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011年中山大學801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考研真題及詳解

微觀部分(合計75分)

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20分)

1.假設需求曲線是雙曲線的一支,則這條需求曲線上任意一點處的價格彈性的相對值:(  )。

A.等于1  

B.大于1,但小于無窮

C.小于1  

D.以上答案都不必然成立

【答案】A

【解析】當需求曲線為雙曲線的一支時,需求曲線方程可寫為:,根據需求價格彈性計算公式可得該需求曲線上任意一點處的價格彈性的相對值為1。

2.一個消費者將他的所有收入花費在兩種商品A和B上。他購買A的價格是50,總效用為800,邊際效用為12。購買B的價格是150,總效用為200,邊際效用是24。為了達到消費者均衡,他應該消費:(  )。

A.更少的B和更多的A

B.更多的B,相同數量的A

C.更多的A,相同數量的B

D.更多的B和更少的A

【答案】A

【解析】題中,這說明對于消費者來說,同樣的一元錢購買商品A所得到的邊際效用大于購買商品B所得到的邊際效用。理性的消費者會減少對商品B的購買量,增加對商品A的購買量。在這樣的調整過程中,消費者的總效用是增加的。當A、B的數量調整至滿足時,此時消費者獲得了最大的效用。

3.如果在長期均衡中,某商品的競爭價格是30,則對此行業中的每一個企業來說,(  )。

A.邊際成本>平均成本=30  

B.邊際成本<平均成本=30

C.30=邊際成本=平均成本   

D.30=邊際成本>平均成本

【答案】C

【解析】競爭廠商長期均衡條件為

4.假設有兩個企業A和B,共謀以共享最大化的利潤。如果對于所有的產出,A的平均成本曲線都高于B的平均成本曲線,則(  )。

A.企業A將不生產

B.只要它的邊際成本低于企業B的邊際成本,企業A就會生產

C.兩個企業都選擇在邊際成本超過邊際收益處生產

D.兩個企業都選擇在邊際成本等于邊際收益處生產

【答案】B

【解析】共謀會形成卡特爾解,卡特爾解要求額外單位產量不論由哪一家生產,其邊際收益都必定相等,進而每家廠商的邊際成本要相等。因此,只要企業A的邊際成本低于企業B的邊際成本,它就會生產,而不考慮它的平均成本如何。

5.以下說法哪一種是正確的?(   )

A.當外在性存在時,商品的價格反映它的社會價值

B.存在負的外在性時,邊際社會成本大于邊際私人成本

C.外在性導致的無效率可以依賴于市場本身的力量解決

D.存在正的外在性時,邊際社會收益小于邊際收益

【答案】B

【解析】A項,當外在性存在時,商品的價格不反映它的社會價值;C項,外在性導致的無效率一般不可以依賴于市場本身的力量解決;D項,當存在正外部性時,邊際私人收益小于邊際社會收益。

6.劣質品需求的收入彈性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由于商品是劣等品,其需求量與收入呈反方向變化,則其收入彈性必定小于0。

7.消費者預算線平移時,連接消費者諸均衡點的曲線稱為(   )。

A.需求曲線    

B.價格一消費曲線

C.收入一消費曲線  

D.恩格爾曲線

【答案】C

【解析】收入一消費曲線(收入提供曲線)指偏好和價格不變的前提下,與收入水平聯系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點的軌跡,即為預算線平移時消費者均衡點移動軌跡。

8.假設在某一價格水平上,壟斷廠商的邊際收益等于18,邊際成本為10,則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壟斷企業將會(  )。

A.減少產量,提高價格  

B.增加產量,降低價格

C.增加價格與產量   

D.降低價格與產量

【答案】B

【解析】壟斷企業實現利潤最大化的條件是,而現在,所以壟斷廠商會增加產量,這會導致價格下降。

9.假設勞動力的供給相對無彈性,對工人的工資征稅主要由(  )。

A.雇用勞動力的企業承擔  

B.消費者承擔

C.工人承擔  

D.以上都不是

【答案】C

【解析】稅賦在供給者和需求者之間的分擔由其彈性決定,誰更缺乏彈性,誰將承擔更多的稅賦。

10.蛛網模型以(  )假定為前提。

A.需求量變化存在時滯    B.生產者按本期價格決定下一期的供給量

C.需求量對價格缺乏彈性   D.供給量對價格缺乏彈性

【答案】B

【解析】蛛網模型的基本假定是:商品本期產量決定于前一期的價格,商品本期的需求決定于本期的價格。

二、作圖、證明題(30分,共3題)

1.請使用希克斯(Hicks)分解畫圖并說明吉芬商品一定是劣質品。

答:吉芬商品是指需求量與價格呈同方向變動的商品。下面用希克斯分解法對吉芬商品進行“拆分”,來說明吉芬商品是一種特殊的劣質品。

圖1-1 吉芬商品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

如圖1-1所示,橫軸和縱軸分別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數量,其中,商品1是吉芬商品。商品1的價格下降前后的消費者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點分別為點和點。可以看出,隨著商品1價格的下降,消費者對商品1的需求反而減少了。

吉芬商品是一種特殊的低檔商品。作為低檔商品,吉芬商品的替代效應與價格呈反方向的變動,收入效應則與價格呈同方向的變動。吉芬商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應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過了替代效應的作用,從而使得總效應與價格呈同方向的變動。這也就是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線呈現出向右上方傾斜的特殊形狀的原因。

2.請畫圖并證明邊際成本曲線一定通過平均成本曲線的最低點。

答:邊際成本曲線必定與平均成本曲線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線的最低點,如圖1-2所示。

圖1-2 邊際成本曲線與平均成本曲線

證明如下:

由于,所以,當曲線是下降的;當時,曲線是上升的;當時,曲線達極小值點。因此,邊際成本曲線一定通過平均成本曲線的最低點。

3.請畫圖說明政府決定對產品A征收消費稅(從量稅),并且將從該產品上征得的稅收全部返還給消費者,這樣做會對消費者的福利帶來什么影響?政府為什么要這么做?

答:(1)如圖1-3所示,橫軸表示A商品,縱軸表示其他商品。初始預算約束線為,此時消費者選擇在

點消費。政府對A商品征收消費稅(從量稅)后,提高了A商品的價格,預算約束線變得陡峭,變為,此時消費者選擇在點消費。將從該產品上征得的稅收全部返還給消費者,對應的預算約束線平行向外移動,變為,此時消費者選擇在點消費。可以看出,這種稅收政策使得消費者的福利水平下降

圖1-3 包含稅收返還計劃的征稅

(2)通過對圖1-3的分析可以看出,這種征稅影響使得消費者的福利下降。政府之所以這么做,是希望通過征稅的方式來調節資源配置,比如說希望通過對資源類產品如汽油等征稅,從而減少消費者對該類產品的需求。

三、計算題(25分,共1題)

1.一片海域有兩個捕魚區構成:1區和2區。1區每天的捕魚量(單位噸)為:;2區每天的捕魚量為:,其中分別表示在1區和2區捕魚船只的數量。現有300條船只取得了政府的捕魚許可,每條船只是完全相同的,在海上運營的總成本為每天不變的10000元。假定在市場上,魚以每噸100元的恒定價格出售。請問:

(1)如果船只可以去任何他們想去的區域,政府不加限制,每個區域將有多少條船捕魚?每只船捕魚的凈收益是多少?

(2)如果政府能夠限制船只的捕魚區域,每個區域應當配置多少條船?每只船捕魚的凈收益是多少?

(3)當前政府授權捕魚的船只數量是最優的嗎?請計算說明。

解:(1)如果船只可以去任何他們想去的區域捕魚,政府不加限制的話,會使得船只在兩個區的平均捕撈量相等。因為如果某區的平均捕撈量小于另一區域,就會有船只離開該區而到另一區捕魚直至兩區的平均捕撈量相等。因此,可以得到以下方程,其中,分別表示1區和2區每只船的平均捕撈量:

聯立方程解得:

代入捕撈量的方程,解得:

總的捕撈量為噸,在每噸100元的價格下,總價值為6000000元。

每條船捕魚的凈收益為:元。

(2)1、2區捕魚的總收益分別為:

對應的各區捕魚的邊際收益分別為:

由題意可知,增加一條捕魚船的邊際成本為,利潤最大化的條件是,可得:

解得:

1區和2區每只船的凈收益分別為:

(3)根據上述分析解答可以看出,當前政府授權捕魚的船只數量不是最優的,由(2)得出應為225只。

宏觀部分(合計75分)

一、名詞解釋(每題5分,合計20分)

1.生命周期理論

答:生命周期理論由莫迪利安尼提出,這種理論認為,人的理性消費是為了一生的效用最大化,強調人們會在更長時間范圍內計劃他們的生活消費開支,以達到他們在整個生命周期內消費的最佳配置。按照該理論,消費不取決于現期收入,而主要取決于一生的收入。

按照分析,長期消費函數為:,其中,表示工作年限,表示生活年數,表示每年收入水平。可以看出,長期平均消費傾向保持不變。短期消費函數為:,其中,表示某個時點,是財富水平。可以看出,短期平均消費傾向下降。因此,生命周期理論解釋了消費函數之謎,即為什么短期消費函數有正截距,長期消費函數過原點。

2.以鄰為壑政策

答:以鄰為壑的政策指試圖以犧牲別國的產出來增加本國產出的政策。

浮動匯率制下,當一國經濟出現失業時,中央銀行可能采取本國貨幣擴張來使得匯率貶值,以增加凈出口,從而增加產出與就業,但是本國增加凈出口對應著國外貿易余額的惡化。本國貨幣貶值使需求從國外商品轉移到本國商品上,國外的產出與就業會因此下降。正是由于這個原因,由貶值引起的貿易余額的變動被稱為以鄰為壑的政策。它是輸出失業,或以損害其他國家來創造本國就業的一種方式。本國福利的提高是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的,因此這一政策很容易引起別國的報復和貿易戰的爆發,最終損害各方的利益。

3.貨幣中性

答:貨幣中性是指名義貨幣數量的變化不會改變產品市場原有均衡狀態和國民收入的結構,僅引起產品市場各種商品的絕對價格水平的同比變動。

當貨幣是中性時,貨幣供給的增加引致貨幣需求的增加,貨幣市場在新的供求均衡點上達到均衡,貨幣市場均衡的改變只引起物價總水平的變化,不改變商品的相對價格,也不影響產品市場的均衡,不影響實際國民收入中消費與儲蓄、投資與消費的比例關系。此時,貨幣只是一種面紗,貨幣經濟類似于物物交易經濟。這一觀點從根本上否定了規則的貨幣政策對經濟周期的調節作用;并認為只有對未被預期到的通貨膨脹采取適當的貨幣政策才可以提高實際經濟水平。

與之不一樣的是,新凱恩斯主義認為,在不完全競爭和不完全信息的條件下,貨幣工資和價格具有黏性,貨幣供應量的變動會引起實際利率和產出水平等實際經濟變量的調整和改變,對經濟產生實質影響。這種情況下,貨幣就是非中性的。

4.擠出效應

答:擠出效應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費或投資降低的效果。在模型中,若曲線不變,政府支出增加,曲線向右移動,兩種市場重新均衡時引起利率的上升和國民收入的增加。但是,利率的上升會抑制一部分私人投資,降低原有的乘數效應,因此,財政支出增加引起國民收入增加的數量小于不考慮貨幣市場的均衡(即曲線)或利率不變條件下的國民收入的增加量。這兩種情況下的國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引起的“擠出效應”。

圖1-4 擠出效應

如圖1-4所示,經濟體的初始位置是商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同時處于均衡狀態的點,經濟體的利率水平為,收入水平為。政府支出增加,曲線將向右平移到,與曲線重新相交于點。相應的,經濟體的均衡利率水平從上升到,均衡收入水平從僅上升到,小于不考慮利率水平上升從而導致均衡收入水平從上升到就是因為實施擴張型財政政策提高利率,引起私人投資減少,從而使得產出減少的部分。

二、計算簡述題(每題10分,合計40分)

1.考察一個封閉的經濟體,,請回答下面問題:

(1)計算政府支出乘數和(定量)稅收乘數

(2)如果政府采取平衡預算政策:,則均衡產出水平變動多少?

(3)簡要說明上述計算結論的形成機理。

解:(1)根據消費函數知,則政府支出乘數為:,稅收乘數為:

(2)如果政府采取平衡預算政策,考慮到平衡預算乘數為1,則均衡產出水平提高,提高量等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即為100。

(3)乘數要起作用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是經濟有閑置的生產能力。當增加政府支出時,相應的政府支出乘數為。為保持政府預算平衡,應等額的征稅,相應的稅收乘數為。稅收乘數要小于政府支出乘數,其原因在于沒有第一輪的直接效應,即增稅先影響可支配收入,可支付收入的變動再影響消費。假設政府購買支出和稅收各增加同一數量即時,有:

2.結合模型,簡述在固定匯率和資本完全流動條件下,開放小國減少貨幣基礎的貨幣緊縮政策的效果。

答:在固定匯率和資本完全流動條件下,貨幣政策是無效的。分析如下:

如圖1-5所示,由于資本完全流動,該曲線表現為一條水平線。經濟體原先處于點,此時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同時實現。該國實行貨幣緊縮政策,則曲線向左移動,移動到,整個經濟移到點。在點利率高于世界利率,大量國外資金流入,對本幣需求增加,因而本幣有升值的壓力。在固定匯率制下,中央銀行必須進行干預,購買外幣,并拋出本國貨幣,本國貨幣供給因而增加。結果是,曲線右移。這個過程繼續下去,直到恢復為初始均衡點點為止。因此,在固定匯率和資本完全流動條件下,開放小國減少貨幣基礎的貨幣緊縮政策是無效的。

圖1-5 貨幣政策無效

3.假定一個經濟體的總量生產函數是,市場是完全競爭的,生產要素按照邊際貢獻參與分配,請問資本所得和勞動所得占GDP的比重是多少?勞動所得所占比重在什么情況下可能下降?

解:根據總量生產函數,可得勞動和資本的邊際產量,即:

在競爭性的市場上,廠商使用生產要素的原則是,將要素需求量固定在使要素的邊際產量等于要素實際價格的水平上,因此,表達式分別為勞動和資本的收益,從而表達式就是勞動收益在產出中所占的份額,表達式是資本收益在產出中所占的份額。

即資本所得占GDP的比重為參數,勞動所得占GDP的比重為參數

當勞動的邊際產量下降或勞動使用量下降時,勞動所得占GDP的比重有可能下降。

4.什么是相機抉擇?宏觀經濟管理當局相機決策將會帶來什么挑戰?如何治理?

答:(1)相機抉擇的含義

相機抉擇是指政府根據經濟情況和財政、貨幣政策有關手段的特點,主動積極地變動財政支出、稅收和貨幣政策以穩定經濟,實現充分就業的機動性宏觀經濟政策。

相機抉擇主要內容是:當總需求小于總供給時,采用擴張性宏觀經濟政策,擴大總需求,反經濟衰退;當總需求大于總供給時,采用緊縮性宏觀經濟政策,抑制總需求,反通貨膨脹;在總供求基本平衡時,實行中性宏觀經濟政策,主要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

(2)宏觀經濟管理當局相機抉擇將會帶來的挑戰

理論上,相機抉擇的宏觀經濟政策是為了變動總需求,按照凱恩斯定律的假設,不論需求量為多少,經濟社會大致能以不變的價格提供相應的供給量,因此總需求的變動只影響產量水平而不影響價格水平,即價格和工資存在著剛性。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總需求的變動不僅影響產量水平也影響價格水平。即使在蕭條時期,也有可能產生輕微的影響。此外,價格水平和工資水平是在商品和勞務市場上由市場力量所決定的,其變動又可能影響到經濟政策的作用。例如擴張性經濟政策雖然有助于解決失業問題,但是當實施的結果導致物價上漲時,這些政策就受到價格水平變動的限制,有時甚至不能用于解決失業問題的手段。

實踐中,在實際經濟活動中存在各種各樣的限制因素影響這種相機抉擇的經濟政策作用的發揮,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時滯。認識總需求的變化、變動經濟政策以及乘數作用的發揮,都需要時間。不確定性。實行經濟政策時,政府主要面臨兩個方面的不確定:第一,各種乘數大小難以準確地確定;第二,政策必須預測總需求水平通過經濟政策作用達到預定目標究竟需要多少時間,而在這一時間內,總需求特別是投資可能發生戲劇性的變化,這就可能導致決策失誤。外在的不可預測的隨機因素的干擾,也可能導致經濟政策達不到預期結果。此外還存在政策的“擠出效應”問題。政府增加支出,會使利息率提高,私人投資支出減少,即發生擠出效應。

(3)如何治理

考慮到相機抉擇的經濟政策在理論上和實踐中都面臨著一些問題,為此,在采取相機抉擇的經濟政策時,還要輔之以限制貨幣工資和價格的收入政策。實行相機抉擇的經濟政策時,必須考慮相關因素的影響,盡量使其效果接近預期目標。

三、論述題(15分)

近年來,預期通貨膨脹是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結合你所知道的宏觀經濟學知識,回答下面的問題。

(1)什么是預期通貨膨脹?如何把其引入Phillips曲線?(5分)

(2)結合分析框架說明,如果不進行任何宏觀經濟系管理,預期通貨膨脹將會對經濟體帶來的影響;如果進行宏觀經濟管理,則應如何管理?將會達到什么效果?(10分)

答:(1)附加預期的菲利普斯曲線即短期菲利普斯曲線,就是人們預期通貨膨脹率保持不變時,表示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之間關系的曲線,其典型的特征是存在著通貨膨脹與失業的替代關系。附加預期的菲利普斯曲線方程為:

其中,為預期通貨膨脹率,整理得。可見,當實際通貨膨脹率等于預期通貨膨脹率時,失業率處于自然失業率水平。

(2)一旦有了通貨膨脹預期,民眾為了保持實際工資水平不下降,會要求漲工資,工資的提高就導致成本提高,從而導致一般價格水平的上漲,反映到圖形中體現為曲線向左移動,如圖1-6所示。結合分析框架可以看出,如果不進行任何宏觀經濟管理,預期通貨膨脹將演化成事實的通貨膨脹,且產出水平下降。

圖1-6 預期通貨膨脹對經濟體帶來的影響及宏觀經濟管理

一旦有了通貨膨脹預期,如果進行宏觀經濟管理,采用需求管理政策,即采取緊縮性的政策,使得曲線向左移動。移動的結果是物價水平有所下降,但產出水平進一步下降。或者,政府為了防止產出水平的下降,采取擴張性的政策,使得曲線向右移動,此時產出水平得到一定的恢復,但物價水平進一步上漲。從分析可以看出,需求管理政策無效,無法應對由通貨膨脹預期所引起的經濟問題。

通脹預期對實際通脹的巨大影響力,將進一步影響中央銀行維護價格穩定的能力。具體而言,中央銀行管理通貨膨脹預期,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控制貨幣供應量,也就是控制貨幣供應量的增速;二是提高貨幣政策透明度和連續性,有效引導人們的預期;三是實行通脹目標制,增強人們對貨幣政策控制通脹的信心;四是必要的工資和價格管制,避免出現工資—物價螺旋上升式的通貨膨脹。當然,在通脹和通脹預期都無法容忍的時候,加息和提高貨幣政策目標利率也是必要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木兰县| 新蔡县| 西青区| 商丘市| 庄河市| 温泉县| 望都县| 临洮县| 荥阳市| 徐水县| 仪征市| 灵川县| 峨山| 平湖市| 西青区| 尼勒克县| 五台县| 丰原市| 新营市| 正阳县| 建瓯市| 延吉市| 贺州市| 明溪县| 宣威市| 隆尧县| 仁寿县| 漳州市| 安多县| 溧阳市| 宜兰县| 上杭县| 乡城县| 邹城市| 孝感市| 酒泉市| 灵宝市| 龙泉市| 十堰市| 邵阳市| 石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