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勇《中國現代文學史》(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2596字
- 2020-10-23 16:14:02
3.2 課后習題詳解
1.魯迅的《狂人日記》奠定了中國現代白話小說的基石,體現出極高的藝術水準和豐富的思想內涵,結合這篇小說談談如何理解魯迅在現代文壇上一出現就是高峰的文學現象?
答:魯迅創作的《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篇白話文小說,在思想性與藝術性上都取得了相當高的成就,代表著魯迅巨大的文學創造才能和創造力量,以及在現代文壇上的一大高峰。《狂人日記》的巨大影響力主要源于以下兩個方面。
(1)實驗性
《狂人日記》是魯迅自覺借鑒西方小說形式,通過轉化、創造和發揮成就的中國現代小說新形式的第一大代表性成果。它打破了中國傳統小說有頭有尾、環環相扣的完整故事和依次展開情節的結構方式,而是以十三則“語頗錯雜無倫次”、“間亦略具聯絡者”的不標年月的日記,按照狂人心理活動流程組織小說。在藝術表現上,作家不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場去描述主人公的心理狀態,而是通過主人公的自由聯想、夢幻、潛意識,直接剖露心理狀態;作品所有描寫也都帶有主人公情感色彩,小說文本中“兩個世界”的分裂、對立,形成相互顛覆、消解的反諷結構,也是小說獨特的創新。
(2)深刻性
《狂人日記》通過采用象征主義的表現手法,以空前的思想深度和廣度對數千年的中國封建社會進行了藝術概括,揭露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及其毒害之深廣。通過塑造“狂人”這一具有現代意識的封建叛逆者的文學形象,表現了對封建傳統的大膽懷疑和評判精神,同時也表現出了嚴格的自審精神,寄希望于未來,發出“救救孩子”的呼聲。這顯示了前所未有的反封建傳統的徹底性和尖銳性,體現了強烈的反抗和變革精神。這一主題不僅對于之后的一批現代小說及其他文學作品,包括魯迅《吶喊》《彷徨》,具有巨大的思想先導作用;而且對于整個五四時期的革新運動有著重大的啟蒙意義。
2.茅盾在《讀(吶喊)》中說:“刻畫出隱伏在中華民族骨髓里的不長進的性質——阿Q相,我以為這是《阿Q正傳》之所以可貴,恐怕也就是《阿Q正傳》流行極廣的主要原因。”結合這句話理解魯迅創作《阿Q正傳》的“要畫出這樣沉默的國民的魂靈來”的寫作目的及其思想價值。
答:《阿Q正傳》是創作于1921~1922年間的中篇小說,收入《吶喊》中,被公認為魯迅的代表作品,更是世界著名的文學典型之一。《阿Q正傳》高度概括地表現了在數千年封建文化窒息下形成的中國國民性的弱點,有著不朽的思想價值。
(1)創作目的
《阿Q正傳》的創作有著特定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背景,尤其是辛亥革命的失敗。廣大農民在革命之后,仍處于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殘酷剝削和壓迫之下,承受著政治上的壓迫,經濟上的剝削和精神上的奴役。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魯迅以思想家的冷靜和深邃思考國民性問題,他一生以筆為刀,解剖中國人的靈魂,對民族精神的消極方面給予徹底的暴露和批判。魯迅創作《阿Q正傳》意在“畫出這樣沉默的國民的魂靈”讓世人清醒頭腦。概言之,《阿Q正傳》的創作著眼于啟蒙,目的是寫出中國人的人生,主要是廣大受剝削壓迫的勞動人民的苦難、悲慘而又愚昧落后的人生,希望改良這悲慘的人生,喚醒沉睡的民眾。魯迅在這篇小說中,為療救這樣病態的國民而發出痛苦的吶喊。
(2)思想價值
《阿Q正傳》的思想價值主要在于結合辛亥革命這一中國的歷史大變動成功塑造了“阿Q”這一集中體現整個國民性弱點的現實主義文學典型。阿Q的世界包括了整個傳統封建文化的特征以及整個封建社會中各色人等的精神因素。阿Q的思想特征,尤其是其主要思想特征“精神勝利法”對于國民性的弱點有普遍的概括意義。魯迅開掘了阿Q這個人物的內心世界,同時也就開掘了中國整個社會及其思想的狀況,深刻揭示了國民性的痼疾,對長期受封建制度和文化壓迫奴役的中國人的奴性人格進行了尖銳的批判。“阿Q”形象及其“精神勝利法”的典型性正是這部作品的價值所在。
3.《故事新編》以古喻今的敘述特點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答:《故事新編》作于1922年至1935年間,共收入魯迅以神話、傳說、歷史為題材的8篇小說。《故事新編》的寫作手法具有較大的獨創性,主要特征表現為打破客觀的時空關系,以古喻今、古今貫通,這一敘述特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改編故事情節
以《奔月》為例,小說改造了原有的神話傳說,寫了中國古代英雄人物后羿在完成射日的偉大業績后在日常生活中所經歷的悲劇命運。意在表現一個英雄在沒有個性追求精神和創造力的社會所感到的精神孤獨,以古喻今,具有現代思想意義。
(2)重塑人物形象
以《采薇》為例,小說重新表現了伯夷、叔齊不食周粟的歷史故事,批判了一直為封建士大夫贊為完美人格的伯夷和叔齊的消極反抗和遁世態度,并指出其行為的虛幻性和可笑性。通過歷史人物形象的重塑,魯迅將批駁矛頭指向了現代社會中自命清高而無所作為的人。
(3)開掘故事新意
《故事新編》采用古今貫通的敘述手法,其主要意圖就在于通過原有的神話傳說或歷史故事開掘出具有現代精神特征的全新意義,從而達到老樹開新花、以古喻今的藝術效果。以《補天》為例,小說不僅歌頌了女媧造人的創造精神,同時也批判了那些沒有創造精神的庸俗小人,這折射出了五四破舊立新時期一類人的思想狀況。
概言之,《故事新編》的創作特色主要是古今貫通。作者通過對舊有的神話傳說或歷史故事進行各個角度的改造,成功地反映了現代社會的世俗風貌以及現代人的精神特質。
4.《野草》主要抒發了魯迅當時的哪些心緒與情感?這在具體作品中有何體現?
答:《野草》是魯迅創作的散文詩集,寫作期間是魯迅心情極為苦悶的時期。《野草》是時代苦悶與人生苦悶這兩重苦悶的結晶,反映了魯迅當時多方面的心緒和情感。
(1)自我主觀感情情緒的象征性表現
如《好的故事》,這篇作品表現了作者自己的理想以及這種美好理想的虛幻性。
(2)對自我存在價值的象征性肯定
如《秋夜》,作品中魯迅以孤獨而倔強的棗樹自喻,充分體現了魯迅對自己存在的驕傲,這是一個堅韌的文化戰士對自我存在價值的肯定。
(3)對各種庸俗傾向的憤懣揭露和無情鞭撻
如《死后》,作品表現了庸俗勢力的無孔不入和魯迅對庸俗人生的厭倦情緒。
(4)對反動統治者的揭露和控訴
如《一覺》,這篇作品作于“奉天派和直隸派軍閥戰爭的時候”,是魯迅對軍閥混戰的揭露和抗議。
(5)對青年中某些思想傾向的批評和諷刺
如《希望》,在這篇作品中,魯迅抒發了因青年的消沉而感到的孤獨和寂寞,但他又決心與絕望抗爭,由自己來“肉薄這空虛中的暗夜”。
總之,就情感情緒而言,《野草》各篇是渾然一體,相互溝通的。
- 周勝林《當代新聞寫作》筆記和典型題詳解(第2版)
- 李侃《中國近代史》(第4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朱永濤《英美文化基礎教程》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2020年社會工作碩士《331社會工作原理》考研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李景寧《有機化學》(第5版)(下冊)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中央財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考研復試真題及詳解
- (2018)考研政治15年真題精講
- 全國名校經濟學考研試卷分析及真題詳解(含中山大學、南開大學等名校)
- 馬少華《新聞評論教程》(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劉瑞《國民經濟管理學概論》課后習題詳解(第2版)
- 湯子瀛《計算機操作系統》(第4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第5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外國語學院211翻譯碩士英語[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廈門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系434國際商務專業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尹伯成《微觀經濟學簡明教程》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贈兩套模擬試題及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