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現代管理理論的發展

1.人際關系學說的主要思想是什么?霍桑試驗產生了怎樣的結論和影響?

答:(1)人際關系學說的主要思想

人際關系學說始于20世紀20年代,早期被稱為行為科學理論,人際關系學說的代表人物有梅奧、馬斯洛、麥克雷戈和卡耐基。

人際關系理論相比科學管理理論提出了一個更為復雜的過程(見圖3-1)。

圖3-1  人際關系理論對工作的看法

從上可見,人際關系理論認為工人主要受社會內容的影響(社會內容主要包括社會環境條件、情感、工作中的人際關系等)。也就是說,管理當局對工人的關心會導致工人滿意度的增加,并進而導致更好的績效。

(2)霍桑實驗的結論

梅奧等人根據霍桑試驗得出了以下主要的結論:

職工是社會人

梅奧認為,人們的行為并不單純出自追求金錢的動機,還有社會方面的、心理方面的需要,而后者更為重要。

企業中存在“非正式組織”

企業中除了存在著古典管理理論所研究的為了實現企業目標而明確規定各成員相互關系和職責范圍的正式組織之外,還存在著非正式組織。這種非正式組織的作用在于維護其成員的共同利益,使之免受其內部個別成員的疏忽或外部人員的干涉所造成的損失。

新的領導能力在于提高職工的“滿足度”,以提高士氣,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

在決定勞動生產率的諸因素中,置于首位的因素是工人的滿意度,而生產條件、工資報酬只是第二位的。高的滿意度來源于工人個人需求的有效滿足,不僅包括物質需求,還包括精神需求。

(3)霍桑試驗的影響

霍桑試驗的影響是巨大的,它促進了管理對人的因素的關注,管理人員開始主動尋求提高職工的滿足感和激勵士氣,使得人際關系研究成為研究管理的一種普遍的方法,并掀起了一場人際關系運動。

2.管理科學學派對管理理論作出了怎樣的貢獻?

答:管理學界中形成的管理科學學派,又稱作管理中的數量學派,也稱之為運籌學。伯法是西方管理科學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這個學派認為,解決復雜系統問題,可以用電子計算機作為工具,尋求最佳計劃方案,以達到企業的目標。管理科學其實就是管理中的一種數量分析方法。其作用在于通過管理科學的方法,減少決策中的風險,提高決策的質量,保證投入的資源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

管理科學學派雖然有眾多局限,但是對管理理論依然作出重大貢獻。管理科學學派的主要貢獻在管理決策方面,特別是計劃與控制決策。該學派提供的輔助決策的工具和技術,能夠幫助經理們解決單憑感覺無法解決的問題。定量技術也提供了思考有關時間問題的全新思路。數學模型和計算機的運用,使得經理們可以根據過去和現在的數據預測事件未來的發展趨勢,這是以往其他管理學派難以做到的。

3.舉例說明如何把系統思想應用于管理實踐。

答:(1)系統思想

從更深的層次探究系統思想在管理實踐中的應用,就必須從系統的相關性、等級層次與適應性三個方面分別進行論述。

系統相關性

系統相關性的內涵是,系統的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聯系,其中某一個要素的變化將會引起其他要素發生相應的變化。

系統的等級層次

企業是個復雜系統,企業管理的重要職責就是按照系統的層次等級原則構建企業系統組織結構。組織結構是企業高效運作的制度基礎。

系統的環境適應性

企業發展壯大的過程也是企業不斷適應環境變化的過程。企業管理者應根據現實情況和條件靈活運用管理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形成與環境相適應的管理體系和模式。

(2)系統思想應用于管理實踐實例

以系統思想為指導,以項目組織系統構成為依據,我們將系統思想應用于一個具體的房屋裝修項目,由于項目管理涉及的單位和個人眾多,為確保項目成功,就必須與項目所有厲害關系人和單位加強信息溝通,協調各單位和個人的相互關系。

在房屋裝修項目中,

要詳細劃分組織結構,是組織反映組織的各種目標,如建筑設計職能、建筑施工職能、建筑檢驗職能等;

對各目標職能部門給予清晰描述。將各項職能部門進行分組,形成任務組、建筑師任務組,專業工程師任務組,測量師任務組,通過各任務組之間信息供需關系橫向的將各個人物組聯系在一起;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項目經理、顧問要對各個組織的運行效率進行監督和檢查,并根據實際情況不斷進行調整。

4.現代管理理論發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現代管理理論適應現代市場經濟和現代企業發展而來,總的來說現代管理理論發展的主要特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管理內涵進一步拓展

現代管理理論的內容不只限于成本的降低、產出的增加,而更重視人的管理、人力潛力的開發,更重視市場、顧客的問題,管理的核心更側重于決策的正確與否、迅速與否。

(2)管理組織的多樣化發展

管理組織形式多種多樣,除了不斷推出新的有效組織形式,如事業部制、矩陣制、立體三維制等以適應現代企業組織管理的要求,還創設了與資產一體化控股、參股相適應的管理組織,以及提出了組織行為等一系列組織管理理論。

(3)管理方法日漸科學

現代管理雖然不摒棄傳統的有效管理方法,但為適應大規模產銷活動引入了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了現代管理方法,其中有投資決策、線性規劃、排隊論、博弈論、統籌方法、模擬方法、系統分析等方法,試圖從生產資源的有效整合方面進一步提高管理的效果。

(4)管理手段自動化

現代企業組織面臨更復雜的環境,需要接受和處理大量信息,需要迅速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并更多地節約日益高漲的勞動力費用。為此,現代管理在管理手段方面的研究和使用有了突破性進展,如辦公設備的自動化,信息處理機的發明,電子計算機在企業管理的市場研究、產品設計、生產組織、質量控制、物資管理、人事財務管理等領域的應用。

(5)管理實踐的豐富化

各個企業已經明白不存在一套固定的適應一切的管理體系,各個企業必須根據自己企業的特點,根據現代管理的基本法則來創造性地形成自己的管理特色。管理實踐的豐富化更進一步推動了管理理論、方式方法和手段的發展。

現代管理理論實為一個綜合性的管理理論體系,它廣泛吸收了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最新成果,把組織看作一個系統,進行多方面有效管理,從而有效整合組織資源,達到組織既定目標和應負的責任。現代管理科學性的強化,使管理的預見性、綜合性和可靠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基本適應了戰后現代企業和經濟發展的需要。

5.何謂“管理理論叢林”?談談你對“叢林現象”的認識。

答: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管理掀起了熱潮,許多學者和管理學家提出了各自的理論和新學說,并形成各種不同的學派,這些大大小小的理論流派加總起來有百余個之多。

(1)20世紀60年代的管理理論“叢林”

美國著名管理學教授哈羅德·孔茨在20世紀60年代發表了《管理理論的叢林》。孔茨把當時不同的管理觀點,以及這些觀點對管理的性質和內容所做的不同解釋,概括出六個有代表性的學派,它們分別是:

管理過程學派;

經驗和案例學派;

人類行為學派;

社會系統學派;

決策理論學派;

數理學派。

這些不同的學派或不同的觀點,形成了一個思想、理論和意見的“叢林”。

(2)20實際80年代的管理理論“叢林”

過了20多年,這個“叢林”似乎越來越茂密了,孔茨又寫了一篇名為《再論管理理論叢林》的論文,在該文中他概要地敘述并分析了這十一大學派:

經驗和案例學派。該學派是通過分析經驗(各種實際案例)來研究管理。認為學生和管理者通過研究各種成功與失敗的管理案例,就能理解管理問題,自然學會有效地進行管理。

人際關系學派。該學派認為,管理就是通過他人來完成某些事情,因此,研究管理必須注重于人際關系。

群體行為學派。該學派注重研究的是組織中群體的行為,包括群體的文化、行為方式和行為特點等。

合作社會系統學派。該學派把組織當成一個合作的社會系統來研究,它顯然試圖對人際關系和群體行為學派的觀點作出修正。

社會技術系統學派。英國的特里司特及其在美國塔維斯托克研究所的同事通過對長壁采煤法生產問題的研究,認為在管理中只分析社會系統是不夠的,還需要研究技術系統對人的影響。

決策理論學派。該學派認為決策是管理者的主要任務,因而應集中研究決策問題,尤其是西蒙提出的行為決策觀對現代管理理論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系統學派。系統理論學派認為,一個組織的管理人員必須理解構成整個運作的每一個系統。

數理學派。這個學派注重定量的數學模型,認為通過建立數學模型這一手段,可以把問題(管理問題也不例外)的基本關系表示出來,并在確定目標后能求得最優結果。

權變管理學派。這個學派強調,管理者的實際工作取決于所處的環境條件,因此管理者應根據不同的情景及其變量決定采取何種行動和方法。

管理角色學派。這個學派主要通過觀察管理者的實際活動來明確管理者工作的內容。

?經營管理學派。這個學派想通過與管理職能相聯系的辦法把有關管理的知識匯集起來,以形成一門管理學科。

(3)對管理叢林的認識

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使得社會分工日益精細,而管理現象的復雜性和管理難度的增加又使得現代企業往往需要新的管理理論來指導管理。因此出現各色各異的管理理論,形成管理理論叢林是非常正常的現象,也是進行正常管理所必須的。但形形色色的管理理論經常會使管理者眼花繚亂,難以分辨,廣大管理者需要從繁雜的管理理論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選擇最適合自己企事業單位的管理理論和管理技巧,一切從實際出發,切不可在各管理理論的爭辯中迷失方向,無所適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召县| 江油市| 靖州| 山阴县| 兰溪市| 嘉定区| 棋牌| 莎车县| 泗阳县| 建水县| 抚顺市| 年辖:市辖区| 株洲市| 北宁市| 德化县| 德格县| 高清| 南通市| 新巴尔虎右旗| 民乐县| 嘉定区| 盐亭县| 三原县| 吉木乃县| 昭觉县| 靖远县| 广灵县| 兴仁县| 楚雄市| 乡城县| 新野县| 大新县| 云浮市| 钦州市| 灵宝市| 汝阳县| 横峰县| 沙洋县| 宝丰县| 容城县| 新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