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3 人格的界定

一、人格

(一)人格的定義

1.關于人格定義的分類

阿爾波特在其《人格》一書中,從文獻中收集了近50條人格定義,并將它們歸為6類:

(1)集合式定義

在集合式定義中,常羅列出一些人格成分,人格被描述為這些元素的集合。其中最典型的總和式定義是普林斯的人格描述:“個體一切生物的先天傾向、沖動、趨向、欲求和本能,以及由經驗而獲得的傾向和趨向的總和。”

(2)整合式和完形式定義

整合式和完形式定義的特點是強調人格為個體各方面屬性所組成的整體。如麥考迪:“多種模式(興趣)的一個整合,這種整合使有機體的行為具有一種特殊的個體傾向。”

(3)層次性定義

層次性定義的特點是將人格分為若干層次或等級,越是上層的結構越具有整合的作用。典型的定義是詹姆士對自我的界定,他認為自我是內在的人格,共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第一層次是物質的自我,包括身體、財產、家庭、喜歡的朋友;

第二層次是社會的自我,社會角色所表現出的特征;

第三層次是精神的自我,對人具有協調統一的功能;

第四層次是純粹的自我,即自我的認識者,這是自我的最高成分。

(4)適應性定義

適應性定義強調適應性功能。如肯卜夫:“人對環境進行獨特的適應中所具有的那些習慣系統的綜合。”

(5)個別性定義

個別性定義的特征是強調個人的獨特性,一個人與其他人的不同之處。如米歇爾:“個人心理特征的統一,這些特征決定人的外顯行為和內隱行為,并使它們與別人的行為有穩定的差異。”

(6)代表性定義

代表性定義強調人格是個人的代表性行為范式,他不是與別人不同,而是具有自己的特色。

2.人格的定義

人格是個體在社會生活的適應過程中,對己、對人、對事、對物做出反應時,其自身所顯示出來的異于別人的獨特心理品質。

(二)與相關概念的區別

1.人格與個性

關于人格與個性的是否同義存在兩種觀點:

(1)個性與人格是同義詞

從詞源上說,個性也源于Personality,只是自1949年以來,我國翻譯了大量俄文心理學文獻,把俄文詞譯為“個性”。從個性的描述上分析,實際上就是人格。從人格心理學教材的名稱上來看,有叫《人格心理學》的,也有叫《個性心理學》的。

(2)個性與人格不是同義詞

相對于共性來說,個性具有個別差異的含義,經常用于表明個體的獨特性和個別性。從人格與個性的內涵與外延上分析,人格是探討完整個體與個別差異的領域,從這一角度上講,人格比個性更廣泛。

2.人格與性格

關于人格與性格的是否同義存在兩種觀點:

(1)人格和性格同義

主張用性格取代人格,以便與具有道德含義的“人格”做區別。一些心理學界的學者主張將兩個名詞合二為一。

(2)人格和性格不同義

學者認為二者是相互聯系而又有區別的概念。性格是個人的品行與具有道德評價含義的心理品質,是人格的下位概念。人格包含氣質與性格,氣質反映人的生理層面與情緒層面的成分較多,性格強調人社會層面和價值觀的成分較多。

總之,人格、個性與性格三者是含義不同的概念,應加以區分。這有助于人們更準確地理解人格的定義。

二、人格的基本性質

(一)獨特性

一個人的人格是在遺傳、成熟、環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遺傳環境、生存及教育環境,形成了各自獨特的心理特點。

1.人格的獨特性

獨特性體現了人的心理差異,核心人格的研究就是只針對個體的獨特性而言的。阿爾波特認為,沒有兩個人是完全一樣的,因此也沒有兩個人對同一事物做出完全相同的反應,每個人的行為是由獨特的特性結構決定的。

2.人格的共同性

人格共同性是指某一文化、某一民族、某一階層、某一群體的人們所具有的相似人格特征。人類文化學者把同一文化所陶冶出來的共同人格特征稱為群體人格或眾數人格,也叫公眾人格。

在人格的獨特性與共同性中,人格心理學家更注重的是人格的獨特性。

(二)穩定性

1.人格的穩定性

(1)表現

在人格形成方面,一個人的某種人格特點一旦形成后,就相對穩定下來了。要想改變它,是較有難度的事情。

在人格表現方面,人格特征在不同時空下表現出一致性的特點,即在不同時間、不同情境下人格表現出一致性。它有兩種表現形式:

a.平均水平上的穩定性,這是某一群體在平均分上的穩定性,不考慮個體差異。

b.個體間的人格穩定,這是就某一個體而言。例如,一位性格內向的學生,他不僅在陌生人面前緘默不語,在老師面前少言寡語,在參與學生活動時也沉默寡言。人格的持續性體現了人格的穩定性。

在人格特征方面,人格特征是指一個人經常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心理與行為特點,那些暫時、偶然表現出來的行為則不屬于人格特征。

(2)研究穩定性的方法

研究者Conley提出了人格穩定性的評估指標:

一個人格特質應該在一個以上實驗條件下被觀察,如自評和他評。

人格的個體差異表現為隨時間的穩定,如追蹤研究。

2.人格的可變性

(1)人格的改變與行為的變化是不同的,行為改變是一種外在、表層的變化,人格的改變是內在、深層的變化。

(2)人格變化常被作為心理與行為異常的指標,病人和罪犯比正常人的穩定性更低。

(三)統合性

1.人格是一個系統,系統中包含有各種人格結構成分與功能,人格的各種成分都處于一個統一的相互依賴的關系之中,這種結構關系賦予了每一種成分特殊的含義,把某一部分從結構關系中孤立出來研究將會失去許多重要價值。

2.完整的人格是一種自我統一的人格特征的組合,破壞了這種內在統一性,就不能很好地研究人格。

3.人格是由多種成分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識的調控。當一個人的人格結構各方面彼此和諧一致時,人們就會呈現出健康的人格特征;否則,就會使人發生心理沖突,產生各種生活適應困難,甚至出現分裂人格。

4.人是極其復雜的,人的行為表現出多元化、多層面的特征。

(四)功能性

1.人格對個人命運有影響

人格是一個人生活成敗、喜怒哀恨的根源。人格決定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有時會決定一個人的命運,人格功能性強的人會把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2.人格對認知與智力有影響

(1)智力相同的人,由于人格不同而在挫折后的問題解決成績明顯不同。

(2)不同人格特征會影響到人的思維方向,進而影響人的行為結果。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从江县| 老河口市| 鹤岗市| 云和县| 南和县| 庄河市| 凯里市| 苍山县| 沧源| 娱乐| 吴堡县| 通山县| 新竹市| 马龙县| 镇平县| 富裕县| 牙克石市| 阿拉尔市| 平阳县| 大关县| 唐海县| 宝坻区| 京山县| 西和县| 即墨市| 辽阳县| 永寿县| 富裕县| 柳河县| 张家港市| 开远市| 延长县| 卢龙县| 五台县| 林州市| 桐柏县| 台东县| 永登县| 昭觉县| 轮台县| 长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