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刑事訴訟法的歷史發(fā)展

2.1 復習筆記

一、外國刑事訴訟法的歷史發(fā)展

1.外國古代刑事訴訟制度的歷史沿革

(1)上古時期的彈劾式訴訟

彈劾式訴訟制度,就是個人享有控告犯罪的絕對權利,國家審判機關不主動追究犯罪,而是以居中仲裁者的身份處理刑事案件。其主要特征是:

國家沒有專門的追訴犯罪的機關,對犯罪實行私人告訴制度。

原告和被告的訴訟地位在形式上是平等的,享有同等權利,承擔同等義務。

法院或其他裁判機構在訴訟中處于消極的仲裁地位。法官不進行專門的調查,不主動收集證據(jù),只是在開庭審理時聽取原、被告雙方的陳述和辯論,以原、被告雙方提供的證據(jù)為依據(jù)作出裁判。

對爭議的解決往往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2)中世紀糾問式訴訟

糾問式訴訟制度,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對犯罪行為,不論是否有被害人控告,均依職權主動進行追究和審判的訴訟制度。主要特征是:

對刑事案件的追究不再取決于被害人或其近親屬的控告,而是由法院的專職調查官負責調查和追訴,不實行不告不理原則。

被告人為訴訟客體,不具有訴訟主體地位。

偵查和審判都秘密進行,實行間接的書面審理方式。

實行法定證據(jù)制度。一切證據(jù)證明力的大小,以及對它們的取舍和運用,均由法律加以具體規(guī)定,法官在審理案件時不得自由評斷和取舍。

2.外國近現(xiàn)代刑事訴訟制度的歷史沿革

(1)大陸法系職權主義訴訟模式的特征

偵查機關享有廣泛的權力,警察、檢察官和其他有偵查權的官員依職權主動追究犯罪,被告人的權利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偵查和預審在刑事訴訟程序中居重要地位,偵查、預審不公開進行。

在刑事案件的追訴上,一般采用公訴為主、自訴為輔的方式。公訴由檢察機關代表國家提起。對于某些輕微的刑事案件,被害人可以直接向法院提出控告,要求追究加害人的刑事責任。

法官起主導、指揮作用的審判程序。法官可以依職權主動訊問被告,詢問證人;可以采用足以證明一切事實真相的證據(jù),決定采取必要的一切證明方法;有權對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申請作出決定。當事人則處于相對被動的接受指揮的地位,作用相對消極。

在起訴活動中實行卷宗移送主義。為了滿足法官的需要,檢察官必須向法院移送全部案件筆錄和證據(jù)材料,法官只有在充分閱讀了這些材料和證據(jù)之后,才能開始審判。

(2)英美法系當事人主義訴訟模式的特征

在偵查程序中注重對犯罪嫌疑人權利的保障。凡采取限制或剝奪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或者搜查、扣押犯罪嫌疑人的財產,必須取得法官簽署的許可令狀。

在起訴方式上,在英國,檢察官、警察、政府機關、商號及公民個人都有起訴權;在美國,不存在自訴,全部刑事案件或者以檢察官起訴書提出控訴,或者經大陪審團審查后以大陪審團公訴書提起公訴。

雙方當事人的抗辯集中體現(xiàn)在審判程序中。法庭審判活動以控、辯雙方的積極活動為核心內容,他們在平等地位的基礎上按交叉的方式對證人進行詢問、質證、爭辯,然后雙方作終結性辯論。法官的職權活動僅限于補充性事務,主要任務是對控、辯雙方的主張及證據(jù)進行評判和取舍。

在案卷材料的移送上,檢察官決定起訴案件時,只能將起訴書送交法院,而不得進行任何證據(jù)說明,也不得記載任何足以使法官對被告人產生偏見的事項。

英美法系當事人主義訴訟模式強調通過當事人間的平等對抗發(fā)現(xiàn)案件“真實”,解決爭議;而大陸法系職權主義訴訟模式強調運用國家權力查明事實真相,懲治犯罪。這兩種訴訟結構的特征在庭審階段最為明顯。

二、中國刑事訴訟法的歷史發(fā)展

1.中國古代刑事訴訟制度的特點:

(1)司法與行政不分,行政機關兼理司法。

(2)刑事訴訟與民事訴訟沒有根本性差異。

(3)控訴和審判職能不分,是典型的“糾問式”訴訟。

(4)刑訊逼供被合法化。

(5)建立起了多種監(jiān)督程序。

2.中國近現(xiàn)代刑事訴訟制度的發(fā)展

(1)清末的刑事訴訟立法活動

清末立法中有關刑事訴訟的法律有:《大清刑事民事訴訟法》、《大理院審判編制法》《大清刑事訴訟律》等。

《大清刑事訴訟律》是中國第一部刑事訴訟法典,訴訟程序方面的規(guī)定主要是:

實行彈劾式訴訟,控訴和審判職能分離;

檢察官壟斷國家起訴權;

庭審采用直接、言詞、辯論原則;

實行公開審判和辯護制度;

廢除法定證據(jù)制度,代之以自由心證制度等。

(2)北洋政府時期刑事訴訟制度的沿革

北洋政府頒布的刑事訴訟程序和司法組織方面的法律的主要特點有:

實行不完全意義上的司法獨立,在縣一級政權仍由縣知事兼理司法。

廣泛地適用簡易程序的規(guī)定。

規(guī)定了大量的適用軍法和“非常程序”的審理程序。

(3)國民黨政府時期刑事訴訟制度的沿革

1927年以后,國民黨政府制定的有關刑事訴訟的法律主要有:《中華民國刑事訴訟法》、《中華民國刑事訴訟法施行法》、《中華民國刑事訴訟法》、《中華民國刑事訴訟法施行法》。此外,國民黨反動政府為了維護其法西斯獨裁統(tǒng)治,又制定了許多效力高于普通法的特別法規(guī)。

國民黨政府時期的刑事訴訟程序和司法制度奉行大陸法系職權主義的庭審結構,法院實行三級三審制,審判組織為獨任制或合議制。按《法院組織法》的規(guī)定,國民黨時期的法院分為三級:地方法院、高等法院和最高法院。

3.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制度的發(fā)展

(1)新民主主義時期刑事訴訟制度的沿革,又可劃分為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抗日戰(zhàn)爭時期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三個階段的刑事訴訟法。

(2)新中國成立初期刑事訴訟制度的發(fā)展:規(guī)定了刑事訴訟的原則和制度;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偵查權、檢察權和審判權;公、檢、法三機關實行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原則;對一切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人民法院在審判案件時必須實行公開審判、辯護制度、人民陪審員制度、回避制度,以及死刑復核制度、兩審終審制度、審判監(jiān)督制度等。

(3)《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制定

l979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著手準備工作,以l963年的草案初稿為基礎,經過反復的補充和修改后,于1979年7月1日正式通過《刑事訴訟法》,7月7日公布,該法于1980年1月1日起實施。

(4)《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修改,1996年3月17日正式通過,1997年1月1日起施行。

(5)《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再修改

2012年3月新刑事訴訟法的修改主要有以下亮點:

“尊重和保障人權”入法

完善證據(jù)制度

證據(jù)的概念、證據(jù)種類等內容有了較大調整。口供自愿性原則也得到了確認。明確了舉證責任的分擔并修改了證明標準,對“證據(jù)確實、充分”作了細化規(guī)定。規(guī)定了非法證據(jù)排除的范圍以及排除的程序、對證人出庭作證的保障等內容。此外,新法對行政執(zhí)法過程中收集的物證、書證、視聽資料、電子數(shù)據(jù)等證據(jù)材料的轉化適用問題也作了相應規(guī)定。

強制措施的重大調整

在逮捕方面,細化了逮捕條件;完善了審查批準逮捕程序,增加規(guī)定了審查批捕應當訊問犯罪嫌疑人的規(guī)定與程序;創(chuàng)設了逮捕后的羈押必要性審查機制;明確要求逮捕后應當立即送看守所羈押并刪除了有礙偵查不通知家屬的規(guī)定。

關于監(jiān)視居住,新法調整了其適用條件、執(zhí)行場所、考察內容以及可以采用的監(jiān)視方法,并規(guī)定了通知家屬、辯護人辯護、檢察監(jiān)督等措施確保監(jiān)視居住的正確適用,還明確了指定居所監(jiān)視居住的期限應當折抵刑期。

對于取保候審,新法調整了其考察內容并規(guī)定了被取保候審人應承擔的義務,以及取保候審中保證金的確定、保管、退還等內容。

加強辯護權的保障

在基本原則部分明確提出保障辯護權行使原則;擴大了法律援助的范圍;擴大了聘請辯護律師的主體范圍;將辯護的時間提前至偵查階段,吸收并完善了律師法當中規(guī)定的律師會見、閱卷權;完善了追究律師偽證罪的責任條款并設置了追究律師偽證責任的特殊保護程序;設置了辯方對于阻礙辯護職責履行的救濟渠道等。

完善偵查措施

對技術偵查的適用范圍、適用主體、執(zhí)行主體、適用期限、保密義務等內容作了明確規(guī)定,還規(guī)定在特定情況下可以實施秘密偵查、控制下交付等偵查措。明確規(guī)定拘留后應當立即送看守所羈押,對在押人員的訊問只能在看守所進行,建立了訊問錄音錄像制度;明確規(guī)定了訊問中應當保證被訊問人的飲食和必要的休息時間等基本需求。還規(guī)定了對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為申訴或者控告的權利。

審判程序的重塑與完善

a.新法調整了簡易程序的適用條件,將以往的簡易程序和被告人認罪案件簡易審程序合二為一,從而擴大了其適用范圍,并相應地調整了其審判組織的形式,審限等內容。

b.對于一審程序,明確了證人出庭的范圍,規(guī)定了鑒定人不出庭鑒定意見不予采納,建立強制到庭制度。實行全卷移送,增加了庭前召集公訴人等了解情況、聽取意見的規(guī)定并增加了有關量刑的內容等。

c.在二審程序部分,擴大了二審開庭審理的范圍,并明確限制事實不清發(fā)回重審以一次為限,同時明確發(fā)回重審原則上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罰。

d.就死刑復核程序而言,明確最高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必須作出核準或者不核準的裁定,增加規(guī)定辯護方對死刑復核的參與,特別強調了檢察機關對于死刑復核案件的檢察監(jiān)督。

e.關于再審程序的修改,主要內容涉及再審事由的細化、指令再審中的原審法院整體回避、開庭審理案件的檢察官出庭、再審程序中的強制措施的適用以及原裁判的處理等問題。

構建中國特色的刑事特別程序

此次刑事訴訟法修改,首次在法典中增設了特別程序編,這是適應新時期刑事訴訟實踐日趨復雜與精密化的需要作出的必然調整。新法在在特別程序編中分別對四種特別程序的適用范圍、適用程序、法律救濟等內容作了相應規(guī)定。

完善執(zhí)行程序

規(guī)定了社區(qū)矯正,并明確了社區(qū)矯正的對象,完善了暫予監(jiān)外執(zhí)行的規(guī)定,擴大其適用對象,明確了其適用程序等內容。此外,新法還加強了檢察機關對刑罰執(zhí)行活動的檢察監(jiān)督。以確保刑罰的正確執(zhí)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鲁科尔沁旗| 济宁市| 章丘市| 垫江县| 肇东市| 称多县| 九台市| 石首市| 巴马| 湖北省| 唐山市| 客服| 福安市| 临泉县| 闸北区| 朔州市| 从江县| 德保县| 聂荣县| 揭阳市| 福鼎市| 娄底市| 闻喜县| 泸溪县| 阿尔山市| 岗巴县| 寿阳县| 安龙县| 盐亭县| 柯坪县| 金沙县| 化州市| 平果县| 泽普县| 磐石市| 化州市| 淮北市| 黄石市| 邢台县| 永嘉县| 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