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什金《貨幣金融學》(第9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視頻講解]
- 圣才電子書主編
- 9734字
- 2021-04-23 17:30:44
5.3 考研真題與典型題詳解[視頻講解]
一、概念題
1.流動性陷阱(liquidity trap)(人行1999研)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流動性陷阱是凱恩斯的流動偏好理論中的一個概念。又稱凱恩斯陷阱或靈活陷阱,是指當利率水平極低時,人們對貨幣需求趨于無限大,貨幣當局即使增加貨幣供給也不能降低利率,從而不能增加投資引誘的經濟狀態。當利率極低時,有價證券的價格會達到很高,人們為了避免因有價證券價格跌落而遭受損失,幾乎每個人都寧愿持有現金而不愿持有有價證券,這意味著貨幣需求會變得有無限彈性,人們對貨幣的需求量趨于無限大,表現為流動偏好曲線或貨幣需求曲線的右端會變成水平線。在此情況下,貨幣供給的增加不會使利率下降,從而也就不會增加投資引誘和有效需求,當經濟出現上述狀態時,就稱之為流動性陷阱。但實際上,以經驗為根據的論據從未證實過流動性陷阱的存在,而且流動性陷阱也未能被精確地說明是如何形成的。
2.貨幣供求論
答:凱恩斯把利息定義為是對人們放棄流動性偏好的報酬,因此決定利率的是貨幣因素而非實際因素,建立了貨幣供求論以分析利率的決定因素。他認為利率取決于貨幣的供求,貨幣供應是由中央銀行決定的外生變量,貨幣需求則取決于人們的流動性偏好。當人們的流動性偏好增強時,愿意持有的貨幣數量增加,當貨幣供應不變時利率就會上升;反之,當貨幣需求減少而貨幣供應不變時,利率就會下降。因此利率是由流動性偏好所決定的貨幣需求與貨幣供應共同決定的。該理論可用圖2-2表示。
圖2-2中的貨幣供應曲線M因由貨幣當局決定,故為一條直線;L是貨幣需求曲線,兩線相交點決定利率。但L越向右越與橫軸平行,表明M線與L線相交于平行部分時,由于貨幣需求無限大,利率將不再變動,即無論增加多少貨幣供應,貨幣都會被儲存起來,不對利率產生任何影響,這就是“流動性陷阱”說。
凱恩斯學派的利率決定論從貨幣的供求來考察利率的決定,糾正了古典學派完全忽視貨幣因素的偏頗,然而它又走到另一個極端,將投資、儲蓄等實質因素完全不予考慮,顯然是不合適的。
3.風險(risk)
答:風險是指人們從事某種活動或決策的過程中,預期未來結果的隨機不確定性。這種未來結果的隨機不確定性,是指出現正面效應和負面效應的不確定性。從經濟學的角度講,正面效應就是收益,負面效應就是損失。
金融市場的風險是指金融變量的各種可能值偏離其期望值的可能性和幅度。從風險的定義可以看出,可能值可能低于也可能高于期望值,因此風險絕不是虧損的同義詞,風險中既包含對市場主體不利的一面,也包含著有利的一面。金融風險的種類很多,按其來源可分為貨幣風險、利率風險、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營運風險;按會計標準可分為會計風險和經濟風險;按能否分散可分為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
4.費雪效應(Fisher effect)
答:費雪效應是指通貨膨脹率和利率在長期中同比例變化的關系。美國經濟學家費雪(Fisher)在其《利息理論》一書中闡述了這一關系。這一關系假定,在長期中通貨膨脹率等于預期通貨膨脹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如果一國的預期通貨膨脹率上升,最終會導致該國貨幣存款利率的同比例上升;反之,如果預期通貨膨脹率下降,最終會導致貨幣存款利率的同比例下降。從國際資本流動來看,費雪效應體現了通貨膨脹率、利率和匯率變化的關系。當其他條件不變時,若一國的預期通貨膨脹率上升,在外匯市場上將導致該種貨幣的貶值;根據利率平價理論,這最終將導致該國貨幣存款利率的上升。這一關系還可以用相對購買力平價理論和利率平價理論的結合來說明。相對購買力平價表明,在一定時期內兩國貨幣匯率變動的百分比等于兩國通貨膨脹率之差。利率平價表明,兩國貨幣匯率預期變動的百分比等于兩國貨幣存款的預期收益率之差,即兩國貨幣存款未來的利率之差。在長期中,兩國貨幣的匯率變動即為兩國貨幣匯率的預期變動。這樣,兩國貨幣存款未來利率之差就等于兩國通貨膨脹率之差。用公式表示:

分別代表兩國貨幣存款的利率,
分別代表兩國的通貨膨脹率。該公式表明,在其他條件不變時,一國通貨膨脹率的上升最終將導致該國貨幣存款利率同比例上升。
5.市場均衡(market equilibrium)
答:市場均衡又稱“市場出清”,是指市場在兩種相反的市場力量——需求和供給剛好相等時所處的一種相對靜止狀態。也就是買者愿意而且能夠購買的數量正好與賣者愿意而且能夠出售的數量相等。在這種狀態下,市場上既沒有超額需求,也沒有超額供給,市場供求處于出清狀態。市場均衡分為局部市場均衡(亦稱馬歇爾均衡)與一般市場均衡(亦稱瓦爾拉斯均衡)。
在本章中,市場均衡特指債券市場上,債券供給和債券需求達到相等狀態時候的局部市場均衡。
6.可貸資金論(The Loanable Funds Theory of Interest)
答:可貸資金論是指英國的羅伯遜和瑞典的俄林提出的一種利率理論。該理論既反對古典學派對貨幣因素的忽視,也抨擊凱恩斯完全否定非貨幣因素作用的觀點。
它認為,借貸資金的需求和供給均包括兩個方面,借貸資金需求來自某期間投資流量和該期間人們希望保有的貨幣余額,其中投資和貨幣需求均與利率是負相關關系;借貸資金的供給來自于同一期間的儲蓄流量和該期間貨幣供給量的變動,其中儲蓄和貨幣供給均與利率呈正相關關系。用公式表示為:DL=I+ΔMd,SL=S+ΔMs。利率的決定便建立在可貸資金供求均衡的基礎上,均衡條件為:I+ΔMd=S+ΔMs。如圖5-11。如果投資與儲蓄這一對實際因素的力量對比不變,則貨幣供需力量的變化足以改變利率,因此,利率在一定程度上是貨幣現象。可貸資金理論從流量的角度研究借貸資金的供求和利率的決定,可以直接用于金融市場的利率分析。

圖5-11 可貸資金理論
二、選擇題
1.下列利率決定理論中,哪一理論強調投資與儲蓄對利率的決定作用?( )(浙江財經學院2011金融碩士)
A.馬克思的利率論
B.流動偏好論
C.可貸資金論
D.實際利率論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案】D
【解析】實際利率論強調非貨幣的實際因素在利率決定中的作用。它們所注意的實際因素是生產率和節約。生產率用邊際投資傾向表示,節約用邊際儲蓄傾向表示。投資流量會因利率的提高而減少,儲蓄流量會因利率的提高而增加。故投資是利率的遞減函數,儲蓄是利率的遞增函數。而利率的變化則取決于投資流量與儲蓄流量的均衡。A項,馬克思的利率論強調平均利潤和借貸資本供求;B項,流動偏好論強調貨幣因素;C項,可貸資金論綜合考慮了實際因素和貨幣因素。
2.相對于千差萬別的風險溢價,無風險利率就成為( )。(中央財大2006研)
A.實際利率
B.市場利率
C.基準利率
D.行業利率
【答案】C
【解析】一般來說,利息包含對機會成本的補償和對風險的補償,那么利率則包含機會成本補償水平和風險溢價水平。之所以叫風險“溢價”,是由于風險的存在而必須超出機會成本補償支付更多的金額。于是形成這樣一個表達式:利率=機會成本補償水平+風險溢價水平利率中用于補償機會成本的部分往往是由無風險利率表示。在這個基礎上,由于風險的大小不同,風險溢價的程度也千差萬別。相對于千差萬別的風險溢價,無風險利率也就成為“基準利率”。
3.決定利率水平的因素是復雜多樣的,主要有( )。
A.平均利潤率
B.借貸資金的供求關系
C.國際收支狀況
D.預期通貨膨脹率
E.均衡利率
【答案】ABCD
【解析】利率是計算使用借貸資金報酬的依據,決定其水平的因素主要包括:①平均利潤率;②借貸資金的供求關系;③預期通貨膨脹率;④中央銀行貨幣政策;⑤國際收支狀況。
三、判斷題
1.利率變動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其中包括貨幣供求。當貨幣供給增加,超過貨幣需求時,利率水平就會上升。( )
【答案】錯
【解析】利率變動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其中包括貨幣供求。當貨幣供給增加,超過貨幣需求時,利率水平就會下降。
2.利率市場化是指中央銀行完全放棄對利率的調控,利率完全由市場決定。( )
【答案】錯
【解析】利率市場化并不是指中央銀行完全放棄對利率的調控,利率完全由市場決定。從各國利率市場化的過程來看,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的目標是將利率提高到接近市場均衡狀態的水平,保持經濟、金融運行穩定;第二階段的目標是通過擴大利率浮動范圍,下放利率浮動權,以完善利率浮動機制;第三階段的目標是通過增加金融交易品種,擴大交易規模,形成金融資產多樣化,最終實現利率市場化。
3.利率水平變動對資金供求有重要影響,并進而影響一國宏觀經濟狀況及其國際收支,但利率只是影響宏觀經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變量,而不是全部作用變量。( )
【答案】對
4.因為考慮了通貨膨脹因素,所以名義利率必然高于實際利率。( )
【答案】錯
【解析】雖然考慮了通貨膨脹因素,名義利率并不一定高于實際利率。當通貨膨脹率為零時,名義利率等于實際利率。
5.凱恩斯的流動偏好論認為利率是由借貸資金的供求關系決定的。
【答案】錯
【解析】凱恩斯的流動偏好論認為利率取決于貨幣供求均衡點。
6.IS-LM理論則認為利率是由資本的供求均衡點所決定。
【答案】錯
【解析】IS-LM理論則認為利率是由儲蓄、投資、貨幣供給、貨幣需求等多種供求因素共同決定的。
四、簡答題
1.試用利率決定理論分析貨幣供應量增長與利率水平的關系。(人行2006研)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利率決定理論是研究利率如何決定,什么因素影響利率的理論,主要有以下幾種理論:
(1)古典利率決定理論
古典利率決定理論認為資金的供給來自于儲蓄,資金的需求來自于投資,從而儲蓄和投資決定了均衡的利率。投資是利率的減函數,儲蓄是利率的增函數,投資和儲蓄相等是得到了均衡的利率和投資量、儲蓄量。
由此理論說明貨幣供給量與利率的關系,以貨幣供給量增加為例:
貨幣供給量增加,人們的實際貨幣余額增加, 儲蓄增加,因此利率下降。但同時,貨幣供給量增加,使的資產價格(如股票、債券)上升,企業投資增加,從而利率下降。
(2)凱恩斯的流動偏好理論
凱恩斯認為利息是人們放棄流動性偏好的報酬,因此決定利率的是貨幣因素而非實物因素。貨幣供給是由中央銀行控制的,是外生變量;貨幣需求取決于人們的流動性偏好。凱恩斯把貨幣需求又分為交易性、預防性和投機性需求,前二者與收入成正比,后者與利率成反比。這樣貨幣需求是利率的減函數,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共同決定了均衡的利率。
根據該理論說明貨幣供給量與利率的關系,下面以貨幣供給量增加為例:
①流動性效應:貨幣供給增加,貨幣供給曲線右移,利率下降。②實際貨幣余額效應:貨幣供給增加,使實際貨幣余額增加,增加了居民的財富,因此會刺激消費,使總需求擴大,收入增加,貨幣交易性需求增大,從而使利率上升。 ③價格水平效應:貨幣供給增加,使價格上升,人們希望持有更多的名義貨幣余額,使利率上升。④預期通脹效應:貨幣供給增加,價格上升,人們形成物價持續上升的預期,使利率上升。因而,在上述各種效應的綜合作用下,貨幣供給的變化對利率的影響是不確定的。
(3)可貸資金理論
可貸資金理論認為,利率取決于可貸資金的需求和供給的相互作用。可貸資金的供給包括儲蓄和銀行體系創造的新增貨幣量。可貸資金的需求包括投資和新增的貨幣需求。因此,可貸資金供給和需求的均衡取決于商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均衡。因此,利率是由可貸資金的供求相等時決定。
由此理論說明貨幣供給量與利率的關系,以貨幣供給量增加為例:
貨幣供給增加,使可貸資金的供給增加,可貸資金供給曲線右移,利率下降。
綜上,從三種利率決定理論來分析,貨幣供給增加時,對利率的影響是不確定的。
2.評價IS-LM決定利率理論。(中南財大2002研)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1)IS-LM模型是由漢森和希克斯提出的利率和收入決定模型。該理論認為,利率是一種特殊的價格,必須從整個經濟體系來研究它的決定,因此需要將非貨幣因素和貨幣因素結合起來,運用一般均衡的方法來探索利率的決定。有關利率決定的數學方程式為:
①投資函數I=I(r),
②儲蓄函數,S=S(y),
③貨幣需求函數,L=L(y,r),
④貨幣供應量,。
均衡利率的決定
均衡條件為I=S和L=M。將以上各式分別代入得I(r)=S(y)和L(y,r)=M。在商品市場上,投資與利率負相關,儲蓄與收入正相關,根據投資與儲蓄的恒等關系,可以得到一條向下傾斜的IS曲線,線上任何一點代表商品市場上投資與儲蓄相等條件下的局部均衡利率和收入水平。在貨幣市場上,貨幣需求與利率負相關,與收入正相關,而貨幣供應量一定。根據貨幣需求與貨幣供應的相等關系,可以得到一條向上傾斜的LM曲線,曲線上任一點意味著貨幣市場上貨幣供求相等情況下的局部均衡利率和收入水平。IS曲線與LM曲線相交,就可以得到貨幣市場與商品市場同時均衡時的一般均衡利率和收入水平。如圖5-12所示。

圖5-12 IS-LM框架下
(2)該理論既克服了古典學派的利率理論只考慮商品市場均衡的缺陷,又克服了凱恩斯學派的利率理論只考慮貨幣市場均衡的缺陷,同時克服了新古典學派忽視兩個市場各自均衡的缺陷,因此被認為是解釋利率決定最成功的理論。
3.簡要說明凱恩斯利率理論的基本要點。(首都經貿大學2005研)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凱恩斯認為在現代經濟中,貨幣的借貸和利息的支付都以貨幣形式進行,表現為一定量的現在貨幣與一定量的未來貨幣相交換。因此,利息完全是一種貨幣現象,利率的高低由貨幣的供求來決定,在此基礎上建立了貨幣供求論以分析利率的決定因素。
凱恩斯的利率理論的基本要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利率是由貨幣需求和貨幣供給所決定。這與古典利率理論強調儲蓄、投資等實物因素決定利率的觀點相反,凱恩斯的利率決定理論強調貨幣因素對利率的影響。
第二,貨幣需求取決于人們的流動性偏好,而利息就被定義為人們放棄流動性偏好的報酬。他認為,在現代貨幣信用制度中,由于未來的不確定性,人們持有的財富(股票、債券等)帶來收益的同時,也有蒙受損失的風險,并且流動性較差;貨幣作為一種特殊形式的資產,是社會財富的真正代表,可隨時轉化為其他商品,具有完全的流動性和最小的風險性,但貨幣不能生息。因此人們對貨幣具有流動性偏好,即考慮持有財富的形式時,大多傾向于選擇貨幣,其動機包括:①交易動機,人們持有貨幣以備日常之需,它與收入成正比;②預防動機,人們為應付緊急需要而保有一部分貨幣,它也與收入成正比;③投機動機,人們持有貨幣以備將來投機獲利,它是利率的減函數。
第三,貨幣供應是由中央銀行決定的外生變量,而利率取決于貨幣的供求均衡點。當人們的流動性偏好增強時,愿意持有的貨幣數量增加,當貨幣供應不變時利率就會上升;反之,當貨幣需求減少而貨幣供應不變時,利率就會下降。
4.簡要評述古典學派和凱恩斯學派的利率決定理論。
答:(1)古典學派的利率決定理論是實際利率論。
該理論是指凱恩斯主義出現之前,傳統經濟學中的利率理論。它強調產出與利率水平完全由非貨幣的實際因素即生產率和節約率決定,而不受貨幣因素的影響。其中生產率用邊際投資傾向表示,投資流量因利率的提高而減少,故投資是利率的減函數,I=I(r)且;而節約率用邊際儲蓄傾向表示,儲蓄流量因利率的提高而增加,故儲蓄是利率的增函數,S=S(r)且
>0。儲蓄者愿意提供的資金與投資者愿意借入的資金相等時利率達到均衡水平,因此利率由投資函數和儲蓄函數共同決定。如圖5-13所示。

圖5-13 實際利率論
在圖5-13中,I為投資曲線,I線向下傾斜,表示投資與利率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S為儲蓄曲線,S線向上傾斜,表示儲蓄與利率之間存在正相關系。I、S兩條曲線的交點所決定的利率r0為均衡利率。若當投資不變而邊際儲蓄傾向提高使S線右移到S′時,均衡點決定的利率就會從r0下降至r1;當儲蓄不變而邊際投資傾向提高使I線右移至I′時,均衡點決定的利率就會從r0上升至r2。
它以薩伊法則為基礎,認為一個自由競爭的經濟會自動達到充分就業的均衡狀態。片面強調技術水平、資本、資源等真實因素對利率的作用,忽視了貨幣因素,是有失偏頗的。
(2)凱恩斯學派的利率決定理論。
與“古典”利率理論強調儲蓄、投資等實物因素決定利率的觀點相反,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認為在現代經濟中,貨幣的借貸和利息的支付都以貨幣形式進行,表現為一定量的現在貨幣與一定量的未來貨幣相交換。因此,利息完全是一種貨幣現象,利率的高低由貨幣的供求來決定,在此基礎上建立了貨幣供求論以分析利率的決定因素。
首先,貨幣需求取決于人們的流動性偏好,而利息就被定義為人們放棄流動性偏好的報酬。他認為,在現代貨幣信用制度中,由于未來的不確定性,人們持有的財富(股票、債券等)帶來收益的同時,也有蒙受損失的風險,并且流動性較差;貨幣作為一種特殊形式的資產,是社會財富的真正代表,可隨時轉化為其他商品,具有完全的流動性和最小的風險性,但貨幣不能生息。因此人們對貨幣具有流動性偏好,即考慮持有財富的形式時,大多傾向于選擇貨幣,其動機包括:①交易動機,人們持有貨幣以備日常之需,它與收入成正比;②預防動機,人們為應付緊急需要而保有一部分貨幣,它也與收入成正比;③投機動機,人們持有貨幣以備將來投機獲利,它是利率的減函數。
其次貨幣供應是由中央銀行決定的外生變量,而利率取決于貨幣的供求均衡點。當人們的流動性偏好增強時,愿意持有的貨幣數量增加,當貨幣供應不變時利率就會上升;反之,當貨幣需求減少而貨幣供應不變時,利率就會下降。
如圖5-14所示。交易動機和預防動機均與收入成正比,合起來用L1(Y)表示,則

圖5-14 貨幣供求均衡及利率決定
;投機動機可用L2(r)表示,則
。設貨幣需求為Md=L1(Y)+L2(r)。由貨幣供給等于貨幣需求,可以決定均衡的利率水平,即由MS=Md=L1(Y)+L2(r)來決定r的水平。
凱恩斯學派的利率理論從貨幣的供求考察利率的決定,糾正了古典學派完全忽視貨幣因素的偏頗,然而同時它又走到另一個極端,將儲蓄、投資等實際因素完全不予考慮,顯然也是不合適的。
5.簡要說明西方利率理論中古典利率理論、可貸資金理論與流動性偏好理論的異同。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1)西方利率決定理論中,最有影響的利率決定理論包括:古典利率理論、可貸資金利率理論、流動性偏好利率理論。
①古典利率理論。其主要思想包括:利率由實際因素投資和儲蓄或生產率與節約率決定,投資是對資金的需求,隨利率上升而減少,儲蓄是對資金的供應,隨利率上升而增加,利率是資金需求與供給相等時的價格。這種理論強調的是非貨幣的實際因素在利率決定中的作用。
②流動性偏好利率理論。它是由凱恩斯提出的一種偏重短期貨幣因素分析的貨幣利率理論。根據流動性偏好利率理論,貨幣需求包括交易性需求,預防性需求和投機性需求。貨幣供給表現為滿足收入和利率函數的貨幣需求的供應量,是政策變量,取決于貨幣政策,利率是資金需求與供給相等時的價格。流動性偏好利率理論可表示為:
Md=M(Y,I)
Md=KY+L(I)
Md=Ms
③可貸資金論。由英國的羅伯遜和瑞典的俄林提出,認為借貸資金的需求和供給均包括兩個方面,借貸資金需求來自某期間投資流量和該期間人們希望保有的貨幣余額;借貸資金的供給來自于同一期間的儲蓄流量和該期間貨幣供給量的變動。其中貨幣供給與利率呈正相關關系;而貨幣需求與利率則是負相關關系。就總體來說,均衡條件為:I+ΔMd=S+ΔMs。這樣,利率便決定于可貸資金供求的均衡。可貸資金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央銀行的控制,因此政府的貨幣政策成為利率決定的因素而必須考慮。
(2)古典利率決定理論和流動性偏好利率理論、可貸資金利率理論之間的區別表現在:
①在利率決定因素上:古典利率決定理論主要強調非貨幣的實際因素在利率決定中的作用,這種實際因素是投資和儲蓄或生產率與節約;而流動偏好利率理論強調貨幣因素的作用,忽視實際因素的作用;可貸資金理論既強調貨幣因素又注重實際因素的分析。
②在對貨幣的分析上:流動性偏好利率理論與可貸資金利率理論之間也存在分歧,主要表現:流動性偏好利率理論中的貨幣供求是存量,而可貸資金利率理論是對貨幣供求流量的分析;流動性偏好利率理論主要分析短期市場利率,而可貸資金利率理論主要研究實際利率的長期波動;流動性偏好利率理論是短期貨幣利率理論,而可貸資金理論是長期實際利率理論。
五、論述題
我國利率市場化的條件是否已經具備?我國利率市場化的步驟是什么?應注意哪些問題?(北大2003研)
答:(1)利率市場化指國家放棄直接的利率管理,建立以市場利率為基礎,能靈敏反映市場資金供求狀況,并具有靈活有效傳導機制的間接調控利率體系的變革過程。在實現了利率市場化的條件下,借貸雙方將根據市場信息自主決定借貸利率,國家不直接制定金融機構的存款利率和市場融資利率,但要通過調整中央銀行控制的利率,并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調節市場資金供求狀況來調節金融機構利率和市場利率。
(2)目前實現利率市場化的條件還不充分,但推行利率市場化進程的條件已具備了一些。主要表現在:①經濟穩定是利率市場化的首要條件。目前我國宏觀經濟穩定,經濟發展態勢良好,具備實行利率市場化的基礎。②金融監管和風險防范意識進一步提高,金融市場逐步完善。只有一個統一、開放、高效、有序的金融市場,才能防止短期資金大規模快速流動,造成短期內利率的大起大落,給本國經濟帶來危害。③國有企業和商業銀行對利率的敏感性、風險意識與內在約束不斷增強,初步具備對利率市場化后風險增加的承受能力。④物價水平低,金融市場初具規模,市場資金寬松,不用擔心市場化后,利率會大幅攀升。
(3)我國利率市場化目標是建立以中央銀行利率為基礎,以貨幣市場利率為中介,由市場供求決定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水平的市場利率體系和形成機制。在我國當前的經濟金融背景下,要想一步到位實現目標是不現實的,需要從實際出發,實行漸進式的利率改革。按照“先外幣,后本幣;先貸款,后存款;先農村,后城市;先大額,后小額;先長期,后短期”的大致順序逐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并有可能相互交叉。具體而言,可以分為以下幾步:
第一步,先放開同業拆借利率,即貨幣市場利率,它由金融機構之間的交易行為形成,最終反映市場上資金供求狀況。這一步極為關鍵,而且震動比較小。當形成一個短期市場基準利率之后,既有利我國統一貨幣市場的形成,也為貨幣政策的改革提供了基礎。
第二步,在貨幣市場利率放開之后,可根據貨幣市場基準利率較頻繁地調整銀行對工商企業的貸款利率,使貸款利率略高于貨幣市場利率。這時,貸款利率接近市場均衡利率,工商企業資金的機會成本接近市場化,增加了企業經營行為對利率的敏感性。
第三步,在貨幣市場利率放開后,可立即著手國債發行利率的市場化,即用招標或拍賣方式發行國債。這樣,國債二板市場價格與貨幣市場利率銜接,機構投資者的增多可以進一步擴大規模,活躍交易。
第四步,中國人民銀行依據貨幣市場利率主動調整央行貸款利率,同時取消存款準備金和超額儲備的存款利率。從而使央行貸款利率成為貨幣市場的主導信號,讓商業銀行更加積極地參與貨幣市場和國債市場交易,調節頭寸余缺和超額儲備。這時央行再貸款利率、貨幣市場利率、國債二板市場價格已形成一個銀行間市場利率體系,為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操作提供很好的市場環境。
第五步,貨幣當局依據貨幣市場利率規定1年期貸款基準利率,其他期限貸款利率由商業銀行自行套算,并允許商業銀行根據客戶的不同信譽在一定幅度內浮動貸款利率。
第六步,在允許貸款利率可浮動后,就可考慮存款利率的浮動幅度。為了防止惡性競爭,可以規定存款利率上限,但要經常調整。
第七步,利率市場化改革走到這一步,全面放開存、貸款利率已經是水到渠成。此時,以央行再貸款利率為主導的市場利率體系已基本建立起來了。
(4)利率市場化是個相當復雜的工程,有一些重要的問題需要進行探討。
①國有銀行不良資產的比重仍然較大,金融監督機制雖然有一定改進,但有待進一步完善。此時利率市場化推進速度過快,可能導致惡性競爭,產生金融風險。②我國銀行資金主要流向國有企業,因此國有企業運營效率不高,會使資金改變流向,轉到效率高的民營企業。可能會使國企陷入困境,造成社會問題。③利率市場化是匯率市場化的前提。利率市場的開放應與匯率市場化、資本項目的開放聯系起來考慮,并有整體安排。④金融市場需要進一步規范和完善。應擴大票據承兌貼現業務,培育發展包括商業票據在內的票據市場,完善同業拆借市場和債券市場運作機制,進一步開展公開市場業務,擴大債券回購交易品種和范圍。⑤加快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為利率市場化提供分散和規避利率風險的場所。
- CorelDRAW 2022平面設計案例教程(全彩慕課版)
- 3D服裝設計與應用
- 國際商法(雙語版·第2版)
- 社會工作者《社會工作實務(中級)》(2010年修訂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設計美學
- 2020年暨南大學803西方經濟學考試大綱解析
- 深入理解FPGA電子系統設計:基于Quartus Prime與VHDL的Altera FPGA設計
- 2020年黑龍江公務員錄用考試專項教材:言語理解與表達【考點精講+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經濟應用文寫作(第3版)
- 安全伴我行:新時代安全教育教程
- 許小明《新編日語教程3(第三版)》學習指南【課文重點+詞匯剖析+語法精解+拓展知識+全文翻譯】
- 物流成本管理
- 環境化學知識問答
- 電化學分析儀器設計與應用
- 羅默《高級宏觀經濟學》(第4版)課后習題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