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思 維

一、思維的含義及種類

(一)思維的含義

思維是人腦借助語言、表象或動作實現的,對客觀事物概括的和間接的認識,是認識的高級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質特征和內部聯系,并主要表現在概念形成和問題解決的活動中。

(二)思維的特點

1.概括性;

2.間接性;

3.對經驗改組等。

(三)思維的種類

按照不同的分類依據,思維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

1.直觀動作思維、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

(1)直觀動作思維,又稱實踐思維,它所面臨的思維任務具有直觀的形式,解決問題的方式依賴于實際的動作;

(2)形象思維,指人們利用頭腦中的具體形象(表象)來解決問題;

(3)邏輯思維,當人們面對著理論性質的任務,并要運用概念、理論知識來解決問題時,這種思維稱為邏輯思維。

2.經驗思維和理論思維

(1)經驗思維,指人們憑借日常生活經驗進行的思維活動;

(2)理論思維,指根據科學的概念和論斷,判斷某一事物,解決某個問題的思維形式。

3.直覺思維和分析思維

(1)直覺思維,指人們在面臨新的問題、新的事物和現象時,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斷的思維活動;

(2)分析思維,也就是邏輯思維,它是遵循嚴密的邏輯規律,逐步推導,最后得出合乎邏輯的正確答案或做出合理的結論。

4.輻合思維和發散思維

(1)輻合思維,指人們根據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規則解決問題,也就是從給予的信息中,產生邏輯的結論,它是一種有方向、有范圍、有條理的思維方式;

(2)發散思維,指人們沿著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組織當前的信息和記憶系統中存儲的信息,產生出大量的、獨特的新思想。

5.常規思維和創造思維

(1)常規思維是指人們運用已獲得的知識經驗,按現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決問題;

(2)創造性思維是重新組織已有的知識經驗,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創造出新的思維成果的思維活動。

二、概念的含義及其形成

(一)概念的含義

1.概念是人腦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特征的思維形式,它主要通過語詞表現出來;

2.每一個概念都包括內涵與外延兩個方面:

(1)內涵是指概念的質,即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質特征;

(2)外延是指概念的量,即概念的范圍。

(二)概念形成

概念形成是指個體掌握概念本質屬性的過程,其經歷了三個階段:抽象化階段、類化階段和辨別階段。由于自然概念的形成涉及到許多因素,其形成是一個較長的過程,因此用實驗手段研究其形成過程是不可能的。為了克服這一困難,心理學家設計了人工概念,并進行了大量的實驗研究,以此說明自然概念的形成。

1.人工概念形成的實驗研究

(1)赫爾的實驗研究:赫爾首次用漢字的偏旁部首作概念,用無意義音節給它們命名,采用配對學習的方法,將漢字與某一無意義音節配對呈現。實驗程序是用12個漢字組成一個單元代表一個概念,共12個單元,每次呈現一個單元的刺激,直到被試自動將偏旁與無意義音節聯系起來為止,說明被試抓住了這些漢字的其同特征,同時排出了無關的因素。

(2)布魯納的實驗研究:布魯納的實驗研究是通過圖片探討概念形成的過程。實驗設計了81張圖片,圖片上的屬性按性質分為四類:圖形、圖數、顏色、邊線。81張圖片上的屬性的不同結合,可以構成許多概念。實驗程序是將81張圖片呈現給被試,說明圖片都有哪些屬性,以及怎樣將圖片結合成概念。如果被試找到主試心中的概念(概念屬性可以在一張圖片上看到),就說明被試已經形成了人工概念。

2.人工概念形成的途徑

(1)假設檢驗說

布魯納等人的假設檢驗說認為,概念形成的過程是不斷提出假設、驗證假設的過程。被試根據對實驗材料的分析、綜合與主試提供的反饋,提出了種種假設,當某種假設被證明是正確的,概念也就形成了。

(2)樣例學習說

茹什認為,自然概念的形成以樣例學習為主,即在掌握自然概念時,不是掌握它的一個或者幾個本質特征,而是對概念樣例的記憶。

(3)內隱學習說

這種假說認為,一些抽象概念的復雜結構是在無意識的內隱學習中獲得的。在概念形成中,被試依賴于一些屬性在無意識中累加的頻次,來區分概念中的相關屬性和無關屬性。

3.人工概念形成的策略

布魯納提出了概念形成中的四種策略:

(1)保守性聚焦;

(2)冒險性聚焦;

(3)同時性掃描;

(4)繼時性掃描。

三、問題解決

(一)問題解決的過程

1.發現問題,即認識到問題的存在,并產生解決問題的需要和動機;

2.分析問題,即找出問題的要求和條件,發現它們之間的聯系與關系,把握問題的實質,確定解決問題的方向;

3.提出假設,即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策略或途徑;

4.驗證假設,即通過實際活動或思維操作驗證所提出的假設是否可以真正解決問題,達到目的。

問題解決的各個階段并非完全遵循這一順序,當驗證假設階段發現某一假設不能解決問題時,思維過程直接再次進人分析問題或提出假設階段,重新進行問題解決過程。

(二)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1.解決問題的策略;

2.人已有的知識經驗;

3.問題情境,也稱為問題表征的方式;

4.定勢;

5.功能固著;

6.動機;

7.情緒;

8.人際關系。

四、推理

(一)定義

推理是從一個或幾個已知的判斷出發推出另一個新判斷的思維形式。在推理過程中,把已知判斷稱為前提,把由已知判斷所推出的判斷稱為結論。

(二)條件

正確的推理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1.前提要真實,即前提應是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實際的真實判斷;

2.推理的形式要符合邏輯規則,即推理的前提要和其結論之間關系具有必然的聯系。

(三)推理的分類

主要分為以下兩大類:

1.演繹推理

(1)定義

演繹推理是指從一般知識前提到特殊知識結論的思維活動,一般是根據某個或某些假設為真的論斷而得到新的結論。

(2)形式

三段論推理

三段論推理是指由兩個性質判斷作前提而推出另一個性質判斷結論的思維形式。它由兩個假定真實的前提,和一個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這兩個前提的結論所組成。

條件推理

條件推理是指人們利用條件性命題進行的推理。

線性推理

線性推理又稱關系推理,在這種推理中,所給予的兩個前提說明了三個邏輯項之間的可傳遞性的關系。

2.歸納推理

歸納推理是指從特殊知識前提到一般知識結論的推斷。

與演繹推理的大量研究相比,歸納推理到目前為止仍沒有成為研究的核心課題與熱點。

五、判斷和決策

(一)啟發法和判斷

1.啟發法

啟發法是人根據一定的經驗,在問題空間中進行較少的搜索,以達到問題解決的一種方法。常用的啟發法包括:

(1)手段—目的分析;

(2)逆向搜索;

(3)爬山法。

2.判斷

判斷是從已有知識和可獲取的證據中推導出結論的加工過程。

(二)決策框架

決策框架(decision franle)是指決策者對與特定選擇有關的行動、結果以及意外事件的總體設想。

(三)決策規避

決策規避是一種通過推遲或者試圖尋找一種不采取行動或不加以改變的簡單方武來避免作出選擇的傾向性,是一種決策中常見的現象。

主站蜘蛛池模板: 稻城县| 内江市| 溆浦县| 遂川县| 黄石市| 永寿县| 商洛市| 乌鲁木齐市| 合阳县| 当涂县| 万宁市| 莆田市| 沈阳市| 新竹县| 图木舒克市| 称多县| 山西省| 鲜城| 文安县| 江北区| 资源县| 江城| 乐都县| 北京市| 乌鲁木齐市| 犍为县| 余江县| 仁寿县| 杭锦后旗| 英吉沙县| 周口市| 宝坻区| 华池县| 灵武市| 五峰| 云龙县| 钟山县| 石首市| 漳浦县| 西林县| 利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