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邢以群《管理學》(第3版)配套題庫【課后習題+章節題庫(含考研真題)+模擬試題】
- 圣才電子書
- 5338字
- 2021-05-28 21:32:46
第七章 決策及其過程
1.科學決策的基本觀點是什么?
答:科學決策理論認為,決策是為了達到某一特定的目的而從若干個可行方案中選擇一個滿意方案的分析判斷過程。這一定義告訴我們:
(1)決策的前提:要有明確的目的
在決策前,要解決的問題必須十分明確,要達到的目標必須具體可衡量可檢驗。
(2)決策的條件:有若干個可行方案可供選擇
“多方案抉擇”是科學決策的重要原則;決策要以可行方案為依據,決策時不僅要有若干個方案來相互比較,而且各方案必須是可行的。
(3)決策的重點:方案的分析比較
必須對每個備擇方案進行綜合的分析與評價,確定每一個方案對目標的貢獻程度和可能帶來的潛在問題,以明確每一個方案的利弊。
(4)決策的結果:選擇一個滿意方案
科學決策理論認為,追求最優方案既不經濟又不現實。因此,科學決策遵循“滿意原則”,即追求的是諸多方案中,在現實條件下,能夠使主要目標得以實現,其他次要目標也足夠好的可行方案。
(5)決策的實質:主觀判斷過程
決策從本質上而言,是管理者基于客觀事實的主觀判斷過程。
2.為什么說“管理就是決策”?
答:決策是管理者從事管理工作的基礎,決策貫穿于管理過程始終,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要履行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等職能(如表7-1所示)。這些工作,一旦展開,就具有相對的穩定性。決策則不同,它是管理者經常要進行的工作,管理者的主要意圖均需通過決策來實現,它貫穿于組織的各項管理活動中。如下表所示,從目標的確定、資源的分配、組織機構的建立、人員的招聘及對下屬的獎懲、糾偏措施的實施等,都需要管理者作出決策。正是基于這一點,西蒙提出了“管理就是決策”的觀點。
表7-1 管理者四大職能

3.有哪些常見的決策類型?
答:(1)按照決策的重要程度,可分為戰略決策、管理決策、業務決策
①戰略決策,指直接關系到組織的生存發展的全局性、長遠性問題的決策,一般由高層管理者作出。
②管理決策,其屬于執行戰略決策過程中的基本戰術決策,這類決策大多由中層管理人員作出。
③業務決策,指在日常業務活動中為了提高效率所作的決策。
(2)按照決策是否具有重復性,可分為常規決策和非常規決策
①常規決策,指經常發生的能按規定的程序和標準進行的決策,多指對例行公事所作的決策。
②非常規決策,它所要解決的是不易確定、錯綜復雜且前所未有的新問題。由于是新問題,因而不能依據業務常規來解決,而需要管理者進行專門的處理。
(3)按決策的性質,可分為確定型、風險型、不確定型決策
①確定型決策,指可供選擇的方案只有一種自然狀態時的決策,即各備擇方案所需的條件是已知的并能預先準確了解各方案的必然后果的決策。
②風險型決策,指可供選擇的方案中存在著兩種以上的自然狀態,哪種狀態可能發生是不確定的、但可估計其發生的客觀概率的決策。
③不確定型決策,指各備擇方案可能出現的后果是未知的,或只能靠主觀概率判斷時的決策。
4.理性決策過程由哪幾個步驟組成?
答:決策過程是指從問題提出到方案確定所經歷的過程。決策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判斷問題——認識和分析問題
決策的正確與否首先取決于問題判斷的準確程度,因此,認識和分析問題是決策過程中最為重要也是最為困難的環節
(2)確定決策目標
決策目標是指在一定的環境和條件下,根據預測,對這一問題所希望得到的結果。
(3)擬訂可供選擇的行動方案
擬訂的行動方案要緊緊圍繞所要解決的問題和決策目標,根據已經具備和經過努力可以具備的各種條件,并充分發揮創造性和豐富的想像力。不要拘泥于經驗和實際,也不要忘記不采取任何行動也是備擇方案之一。
(4)分析評價各行動方案
①建立一套有助于指導和檢驗判斷正確性的決策準則。
②根據決策準則衡量每一個方案,并據此列出各方案滿足決策準則的程度和限制因素,即確定每一個方案對于解決問題或實現目標所能達到的程度和所需的代價及采用這些方案后可能帶來的后果。
③分析每一個方案的利弊,比較各方案之間的優劣。
④根據決策者對各決策目標的重視程度和對各種代價的承受程度進行綜合評價,結合分析比較結果,提出推薦方案。
(5)選擇滿意方案并付諸實施
在抉擇時要注意:
①任何方案均有風險。因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對問題的認識有限、所能想到的方案有限、分析評價能力有限,因此,因素的不確定性只能減少到最低限度而不可能完全消除,在決策時要將預感、直覺、機遇與事實、邏輯、系統分析結合起來進行抉擇。
②不要一味追求最佳方案。最佳方案可遇而不可求。由于環境的不斷變化和決策者預測能力的局限性,以及備選方案的數量和質量受到不充分信息的影響,決策者可能期望的結果只能是作出一個相對令人滿意的決策。
③在最終選擇時,應允許不作任何選擇。
(6)監督與反饋
要求在決策實施過程中建立信息反饋渠道,及時檢查決策實施情況,發現差異,查明原因,對已有的決策進行不斷的修正和完善,直至解決問題、實現目標或作出新的決策為止。
5.怎樣才能抓住問題的實質?
答:(1)確定是否存在需要解決的問題。確定是否存在問題的有效方法是將現狀與理想的狀況加以比較,若兩者之間存在著差異,管理者就可斷定他面臨著問題。
(2)確定問題是否需要解決。由于資源的有限性,對于大多數問題都可以采取聽之任之的態度,而將精力和資源集中于處理那些對于我們而言是重要的問題。看問題是否需要解決的方法是看差異的大小是否在管理者的容忍范圍內,若在可容忍范圍內,則繼續觀察,不采取任何措施;若已超出了可容忍范圍,就說明問題嚴重,需要解決。
(3)確定問題出在何處,明確真正的問題及其可能的原因。除非問題產生的原因已經昭然若揭,否則管理者就要通過收集與問題有關的信息,透過問題的表面現象,找出妨礙目標實現的阻力或出現差異的原因。只有找到了真正的問題及其原因,才能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法,為正確決策奠定基礎。
(4)確定問題是否能夠解決。有時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管理者盡管知道存在某些需要解決的問題,也無能為力,只能暫時擱置。如果問題在管理人員的有效控制范圍之內,則問題是可以加以解決的。
(5)管理應由誰來決策。應根據對于真正的問題及其原因的分析來確定合適的人選,使問題能被合適的人在恰當的時間予以解決。但無論是由誰來解決,管理者都必須推動并監督問題的解決,并對此承擔責任。
6.程序化決策方法、適應性決策方法和創造性決策方法各適用于什么場合?
答:(1)程序化決策方法多用于處理反復出現的日常問題。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可依據政策、規章、業務常規進行決策。
①政策。政策是處理各種組織活動(從項目投資到工作計劃)的普遍適用的原則,為決策限定了范圍。
②規章制度。組織的規章制度規定了在某種情況下必須遵守的一系列行為準則。
③業務常規。政策或規章制度規定必須干什么,程序則是指執行某項任務時如何一步步做。
(2)適應性決策方法
當管理問題復雜且模糊、多變時,管理者就難以依靠程序化決策方法進行決策,而要采用適應性決策方法。適應性決策方法是指先朝著某一方向跨出一步,然后根據上一步行動的結果來決定下一步的行動,從而一步步地向目標逼近的方法。
①漸近式決策方法
當決策者面臨復雜、不確定的問題時,可在眾多的途徑中先選擇一條走一步,慢慢地向希望目標逼近。在這里,最終目標比較模糊,每一步驟在實施前后都要進行評價,假如所采取的行動有助于目標的實現,那么重復這一行動或采取下一步行動;如相反,則對這一行動進行調整。
②經驗式決策方法
經驗式決策方法將一個復雜的問題變為可管理的問題,且有助于管理者避免重大錯誤。但采用這種決策方法正確的前提條件是現在與過去一樣,對于處理復雜問題有過于簡單化的傾向。
(3)創造性決策方法
創造性決策方法是指發現新的、富有想像力的解決問題的方案的方法,主要用于廣告設計、新產品開發和其他需要創造性解決方案的場合,其中包括頭腦風暴法、發散思維法等。
①頭腦風暴法。它是一群人通過相互啟發以盡可能地形成多種方案的一種方法。小組一般由5-9人組成,在討論過程中,鼓勵參加者提出各種建議,并禁止對他人想法進行批評,以便各種創新方案不斷地被提出。
②發散思維法。它是促使人們通過發散思維方式從全新的角度來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的方法。
7.如何才能提高決策的正確率?
答:在進行重大問題的決策時,遵循理性決策過程有助于提高決策的正確率。在實際決策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問題。
(1)準確收集利用信息
①擴大決策時所依據的信息量,使決策建立在群體信息基礎之上,從而提高決策的正確率:
a.要認識到個人能力和知識、經驗的局限性,愿意聽取別人的意見;
b.要注重方式方法,善于征求他人的意見。
②在收集、利用信息時,管理者要避免因疏忽而誤入“陷阱”。
a.不要輕信別有用心或與該決策有根本利害關系的人提供的信息,偏見會導致信息的扭曲。要從各方面聽取意見,并注重分析比較。
b.要注意平均水平與實際情況的差異,平均水平往往掩蓋了實際存在的特殊情況。
c.不要輕易放棄相互矛盾或截然相反的意見。既然有不同意見,就必然存在著一些問題,要注意深入調查,在搞清事實的基礎上作出決策。
d.對專家意見要避免盲從。
e.要注意信息的時間性和獲取信息的代價,不要指望在收集到所有的信息后再作決策。
(2)正確運用直覺
一個優秀的管理者應努力學會正確運用自己的直覺,在普通管理者尚未發覺之前就能感知到問題的存在,在最終決策時能夠運用直覺對理性分析的結果進行檢查,從而協助其作出正確的抉擇。
在以下情況下,直覺在決策時常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①客觀事實很少且不相干,但仍要求作出決策時;
②事實擺在面前,但并不能指明方向,我們看不出應當做什么時;
③時間很緊,廣泛收集信息進行分析已不太可能時;
④有數種可行的解決方案,在邏輯上都說得通,但需要作最后評判時。
(3)明智地把握決策時機和確定決策者
①在不適當的時候作出正確的回答仍是一項低劣的決策,因此,在工作中要明確各類問題的核心和關鍵,分清輕重緩急,以準確把握決策時機和適當的情況。
②作為管理者,與其說是個問題解決者還不如說是問題發現者。對于現實中發生的很多問題,并不需要管理者親自去解決。在面對問題時,管理者更多的時候不是直接決策,而是問一些簡單的問題:在這個組織中,誰最適合來解決這個問題?我可不可以只作適當的指示,然后把整個問題的解決都交給下屬?
(4)克服決策過程中的心理障礙
在面臨決策問題時,有些管理者會表現出以下三種典型的心理:
①優柔寡斷。
②急于求成。
③求全求美
(5)學會處理錯誤的決策
一旦發生決策錯誤,應當采取以下積極的行動:
①承認。要有勇氣承認客觀事實,錯誤已經發生,就應當承認過失,以集中精力分析原因,及時加以彌補,而不要忙于追究責任或推卸責任。
②檢查。由于決策過程中包含了很多步驟,因此要追溯決策的全過程,逐一檢查,以找出在哪一步上犯了錯誤。此外,還要分析決策的時間、方式和方法。通過檢查反思,可使你學到一些決策的技巧,并避免重蹈覆轍。
③調整。若一個決策總的來看是可行的,而只是在貫徹執行上發生了問題,則可通過發現薄弱環節予以調整,使這一決策趨于完善。
④改正。若一項決策經過檢查和調整仍無法修正,則要針對原因擬定一個修正計劃,以改正決策錯誤,減少由于決策失誤而可能造成的損失。
8.假定你有2000元錢可投資股市或存入銀行,銀行年利率為10%,而股市收益取決于經濟狀況,若情況好,每年可賺500元;正常情況下可得300元;情況不好時則可能損失l00元。試問:按照樂觀原則、悲觀原則、最小后悔值原則各選取哪個方案?
答:如表7-2所示。銀行收益=2000*10%=200(元)
表7-2 不確定型決策

三種原則下對方案的選擇情況:
樂觀原則(極大極大損益原則):選擇投資股市;
悲觀原則(極大極小損益原則):選擇將錢存入銀行;
最小后悔值原則:兩者均可,如表7-3所示。
表7-3 決策方案

案例分析
該由誰騎這頭騾?
一位農民和他年輕的兒子到離村l2里地的城鎮去趕集。開始時老農騎著騾,兒子跟在騾后面走。沒走多遠,就碰到一位年輕的母親,她指責農夫虐待他的兒子。農夫不好意思地下了騾,讓給兒子騎。走了一公里,他們遇到一位老和尚,老和尚見年輕人騎著騾,而讓老者走路,就罵年輕人不孝順。兒子馬上跳下騾,看著他父親。兩人決定誰也不騎。兩人又走了四里地。碰到一學者,學者見兩人放著騾不騎,走得氣喘吁吁,就笑話他們放著騾不騎,自找苦吃。農夫聽學者這么說,就把兒子托上騾,自己也翻身上騾。兩人一起騎著騾又走了三里地,碰到了一位外國人,這位外國人見他們兩人合騎一頭騾,就指責他們虐待牲口!請問:
你若是那位老農,你會怎么做?
答:(1)相信自己的主觀判斷:強調在任何時候都要堅持正確的獨立見解。我們要聽取他人的建議,但更重要的是要考慮清楚自己的初衷,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作出正確的判斷。比如說,如果農夫身體健康,強壯有力,而年輕的兒子身體不適,當然應該由兒子來騎騾;反過來,如果農夫年事已高,兒子年輕有力,則應由父親來騎騾;如果兩個人都很累,而騾子可以承受兩人的重量,自然可以兩人共騎,待兩人不太累時,再先后或一起步行,給騾子休息的時間。這些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可因別人的一兩句話就變得沒有主意。
(2)不要對解決辦法求全責備,更不要試圖讓所有人都接受你的辦法或者想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的立場不同、信仰不同,自然對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和見解。
- 2017年材料科學基礎考點歸納與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全國名校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考研真題(含復試)匯編(含部分答案)
- 張尚學《貨幣銀行學》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2020年投資學考研真題(含復試)與典型題詳解
- 2020年漢語國際教育碩士《354漢語基礎》考研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孫桓《機械原理》(第7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上冊)
- 上海大學816中國古代文學史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2020年考研政治紅寶書專家解析及復習思路
- 秦曾煌《電工學·電工技術》(第7版)(上冊)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朱萍《資產評估學教程》(第4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姜乾金《醫學心理學》筆記和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陳志華《外國建筑史(19世紀末葉以前)》(第4版)筆記和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中國人民大學841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歷年考研真題視頻講解
- 2018年考研歷屆數學真題題型解析(數學一)
- 考研數學(二)歷年真題與模擬試題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