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明《美術教學論》筆記和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2772字
- 2020-10-13 10:36:38
2.2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一、選擇題
1美術學科區別于其他學科的特點不包含( )。
A.形象性和情感性
B.文化性
C.技藝性和多樣性
D.藝術性
【答案】D
【解析】美術課的特點中不包含藝術性。
2美術課教學是體現教育的( )精神。
A.實踐
B.人文
C.視覺
D.審美
【答案】B
【解析】美術課教學是體現教育的人文精神的重要平臺。美術學科作為人文學科的核心之一,具有重要的人文精神。
二、判斷題
只要是美術教育就能培養學生的創作性。【首都師范大學2011研】
答:錯誤
美術教育是一種以教育為手段,向學生傳授一定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發展和傳播美術文化;以美術為媒介,通過美術教學,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和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創造力的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創作性是美術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美術教育都能夠起到培養學生創造性的作用。如美術教育中的美術鑒賞活動,其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三、簡答題
1美術教育學的主要研究對象和基本內容是什么?
答:(1)美術教育學的基本研究對象
美術教育學的基本研究對象是美術學科教育在發展人的全面素質尤其是美術素質的過程中的基本規律,這種基本規律由美術教育的諸種因素在一定環境中的互動性揭示出來。
(2)美術教育學研究的主要內容
美術教育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應包括美術教育的發展過程和規律、美術教育的價值和目的、美術教育的學習問題、美術教育的內容和課程問題、美術教育的教學特點與方法問題、美術教育的教師問題,如果必要的話還可以拓展至美術教育的國際比較以及美術教育的環境與管理問題等。可以說,美術教育學不僅要研究美術教學的現象及其規律,而且要研究美術學科在形成完善人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中的基本規律;既研究具體的應用問題,也研究一般的理論問題。因此可以認為,美術教育學是一門綜合性的應用理論學科。
2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身心特點有何不同?學生美術能力發展的基本分期及其特點是什么?
答:(1)學生的發展根據學校教育的12年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各有不同
①兒童時期(6~12歲),大致為小學階段,也有人稱為“團幫期”或“結黨期”
a.在身體方面發育迅速,是人體發育的黃金時期。
b.在智力方面,記憶力發展迅速,知識的吸收速度相當快,逐漸能夠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在11歲左右,開始能夠系統地理解事物,l2歲以后就能自由地組織一些抽象思維了。
c.在社會行為方面,開始從囿于家庭逐漸熱衷于與同學交往,形成所謂“團幫”,父母的影響力開始下降。大約從9歲開始,以自我為中心的現象減弱,能夠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思維方式。
②少年期(11、12~14、15歲),又稱為學齡中期,大致相當于初中階段
a.身體發育出現高峰,出現第二特征,關注異性以及自己在異性眼中的形象。
b.最大的特征是自我意識的覺醒。
c.關注自己的身體、容貌、能力、性格和家庭環境,并與周圍的人加以比較,是從孩子到成人、從家庭到社會、從依賴到獨立的發展階段,情緒和情感強烈,控制力較差,容易沖動。
d.對新事物充滿好奇,愿意接觸和嘗試。
e.以抽象思維為主導形態,但具體形象仍在思維中占有重要位置。
③青年初期(14、15~17、18歲),大致相當于高中階段
a.身體的發育接近成熟,各項指標與成人相近。
b.形成高度概括化的觀察能力。
c.記憶力成熟,意義識記成為主要的記憶方式。
d.形成了理論型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
e.形成了成熟的語言特征,書面語表達基本成熟,詞匯量豐富。
f.熱情,容易激動,情感的持續時間長。
g.自我意識基本成熟。
(2)學生美術能力發展的基本分期大致分為涂鴉期、圖式期和寫實期
①涂鴉期(大約2~5歲,以3歲最為典型)
最初是以動覺快感為主,然后進入到描繪生活中的形象,盡管兒童認為描繪了某種形象,但外人卻往往難以看出來。
②圖式期(大約5~8歲)
兒童以概括的圖形表現事物,以不變應萬變,如在描繪花的時候,往往用某、種花的圖式表示所有的花,而并不區分不同的花卉品種,如梅花、菊花、桃花等;往往用某種房子的圖式代表所有的房子,一般是用尖頂房的圖式代表所有房子,雖然有時他們居住的社區并沒有這樣的房子。
③寫實期(大約從9歲開始)
尊重視覺感受,并竭力按眼睛所見到的樣子將事物表現出來。大約在11至14歲的時候會出現一個抑制階段,因為學生覺得自己的技法不足以準確地描繪事物真實的面貌,另外學生的興趣也會發生轉移,向其他的學科和活動擴展。
3什么是DBAE美術教育思想?
答:(1)DBAE教育思想的概述
1982年,J.保羅·蓋蒂信托公司與17位美術教育家討論建立一個藝術教育中心的問題。第二年,蓋蒂藝術教育中心即告成立,并很快開始運作,在洛杉磯區建立了一些夏季研究機構,這些機構受格內爾領導。格內爾發表了題為《一種以科目為中心的美術教育:將美術作為一種科目研究的方法》的文章,提出了“以科目為中心的美術教育”的思想,簡稱DBAE。這一思想來源于20世紀60年代的教育觀念,而且糅進了巴肯、艾斯納提出的審美、美術創作、美術批評和美術史的構想。蓋蒂藝術教育中心通過研究、出版、會議、獎勵和地方性機構支持公立學校的以科目為中心的美術教育思想的普及、貫徹與實施。
(2)DBAE的主要特點
①美術教學內容包括美學、美術批評、美術史和美術創作,作為美術教學內容是完整統一的;
②強調對經典藝術作品的學習研究;
③教學內容的編排應該由簡入繁,循序漸進,并以各領域的專業表現為教學目標;
④強調教學時應有書面課程設計,并進行系統性教學。
4羅恩菲德的美術教育思想的特色是什么?
答:羅恩菲德1903年生于奧地利,1921年就讀于維也納藝術工藝學校,1928年畢業于維也納大學。他致力于學習和了解各類藝術,以及兒童研究運動,曾在一所盲人學校任教,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移居美困,先在漢普頓學院教授心理學,后在賓夕法尼亞大學任教,并創立了藝術教育系。1947年出版《創造與心智的成長》,是迄今為止最有影響的美術教育方面的著作。他認為自由的表達是兒童健康成長必不可少的,應該鼓勵表達的自信和減少成人的干預。他意識到藝術教育的任務并不在藝術本身,而在于通過藝術教育使學生獲得創造力,并能將自己的藝術經驗運用于將來的環境中。
進步主義教育思想又被美國美術教育家羅恩菲德運用于美術教育中,主張尊重兒童美術發展的規律,鼓勵學生的個性創造性,教師不要用自己的觀點和方法干擾學生的表現和創作,只需要扮演一個營造情境和分配材料的角色,只有在學生需要指導的時候,才進行適當的技法指導。
5簡述美術教育中的工具主義。
答:工具主義是杜威實用主義哲學的別稱。美術教育中的工具主義即是以杜威實用主義教育理論為基礎的一種美術教育理論。這一理論將美術教育當做兒童自然發展的工具,美術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兒童自然發展;美術教學要根據兒童的興趣和本性,教師不應有過多的參與或指導。在美術課堂上,兒童可以隨心所欲地進行美術活動。在教學計劃中,美術可以與別的科目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