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2019年下半年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幼兒園)》【教材精講+真題解析】講義與視頻課程【20小時高清視頻】作者名: 圣才電子書本章字數: 2853字更新時間: 2020-09-24 13:57:15
第二節 兒童觀的科學內涵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基本觀點:兒童是人
1.兒童的社會存在
2.兒童的社會存在
3.兒童是權利主體
一、兒童觀的結構
(一)自然構成——兒童是自然的存在
馬克思說:“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
1.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動的自然存在物;
2.是手動的、受制約、受限制的存在物;
3.兒童的身體,身體組織是長期在自然界制約下進化、發展的產物。
作為生物個體,一方面具有獨立性、個體性和完整性,有自身生理發展規律;另一方面又具有對外部世界和周圍事物的依賴性。
(二)社會構成——兒童是社會的存在
由于兒童的存在,社會才得以延續和發展,社會生活才更加絢麗多彩。
作為社會的存在,一方面是如何看待兒童的發展;另一方面兒童應享有相應的社會地位和權利。
(三)精神構成——兒童是精神的存在
兒童有豐富的精神世界、豐富的情感、獨立人格、形成的個性。
二、兒童觀的科學內涵
(一)兒童是人:基本觀點
兒童作為人,具有和成人一樣的人格和尊嚴、一樣豐富的精神世界、一樣的差異性。兒童幼稚、不成熟,這恰恰代表著人類發展的軌跡以及學習和發展的可能性。
法國 盧梭:“發現兒童”
(二)兒童是發展中的人
1.兒童是發展中的人:兒童具有發展的潛能、發展的需要。
2.兒童不同于成人,正處于發展之中
兒童有自己獨特的認識方式、成長特點。兒童有巨大的發展潛能和被塑造與自我塑造的潛力。
兒童需要時間去成熟和發展。要提供與兒童身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生活,讓童真、童趣、童稚得到自由伸展。
3.科學證明,人的發展最佳期是兒童期
兒童腦科學的研究表明,腦的發育存在最佳期,嬰幼兒時期是大腦發展最快的時期,腦的結構和功能的可塑性最大,即腦被環境和經驗修飾的可能性最大。
(三)兒童是權利的主體
兒童與成人彼此平等、具有相同的價值,法律賦予了兒童基本的人權。
1959年11月20日第14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兒童權利宣言》,肯定兒童和成人一樣,應當得到人的尊重,享有生存、生活和學習的權利。成人和社會應當保障兒童的這些權利。
1989年聯合國大會一致通過了《兒童權利公約》,為兒童的保護和權利訂立了一套全面的國際法律準則。
過去傳統上兒童總被人們看作是寶貴的東西,但沒有被看作是權利主體。人們還沒有普遍認識到兒童是有能力的,他們有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應該像其他人一樣得到尊重,應該擁有“權利”。
知識窗:
《兒童權利公約》的基本精神——四個基本原則:
1.兒童最佳利益原則
任何事情凡是涉及到兒童,必須以兒童利益為重。
2.尊重兒童尊嚴的原則
尊重兒童的人格和尊嚴,保證兒童生存與發展的質量。
3.尊重兒童的觀點與意見的原則
任何事情如果涉及到兒童本人,必須認真聽取兒童自己的觀點和意見。
4.無歧視原則
不論來自任何社會文化背景、出身高低、貧富、性別、正常與殘障,都要受到公平對待。
我國《憲法》與《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兒童的合法權利:
(1)生存的權利;
(2)受教育的權利;
(3)受尊重的權利。
1.兒童和成人具有平等的地位和相同的價值
兒童是權利主體,意味著把兒童看做與成人人格平等、具有相同的社會地位、享有基本人權的積極主動的、人格獨立的人,是擁有權力并能行使自己權力的自由主體。
2.兒童作為權力主體擁有權力
按照《兒童權利公約》精神,兒童享有的基本權力有生存權、受保護權、發展權和參與權。兒童的權力反映了兒童在社會關系中的地位,是兒童作為主體的一種資格,是被社會意識或社會規范認為是正當的行為自由。
3.兒童作為權力主體的特殊性
兒童和成人一樣平等地擁有法律保護的權力。但是,兒童畢竟是發展中的人,身心處于發育成熟的過程中,與成人相比,在體力、心理上都處于弱勢,這決定了兒童作為權利主體的特殊性。
(1)兒童權力的行使需要社會的教育和保護
兒童是未來社會發展的基礎,盡管兒童群體不直接參與社會生產,但幾童仍是社會體系中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在精神上和物質上應給予兒童特殊的照顧和法律保護。兒童與社會的關系決定了社會有責任保障兒童權力的實現。
(2)兒童作為權力主體擁有權力,但不連帶與成人一樣的責任和義務
權利與義務的統一是一般的法律原則,但對兒童權力的法律保護主要是成年人的義務和責任。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不僅需要特殊的法律保護,而且他們只能在未來才能履行法律上的義務。社會和成人不僅要承認兒童的權力,而且要保證兒童權力的實現。
(四)兒童期有自身的價值
1.兒童期不僅是成人生活的準備階段,兒童期自身還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2.兒童期是童年生命的展開,是人生中享受童年樂趣不可回復的階段。
3.兒童最終要長大成人,而成人是經由兒童期、經過兒童的努力創造出來的。“兒童創造了成人”,“兒童是成人之父”。
4.催促兒童盡快成熟、縮短兒童期是對兒童期自身價值的否定。
練習題:
1.對待3歲前幼兒的“口吃”現象,( )。
A.這是學話初期常見的正常現象,不必緊張
B.應強迫孩子再說一遍
C.應反復練習加以矯正
D.應進行心理治療
【答案】A
【解析】幼兒3歲前發生的口吃多屬于表達與詞匯量之間的矛盾,也就是說孩子心里想得明白,但是由于掌握的詞匯量不夠,當急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卻又不知該怎樣去說,所以就發生了“口吃”現象。這是孩子語言發展的中間過程,不需要過度緊張。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掌握的詞匯量越來越多,“口吃”的現象也會逐漸消失。若為此表現出恐慌、焦慮,甚至加以斥責,或反復給孩子糾正,不許“結巴”,反而給孩子過多的壓力,使其對說話過分緊張而加重口吃。所以當孩子說話出現“口吃”現象時,不要過多地去關注,也不要加以批評,淡化孩子的緊張和不安,同時大人可以心平氣和地去復述孩子想要表達的句子,以增加其詞匯量,慢慢孩子的“口吃”現象就會消失。
2.( )是幼兒簡單語言能力發展最佳期。
A.2~3歲
B.3~4歲
C.0~2歲
D.0~7歲
【答案】C
材料分析:
某幼兒園活動場地上,孩子們自由地選取各種材料,和自己的伙伴一起構建游戲場地,器材的組合、使用的方法、活動的伙伴一改變,活動的內容與形式也隨之改變,時而是孩子們的“滑雪場”,時而是“勇敢者之路”,時而是“地雷區”,時而又成了“大森林”。在不同的情境里,孩子們主意越來越多,玩法各式各樣,玩得也越來越自在盡興。教師在旁邊自如地進行指導。
請談談幼兒教師如何使教學游戲化。
答:實施游戲化方法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游戲活動教育化;二是教育活動游戲化。
(1)游戲活動教育化
在游戲過程中,融入教育目的,使游戲活動教育化,如角色扮演,它是兒童時期最為典型的游戲,是促進兒童社會化、發展語言的重要游戲;結構游戲,如孩子們在幼兒園可以搭積木、串木珠,讓他們從中認識到物體的形狀、色彩、大小、輕重等特征,得到有關結構造型方面的知識技能等。
(2)教育活動游戲化
教育活動游戲化,主要是在教育活動中充分利用兒童對游戲的本能偏愛、滿足兒童愛玩的天性,以游戲的形式和方式開展相應的教育活動,它依靠玩具開展游戲化活動,依靠想象開展游戲化活動。因此,為使孩子成長為一個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動中應該全面采用游戲化方法,這也是最為科學的幼兒教育方法。
- 2020年陜西省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專項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經濟師《金融專業知識與實務(中級)》教材精編(2016)
- 2020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綜合應用能力》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山西事業單位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題庫【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江蘇省事業單位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北京市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社區基礎知識》專項題庫【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14年企業法律顧問《民商與經濟法律知識》歷年真題與模擬試題詳解(修訂版)
- 2020年江蘇省公安招警考試《公安專業科目》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甘肅省公安招警考試《公安專業科目》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專用教材(2016)
- 2019年黑龍江省農村信用社公開招聘工作人員考試復習全書【核心講義+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湖南省選調生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浙江省事業單位招聘考試《職業能力傾向測驗》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遼寧省事業單位招聘考試《職業能力測試》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19年下半年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考試《地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題庫【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