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高等學校的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

一、選擇題

1.1952年開始進行的中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對高等學校產生的重要影響是(  )。

A.從單一走向多樣    

B.從精英教育走向大眾教育

C.由培養專才到培養通才 

D.由培養通才到培養專才

【答案】D

【解析】1952年院系調整的特點是:除保留少數文理科綜合性大學外,按行業歸口建立單科性高校;大力發展獨立建制的工科院校,相繼新設鋼鐵、地質、航空、礦業、水利等專門學院和專業。因此,這次的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對我國高等學校產生的重要影響是由原來的培養通才轉變到了培養專才。

2.以師資力量雄厚、培養的博士質量高為特點的學校是(  )。

A.文理學院

B.研究性大學    

C.公立大學

D.高等教育學院

【答案】B

【解析】研究性大學匯集著最為優秀的師資和先進的教學科研設備等資源,為研究型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這些學校具有學術探索和學術自由的傳統,能為研究型人才的培養提供優良的學術環境;同時是先進文化和創新知識產生與傳播的基地,能為研究型人才的培養提供知識的源泉。因此,這些學校以師資力量雄厚、培養的博士質量高為特點。

3.以倡導“通才教育”、“讀名著”而聞名的教育家是(  )。

A.赫欽斯  

B.科南特 

C.馬利坦   

D.克拉克·拉爾

【答案】A

【解析】赫欽斯是美國教育家,永恒主義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赫欽斯提倡永恒主義教育哲學,強調人的理性發展,主張一種適用于任何時代的教育。由此出發,赫欽斯提出了“普通教育”的思想。赫欽斯認為,“普通教育”的核心任務是理智能力的訓練。為了訓練和發展學生的理智能力,必須對他們進行系統的、整體的、基礎的訓練。于是,赫欽斯又提出了“通才教育”的思想,試圖克服教育過分專業化的弊病。赫欽斯特別強調西方經典名著在大學教育中的地位。赫欽斯認為,西方經典名著不僅有助于學生思考問題,而且有助于解決現代問題。

4.1952年開始進行的中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主要的學習和借鑒對象是(  )。

A.美國

B.蘇聯

C.日本

D.法國

【答案】B

【解析】我國從1952年秋季開始,在專業設置、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教材、教學方法等各個方面,全面照搬蘇聯高校的辦學經驗和方法。

5.根據學術門類劃分或職業門類劃分,將課程組合成不同的專門化領域,這些組合被稱為(   )。

A.課程

B.專業

C.教學計劃

D.教學大綱

【答案】B

【解析】專業是指根據學術門類劃分或職業門類劃分,將課程組合成不同的專門化領域。高等學校的專業結構即不同學科領域的高等教育的構成狀態,一般以高等教育機構所授學位、文憑與證書的科類劃分為準。高等教育的專業結構應與一定的經濟結構及相應的各類專門人才需求相適應。

6.學科發展的穩定性與可持續發展,主要涉及(  )。

A.學科的發展潛力

B.學科發展的成熟水平

C.學科發展布局的整體性 

D.學科影響的社會性

【答案】A

【解析】學科的發展潛力是高等學校學科設置的影響因素之一,它主要涉及到學科在高等學校設置中的穩定性和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因此,答案為A。

7.1998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類》中確立的專業數是(  )。

A.510個 

B.671個 

C.504個 

D.249個

【答案】D

【解析】1998年我國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類》中確立了11個學科大類,設立的專業數是249個。主要包括:哲學3種,經濟學4種,法學12種,教育學9種,文學66種,歷史學5種,理學30種,工學70種,農學16種,醫學16種,管理學18種。因此,答案選D。

8.目前我國高等學校學科專業設置共設(  )個學科大類。

A.10 

B.11 

C.12 

D.13

【答案】B

【解析】1998年我國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類》中確立了11個學科大類,設立的專業數是249個。主要包括:哲學3種,經濟學4種,法學12種,教育學9種,文學66種,歷史學5種,理學30種,工學70種,農學16種,醫學16種,管理學18種。因此,答案選B。

9.高等學校內部的學科和專業設置,不受下列哪項因素的制約?(  )

A.學科自身發展的學術性 

B.高等學校學科發展與布局的整體性

C.學生發展水平 

D.學科影響的社會性

【答案】C

【解析】高等學校內部的學科和專業設置受到很多因素制約,其中包括學科自身發展的學術性、高等學校學科發展與布局的整體性、學科影響的社會性等等,而學生的發展水平則不是影響因素。因此,答案為C。

10.學科的主干知識和基本結構體系是否完整,與其他學科知識之間的兼容性等,主要涉及(   )。

A.學科的發展潛力

B.學科發展的成熟水平

C.學科發展布局的整體性 

D.學科影響的社會性

【答案】B

【解析】學科發展的成熟水平是高等學校學科設置的影響因素之一,它主要涉及學科的主干知識和基本結構體系是否完整,與其他學科知識之間的兼容性等問題。因此,答案為B。

11.制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依據不包括(  )。

A.國家的教育方針

B.高等教育的總體培養目標

C.學位條例

D.學校教學目標

【答案】D

【解析】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要與國家的教育方針、高等教育的總體培養目標一致,同時,學位條例也是制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依據,而學校教學目標是更為具體的目標層次,不是制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依據,它的制定也要依據上述三個因素。因此,答案為D。

12.現代社會發展對高等學校所培養的人才的基本素質要求是(  )。

A.具有創新精神 

B.具有寬厚的基礎知識

C.具有競爭意識 

D.具有法律意識

【答案】A

【解析】在諸多方面的人才素質中,突出人的創新精神是時代的需要。現代社會發展對高校所培養的人才提出了很多要求,其中具有創新精神是對高校培養出來的人才的基本素質要求。因此,答案為A。

13.下列有關高等學校專業劃分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專業劃分的依據越來越向學科分類標準靠攏

B.專業的劃分與職業分工區別越來越明顯

C.當前高等學校的專業設置,往往直接指向某一具體的行業

D.當前高等學校的專業設置,立足于為某一大的行業類別提供人力資源

【答案】C

【解析】從高等教育學科發展的歷史來看,專業劃分呈現如下發展趨勢:劃分的依據越來越向學科分類標準靠攏;專業劃分與職業劃分有著越來越明顯的區別;專業設置并不直接指向某一具體的行業,而是立足于為某一大的行業類別提供人力資源。因此,答案為C。

二、填空題

1.(  )是按學問性質劃分的門類或研究領域,是高等學校及專業性質分類的基本標準之一。

【答案】學科

2.學科是一個(  ),專業是一個教學范疇。

【答案】知識范疇

3.專業的劃分,主要以社會職業分工、(  )、科學技術和文化發展狀況及(  )為依據。

【答案】學科分類;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需要

4.我國有計劃地按專業培養人才的教育模式,是在(  )年開始的院系調整過程中形成的。

【答案】1952

5.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高等學校的專業設置與調整要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公民個人的需要為(   )。

【答案】基本出發點

6.在諸多方面的人才素質中,突出人的進取性和(  )是時代的需要。

【答案】創新精神

7.按專業組織教學,培養(  )是現代高等學校的主要特點之一。

【答案】高級專門人才

8.廣義的專業是指(  ),尤指需要經過高等專門化教育后方能從事的復雜勞動的職業。

【答案】專門職業

9.高等教育經歷了一個從單一性到(  ),從(  )向專業教育的發展過程。

【答案】多樣性;普通教育

10.把學科的設置和選擇權利還給學校,其實是把學科的(  )和(  )交給學校。

【答案】選擇權;發展權

11.專業是高等學校培養專門人才的基本教育單位,主要由特定的(  )和相應的(  )組成。

【答案】專業培養目標;課程體系

12.學位條例是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標準的(  )。

【答案】重要依據

三、名詞解釋

1.學科

答:學科是根據學校的任務、學生年齡特征和發展水平,選擇必須掌握的某門科學的基礎知識所組成的教學科目,也就是某門科學的基礎。在中小學,凡在科學上還有爭議和未經確定的東西,不應包括在學科之內。學科多是從具體事物和現象的描述開始,然后轉向關系、定義、規律的揭示。目前我國中學開設政治、語文、外語、數學以及勞動技術等學科。學科的設置是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科學合理安排。同時要注意知識之間的銜接性和學科的相對完整性。

2.素質

答:素質是指人們與生俱來的自然特點與后天獲得的一系列穩定的社會特點的有機結合。素質結構的最基本的成分是自然素質(或稱生理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與社會素質。社會素質是后天獲得的多種多樣的素質的總稱,可以劃分為多種,主要包括政治素質、思想素質、道德素質、業務索質、審美素質、勞動技術素質等。當今世界,教育在綜合國力的形成中處于基礎地位,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于勞動者的素質,取決于各類人才的數量和質量。知識和人才、民族素質和創造能力越來越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成為推動和制約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

三、簡答題

1.簡述高等學校學科設置的影響因素。

答:近代科學的發展,推動了學科的分化,且分化的速度有越來越快的趨勢。但并不是所有的學科都能在高等學校中得到專門的設置和發展。一個學科能否在高等學校中得到專門設置和發展,從學科自身的角度看,主要的影響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科發展的成熟水平

這主要涉及學科的主干知識和基本結構體系是否完整,與其他學科知識之間的兼容度等問題。一般來說,高等學校在考慮學科設置時,成熟度高的學科比較容易被接受,而成熟度較低的學科,在高等學校中則比較難以得到專門的設置。但這種情況也不是絕對的,特別是對一些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學來說,它們對前沿科學的研究,很多就是對一些非成熟學科,或者尚處于胚芽狀態,甚至還沒有出現任何征兆以示可能會發展成為一門學科的研究領域,給予了很大的容忍、關注與發展,結果就有可能會引發或促進一些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的誕生。

(2)學科的發展潛力

這主要涉及到學科在高等學校設置中的穩定性和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學科發展的潛力如何,一方面可以通過學科自身的建設與發展來表現,即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它的發展是否有科學的認識邏輯作基礎;另一方面通過對其他學科的影響力和輻射力來表現,即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它的學術規范和學科構架對相關學科,甚至整個科學發展是否能夠產生影響。

(3)高等學校的培養目標和辦學特色

在高等學校考慮學科設置時,不僅要從學科自身發展的學術性方面來考慮,還要通過學校不同學科的結構狀況來系統考慮不同學科的設置增減問題,考慮的出發點主要是高等學校的培養目標和辦學特色問題。從學科發展和高等學校的任務目標來看,高等學校是高深知識和高級專業人才積聚的地方。把學科的設置和選擇權利交還給學校,其實是把學科的選擇權和發展權交給學校。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可以說,高等學校最有權利決定某一學科應該得到怎樣的發展,這既適用于新興學科的出現與發展,也適用于傳統學科的淘汰與壓縮。

(4)學校的現實社會效應

在考慮學科設置問題時,學科的現實社會效應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學科設置是高等教育與社會需要之間的重要聯結點,因此,高等學校在考慮學科設置時,必須同時面對學科對高等學校學術理想的體現程度,以及對現實社會需要的滿足程度,顧此失彼,都會對學校的長遠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高等學校的學科設置,除了要受到上述因素的影響外,還會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響。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各因素之間也會彼此產生影響,不同高等學校要從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中,從不同角度決定學科設置的標準,從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學科結構體系。

2.高等學校專業設置和調整的原則與指導思想是什么?

答:專業設置與調整既要遵循現代科技發展的特點,又要依據一定的社會經濟發展的階段特征。專業設置的原則與指導思想包括以下幾點:

(1)遵循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人才培養的規律

專業設置既要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人才需求的數量、類型、質量、規格上的變化,又要遵循教育的內部規律,符合學科發展趨勢和人才培養規律,注意人才培養的超前性,注重專業設置與調整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適應學科、專業本身發展變化的需要

學科是專業設置的基礎,專業的內容和發展方向要與學科的形成、發展、變化相適應。致力于培養寬知識面的人才是專業設置與調整的必然趨勢。

(3)從實際出發,隨時調整專業結構

根據經濟結構的變化和專業發展趨勢,及時調整專業知識結構,淡化專業界限;并利用新理論、新技術不斷更新專業內容,及時反映學科發展的前沿和經濟、科技進展的水平。

(4)專業范圍覆蓋面較寬廣

拓寬專業口徑,增強人才適應性是當前專業改造的主要方向。

(5)專業設置布局的合理性

人才培養的長周期性和遲效性要求專業設置的布局應在人才預測的基礎上做出整體規劃,注意在全國范圍內合理、統一地布局。

(6)適合學校的辦學條件

高校在專業設置上,要力求穩定,避免頻繁變動,影響專業的建設,同時又要適應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及時根據本校辦學的實際條件進行合理的專業調整、充實和提高。

3.市場經濟體制下,該如何進行高等學校的專業設置和專業調整?

答:我國正在實現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經濟發展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引起了高等學校的專業設置的新變化。

(1)市場經濟條件下高等學校的專業設置與調整的基本要求

專業設置與調整應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公民個人的需要為基本出發點。

專業設置與調整要適應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水平和趨勢,更新、改造原有專業,積極扶植邊緣學科和交叉學科的新興專業。

專業設置與調整應符合高級人才成長的規律,以利于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為此應保持專業設置和教學內容的相對穩定性。

(2)市場經濟條件下高等學校專業設置與調整的具體做法

在適應當前我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高等學校的專業設置和調整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拓寬專業面,變專才教育為通才教育,增強學生適應能力和職業轉移能力;

改變專業培養的方式,如按專業大類培養學生;

在規劃學校專業建設時,要避免出現幾種傾向:一是一哄而上,盲目追求大而全;二是缺乏社會需求預測,盲目擴大招生數量。

4.未來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有哪些?

答: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培養人,任何歷史階段、任何形態的社會都是如此。但是培養什么樣的人,在不同時代和不同社會的回答卻是不同的。在人類跨入21世紀之際,教育應該培養什么樣的人正在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對21世紀人才素質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未來社會要求人才具有較高的人文精神和道德風貌

面對高度發展的科技與經濟帶來的物質繁榮和急劇的社會變化,每個人都必須正確對待與他人、與社會的關系,具備較高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品質。

(2)未來社會要求人才具有優化的知識和能力結構

未來社會需要人才具有扎實寬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合理的知識和能力結構,正如世界經濟和合作組織的柯林·博爾所指出的,未來人應持有三本教育“護照”,一本是學術性的,一本是職業性的,另一本是證明人的事業心、進取精神、創造能力和協調組織能力的。

(3)未來社會要求人才具有現代意識

這是未來市場經濟條件下對人才的新要求。優勝劣汰是市場經濟的規律,不論是經濟競爭、科技競爭還是經營管理的競爭,最根本的競爭在于人才的競爭和人的觀念的競爭。其中觀念的競爭要求未來人才具有作為現代人所必不可少的競爭意識、效益意識、法律意識和國際意識等。

(4)未來社會要求人才具有創新能力和協作精神

在諸多方面的人才素質中,突出人的進取性和創新精神是時代的需要。江澤民同志一再強調,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進取、開拓、創新是現代社會發展對高校所培養人才的基本素質要求。

5.簡述我國高等學校制定專業培養目標和規格的原則。

答:我國高等學校制定專業培養目標和規格的原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要與國家的教育方針、高等教育的總體培養目標一致

黨和政府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制訂了不同的教育方針和培養目標,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我國社會發展對教育提出的不同要求,高校專業培養目標的制定必須與之相適應。同時,學位條例也是制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依據。

(2)培養目標和規格要與社會需要相一致

專業培養目標是學校教學的質量參照標準和依據,反映社會對人才質量、規格與類型的要求,因此,培養質量與規格必須與社會對人才的現實需要保持一致。

(3)培養要求應與個人的發展相一致

專業培養目標應能夠體現出個體的差異性與基本規格要求的統一,體現質量標準的相對同一性與個體發展的差異性的統一。

(4)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規格的國際性

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的確定,應在充分考慮我國國情的前提下,適當地與國際高等教育接軌,在學習年限、課程體系、學分、教材、學位水平等方面盡可能與國際公認的要求接近。

四、論述題

當前我國高等學校專業設置中的主要問題是什么?該如何解決?

答:(1)當前我國高等學校專業設置中的主要問題

盡管近年來我國高等學校在學科專業結構調整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伴隨著專業布點的迅速增加,高校專業設置中也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和矛盾,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高等院校本身擴大規模、拓展發展空間的要求和專業目錄中專業數量減少之間的矛盾。在擴大高等院校辦學規模、擴招的前提下,各高等院校的積極性非常高漲,積極興辦新專業,以滿足擴大辦學規模和拓展發展空間的目的。但是,新頒布實施的專業目錄,專業數量明顯減少,使高校的專業設置增加和辦學規模的擴大遇到困難。

拓寬專業口徑對教師本身素質和知識面的挑戰。目前的絕大多數教師是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其本身的專業面較窄,對拓寬專業口徑有抵觸情緒,或在實施過程中,沒有或沒有能力按新的教學大綱實施教學內容。

專業設置的盲目性和隨意性。盲目性主要表現在專業設置的市場預測和科學論證不夠,有些學校不研究社會需求,因人設置專業,有什么條件就辦什么專業,和社會市場要求脫節。而專業設置的隨意性主要表現為一些學校不顧辦學條件,看到市場需要什么就設什么專業。這兩種極端的情況是比較普遍的,解決專業設置的盲目性和隨意性直接關系到今后的學生就業和人才培養的質量以及教育資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專業設置滯后于社會發展的需求,不適應社會需求的快速變化。高等教育的最大弊病之一就是人才培養的滯后性,這是因為人才培養的時間周期造成的,比較理想的專業設置模式應該是,對人才需求進行預測,超前設置專業,甚至以超前設置的專業進行超前人才的培養,帶動地方產業結構的改造和調整。但是,目前缺乏對學科專業設置工作的科學研究,而且社會評價機制也很薄弱。

目前專業設置的彈性較小,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也不適應社會多元化和多層次發展的要求,緊貼市場、適應需求的一批專業沒有得到充分發展。其主要表現為一方面缺乏精英型,有很大發展潛力和后勁的高層次的綜合素質人才,另一方面缺乏大量的面向市場、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具有實踐技能的技術應用型人才。

本科專業設置和研究生專業設置目錄之間的不匹配。從高等教育本身的發展規律要求,今后的發展趨勢為大學本科進行通才培養,而碩士研究生以上教育進行專才培養。研究生專業設置和本科生專業的設置要有一定的連續性和對應性。

新興、交叉、綜合性學科專業發展尚缺乏力度,有利于這些學科專業生長的制度和機制尚未形成,專業壁壘、學科壁壘森嚴,高校的學科專業、人才培養還不能及時反映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的發展趨勢。

教育資源在新興學科和傳統學科中分配的矛盾。目前的大部分專業都是農業和工業社會經濟結構的產物,不適應信息社會發展的需求,要加強新興學科專業的建設,這需要考慮兩個層面的問題:一是傳統學科的整合與改造,用高新技術來改造和提升傳統學科的技術含量,使傳統的產業煥發活力;二是加強新興學科的建設,帶動新興產業的產生和發展。這要解決好有限的教育資源在這兩類學科專業之間的合理配置。

在專業設置和學科調整方面產生的各種問題和矛盾,有體制、機制方面的原因,也有高等學校內部的原因。其主要原因是長期以來受計劃經濟模式的影響,專業設置的靈活度較小,政府行政行為較強,高等學校的辦學自主權不夠,有關專業設置的科學研究不力,對人才需求預測和社會發展趨勢認識模糊等。

(2)解決問題的建議

在國務院教育主管部門指導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地區(中心城市)從當地實際情況出發,全面規劃、論證本省、本地區高等院校的專業設置和布局,由教育部聘請專家評審,確定后的方案,由有關部門積極創造條件,分階段逐步實施。

加強人才需求趨勢的研究,以指導高等院校專業設置的調整,該功能應該在國家的領導下,由地方政府組織各高等院校進行研究、實施或委托社會評價咨詢機構進行。

社會評價機構對專業設置的評價。國家政府部門和委托社會評價部門來對大學的專業設置進行評價,對專業設置和辦學質量進行評價,這樣做相對比較科學,可以較好地處理在專業設置上的政府行為和學校辦學自主權的矛盾。

加強目前在校教師的概念更新和知識結構的改善,以適應拓寬專業口徑、改造舊專業和建設新專業的客觀需求。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潼南县| 延吉市| 荔浦县| 两当县| 郑州市| 卓资县| 彩票| 合水县| 杨浦区| 湟中县| 孟连| 阜阳市| 靖宇县| 阜城县| 佛山市| 临潭县| 宣威市| 崇明县| 巴林左旗| 五家渠市| 太康县| 印江| 永福县| 社旗县| 益阳市| 大理市| 旬邑县| 博客| 太和县| 沙雅县| 武宣县| 彭山县| 保德县| 奉新县| 黄梅县| 友谊县| 西城区| 思南县| 天柱县| 龙泉市| 南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