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則

2.1 復習筆記

一、刑法的基本原則概述

1.刑法基本原則的概念和特征

(1)刑法基本原則的概念

刑法基本原則是指刑法本身具有的,貫穿全部刑法規范,體現我國刑事立法與司法基本精神,指導和制約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過程的基本準則。

(2)刑法基本原則的特征

刑法基本原則必須貫穿全部刑法規范始終,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意義

只有貫穿全部刑法規范始終,指導和制約刑事立法與司法,具有全局性、根本性意義的刑法原則才能成為刑法基本原則。

刑法基本原則必須是刑法制定、解釋與適用都必須遵循的準則

作為基本原則,必須得到普遍遵循。解釋與適用刑法必須遵循刑法基本原則,立法者在制定刑法時也必須遵循刑法基本原則。

刑法基本原則必須體現我國刑事法治的基本精神

刑事法制的內涵是:健全刑事法制,堅持司法公正、反對徇私舞弊,堅持平等、反對特權。刑法基本原則應當體現這一蘊涵。

2.刑法基本原則的意義

(1)刑事立法工作中,必須遵照1997年刑法典確立和體現的刑法基本原則而不得違背;

(2)刑事司法工作中,要大力貫徹基本原則,強化法制意識和司法公正觀念,反對特權思想和徇私舞弊;

總之,刑法基本原則既有利于懲罰犯罪,又有利于保護人民;既有利于維護法律的公正形象,又有利于推進刑事法治進程;既有利于實現刑法預防犯罪的目的,又有利于達到刑罰的最佳效果。

二、罪刑法定原則

1.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含義

(1)罪刑法定原則的含義

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含義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刑法第三條規定了罪刑法定原則:“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2)罪刑法定原則的派生原則

排斥習慣法、排斥絕對不定期刑、禁止有罪類推、禁止重法溯及既往。

(3)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要求

罪刑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罰必須由法律事先加以明文規定,不允許法官的擅斷;

罪刑實定化,即對構成犯罪的行為和犯罪的具體法律后果,刑法應作出實體性的規定;

罪刑明確化,即刑法的條文必須文字表達確切、意思清楚,不得含糊其辭、模棱兩可。

2.罪刑法定原則的立法體現

(1)1997年刑法典實現了犯罪的法定化和刑罰的法定化;

(2)1997年刑法典廢除了1979年刑法典第七十九條規定的類推制度,為罪刑法定原則得以徹底貫徹實施掃除了障礙;

(3)1997年刑法典重申了1979年刑法典在刑法溯及力問題上采取的從舊兼從輕原則;

(4)1997年刑法典在分則罪名規定上相當詳備;

(5)1997年新刑法典在個罪的構成要件以及法定刑上增強了可操作性。

3.罪刑法定原則的司法適用

(1)正確定罪和量刑

司法機關必須嚴格區分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界限,對具體犯罪的量刑,必須嚴格依照個罪法定刑及法定情節,參考酌定情節準確量刑。

(2)正確進行司法解釋

司法解釋不能超越其應有的權限,不論是擴張解釋,還是限制解釋,都不能有違于刑事立法意圖,更不能以司法解釋替代刑事立法。

三、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則

1.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的基本含義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是指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其基本含義是:

(1)任何人犯罪,都應當受到刑法的追究;

(2)任何人不得享有超越刑法規定的特權;

(3)對于一切犯罪行為,應一律平等適用刑法,定罪量刑時不得因犯罪人的社會地位、家庭出身、職業狀況、財產狀況、政治面貌、才能業績的差異而有所區別;

(4)任何人受到犯罪侵害,都應受到刑法的保護;

(5)不同被害人的同等權益,應受到刑法的同樣保護。

2.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的立法體現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在我國刑法總則和刑法分則中都有體現:

(1)除我國刑法總則以第四條明文規定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外,這一原則的精神還體現在多個方面;

(2)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在我國刑法分則規定中亦有體現;

(3)刑法所增設罪名亦體現了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的基本精神。

3.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的司法適用

(1)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具有兩個兩個方面的內容:

立法上的平等;

司法上的平等。

(2)刑事司法實踐中貫徹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則,應做到:

刑事司法公正,包括定罪公正、量刑公正和行刑公正;

反對特權,切實做到司法公正。

四、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1.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基本含義

(1)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含義

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基本含義是:犯多大的罪,便應承擔多大的刑事責任,法院也應判處輕重相當的刑罰;做到重罪重罰,輕罪輕罰,罪刑相稱,罰當其罪。分析罪輕罪重和刑事責任大小,應結合考慮犯罪的社會危害性和行為人的人身危險性,從而確定刑事責任程度,適用相應輕重的刑罰。

(2)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基本要求

刑事立法對具體犯罪處罰的原則性規定,對刑罰裁量、執行制度及個罪法定刑的設置,不僅要考慮犯罪的社會危害性,而且要考慮行為人的人身危險性;

司法實踐中刑罰裁量,不僅要考慮犯罪行為及其危害結果,而且應結合分析整個犯罪事實,包括犯罪事實和犯罪分子各方面因素,力求刑罰個別化。

2.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立法體現

我國《刑法》第五條規定:“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這一原則的價值內涵和基本要求在刑法中的具體體現是:

(1)嚴密科學的刑罰體系

我國刑法確立了一個科學的刑罰體系。該刑罰體系依刑罰方法輕重次序加以排列,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以及針對犯罪的外國人適用的驅逐出境。各種刑罰方法既相互區別,又相互銜接,能夠根據犯罪的不同情況靈活運用。

(2)區別對待的處罰原則

我國刑法根據犯罪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和犯罪人人身危害性的大小,規定了輕重有別的處罰原則。刑法總則還側重于刑罰個別化的要求,規定了一系列刑罰裁量和執行制度。

(3)輕重不同的量刑幅度

我國刑法分則不僅根據犯罪的性質和危害程度,建立了一個嚴密的罪名體系,還為具體個罪設置了具有彈性的、幅度較大的法定刑。

3.罪責性相適應原則的司法適用

(1)定罪與量刑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只有把準確定性與合理量刑作為檢驗刑事審判工作質量好壞的統一標準,才能切實貫徹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2)強化量刑公正的執法觀念

重刑主義的盛行,必然影響到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切實貫徹。因此,我們必須排除重刑主義的干擾,強化量刑公正的執法觀念,切實做到罰當其罪,不枉不縱。

(3)強調執法中的平衡與統一

為解決執法不統一問題,可以考慮如下對策:

及時完善刑事立法,健全刑事法制;

進一步加強刑事司法解釋工作,以明確司法實踐中的若干具體問題;

系統編纂刑事判例,發揮刑事判例在審判工作的指導作用;

改進量刑方法,實現量刑的規范化、科學化和現代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乌珠穆沁旗| 湖北省| 十堰市| 孝感市| 天镇县| 岗巴县| 宁远县| 即墨市| 邵东县| 彩票| 梅州市| 沙雅县| 曲阳县| 贡觉县| 四平市| 华容县| 芦山县| 枣强县| 西昌市| 辛集市| 恩施市| 贺兰县| 巩义市| 蒙自县| 临沧市| 万盛区| 长顺县| 昆明市| 马关县| 比如县| 昆明市| 资源县| 北碚区| 大悟县| 海原县| 新泰市| 上犹县| 乐陵市| 永年县| 佛教| 万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