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莉紅《行政訴訟法學》(第3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1401字
- 2021-05-31 16:42:59
第一部分 復習筆記
導 言
一、訴訟與糾紛的解決
1社會沖突解決的內涵
社會沖突解決的內涵應當是多層次主觀效果的綜合體,包含以下層次:
(1)化解和消除沖突;
(2)實現合法權益和保證法定義務的履行;
(3)法律或者統治秩序的尊嚴和權威得以回復;
(4)沖突主體放棄和改變對抗社會統治秩序和法律制度的心理和態度,增加與社會的共容性,避免或者減少沖突(至少是同類沖突)的重復出現。
2訴訟的本質內涵
訴訟的本質是由國家權力解決社會沖突。理解訴訟應注意兩點:
(1)解決沖突的根據只能是國家立法;
(2)由訴訟所確定的沖突權益處置和補償辦法,通過國家暴力強制或者由這種強制所產生的威懾而得到實施。
3訴訟在糾紛解決中的作用
(1)在糾紛解決機制中,訴訟最為重要。司法或者訴訟的基本含義和功能就是解決糾紛或者說解決社會沖突。當“私力救濟”作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從人類文明史中消失后,訴訟便成為遏止和解決社會沖突的主要手段;
(2)訴訟既作為一種社會統治方式,又作為一種技能化的活動而不斷得到發展與完善,從而逐步適應調節并消除日益復雜、頻繁的社會沖突的需要。
二、司法權和行政權的特點
1司法權的被動性
(1)司法的被動性源于司法的公正性。不告不理司法原則體現司法權被動特征,以一事不再審和不得拒絕審判作為不告不理原則的必要補充;
(2)司法權被動性要求司法機關既不主動地保護權益,也不主動地追究違法。司法權行使的被動性還體現在司法應遠離政治,法官不參政、不議政。法官獨立審判,只服從法律,從而保證司法權的行使不受可能有的政治變遷、社會動蕩的影響;
(3)司法權被動性的結果是司法的公正性主要體現在個案的審理之中;
(4)司法權行使的被動性僅僅是啟動時的被動性。
2行政權的主動性
(1)行使行政職能的要求。對于社會福利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水準的改善,社會環境的治理,以至各種災害的預防和消除,綜合國力的增強,政府均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種責任的負擔要求本身是與行政權行使的特征相一致的,其結果必然是政府積極、主動、講求效率地行使其職權,履行其職責;
(2)行政權本質特征的推動。行政權的主動性和擴張性,由行政權的本質決定,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在行政權的發展演變過程中,人們既要求行政機關提供積極、有效的服務和良好的福利,又要求對行政權力擴大進行有效的監督,以及對行政權力侵犯公民權利實施完備的法律救濟。
三、行政糾紛與行政救濟
1現代社會的糾紛形式與解決途徑
(1)現代社會的糾紛形式包括三種:民事糾紛、刑事糾紛和行政糾紛。
(2)糾紛解決途徑包括兩種,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和司法途徑。與糾紛形式對應解決機制包括民事訴訟、刑事訴訟、行政訴訟。
2行政糾紛
行政糾紛是在行政管理活動中國家行政機關與行政管理相對人之間發生的有關行政法律關系的權利義務爭執。行政管理相對人是受行政機關管理的人,可以是公民個人、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可以是其他國家機關或者其他行政機關。行政糾紛包括兩種情形:
(1)行政管理相對人違法或者行政機關認為行政管理相對人違法;
(2)行政管理相對人認為行政機關的行為違法或者不當。
3行政救濟
行政救濟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造成自己合法權益的損害,請求有關國家機關給予補救的法律制度的總稱,包括對違法或者不當的行政行為加以糾正,以及對于因行政行為而遭受的損失給予彌補等多項內容。
行政救濟途徑主要有兩種,即由行政機關解決行政爭議和由司法機關解決行政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