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2 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一、名詞解釋

1.青少年的界定

答:青少年可以從三方面來界定:

從生理觀點來定義,青少年是指生理各方面快速發育,即將具有生育能力的時期;

心理觀點認為,青少年是指心智達到一定的成熟狀態,具有抽象與邏輯思考的能力,且情緒較趨穩定時期;

社會學觀點認為,青少年是指開始于性成熟之時,何時結束由社會標準所決定。

2.青少年社會工作(中山大學2012年研)

答:青少年社會工作是指以青少年為案主的社會工作。青少年社會工作,是社會工作的重要實務領域,是把青少年作為工作和服務對象,通過運用關于青少年成長和發展的規律,以及社會工作專業的理念、理論、方法和技巧,來最大限度地發掘青少年的潛能,促進其全面健康發展,使其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的專業活動。

3.自我概念

答:自我概念又稱“自我影像”,是指個人對自己整體的了解和看法,包括個人的態度、意見、知覺反應或價值觀等。它包含以下幾方面內容:

自我概念是主觀性的,個人對自己的看法未必與客觀條件相符。

自我概念是可以學來的,換言之,適應生活良好的人往往知道如何適當地調適和改變個人的自我概念,以符合環境的實際需要。

處于詭異多變的主觀世界里,需要擁有一個積極、正向、穩定而健康的自我概念,才不致迷失方向。

在每個人成長過程中,某些對服務對象有重要意義的特殊人士(如父母、師長、親朋好友或恩人等)對服務對象自我概念的形成往往具有深遠的影響。

自我概念可以涵蓋3個層面:現實我(是真正的我)、理想我(是希望中的我)及客觀我(是別人眼中的我),這三個自我需要能相互運作充分發揮其功能,健康自我才得以出現。

4.青少年福利。(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4年研)

答:青少年福利實際上是對針對青少年時期的生理、心理、社會環境等方面的社會政策、專業科學知識以及具體行為等的總稱,其含義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廣義上的青少年福利,是指面向社會中的每一個青少年,旨在促進每個青少年全面健康發展的全面的福利服務;

狹義上的青少年福利,是指由特定形態的機構向特殊的青少年群體提供的一種特定的服務,該服務的提供者是有限而且是特定的,福利的享有者也不是社會中的全體青少年成員,而是特定的一部分青少年,服務的內容和數量也是相當有限的。青少年福利包括在整個社會福利體系中,是社會福利體系中的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

二、簡答題

1.簡述“青少年”的涵義。

答:青少年的涵義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青少年是一個生理特別發展的時期

生理的快速發展是青少年最明顯的特征。生理的急劇發展是青少年不同于其他人生階段或其他人群的最重要的特征。

(2)青少年是一個轉折期

青少年是兒童向成人的過渡。

從生理上,它是從萌芽發育為成人的過渡;

從心理上,是從不成熟的自我向成熟的自我的過渡;

從社會上,是從一個生理的人向一個社會的人的關鍵性過渡。

這一時期發生種種成長問題的幾率大大高于其他年齡段的人群。

(3)青少年是一個關鍵期

正因為青少年是人生發展的重要轉折期,因而這一時期的發展對人的一生具有關鍵性的作用。青少年期對人的影響則是全面的,不僅會影響到個體的生理心理,而且會全面影響其一生,婚姻、家庭甚至下一代。青少年期發生的各種障礙,將直接導致各種心理的、社會的危機。

(4)青少年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

青少年作為一個特殊的代群,因為生長發育的特殊性以及在社會生活中的特殊位置,青少年現象逐漸成為現代社會文化現象的一種。這是根植于時代文化基礎上的亞文化,是一種極具特征,既有積極意義又包含不安定因素的文化,其明顯的“反叛性”常常令成人社會產生煩惱和不安。

2.簡述青少年社會工作的三個層面。

答:青少年社會工作一般可分為微觀、中觀、宏觀3個層面。

(1)微觀層面一般指個人層面的社會工作,即針對青少年個體需求而開展的個案輔導服務;

(2)中觀層面指家庭和小組層面的社會工作,即針對青少年家庭以及有相同需要或背景的青少年群體,而開展的社會工作服務;

(3)宏觀層面指組織和社區社會工作,或者是針對法規或政策而進行的倡導或改變性工作,如建立青少年組織、開展社區工作、進行青少年法規、政策或制度的修改及倡導工作等。

3.簡述青少年社會工作的特點及原則。

答:(1)青少年社會工作的特點

由青少年社會工作的概念出發,我們認為青少年社會工作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特點:

在價值理念上更突出對青少年群體的多元化和主體性的尊重與接納;

在社會工作專業方法方面更強調在促進青少年自我認同和發揮群體示范性效應方面的整合性應用;

更加注重在優化社會環境方面的政策倡導。

(2)青少年社會工作的服務原則

青少年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群體,青少年社會工作必須遵循以下原則,才能使專業服務產生效果。

尊重青少年的價值與尊嚴;

接納與關愛青少年;

注重青少年的個別需求;

協助青少年具備適應社會變化不斷成長的能力。

4.簡要描述青少年社會工作的主要服務內容。

答:社會工作的服務內容主要包括服務青少年成長發展、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

(1)服務青少年成長發展

促進青少年的道德發展、開展良好行為習慣、開展包括就業、婚戀、社交等方面的專業服務,能夠促進青少年的成長發展。

(2)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

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困難幫扶。對貧困家庭青少年、殘疾青少年,幫助他們獲得政府救濟和保障以及社會資助和幫扶,同時培養自強自助的生活態度。

權益保護。為青少年提供個案維權服務,耐心解答青少年的求助咨詢,及時跟進并協調解決家庭虐待、人身傷害、吸食毒品、沉迷網絡等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案件。

法律服務。為青少年提供法制宣傳教育和法律咨詢服務,幫助青少年增強學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識,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必要時幫助聯系法律援助部門給予援助。

心理疏導。緩解或消除青少年的心理問題,幫助青少年提高情緒自我管控能力,促進健康人格的形成,特別關注農村留守兒童、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未成年人流浪乞討等特殊群體的心理關愛問題。

(3)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

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正面聯系。通過個案、小組和社區工作等社會工作方法,加強對閑散青少年的接觸聯系,提供有針對性的引導和幫扶;加強對流動青少年群體的服務管理,進駐大型商企、市場、城中村等流動隊員高度密集區域開展工作。

臨界預防。關注普通青少年向有不良行為青少年轉化的邊界,重視偷拿財物、逃學、抽煙喝酒、夜不歸宿等早期典型行為,及時采取有針對性預防工作;防止青少年與家庭、學校關系緊張、關系斷裂,避免青少年受外界不良行為影響產生不正常的社會化傾向。

行為矯治。對有不良行為或有嚴重不良行為青少年,通過進駐社區、學校、戒毒所、拘留所、看守所等工作項目,加強制度規則意識教育和法制底線教育,糾正和改變不良行為習慣。

社會觀護。協助公安、法院、檢察院等單位開展取保候審觀護幫教、附條件不起訴監督考察、相關成年人參與未成年人刑事訴訟、社會調查等工作,幫助掌握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況,減少涉罪未成年人再犯罪。

5.簡述青少年社會工作的一般方法。

相關試題:簡述青少年社會工作的一般方法(武漢科技大學2013年研)

答:青少年社會工作的一般方法主要有:

(1)個案輔導

個案輔導,即以青少年個人為對象,根據其基本資料和活動記錄,予以有計劃和系統的輔導的方法,目的是使其由協助而自覺、由自覺而達到自動自發的自我輔導的境界。個別輔導的方法很多,因人而異,主要有:

商談與觀察

用誠懇的態度協助青少年發展潛能,自覺地選擇好的方法處理目前困擾的各種問題。

訪問

訪問的對象有青少年周圍的人,如家長、教師、朋友、鄰居等,以深入了解青少年個體的問題,爭取更好的工作效果。

共同活動

與青少年個體一同參與實踐活動,如參觀、旅游、閱讀,在實踐中指導青少年個體,增加他們的經驗和能力等。

(2)團體活動

青少年團體活動是青少年成長發展的必由之路,通過活動進行輔導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如下幾種:

榜樣示范

在青少年中樹立層次不同、遠近各異的榜樣和典范,發揮榜樣的形象性、示范性和感染性的作用,促使青少年產生贊賞、敬慕、仿效等情感和行為動機,達到學習榜樣的效果。

行為鍛煉

在實踐過程中對行為進行不斷反復,在反復行動過程中,使其認識、情感、需要、動機、態度、價值觀等得到轉變以支持這種行為方式,以達到養成習慣、磨煉自己的目的。

情景感染

活動中情景對參與者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可以使參與者受到美的熏陶、思想的影響和情緒的調動,好的活動需要注意營造適宜的情景。

競賽激勵

運用評比、競賽、獎勵等手段,可以促進參與者奮發向上,亦符合青少年爭強好勝、積極向上的心理特點,使其感情性動機和獲得自尊、自我求成的需要更加強烈。

角色模擬

將青少年置身于一種人為的角色情景之中,使他們學習理解認識角色的規范,增進其角色體驗,以其增強社會性。

青少年除了參與自我教育成長的內部活動之外,還可參與一些社會的活動,在范圍上亦有全社會性的和社區內的活動之分。這些對青少年成長的作用很大,是青少年社會工作者不可忽視的重要領域。

6.概述青少年偏差理論有哪些?(沈陽師范大學2014年研)

答:青少年偏差理論主要包括社會次文化理論、社會互動理論、標簽理論、沖突理論和整合理論五種。

(1)社會次文化理論

社會次文化理論認為某些人認同團體或小團體的特有的價值體系,這些價值體系可能與一般社會所能接受的價值體系不僅有異而且不相容。若一些青少年的言行無法符合一般社會標準,他們會被社會排斥而成為社會適應困難者。他們慢慢聚集起相同利益和命運的小團體,且認同他們共同能接受的價值體系,漸漸形成次級文化,并合理化其偏差行為,共同以反社會行為來應付和解決其遭遇的適應困擾問題。

(2)社會互動理論

社會互動理論是運用社會學的互動理論來解釋犯罪原因的一種理論。社會互動論者認為,當社會活動的參與者共同具有某些象征時,相互作用中的矛盾和問題就會少一些;反之,當他們之間沒有共同象征時,就會造成問題和沖突。這一理論關注越軌者怎樣看待自己、怎樣形成自我印象,并發現人們通過與他人的相互作用,可以學會解釋自己活動的方式,而這種方式對他們今后的行為有深遠影響。

(3)標簽理論

標簽理論的基本觀點是:沒有一種行為是天生偏差的,偏差是要定義的。標簽理論者相當注重少年犯罪者被逮捕及受審判后的烙印影響,并認為少年犯錯在所難免,而他們的犯罪行為之所以會加重是來自于警察、法官或司法系統所給他們的負面影響。標簽的過程猶如一種烙印,是一種強烈的負面看法,會使個體改變自我意識,并陷入“偏差生涯”。標簽影響人的自我認同,進而導致更嚴重的偏差行為。

(4)沖突理論

沖突理論著重研究政府的制度、法律、道德規范等對偏差及犯罪的影響,認為青少年偏差或犯罪是社會不公平等權力團體沖突的產物,認為由于中上階層掌握控制社會經濟的條件,以致下階層青少年較易發生偏差行為而被標簽為犯罪。

(5)整合理論

整合理論強調青少年犯罪的各種因素是相互作用的,而青少年犯罪本身與這些因素也是相互作用的,由于青少年成長的每個時期中,家庭、學校、朋友的影響是不同的,而每個時期青少年犯罪這一結果又反過來影響導致其產生的各種因素,進一步加強了影響青少年犯罪的不利因素,惡性循環的結果是出現了職業性慣犯。

三、論述題

1.試述青少年工作的一般形式。

答:對青少年工作的一般形式論述如下:

(1)通過團體和組織實施的社會工作

青少年身心發展決定了他們的樂群性,團體和組織也是從事青少年社會工作的重要載體。通過團體和組織的青少年社會工作,主要采取如下活動形式:

團體輔導

如通過報告、座談、集會等形式進行團體輔導。

關于組織和團體建設的行為和活動

如入團(隊、軍)儀式,選舉領袖、檢閱隊伍等,增加團體的凝聚力,使青少年受到啟發和教育。

集體活動

如正常教育活動,旅行、參觀、參與社會活動等都可以提高青少年的思想、認識,鍛煉他們的實際能力。

團體組織中小集體或小組的活動

如幾個伙伴組成的成長小組經常在一起交流成長體會,可以互相啟發,共同提高。

青少年團體和組織還通過代表青少年利益參與國際交流和社會政治生活,保護青少年權益,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服務。

(2)通過基地實施的社會工作

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育時期,需要學習和娛樂。在青少年社會工作中,各種文化體育訓練營地是不可少的,主要有兩種類型:

青少年之家、青少年宮、活動站

這類活動設施大都設在社區里,供本社區的青少年學習娛樂使用。內部一般設有活動室、圖書室、各類專用教室等,可以在此集會娛樂。

野外訓練營地

這些營地大都建于野外或風景區內,依山傍水,自然條件較好。青少年在這里野營,并進行多種體能訓練和意志磨煉,深受青少年的歡迎。

(3)通過服務機構實施的社會工作

為了更好地服務青少年,世界各地都建有大量的社會服務機構直接為青少年服務,這些組織為青少年提供的服務是多種多樣的。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組織各種講座,幫助青少年解決成長中的各種問題。

為青少年提供咨詢服務,內容涉及心理、生活、法律等多方面。

為青少年組織集體活動,包括郊游、讀書會、觀劇、夏令營、晚會等。

為青少年政策的制定向政府提出意見,反映青少年的愿望和要求等。

(4)對青少年個體實施的社會工作

這主要是通過個案輔導,工作對象大都是有特殊問題的青少年,需要運用專業技巧開展工作。

2.試述當代中國青少年問題及中國青少年社會工作的發展趨勢。

答:對當代中國青少年問題及中國青少年社會工作的發展趨勢論述如下:

(1)據香港中文大學和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一項研究表明,盡管中國青少年面臨的問題很多,但占主要的有三項,即就業、教育和保護。

青年就業問題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給青年提供了廣泛的選擇機會和就業條件,但也增加了競爭。加上國有企業受產業結構調整,一些人員下崗,就業機會減少,使得青年在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心理和社會問題增多。

青少年教育問題

改革開放帶來了蓬勃發展的經濟,也帶來了意識形態多元化影響,一些青年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標準發生了傾斜,給青年的成長,也給社會帶來了不利影響。

青少年保護問題

a.未成年人保護法的頒布給青少年健康成長帶來了保障,但是社會上仍然存在著危害青少年的種種違法犯罪現象,社會空氣還遠沒有凈化。

b.舊的教育體制帶來的學習壓力、不良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帶來的影響等還在危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需要全社會特別是社會工作者的努力。

針對青少年互聯網問題開展的工作

a.關于網絡文化對青少年身心健康影響的研究和探索,宣傳積極、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發揮互聯網絡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優勢作用,抑制不良網絡文化對青少年的侵蝕。

b.大力開展專門針對公共互聯網絡經營場所的管理工作,嚴禁未成年人進入網吧等網絡營業場所,開設適合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網絡中心、教室等。

c.積極開辟寓教于樂,有助于青少年身心發展,喜聞樂見的健康網站,為青少年提供優質的互聯網服務。

d.心理學家、教育工作者和社會工作者參與對于部分青少年戒除“網癮”的輔導和幫助工作,使其恢復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健康成長。

(2)中國青少年社會工作的發展趨勢

應對上述狀況,適應當代青少年的發展要求,中國青少年社會工作出現了幾個發展趨勢:

工作領域不斷擴大。

改革開放以后,青少年工作領域不斷擴大,工作內容涉及青少年成長的方方面面,不僅深受青少年歡迎,也獲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

服務性不斷增強。

原有的青少年工作強調教育,對服務青年重視不夠。隨著社會發展,青少年服務日益成為中國青少年工作的重要因素。

社會化趨勢日益突出。

中國青少年社會工作原有的工作模式是以政府包辦為主,共青團雖是群眾組織,但行政式的管理方法限制了群眾組織的功能。改革開放以后,不僅共青團自身的工作方法發生了很大變化,而且吸收了廣泛的社會力量加入,民間個人的青少年服務機構如雨后春筍,顯示出勃勃生機。

3.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的方法和策略為什么具有整合性特征?

答: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的方法和策略具有整合性特征,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

(1)青少年需求的多元性決定了社會工作方法的整合性

青少年的成長性需求包括生理、心理、認知、行為、交往、社會適應等各個層面。因此,回應青少年需求而開展的服務也應該是多種方法的整合。社會工作者所需開展的服務是多層面的:

可以開展以青少年為對象的個案輔導,協助其改變行為方式;

可以針對其家庭進行關系調整;

可以通過轉介,讓青少年參與小組活動,增加其人際交往機會;

可以通過社區工作建立青少年就業支持網絡。

(2)社會資源的綜合性決定了社會工作方法的整合性

青少年社會功能的社會性,反映在他們如何在社會環境中發揮其功能。社會工作者不僅要察看社會環境對于青少年發展的要求,也要看個人環境中的資源情況。資源是任何可以用于實現目標、解決問題、減緩困擾、完成人生任務或實現價值的東西。社會工作者十分重視

青少年環境處境中可得到的資源和阻塞資源的障礙,社會工作者會根據需要,積極地整合各類資源,去促進青少年社會功能的改善與提高。

(3)社會工作專業的通才要求決定了社會工作方法的整合性

由于現代社會的紛繁復雜,社會工作專業強調通才實務工作觀,主張社會工作者在改善個人、群體和社區的生活質量及功能發揮時,要同時考慮個人和環境兩方面的因素,并同時與個人和環境有關的方方面面打交道。這一基本前提促使社會工作專業朝著擁有全面性、綜合性知識基礎的方向發展,尊重多元價值體系,推崇擁有廣博的專業技巧。社會工作的通才觀及專業要求,帶來的便是社會工作方法的整合性特征。

四、案例分析題

趙剛,男,高中二年級學生,父母都是老師,從小父親就對他特別嚴厲,經常因為趙剛做錯了一點小事而打罵他,而母親一切都聽從父親的決定,這讓趙剛心里非常難過,久而久之也就拉遠了與父母的距離。一次偶然的機會,趙剛認識了經營玩具店的曉麗,并在后來的交往中逐漸喜歡上了她。為了能經常與曉麗見面,他經常不做作業,甚至逃學,回家的時間也比以前晚了幾個小時。父母發現趙剛早戀后,立即對他加強管教,但趙剛卻變得更叛逆,根本不聽父母的勸告,還想離開父母,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獨立空間。因此,與父母大吵一架后決定要輟學搬出去與女友同住。

【問題】

(1)結合案例簡要闡述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點。

(2)針對上述案例中趙剛的情況,社會工作者如何遵循青少年社會工作原則進行介入?

【答案】

(1)青少年期是人生變化最多的時期,在生理、心理方面不斷成長,個人的心態及社會關系不斷產生變化,青少年對自我的探索、認同、人際關系、家庭及社會角色也在每天產生新的認識和新的適應。多變、創新、反叛是青少年時期的最主要特點。結合案例,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如下:

從生理發展的角度,青少年處于青春發育期,其特點表現為體型迅速變化、身體內部機能迅速健全、大腦和神經系統高度發達、性成熟,產生性的沖動。

從心理發展的角度,青少年心理發展是在其社會生活環境和自身社會實踐活動中完成的,因此青少年的智力、情緒和情感、自我意識、性格、性意識、成長和發展性需求都呈現出主體與客體的互動、動蕩與穩定的結合、突變與漸變的統一等諸多特點,開始向往愛情,追求自主與獨立性。

本案中的趙剛正讀高二,處于青春發育期,在荷爾蒙和性心理的驅使下,開始戀愛,遭遇父母干預后,提出離家出走,追求獨立生活空間。

(2)青少年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群體,青少年社會工作必須遵循以下原則:尊重青少年的價值與尊嚴;接納與關愛青少年;注重青少年的個別需求;協助青少年具備適應社會變化、不斷成長的能力。所以,社會工作者應該遵循以上原則對趙剛進行介入:

社會工作者以尊重的態度與趙剛接觸并會談。通過接納、同感與其建立信任關系,了解其心理需求,了解其對父母以及對自己行為的看法,堅持“尊重、理解、關懷、引導”的原則,對他進行心理疏導,讓趙剛擁有正確的行為認知,使其重視自己的學業,改正不做作業和不上學的行為。

與趙剛的父母進行溝通。讓他的父母明白早戀是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是很容易發生的行為,理解趙剛因青春期而造成的叛逆心理,并正確認識趙剛的早戀行為,不要把他的行為當作不可饒恕的錯誤,嘗試接納并理解趙剛的行為與想法,學習如何對青春期少年進行教育,平等地與趙剛多溝通,增進相互之間的交流。特別是要讓父母意識到大罵孩子是對孩子尊嚴的踐踏,要學習尊重孩子的價值與尊嚴。

與趙剛的女友曉麗進行交流。鑒于趙剛目前與父母之間處于一種僵持狀態,女友曉麗的意見是趙剛更容易接受的,因此社會工作者可以通過與曉麗充分溝通,建議由曉麗勸說趙剛打消離家出走的念頭,好好完成學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渑池县| 宝山区| 红原县| 福州市| 利川市| 永定县| 萝北县| 安顺市| 濮阳县| 文化| 房山区| 文成县| 桦川县| 酉阳| 福建省| 嘉荫县| 增城市| 普陀区| 柞水县| 岳阳市| 天长市| 神农架林区| 万源市| 泸溪县| 金乡县| 玉田县| 通河县| 修水县| 金乡县| 来安县| 博乐市| 禹州市| 深圳市| 彭阳县| 丰原市| 泰和县| 青海省| 新闻| 安多县| 鸡泽县| 淮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