。
(3)不足
后三章,梅行素思想轉變的過程稍顯生硬,革命者的形象寫得也不夠豐滿,不如前七章描寫的心理沖突來得細膩動人。
5.“時代女性”的塑造
塑造“時代女性”是茅盾早期小說創作的突出貢獻。
“時代女性”通常美麗聰慧、思想獨立,但在走上社會后可分為兩種類型:
①或變得頹廢消沉,如《幻滅》中的慧女士、《追求》中的章秋柳。
②或果敢堅強,如《動搖》中的孫舞陽、《虹》中的梅女士,具有鮮明的“時代”印記。
6.茅盾小說的特點
①從《蝕》到《虹》,顯示出茅盾全方位把握生活和時代的能力。
②茅盾塑造現代青年旨在展現整個時代的脈搏,具有波瀾壯闊的史詩感。
二、《子夜》:現代長篇小說成熟的標志
長篇小說《子夜》的誕生確立了茅盾在20世紀中國文壇的地位。
(一)《子夜》概況
1.小說內容
描寫20世紀初上海各種經濟、政治、軍事光怪陸離的現象,講述民族資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興業無望的悲哀,塑造民族資本家、官僚買辦、洋場知識分子、交際花、工人等形形色色的人物,具有史詩性的結構和氣魄。
2.創作背景
《子夜》的創作靈感來自茅盾回到上海以后的所見所聞,即1930年返回上海的茅盾在表叔家做客時和各種人物有所交往,聽到有關政界、軍界、金融界、商界的內幕后,對闊別兩年的祖國有了新認識,萌生了寫一部農村、都市交響曲以全方位反映中國實景的想法。
(二)《子夜》的藝術特色
1.人物塑造
(1)主人公吳蓀甫形象及其悲劇發生的原因
①吳蓀甫所代表的形象
他是上個世紀30年代民族工業資本家的典型形象。
a.他有著發展中國獨立的民族工業的雄才大略,有著活躍的生命力、鐵腕與魄力,性格剛毅、頑強、果斷,不滿足于做一個投機商人,想要擺脫帝國主義及買辦階級的束縛,最終在中國實現資本主義。
b.他具有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對工人剝削、殘酷、專斷,同時面對買辦金融資本家趙伯韜的打壓和動蕩社會的困窘時顯得無力。
②吳蓀甫悲劇的原因
他的悲劇在于生不逢時,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帝國主義侵略的魔爪緊緊扼住了中國民族工業的咽喉,他發展民族工業的雄心只能成為一個無法實現的幻想。
③吳蓀甫悲劇命運的內涵
《子夜》通過民族工業資本家吳蓀甫的悲劇命運旨在說明:在帝國主義的侵略統治下,中國民族工業是永遠得不到發展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不可能走上資本主義的道路。
(2)其他人物形象
除吳蓀甫外,茅盾在《子夜》中還創造了一系列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具有鮮明的時代和階級印記。
①趙伯韜是投靠美國的大買辦金融資本家,性格狡獪、陰險,荒淫無恥,不僅操縱了上海的公債投機市場,還扼殺了民族工業。
②大地主馮云卿在土地革命風暴下逃到上海,為了掙錢不惜用女兒的色相做誘餌來換取趙伯韜的情報,結果由于女兒用來敷衍他的話而錯誤投機,以致傾家蕩產。
2.《子夜》結構
(1)結構上的特點
①《子夜》的結構繁復,人物事件錯綜復雜。
②全書共分十九章,一、二兩章交代人物,揭示線索,后十七章,一環緊扣一環,頭緒繁多而又有條不紊,各有描寫重點而又共同服從于全書的中心。
③貫串全書的主線是吳蓀甫和趙伯韜之間的矛盾和斗爭,但時時處處都展現著大時代的風貌。
(2)結構上的缺點
第四章寫雙橋鎮農民起義,與全篇結構布局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游離。
3.《子夜》的聲色美學
小說具有洋場大都會多聲部交響樂的美學特色。
文中對吳老太爺進上海有絕妙描寫,當他被大都市的豪車、摩登女郎的香氣所籠罩,只覺得目眩、耳鳴、頭暈,這實際象征著近代工業文明對封閉性的封建古老文化的摧枯拉朽,小說上演了一出近代工業文明壓碎封建老朽心靈的慘劇。
4.寫實性
《子夜》作為社會分析小說的扛鼎之作,及其講究寫實性。如:小說中的地名都是真實的,作者甚至還和瞿秋白討論過大資本家吳蓀甫應該乘雪鐵龍而不是當時流行的福特車,這些都給當時的讀者一種強烈的真實感。
(三)《子夜》的影響與評價
《子夜》是一部在不同時代都引人關注且評價不一的作品。
1.《子夜》問世后,以其社會剖析的深刻和對時代史詩性的展示贏來諸多好評。人們從藝術、政治等多重角度解讀這部作品。
2.此后,作品仍是好評居于主流,雖有吳組緗先生在1953年做出的《子夜》感染力比較薄弱的評價,但這種評價的聲音比較微弱。
3.80年代初,有媒體反映學生在填寫喜愛作家的問卷調查中沒有茅盾的名字,隨后出現了文學界圍繞《子夜》展開的激烈的論爭,《子夜》的影響力略有下降。
4.近年來,《子夜》的研究又有回流的趨勢,逐漸又成為都市文學和上海地域文學研究的熱點。
三、《腐蝕》:茅盾小說風格的深化
(一)《腐蝕》
1.《腐蝕》的影響及引起轟動的原因
(1)影響
①小說《腐蝕》一問世就引起轟動,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許多地方開證論會討論趙惠明的出路問題,中國共產黨也曾將該書列為干部的必讀書。
②直到1948年,該書都以每年重印一版的頻率發行,是茅盾國內版本最多的小說。
(2)引起轟動的原因
①小說以1940年9月到1941年2月的重慶為背景,揭露了國民黨消極抗日、積極反共、血腥鎮壓民主進步力量的反動暴行,在文網森嚴的險惡局勢下大膽地把剛剛發生不久的皖南事變也寫了進去,表明了鮮明的政治傾向,使小說的批判力量和社會效果都得到增強。
②小說采用日記體,通過女青年趙惠明的日記,寫活了身為國民黨女特務的復雜生活和心理制態。
2.人物塑造
(1)主要人物——“時代女性”趙慧明
①主人公趙惠明美麗、聰慧、有主見,雖陷身泥淖但仍盡量保持著內心的善良和人性的尊嚴。
②她曾是一位要求進步的知識青年,參加過學生運動和救亡工作,但由于貪慕虛榮離開了走向革命道路的戀人小昭,墮入特務組織的羅網,成為替反動統治賣命效勞的走卒。
③但在她尚未完全腐蝕的靈魂中,保留著人性的閃光,小昭的被捕和死亡喚醒她心靈深處的善良,她拼出性命幫助革命者清理隊伍、找出叛徒,并且救出遭到特務頭子迫害的女青年小N。
(2)人物塑造的意義
通過描寫趙惠明的遭遇,小說揭露國民黨特務機關的罪惡,使讀者能深刻地領悟到,最可怕的不是身體的摧殘,而是對青年純潔靈魂的壓榨和腐蝕。
3.文學價值
(1)《腐蝕》是抗戰時期文學中以現實題材揭露國統區政治黑暗的最重要的作品。
(2)它的文學價值不僅在于它的暴露性和批判性,更在于它塑造人物內心活動的復雜深刻。
4.結局的改變
因讀者來信希望作者在小說中給趙惠明一條自新之路,茅盾在原定結局(小昭被害)上再續幾節,便有趙惠明在小昭被害后終于決心棄暗投明,救出即將陷人魔掌的女青年小N的情節。
(二)其他同期小說
茅盾在寫作《腐蝕》的前后,還創作了《第一階段的故事》和《霜葉紅似二月花》兩部長篇。
1.《第一階段的故事》
(1)主要內容
①寫于1938年,小說以上海“八一三”抗戰為題材,從各個角度描寫了抗戰爆發到上海陷落這四個月中人民生活和思想上劇烈、復雜的變化,表現了各階層人民對這場戰事的不同態度;
②揭露了國民黨統治的腐朽以及由此而來的抗戰中的種種黑暗現象,正確地揭示了上海失陷的原因。
(2)缺點
①未能對生活做更深入的發掘。
②結構散漫。
③人物形象不夠鮮明、突出。
2.《霜葉紅似二月花》
(1)主要內容
小說真實地再現了辛亥革命到五四前夕這一歷史階段的社會生活,通過某輪船公司經理王伯申和封建地主階級的頑固派趙守義之間的矛盾沖突以及具有資產階級改良思想的年輕地主錢良才在這場沖突中的遭遇,使人們看到在當時中國新舊勢力斗爭的意義,以期引起人們對中國前途命運的深層思考。
(2)評價及影響
①近年來被評論界認為是茅盾40年代超過《腐蝕》的更加成熟的長篇小說。
②小說一經問世便引起文壇注目,巴金、田漢、艾蕪等十多位作家為之舉辦座談會。
(3)小說風格的變化
表現在小說中體現的“中國作風”和“中國作派”。
①小說結構繁復,與中國古典小說一脈相承,以舊家子弟張恂如為線索,通過他與周圍人物的交往牽扯出七個家庭數十個人物。
②通過寫家庭反映特定時代的社會變動,縝密自然,渾然天成,具有濃重的東方情調和宏偉大氣的小說結構,視野廣博宏大,男女情愛刻寫得精致入微,敘述結構的針腳細密,被公認為是中國化、民族風十分鮮明的力作。
四、茅盾短篇小說及散文等創作
(一)短篇小說
1.早期短篇小說
(1)主要篇目
收入小說集《野薔薇》里的《詩與散文》、《自殺》、《一個女性》、《曇》、《創造》。
(2)主要內容
多描寫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生活和情感困惑,流露出大革命失敗后消極低沉的情緒。
2.優秀短篇小說
茅盾在20世紀30年代也寫了不少優秀的短篇小說,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代表作品有《林家鋪子》和《春蠶》等。
(1)《林家鋪子》
①寫作背景
1932年5月,茅盾陪母親回故鄉時一路上目睹了戰爭對農村經濟的嚴重破壞,也目睹了農民豐收成災、小鎮經濟衰敗凋零的悲慘現實,便以此為材料,寫成《林家鋪子》。
②主要內容
描述“一·二八”事變前后上海附近的一個小市鎮林家百貨小商店由掙扎到倒閉的故事。
③人物塑造
作者用同情和理解的筆調成功地塑造了林老板的形象,他精明而不強悍,能干而又懦弱,目光短淺自私,在民族危亡的時候只關心自己的事。
(2)《春蠶》
①主要內容
講述農民老通寶一家蠶花豐收,而生活卻更困苦的故事。
②人物塑造
a.老通寶——勤勞忠厚而又保守的老一代農民
第一,老通寶仇視一切帶有“洋”字的東西,認為世界之所以“越變越壞”都是因為有了“洋鬼子”的緣故。
第二,他本分勤勞,相信只有田地熟和蠶花豐收,才可能使自己日子變好。
第三,他也相信命運和鬼神,虔誠地拜佛并遵守著養蠶時的一切禁忌。
b.老通寶的兒子阿多——新一代農民
第一,阿多對身邊的事情有自己的觀點,但無法追究根源所在。
第二,他也寄希望于養蠶,陶醉于蠶繭的豐收。
(3)《秋收》
①主要內容
寫舉村欠債并被饑餓所驅趕的農民們爆發“搶米囤”風潮的故事。
(4)《殘冬》
①主要內容
寫老通寶死后一家人貧苦無著不得不四散謀生,以及對一年生計完全絕望的農民終于自發起來進行武裝斗爭的故事。
3.“農村三部曲”
(1)概況
《春蠶》《秋收》《殘冬》這三個連續的短篇被稱為“農村三部曲”,作品以老通寶的經歷作為主線,而多多頭則是貫穿三部曲的副線。
(2)意義
多多頭的成長代表著中國農民的出路所在,也代表著茅盾的政治和人生取向。
(3)影響
《春蠶》系列創作的成功吸引了一大批作家關注“谷賤傷農”“豐收成災”的社會問題,如葉紫的《豐收》、葉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夏征農的《禾場上》等。
(二)散文
茅盾的散文創作數量驚人,在《茅盾全集》中占有7卷,多達228萬余字,包括報告文學、抒情散文、速寫雜文等多樣品種,質量上乘,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1.20世紀20年代前半期
茅盾開始創作抒情散文。
2.“五卅”運動期間
以筆為槍,用散文為社會做時代的剪影。他于1925年5月30日夜寫成的《五月三十日的下午》是早期著名的時政類散文。
3.東渡日本前后
這一時期的散文大多具有濃郁的抒情色彩,用婉轉清麗的文字記錄了自己不甘于消沉、渴望振作卻又感到軟弱的微妙的內心波動。
代表作品:
(1)《賣豆腐的哨子》
寫的是雖然過去的一切已經“為現實的嚴肅和未來的閃光所掩煞所銷毀”,但眼前望出去的,仍然“只是滿天白茫茫的愁霧”。
(2)《叩門》
寫的是在靜夜的酣夢中,忽被什么響聲驚醒。這使他熱血沸騰,似乎自己已經“跨在北風的頸上,砉然驅馳于長空!”但是,那聲音隨即消逝,留下的“只是一段寂寞的虛空”。
(3)《嚴霜下的夢》
采用象征手法和意識流手法,運用西歐神話、中國小說寓言的某些材料回憶剛剛逝去的動亂歲月。
4.日本歸國后
(1)長篇通訊——《故鄉雜記》
記述作者在1932年回鄉旅途中以及回鄉后的見聞感想,對“一·二八”戰爭在鄉鎮各階層人民中所引起的不同反應,農村經濟破產對市鎮的影響,都有清晰的反映。
(2)散文集——《速寫與隨筆》
從不同角度描寫都市和農村的凋零景象,用筆細膩而跌宕有致。
①《冬天》
作品充滿對自由的渴望和對扼殺自由的反動社會的詛咒,并呼喚充滿自由的春天的到來。
②《雷雨前》
作者采用第二人稱“你”來抒發胸臆,喊出讀者的心聲,唱出時代的最強音。
5.20世紀40年代后
茅盾的抒情散文風格有了變化,歌頌理想,高揚革命理想主義。
這一時期的代表作《風景談》《白楊禮贊》均為充滿象征性的抒情散文。
(1)《風景談》
追憶自己在延安講學時見聞感觸之作,仿佛一組色彩鮮明的畫幅,贊頌了抗日民主根據地人民緊張愉快的戰斗生活。
(2)《白楊禮贊》
用在西北黃土高原上“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的白楊樹來象征堅韌、勤勞的北方農民,歌頌他們在民族解放斗爭中的樸實、堅強和力求上進的精神,并且饒有詩情畫意。
- 陳敏恒《化工原理》(第4版)(下冊)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考博英語全國重點院校真題詳解
- 闞建全《食品化學》(第2版)配套題庫【考研真題精選+章節題庫】
- 朱玉賢《現代分子生物學》(第4版)【教材精講+考研真題解析】講義與視頻課程【26小時高清視頻】
- 東北師范大學333教育綜合[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部分視頻講解)
- 王檜林《中國現代史(上冊)》(第3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朱眉華《社會工作實務手冊》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謝達平《食品生物化學》(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吳于廑《世界史·現代史編(下卷)》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862新聞與傳播業務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插圖修訂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張衛平《民事訴訟法》(法律出版社第3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增訂4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陳志華《外國造園藝術》筆記和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冒從虎《歐洲哲學通史》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