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雷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圣才電子書
- 5012字
- 2020-10-20 19:06:53
2011年中山大學637馬克思主義理論考研真題及詳解
中山大學
2011年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試題
科目名稱:637馬克思主義理論
一、簡答題(每題10分,共50分)
1.什么是馬克思主義?
2.社會生活的實踐性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3.如何理解辯證思維是通過具體到抽象,又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
4.為什么說價值具有客觀性?
5.勞動力商品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二、論述題(100分)
6.馬克思提出:判斷一個變革時代不能以該時代的意識為根據,相反,這個意識必須“從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現存沖突中去解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頁)馬克思是如何從這個視角揭示資本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必然性的?(20分)
7.評析“經濟全球化就是全球資本主義化”這一論斷。(20分)
8.法國思想家雅克·德里達在《馬克思的幽靈》一書中,列舉了當代資本主義社會所不能解決的十大禍害。即:失業、民主生活權利的大量剝奪,無情的經濟戰爭,社會權益得不到保障,外債和相關機制的惡化,軍火工業及其貿易,核武器的擴散,種族間的戰爭,幽靈般的國家(如黑手黨、販毒集團等),國際法以及相關機構的非正義狀態。結合所學內容,談談馬克思主義的當代適用性。(30分)
9.有學者把人民內部矛盾區分為:思想是非型、利益得失型、差異互補型、交叉復合型等幾種類型。請結合唯物辯證法有關原理和我國社會現實,談談你對人民內部矛盾的認識。(30分)
參考答案
中山大學
2011年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試題
科目名稱:637馬克思主義理論
一、簡答題(每題10分,共50分)
1.什么是馬克思主義?
答:(1)馬克思主義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構成的科學體系,它是一個完整的整體。其中,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不可分割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
(2)馬克思主義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從狹義上說,馬克思主義即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學說的體系;從廣義上說,馬克思主義不僅指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學說的體系,也包括繼承者對它的發展,即在實踐中不斷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
①從它的創造者看馬克思主義是由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而由其后各個時代、各個民族的馬克思主義者不斷豐富和發展的觀點和學說的體系;
②從它的階級屬性講,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爭取自由解放和整個人類解放的科學理論,是關于無產階級斗爭的性質、目的和解放條件的學說;
③從它的研究對象和主要內容講,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的學說,是關于資本主義發展和轉變為社會主義以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發展的普遍規律的學說。
2.社會生活的實踐性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社會生活的實踐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實踐是社會關系形成的基礎。
在通過具體的社會生活實踐中人們形成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而社會關系是人的本質所在。
(2)實踐形成了社會生活的基本領域。
人們通過生產勞動、處理社會關系和科學實驗等實踐活動去改造自然、改造社會和改造人自身,形成了社會生活的基本領域,即社會的物質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這其中社會的物質生活是基礎性的重要地位。
(3)實踐構成了社會發展的動力。
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社會發展不過是人的實踐活動在時間和空間中展開的過程。人既是歷史的“劇中人”,又是歷史的“劇作者”。物質生產實踐構成了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改造社會的實踐推動著社會歷史的變遷和進步。在階級社會里,階級斗爭構成了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3.如何理解辯證思維是通過具體到抽象,又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
答:(1)思維是人們在客觀規律和關系的基礎上依據主體需要而形成的規則、程序和手段,是人們認識世界的中介。
(2)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思維包括歸納和演繹、分析和綜合、抽象和具體、邏輯和歷史的統一這四個方面。辯證思維的具體到抽象,又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是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思維一個重要觀點。
(3)人們認識事物時,首先反映的是具體的事物,我們把它稱之為感性具體。在這一基礎上,人們使用分析的方法,把事物分解成各個部分,把它們從整體中抽取出來,并且撇開各個部分的非本質屬性抽象出它的本質屬性,這樣,人們的認識就從感性具體發展成理性抽象,從現象深入到了本質。
(4)人們不能僅僅停留在對事物的抽象認識上,還必須進一步弄清各個部分的各種科學規定之間的內在聯系,確定每一個規定在總體中各占什么地位,各起什么作用。這就需要在運用綜合方法的同時運用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把各個部分的各種規定按照它們本身固有的內在關系相互聯系起來,從總體上把握這一事物,使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由理性的抽象上升到理性的具體或者思維的具體。
4.為什么說價值具有客觀性?
答:價值具有客觀性,價值關系的各個環節都是客觀的。
(1)人的需要具有客觀性。不論是人的自然需要還是社會需要,物質需要還是精神需要,都是由人的實際生存狀態決定的,因而在本質上都是客觀的;
(2)用來滿足人的需要的對象也具有客觀性。客體能否滿足主體的需要,并不是由人們的主觀愿望決定的,而是由客體本身客觀存在的性質、屬性決定的;
(3)滿足人的需要的過程和結果也具有客觀性。人的需要的滿足是主客體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主客體相互作用的結果形成后,就會對主體的需要構成意義關系。
5.勞動力商品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答:勞動力商品的主要特點有:
(1)馬克思主義認為商品是用以交換的勞動產品,勞動力作為一種商品當然具備一般商品的特點,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勞動力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發展、維持和延續勞動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價值決定的,它包括三個部分:
①維持勞動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
②維持勞動者家屬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
③勞動者接受教育和訓練所支出的費用。
(2)勞動力價值的構成包含一個歷史的和道德的因素,在不同的國家或同一國家的不同歷史時期,勞動者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數量和構成也是有區別的,所以,勞動力價值的最低界限,是由生活上不可缺少的生活資料的價值決定的。一旦勞動力價值降低到這個界限以下,勞動力就只能在萎縮的狀態下維持。
(3)勞動力商品在使用價值上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它的使用價值是價值的源泉,它在消費過程中能夠創造新價值,而且這個新的價值比勞動力本身的價值更大。貨幣所有者購買到這種特殊商品,能夠獲得剩余價值,貨幣也就轉化為資本。在資本主義條件下,資本家購買的是雇傭工人的勞動力而不是勞動。
二、論述題(100分)
6.馬克思提出:判斷一個變革時代不能以該時代的意識為根據,相反,這個意識必須“從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現存沖突中去解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頁)馬克思是如何從這個視角揭示資本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必然性的?(20分)
答:(1)馬克思是辯證唯物主義者,在看待人類社會發展問題上堅持辯證的唯物主義立場,批判唯心主義的歷史人物決定論,他從客觀的現實出發從人類生活的實踐出發找到了推動人類前進發展的動力,認為決定社會變革的力量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辯證運動這個力量,這一矛盾體系是根本力量;
(2)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力具有反作用。正是由于生產力的根本基礎作用以及生產關系的影響才推動人類社會不斷前進發展。具體在認識資本主義社會發展趨勢,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即社會化大生產和資本主義私有制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其趨勢只能是被社會主義所取代。
7.評析“經濟全球化就是全球資本主義化”這一論斷。(20分)
答:(1)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圍的有機經濟整體,即是世界經濟日益成為緊密聯系的一個整體,它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
(2)經濟全球化的作用
①使世界各國經濟聯系日益密切;
②國內經濟規則趨于一致;國際經濟協調機制得到強化。
③經濟全球化是指以市場經濟為基礎,以先進科技和生產力為手段,以發達國家為主導,以最大利潤和經濟效益為目標,通過分工、貿易、投資、跨國公司和要素流動等,實現各國市場分工與協作,相互融合的過程。
(3)經濟全球化的實質
從生產關系角度看,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發達國家主導的,是發達國家的技術、資本、生產方式等一系列價值觀念的擴展和影響的過程,發展中國家是處于劣勢的被動地位。經濟全球化是全球資本主義化有一定道理的,但這種理解不是很全面,這一過程不只是全球資本主義化的過程也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不同意識形態經濟體的互動聯系過程。
8.法國思想家雅克·德里達在《馬克思的幽靈》一書中,列舉了當代資本主義社會所不能解決的十大禍害。即:失業、民主生活權利的大量剝奪,無情的經濟戰爭,社會權益得不到保障,外債和相關機制的惡化,軍火工業及其貿易,核武器的擴散,種族間的戰爭,幽靈般的國家(如黑手黨、販毒集團等),國際法以及相關機構的非正義狀態。結合所學內容,談談馬克思主義的當代適用性。(30分)
答:(1)當代資本主義表現出來如失業、民主生活權利剝奪、經濟戰爭等這些弊病,抑或是經濟危機也好,這些同資本主義本身的制度體制不無關系。資本主義是建立在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有制基礎之上的;
(2)資本主義制度是以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和剝削雇傭勞動為基礎的社會制度,私有制和生產的社會化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這一基本矛盾貫穿于資本主義發展的始終;
(3)從資本主義的產生到現在發展到高度壟斷階段,每個歷史階段上我們都看到這個社會伴隨著各種危機與動亂,當然資本主義當政者每次又都會采取一些緩和階級矛盾的方法,從短時期來看有利于其統治,但從歷史的趨勢來看是不可調和的,其必然被社會主義所取代;
(4)馬克思就是在看到資本主義各種弊病以及問題的基礎上,致力于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以及依靠力量。馬克思主義是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以解放全人類為己任,以克服資本主義帶來的種種弊病;
(5)當代馬克思主義的適用性也受到了一些挑戰。對于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堅持馬克思主義的辯證的觀點去看待,用歷史的發展的全面的辯證的視角去分析。應該以前進中帶有部分亟需要解決的問題的態度看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以及我們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我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各項事業正逐步完善這恰恰說明了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的強大力量和適用性,今后道路將越走越寬闊,馬克思主義也必將在中國繼續得到發展。
9.有學者把人民內部矛盾區分為:思想是非型、利益得失型、差異互補型、交叉復合型等幾種類型。請結合唯物辯證法有關原理和我國社會現實,談談你對人民內部矛盾的認識。(30分)
答:(1)人民內部矛盾
①人民內部矛盾是毛澤東提出來的,同敵我矛盾相對應。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上的矛盾,一般來說,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礎上的矛盾,是在勞動人民之間的是非對抗性的,而勞動人民和剝削階級之間有對抗性的一面之外還有非對抗性的一面;
②在不同的國家和各個國家的不同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內容,在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包括工人階級內部、工農兩個階級之間,知識分子之間、農民階級之間,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之間的矛盾;
③在當今社會,敵我矛盾已經不是社會主要矛盾,我們面臨和要處理的主要是人們內部矛盾。在當下,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在體制轉型過程中必然會伴隨一些利益上的問題,多元化的利益格局不斷形成,人們的價值觀念、價值取向以及思想意識等各個方面也發生了一些變化,這些差異構成了各種表現形式的人們內部矛盾。
(2)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是矛盾的對立統一體。矛盾是推動事物發展變化的動力,要求我們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正視矛盾、解決矛盾。
①我們國家正處于深入改革深化發展的攻堅時期,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面的發展,這一過程是一個復雜的矛盾交織過程,是利益格局被打破,思想觀念被放開等新舊矛盾對立統一過程;
②要正確對待并加以解決這些矛盾,將有利于我們中國現代化建設,如何處理的不好可能會激化矛盾,所以在當下我們既要以一種開放發展的眼光正視這些矛盾又要采取適當的手段解決好這些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把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妥善地解決好,為更好更快發展奠定基礎。
- 費梅蘋《社會保障概論》(第4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245二外法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2017年材料科學基礎考點歸納與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皮連生《教育心理學》(第3版)筆記和習題詳解
- 2020年高等代數考點歸納與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張日昇《咨詢心理學》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最新英語專業考研名校真題集:語言學
- 北京大學數學系《高等代數》(第3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下冊)
-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簡史》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新修訂本)
- 2020年保險碩士《435保險專業基礎》[專業碩士]考研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易綱《國際金融》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劉海貴《新聞采訪教程》(第2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胡文龍《新聞評論教程》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史》(第2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中山大學國際翻譯學院357英語翻譯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