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行政訴訟與行政訴訟法概述

一、行政訴訟的概念和特征

1行政訴訟的概念

行政訴訟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權益,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在雙方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參加下,審理和解決行政案件的活動,以及在這些活動中所產生的法律關系的總和。行政訴訟的定義包含以下幾個要件:

(1)行政訴訟的主體具有特定性:

行政訴訟的原告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在行政法律關系中是行政相對人;

行政訴訟的被告是特定的國家行政機關。

(2)行政訴訟爭議的客體是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曾將具體行政行為定義為國家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和個人在行政管理活動中行使行政職權,針對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就特定的具體事項,作出的有關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利義務的單方行為。

(3)行政訴訟是由于原告認為被告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權益而引起的。

(4)行政訴訟是一種司法活動:

行政訴訟只能指人民法院作為國家的司法審判機關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參加下按照一定的程序審理行政案件的活動。

(5)行政訴訟包括行政訴訟法律關系。

2行政訴訟的特征

(1)行政訴訟性質具有特殊性:

行政訴訟由國家獨立的司法機關人民法院主持進行,具有司法最終解決的性質。這一特征使之與同為解決行政案件的行政復議相區別。

(2)行政訴訟當事人具有特殊性:

在行政訴訟中,作為原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與作為被告的國家行政機關之間往往有一種行政隸屬或者行政管理關系。行政機關的權力與公民的權利是不平等的。

(3)行政訴訟內容具有特殊性:

行政訴訟的內容具有司法監督行政的性質。行政案件的內容是雙方當事人爭議的行政權利義務關系,是國家行政權力是否得到正確行使的問題。

3行政訴訟與其他訴訟的關系

(1)三大訴訟的聯系:

行政訴訟、民事訴訟、刑事訴訟,都是人民法院行使國家審判權,查明事實、適用法律、解決糾紛,懲處違法、犯罪行為,維護國家、集體和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司法形式。

(2)三大訴訟的區別:

行政訴訟與刑事訴訟的區別

a.案件的性質不同

刑事訴訟所審理的案件是刑事犯罪案件,被告是觸犯刑律,應受刑罰處罰的人;

行政訴訟審理的是行政爭議案件,被告因具體行政行為引起相對人不服的行政機關。

b.審理的目的和結果不同

刑事案件的審理目的是查明犯罪事實,以懲罰犯罪,保護人民;審理結果是宣告被告無罪或者有罪而處以一定的刑罰。

行政案件的審理目的是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和促使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審理結果是維持或者撤銷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或者令被告作出一定的行政行為,給予或者不給予相對人行政賠償。

c.提起訴訟的主體不同

刑事訴訟一般由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少數自訴案件由被害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訴;

行政訴訟由對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訴訟。

d.適用的實體法和程序法不同

刑事訴訟適用刑事實體法,按照刑事訴訟法規定的程序進行;

行政訴訟適用行政法律法規,按照行政訴訟法規定的程序進行。

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的區別

a.案件性質不同

民事訴訟審理民事糾紛案件,案件涉及的是當事人之間的人身、財產爭議;

行政訴訟審理的是行政爭議案件,是由于國家行政機關行使行政管理權而引起的。

b.訴訟當事人不同

民事訴訟的雙方當事人都是一般平等的民事主體;

行政訴訟的當事人是行政機關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c.提起訴訟的訴前程序不同

在行政訴訟中,有些案件解決要求復議前置,民事訴訟沒有此要求。

d.舉證責任不同

民事訴訟中舉證責任由雙方當事人承擔,誰主張誰舉證;

在行政訴訟中,行政機關對其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負舉證責任。

e.當事人的訴權不同

民事訴訟中原告有起訴權,被告有反訴權;

在行政訴訟中,被告沒有反訴權。

4行政訴訟與行政復議的區別

(1)兩者的概念

行政訴訟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權益,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在雙方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參加下,審理和解決行政案件的活動,以及在這些活動中所產生的法律關系的總和。

行政復議一般是指由實施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機關處理、解決行政案件的活動。

(2)兩者的區別

從我國現有法律、法規規定的情況看,行政訴訟與行政復議有以下不同:

性質不同

a.行政復議是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屬于行政機關系統內部所設置的對行政管理相對人實施救濟和對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進行監督的制度;

b.行政訴訟是人民法院對行政案件進行受理、審理和裁判的司法行為,屬于行政機關外部所設置的對已經或者可能受到行政管理行為侵害的人實施救濟的制度,是對行政機關具體行政行為的外部監督和制約。

程序不同

a.行政復議適用行政程序,一般實行一級復議制;

b.行政訴訟適用司法程序,實行兩審終審制。

受理范圍不同

a.行政復議受理的范圍不僅包括侵犯“合法權益”的所有具體行政行為,而且包括一定范圍的抽象行政行為;

b.行政訴訟的受理范圍主要限于對行政機關侵犯人身權、財產權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的訴訟。

審理權限不同

a.行政復議針對復議范圍內的所有不適當行為都可作出撤銷或變更的規定;

b.行政訴訟對行政不當行為的審查權只限于行政處罰。

審理依據不同

a.行政復議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的效力層次比行政訴訟的要低,除可以依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國務院部、委規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規章以外,上級行政機關依法制定和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亦是審理依據;

b.行政訴訟只能以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參照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

法律關系不同

a.行政復議中只有一種法律關系,即行政機關與行政管理相對人的關系;

b.行政訴訟中,存在法院與原告、被告以及其他訴訟參與人之間的多個法律關系。

裁決法律效力不同

a.行政復議決定在一定的期限內可成為訴訟的標的,受到法院的司法審查,具有可撤銷性;

b.行政訴訟中,法院的生效判決在一般的法律救濟手段下具有不可撤銷性,不能成為爭議的對象。

二、行政訴訟法概述

1行政訴訟法的概念

行政訴訟法是以行政訴訟作為調整對象規定行政訴訟的法律。是規定人民法院和訴訟參與人在審理行政案件中所進行的各種活動,以及由這些訴訟活動所產生的各種訴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是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和訴訟參與人進行訴訟活動所必須遵守的,由國家制定并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現的行為規范。

2行政訴訟法的地位

行政訴訟法的地位是指行政訴訟法在我國整個法律體系中所處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在我國,行政訴訟法是由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適用于全國范圍的國家基本法律。行政訴訟法作為國家的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國的行政訴訟法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理由如下:

(1)行政訴訟法所調整的對象,是人民法院與行政訴訟參與人的一切訴訟活動,以及在訴訟活動中產生的行政訴訟法律關系;

(2)行政訴訟法是以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為目的的程序法,行政審判中所使用的一些專門方法,其他程序法不能代替;

(3)行政訴訟法的產生有著深刻的社會、歷史背景,是順應時代發展的產物;

(4)行政訴訟法應同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一樣成為獨立的法律部門。

3行政訴訟法的特征

(1)行政訴訟法確立的是一種國家權力對另一種國家權力加以監督和制約的制度,一定程度上規范了國家行政權和司法權之間的關系;

(2)行政訴訟法處理的是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的關系;

(3)行政訴訟法律規范既包括程序規范,也包括實體規范,實體規范在行政訴訟法中居于核心地位。

4行政訴訟法的淵源

行政訴訟法有形式意義和實質意義之分。形式意義上的行政訴訟法又稱狹義的行政訴訟法,指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制定發布的統一的行政訴訟法典,即《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實質意義上的行政訴訟法又稱廣義的行政訴訟法,是指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規范性文件中一切有關行政訴訟的法律規范。我國行政訴訟法的淵源主要有:

(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有關行政訴訟的規定;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有關程序規范;

(4)各種單行法律、法規中有關行政訴訟的規定;

(5)正式有效的法律解釋;

(6)國際條約中有關行政訴訟的規定。

5行政訴訟法與相鄰部門法的關系

(1)行政訴訟法與行政法的關系

行政訴訟法與行政法的關系一般地表述為訴訟法與實體法的關系。實體法是程序法的基礎和前提,程序法是實體法的貫徹和保障。違反了實體法,要通過程序法來追究責任,以實現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關系;

行政訴訟法與行政法不是一般意義的訴訟法與實體法的關系。行政法以規定國家行政機關在進行行政管理時所具有的職權和職責為主要內容。行政機關依據行政權作出的行政行為具有法律效力,基本不需要行政機關以外的力量來強制或者保證其得到貫徹執行。行政訴訟法保證行政法在社會生活中的貫徹實施主要是在促使行政機關依法行政方面。作為程序法,行政訴訟法對行政法的保證作用主要體現在解決行政活動過程中產生的糾紛,以及促使行政機關依法履行其職責方面。

(2)行政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的關系

行政訴訟法與民事訴訟法各自都是獨立的部門法;

行政訴訟法與民事訴訟法適用的原則和制度在某些方面是相同或相通的。

6行政訴訟法的效力

行政訴訟法的效力是指行政訴訟法在一定時間、一定范圍內生效與失效的約束力。

(1)行政訴訟法在時間上的效力

訴訟法在時間上的效力,是指行政訴訟法生效的時間,以及有無溯及力的問題。

(2)行政訴訟法在空間上的效力

行政訴訟法在空間的效力是指行政訴訟法在什么空間范圍發生效力。我國行政訴訟法適用于我國的一切領域,包括領土、領空、領海,以及領土的延伸部分。

(3)行政訴訟法對人的效力

行政訴訟法對人的效力,是指行政訴訟法對什么人發生效力。我國行政訴訟法對在我國領域內進行行政訴訟的所有人都發生效力。行政訴訟的原告可以是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也可以是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只要是我國行政機關的管理相對人均可。行政訴訟的被告只能是特定的國家行政機關。

(4)行政訴訟法對事的效力

行政訴訟法對事的效力指行政訴訟法對哪些類型的案件發生效力。我國行政訴訟法采取受案范圍有限原則:即人民法院并不受理所有的行政糾紛,而只受理由法律明確規定可以受理的案件。

三、行政訴訟法的立法目的和功能

1行政訴訟的性質

行政訴訟的性質是指行政訴訟這樣一種客觀存在的社會制度在本質上的特征。行政訴訟具有三個方面的性質:

(1)解決行政糾紛;

(2)實施權利救濟;

(3)監督行政行為。

2行政訴訟法的立法目的

(1)立法目的的含義

立法目的是指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時主觀上期望該部法律在將來的實施中所起的作用。

(2)研究立法目的的意義

行政訴訟法的立法目的決定著行政訴訟中一些重大問題的不同解決方式;

正確理解行政訴訟法的立法目的,對于行政訴訟的順利進行具有重要意義。

(3)我國行政訴訟法確立的立法目的

我國《行政訴訟法》第1條規定:“為保證人民法院正確、及時審理行政案件,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行政訴訟法的直接目的是規范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的司法活動;建立行政訴訟制度的微觀目的是具體保護受行政違法行為侵害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其宏觀宗旨是從總體上監督和維護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

3我國行政訴訟法的功能

(1)解決行政糾紛

司法裁判具有終局性,行政訴訟能徹底解決行政糾紛。國家行政機關在行使行政管理職權時因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或者不當損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而引起的行政案件,可依行政訴訟程序加以處理和解決。

(2)保護公民權利

行政訴訟是解決行政糾紛、實施權利救濟的最為重要的途徑。

(3)監督行政機關

行政訴訟是國家司法機關根據憲法和法律的授權,通過審理個別具體行政案件的形式,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的重要方式。我國行政訴訟法實施以來,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起到了監督和促使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的作用。

(4)維護法律尊嚴

行政訴訟還通過對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審查,起到維護國家法律尊嚴和統一的作用。國家的法律必須得到全社會的普遍遵守和切實執行。

四、行政訴訟法學

1行政訴訟法學的概念

行政訴訟法學是以行政訴訟法為研究對象的一門獨立的法學學科,是對行政訴訟法進行的科學闡釋和理論概括。行政訴訟法學是否為一個獨立的法學學科,與行政訴訟法是否為獨立的部門法關系密切。

2行政訴訟法學的研究對象

行政訴訟法學以行政訴訟及相關社會現象為研究對象。行政訴訟法學的研究對象主要是行政訴訟法,包括行政訴訟法的一般原理、行政訴訟法的具體規定、行政訴訟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行政訴訟法的歷史發展、行政訴訟法的立法完善等內容。除了行政訴訟法以外,行政訴訟法學也研究與行政訴訟法有關的社會現象。如對行政權力侵犯公民權利實施救濟和對行政行為進行監督的行政復議制度及其與行政訴訟的關系、與其相關的司法行為的特征和作用及對行政訴訟的影響等。

3行政訴訟法學的內容

(1)行政訴訟法的基本理論

行政訴訟法的基本理論是行政訴訟制度得以建立、發展和完善的基礎。其內容應當包括行政訴訟法的性質、地位、作用或者功能、行政訴訟法律關系理論等。

(2)行政訴訟法的具體規定

行政訴訟法的具體規定包括我國現行行政訴訟法的具體規定及立法意圖,法律規定的緣由、根據和目的以及立法的背景情況等內容。

4行政訴訟制度缺陷來源

(1)行政訴訟法立法的缺陷:立法本身是各種利益較量和權衡的結果,兩個對立的觀點出現,立法者采納其中一個觀點,另一觀點的學者會認為立法本身存在缺陷。因此,學習和研究行政訴訟法,應了解立法過程中的有關爭議。

(2)客觀形勢的發展引起行政訴訟制度缺陷。客觀形勢是發展的,立法是相對靜止的,因而可能出現相對靜止的立法不適應客觀形勢發展的情況,從而需要對立法進行修改和補充。從行政訴訟法實施的情況看,對如何完善行政訴訟法的研究已經在進行之中,

5學習行政訴訟法學的方法

(1)注重基礎學科的學習;

(2)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3)運用比較的方法;

(4)注重對行政訴訟法特有問題的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扎囊县| 长顺县| 浦东新区| 石门县| 浏阳市| 东海县| 桐梓县| 富阳市| 墨江| 临武县| 横山县| 灯塔市| 驻马店市| 铜山县| 措美县| 徐州市| 黎平县| 肇东市| 明溪县| 广元市| 武乡县| 祁门县| 兴宁市| 广南县| 尼勒克县| 科技| 高碑店市| 溧阳市| 庆元县| 德安县| 从化市| 巫溪县| 万宁市| 紫阳县| 申扎县| 年辖:市辖区| 岢岚县| 讷河市| 抚顺市| 吉木乃县| 河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