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德培《環境保護法教程》(第6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1434字
- 2021-05-21 19:41:45
5.2 課后習題詳解
1.什么是環境標準?頒布和實施環境標準有何意義?環境質量標準與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法律地位如何?
答:(1)環境標準是指為了防治環境污染,維護生態平衡,保護人體健康,對環境保護工作中需要統一的各種技術規范和技術要求,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各種標準的總稱,亦稱環境保護標準。
(2)頒布和實施環境標準的意義表現在:
①是制定環境保護規則和計劃的重要依據,是一定時期環境保護目標的具體體現
我國環境質量標準就是將環境規劃總目標,根據環境組成要素和控制項目的時間上和空間內予以分解并定量化的產物。因而具有明顯的階段性和區域性特征的規劃指標。污染物排放標準是根據環境質量目標要求的規劃措施,是按照污染控制項目進行分解和定量化,也具有明顯的階段性和地域性特征的控制措施指標。
②是實施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基本保證,是強化環境監督管理的核心
污染物排放標準在環境保護法律、法規中已成為界定行為是否合法的標準之一。如果沒有各種環境標準,這些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就難以有效實施,強化環境監督管理也難以實際保證。
③是提高環境質量的重要手段
環境標準是對環境質量和污染物排放所做的硬性規定。通過環境標準的發布和實施,可以促使排污者開展資源、能源的綜合利用,結合技術改造防治工業污染,減少污染物的產生量和排放量,從而達到提高環境質量的目的。
④是推動環境科學技術進步的動力
環境標準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判斷污染防治技術、生產工藝與設備是否先進可行的依據,成為篩選、評價環境保護科學技術成果的一個重要尺度,以此推動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的進步。
(3)環境質量標準是指在一定時間和空間范圍內,對環境質量的要求所做的規定,即在一定時間和空間范圍內,對環境中有害物質或者因素的容許濃度所做的規定。它是國家環境政策目標的具體體現,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標準的依據,也是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對環境進行科學管理的重要手段。環境質量標準分為國家環境質量標準和地方環境質量標準。
污染物排放標準是為了實現環境質量標準目標,結合技術經濟條件和環境特點,對排入環境的污染物或者有害因素所做的控制規定。它是實現環境質量標準的主要保證,是控制污染源的重要手段。污染物排放標準也分為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
2.什么是環境監測?它在環境保護監督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答:(1)環境監測是指人們對影響人類和其他生物生存和發展的環境質量狀況進行的監視性測定的活動。
(2)環境監測在環境保護監督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①是掌握環境質量狀況和發展趨勢的重要手段
只有通過對環境要素進行連續的或者定期的監測,獲取和積累各種監測數據才能了解和掌握一定地區和全國的環境質量狀況及發展趨勢,通過環境監測可以弄清污染物種類和分布狀況,明確污染途徑,預測污染發展趨勢,分析可能出現的重大環境問題。
②是科學管理環境和環境執法監督的基礎
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的基礎性工作,必須為環境管理和經濟建設服務,及時向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供環境質量信息及變化趨勢,為有關部門提供決策依據。同時,環境監測還可以作為環境執法監督的技術基礎和技術仲裁,為環境管理決策、環境規劃、排污收費、指標考核、監視污染源排污和評價治理措施、效果驗收等服務。
③是正確處理環境污染事故和污染糾紛的技術依據
通過環境污染事故的監測和污染糾紛的仲裁監測,可以確定環境是否受污染、污染危害程度、受何種污染物污染等,這就為正確處理環境污染事故和污染糾紛提供技術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