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行政訴訟制度的歷史發(fā)展

一、外國行政訴訟制度簡介

1大陸法系國家的行政訴訟制度

大陸法系國家普遍采用行政法院制度,最典型最著名的是法國行政法院制度,這一制度為大陸法系許多國家所仿效。

(1)法國的行政訴訟制度

法國行政訴訟制度的設計

法國實行三權分立,強調權力的分離,強調司法機關不得干預行政事務,不能審理行政案件,在行政機關內部建立了專門審理行政案件的行政法院,由最高行政法院、上訴行政法院、各省的地方行政法庭和一些負責處理某些特殊爭議的專門法庭組成。

法國行政訴訟制度的特點

a.行政訴訟由與普通法院相分離的、獨立的行政法院受理;

b.法國行政法院的性質是行政機關,其成員不是司法意義上的法官,而是行政官員;

c.法國解決行政法院與普通法院在管轄權上沖突的辦法是設置權限爭議法院;

d.行政法院處理行政案件適用行政法的原則,行政法院的判例所確定的原則構成法國行政訴訟的基本原則;

e.法國行政法院實行以三審終審為原則,二審終審或者一審終審為例外的行政訴訟審判結構;

f.法國除行政法院外,還設立了幾種負責處理某些特殊行政爭議的專門法庭,如財政和預算紀律法院、審計法院、補助金和津貼法院、戰(zhàn)爭損害賠償法院等。

(2)德國的行政訴訟制度

德國設立行政法院和具有特殊管轄權的專門行政法院,后者負責審理某些行政領域的特殊的行政事務,如社會法院、財政法院。專門行政法院不屬于行政法院系統(tǒng),而是依據法律成立的,獨立的法院系統(tǒng);

德國通過立法和各種原則解決行政法院與普通法院對行政案件管轄權上的爭議;

德國行政法院只限于公民主張某項權利,或者要求撤銷某項行政行為的案件,行政法院不受理公民控告行政機關的違憲案件以及公民與行政機關的財產糾紛案件。有關要求行政機關損害賠償的訴訟,主要是向普通法院提出,由普通法院受理。

2英美法系國家的行政訴訟制度

英美法系國家普通法院與行政裁判所共同審理行政案件。其行政訴訟制度的特點為:

(1)行政案件由普通法院受理。

英國普通法院受理的相當于我國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包括三種類型:

申請司法審查的案件;

上訴到普通法院的行政案件;

民事賠償案件。

(2)行政裁判所行使對某些類型行政案件的管轄權,但同時接受普通法院的司法審查。

行政裁判機構屬于行政機關系統(tǒng),不屬于行政法院系統(tǒng)。行政裁判所的出現(xiàn)并不排除普通法院對行政機關的司法監(jiān)督,普通法院根據普通法的原則對其進行司法審查。

(3)普通法院受理行政訴訟案件適用普通法原則。

二、我國行政訴訟制度的歷史發(fā)展

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行政訴訟的歷史發(fā)展

(1)舊中國從御史監(jiān)督與彈劾官吏來看,御史制度在一定意義上起著監(jiān)督行政和解決行政糾紛的作用;

(2)中華民國時期,正式建立了行政訴訟制度。《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為行政訴訟法律制度的建立確立了憲法依據,該法規(guī)定:“法院依法律審判民事訴訟及刑事訴訟,但關于行政訴訟及其他特別訴訟,另以法律定之”、“人民有陳述于行政官署之權”、“人民對于官吏違法損害其權利之行為,有陳述于平政院之權。”

(3)北洋政府相繼公布了《平政院編制令》、《訴愿法》、《行政訴訟法》,正式建立行政訴訟制度。南京國民政府基本上沿襲了北洋政府的行政訴訟模式,頒布了《訴愿法》、《行政訴訟法》、《行政法院組織法》。南京國民政府和北洋政府行政訴訟制度基本相同,大致有以下特點:

受理行政訴訟的機構是行政機關而不是普通法院;

行政訴訟的范圍采取概括式的規(guī)定:即公民認為有關機關之違法行政處分損害其權利,經依訴愿法的規(guī)定提起訴愿或者再訴愿后仍不服決定,或者行政機關逾期不作答復,得向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行政訴訟實行一審終審制,審理行政案件的機構無論是平政院還是行政法院,都是單一的,沒有上下級機構之分。

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行政訴訟制度的歷史發(fā)展

我國行政訴訟制度的歷史發(fā)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萌芽階段:1949—1958年

新中國成立初期大量的行政爭議由行政機關內部解決,未通過訴訟方式解決。立法上僅有原則性的規(guī)定,實踐中行政訴訟制度沒有建立,理論上缺乏清楚認識。

(2)空白階段:1958—1979年

一般是由行政機關的信訪機構來處理行政案件。1959年監(jiān)察部被撤銷,十年動亂期間,大量的行政糾紛無法通過正常途徑得到解決。

(3)建立和發(fā)展階段:1979年至今

行政訴訟制度建立的背景: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化的過程中,政府的職能也發(fā)生轉變,由對企業(yè)的直接領導轉變?yōu)殚g接指導。在改革開放的形勢下,公民的權利意識、自主意識、平等意識發(fā)生了質的的變化。

單行法律、法規(guī)初步建立行政訴訟制度的情況:

從立法上看,適應行政管理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我國的立法機關和行政機關制定、頒布了大量的行政管理法律、法規(guī)。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對促成行政訴訟法的最終制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司法實踐踐行行政訴訟制度情況

a.從1982年有關法律授予相對人行政訴權時起,我國行政訴訟制度即進入司法實踐的階段;

b.1986年地方各級人民法院開始陸續(xù)設立行政審判庭,專門負責審理行政案件;

c.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設立行政審判庭。行政審判庭的設立,標志著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工作的專業(yè)化、經常化和規(guī)范化,便于人民法院總結審判工作的經驗教訓,保證行政案件的正確、及時審理;

法典最終正式確立行政訴訟制度的情況

行政訴訟法的頒布,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和民主政治建設中的一個重大步驟,標志著我國行政訴訟制度的正式確立。《行政復議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信訪條例》(該條例現(xiàn)已廢止)、《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許可法》、《立法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共同構成完整的制度體系,表明中國行政救濟制度和監(jiān)督制度日益完善和發(fā)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浮山县| 水富县| 东阳市| 永泰县| 铁岭县| 遵义市| 周宁县| 连州市| 福建省| 新津县| 肥城市| 九寨沟县| 大悟县| 中宁县| 济南市| 英德市| 开阳县| 乃东县| 景宁| 阿图什市| SHOW| 台北县| 固阳县| 哈尔滨市| 宁国市| 徐州市| 无锡市| 西吉县| 道孚县| 兰考县| 朝阳县| 德钦县| 南川市| 大余县| 通州区| 青神县| 普陀区| 会泽县| 中西区| 广元市| 平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