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大均《教育心理學》(第2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圣才電子書
- 4840字
- 2020-09-15 18:16:58
三、簡答題
1簡述裴斯泰洛齊“教育心理學化”主張的基本含義。[統考2008年研]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在西方教育史上,也可以說在世界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齊是第一個明確提出“教育心理學化”口號的教育家。他關于教育心理學化的思想,以及在教育革新實驗中對“教育心理學化”的具體嘗試,為把教育和教學工作置于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動規律的基礎上,開創了新的時代。其“教育心理學化”主張的基本含義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教育目的的確定、教育理論的探索應尊重兒童的心理活動規律
所有的教育者都必須充分認識到,人生來具有天賦的道德的、智慧的和身體的潛能,這種潛能不但有要求不斷發展的內在傾向,還有驅動其發展的內心動力。而且,“心、腦、手”這三種基本能力的發展既有統一性,又有各自的規律性,“支配每種才能發展的規律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只有認真探索和遵循兒童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發展的規律性,才能取得應有的教育和教學效果。
(2)教學內容的選擇和編制應適合兒童的學習心理規律,按照“要素教育”的基本要求,實現教學內容的心理學化
在這方面,裴斯泰洛齊從應使學生在道德、知識、身體和勞動技能諸方面都得到發展的基本思想出發,主張在初等學校教育階段,應開設廣泛的基礎知識課程。同時,裴斯泰洛齊還力圖從客觀現象和人的心理過程探索教育和教學內容中普遍存在的基本要素,并認為如果各科課程和教學內容都依這些要素為核心來組織,則必定能提高教育和教學效果。據此,他提出了“要素教育”理論。
(3)以教學程序與學生認知過程的協調為基本要求,實現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的心理學化
教學原則和方法心理學化是裴斯泰洛齊畢生都在探討的重要課題。他認為,要使教學原則與方法心理學化,首要的是要使教學程序與學生的認識過程相協調。裴斯泰洛齊認為,人的認識過程包括三個階段:從模糊的感覺印象到精確的感覺印象,從精確的感覺印象到清晰的表象,從清晰的表象到確定無誤的概念。教學過程實際上也是依循這三個階段進行的。他說:“教學首先把混亂、模糊的感覺印象一個一個地呈現到我們的面前,然后把這些孤立的感覺印象以變化的姿式放到我們眼前,最后把它們跟我們早先已有的整個系統組合起來。清晰概念就是這樣形成的?!迸崴固┞妪R主張直觀性教學原則和循序漸進性教學原則。
(4)教育者要適應兒童的心理時機,調動兒童學習的能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兒童獨立思考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在裴斯泰洛齊看來,兒童隨著年齡的增長,便逐漸認識到人的理智中的智力方面和道德方面的自主性和能動性。教育者要適應兒童的心理時機,盡力調動兒童的自我能動性和積極性,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使他們懂得自己教育自己。這也是教育心理學化的一個重要方面。
誠然,由于時代的限制,裴斯泰洛齊對人的心理的理解還不是真正科學的,甚至存在嚴重的唯心論缺陷,但他關于教育心理學化的思想,畢竟不僅成為他自己關于人的和諧發展論、要素教育論、簡化的教學方法和初等學校各科教學法的重要理論基礎,而且對19世紀歐洲一些國家教育心理學化之逐漸發展為一種思潮,產生了重大影響。
2簡述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基本主張。[統考2009年研]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建構主義觀點是由瑞士心理學家讓·皮亞杰于1966年提出的,他創立的學派被稱為“皮亞杰派”,是認知發展領域中最有影響的學派?,F代建構主義的直接先驅是皮亞杰和維果斯基的智力發展理論。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的基本主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建構主義的知識觀
建構主義的知識觀認為科學知識應當明確被看作是個人和社會建構的。理論被看作是臨時性的,不是絕對的。這和在其他教學方法中把科學知識絕對化為客觀的、沒有疑問、一成不變的觀點不同。每一種理論與法則的建立都隱含著科學家們的科學探索精神和科學方法的運用(知識的建構過程)。無論科學知識發生怎樣的變化,這種精神和科學方法的運用是始終如一的,它們才是科學的本質。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人對客觀現實的一種解釋,假設,是不斷發展的,并不是問題的最終答案。
(2)建構主義的學習觀
建構主義的學習觀主要有以下幾點:①科學學習不是從零開始,而是基于原有知識經驗背景的建構。建構主義認為,在學習科學課程之前,學生的頭腦里并非是一片空白。通過日常生活的各種渠道和自身的實踐,學生對客觀世界中各種自然現象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建構了大量的樸素概念或前科學概念。這些前概念形形色色,共同構成了影響學生學習科學概念的系統。學生的前概念是極為重要的,它是影響科學學習的一個決定性的因素。前概念指導或決定著學生的感知過程,還會對學生解決問題的行為和學習過程產生影響。②科學學習不是接受現成的知識信息,而是基于原有經驗的概念轉變。③科學學習既是個體建構過程,也是社會建構過程。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在社會文化背景下,通過人與物,人與人的互動,主動建構意義的過程,而不是直接接受現成結論的過程。
(3)建構主義的教師觀
建構主義觀點中教師的作用如下:①主導作用、導向作用、組織者。教師應當發揮“導向”的重要作用,發揮教學組織者的作用,努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幫助他們發現問題,進行“問題解決”。②發現者。要高度重視對學生錯誤的診斷與糾正,并抱有正確的態度。③中介者。教師是學生與教育方針及知識的橋梁。既要把最新的方法知識提供給學生,還要注意他們的全面素質提高。建構主義強調幫助學生從現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在真實情境中,通過操作,對話,協作等進行意義建構。
(4)建構主義課程觀
建構主義課程觀認為不是把課程看作基本上由外部環境因素決定的(例如學科結構、社會價值等因素),而是考慮到學習者帶進學習情境的先前知識——他們的目的和觀點。什么樣的經驗和概念在促進特定學習結果的產生中是有效的,變成了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把課程看成是促進特定學習結果的一系列學習活動和相互作用的過程,是為了確定研究和探索的目標。建構主義強調幫組學生從現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在真實情境中,通過操作,對話,協作等驚醒意義建構。
3簡述奧蘇伯爾有意義學習的實質與條件。[統考2010年研]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奧蘇伯爾在教育心理學中主要的貢獻是他關于有意義學習、認知同化與先行組織策略以及接受學習的理論。
(1)有意義學習的實質是指在學習知識過程中,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實質性和非人為性的聯系。
(2)有意義學習的條件:
①外部條件:學習材料必須具有邏輯意義。這種邏輯意義指的是材料本身與人類學習能力范圍內的有關觀念可以建立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系。
②內部條件:首先,學習者必須具有有意義學習的心向,即學習者積極主動地把新知識與原有的適當知識加以聯系的傾向性。其次,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必須具有適當的知識,以便與新知識進行聯系。最后,學習者必須積極主動地使這種新知識與他的舊知識發生相互作用。
4簡述自我效能感的基本含義及其提高措施。[統考2011年研]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1)自我效能感的含義:個體對自己是否具有通過努力成功地完成某種任務能力的判斷和信念。
(2)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措施
①獲得成功經驗:個體在成敗上的直接體驗是對自我效能感影響最大的因素,成功的經驗會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因此,教授學習策略與方法,使個體獲得直接成功的體驗,可提高自我效能感。
②獲得替代經驗:個體通過觀察示范者的行為而獲得的間接經驗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具有重要影響,當個體看到與自己水平相當的示范者取得了成功,就會增強自我效能感。因此,觀察與自己水平相當的人獲得成功的經驗,可提高自我效能感。
③言語說服:重要他人對個體能力給予的積極評價,可提高個體的自我效能感。
④情緒的喚起:情緒和生理狀態也影響自我效能感的形成,高度的情緒喚起和緊張的生理狀態會妨礙行為操作,降低成功的預期水準。因此,創設寬松的氛圍,降低焦慮水平,可提高自我效能感。
⑤合理的歸因:鼓勵個體對成敗進行合理歸因,也就是將成功歸因于個體的能力,而對失敗進行努力或運氣等的歸因,可提高自我效能感。
5簡要解釋并舉兩個實例說明教育的負向功能。[統考2012年研]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1)教育的負向功能是指教育阻礙個體或社會發展的消極影響和作用。
(2)教育可能對個體發展產生消極影響或作用,例如過分強調知識授受導致學生實踐能力不足,又如反復的機械練習會抑制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才能的發展。
(3)教育可能對社會發展產生消極影響或作用,例如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一些國家推行“教育先行”政策,抑制了這些國家投資發展經濟及其他社會事業,又如研究發現資本主義學校教育在再生產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不平等。
6簡述資源管理學習策略及其類別。[統考2012年研]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資源管理學習策略是輔助學生管理可用環境和資源的學習策略,包括時間管理策略、學習環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學業求助策略。
時間管理策略是指通過一定的方法合理安排時間、有效利用學習資源;學習環境管理策略主要涉及如何有效選擇安排干擾較小的環境學習,充分利用學習情境的相似性等;努力管理策略主要涉及掌握一定方法排除學習干擾,使精力能有效集中在學習任務上;學業求助策略指當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如何向他人請求幫助的行為。
7簡述操作技能學習的高原現象及產生的主要原因。[統考2013年研]
答:(1)操作技能學習的高原現象
操作技能的高原現象是指在結構比較復雜的操作技能形成過程中,練習到一定時期會出現練習成績暫時停頓的現象。這一現象在練習曲線上表現為出現一段接近水平的線段,此時曲線不但不上升,甚至還可能出現少許下降。但在高原期后,曲線又繼續上升。
(2)高原期現象產生的原因
感覺機能和中樞機能對動作的控制和調節作用減弱;提高練習成績的新的活動結構和方法尚未形成;練習方法不當;形成消極的思維定勢;產生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疲勞;動機強度減弱、興趣降低甚至產生厭倦等消極情緒;意志品質不夠頑強等。只有消除這些消極因素的干擾,才能避免高原期現象的發生。
8簡述課程的邏輯組織與心理組織的含義及其相互關系。[統考2014年研]
答:(1)課程的邏輯組織與心理組織的含義
課程的邏輯組織是指根據學科本身的體系和知識的內在聯系來組織課程內容。課程的心理組織是指按照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來組織課程內容。
(2)課程的邏輯組織與心理組織的相互關系
“傳統教育”派主張根據學科內在的邏輯順序來組織課程內容,而“現代教育”派強調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特別是學生思維發展、學生的興趣、需要和經驗背景來組織課程內容。現在人們認為要把課程的邏輯組織和心理組織結合起來。邏輯組織與心理組織的統一實質是在課程觀上把學生與課程統一起來,在學生觀方面,體現為把學生的“未來生活世界”與“現實生活世界”統一起來。以此為基礎,在課程內容的組織上,根據學生認識發展的特征和科學知識本身的邏輯特征,編排成既區別于原有科學結構,又有別于學生的完全經驗復制式的課程內容體系。
9簡述菲茨與波斯納提出的操作技能形成階段及其特點。[統考2014年研]
答:菲茨和波斯納提出了三階段模型,將動作技能的形成過程分為認知階段、聯系階段和自動化階段三個階段。其各自含義與具體特點如下:
(1)認知階段及其特點
練習者要將組成某種動作技能的活動方式反映到頭腦中而形成動作映象,并對自己的任務水平進行估計,明確自己能夠做得如何。在該階段:對示范動作,或者參考書、參考圖示進行觀察,需要了解所要學習的動作技能的動作結構和特點,以及各組成動作之間的聯系,從而在頭腦中形成動作映象。
(2)聯系階段及其特點
在這個階段,學習者的注意力已從認知轉向動作,逐漸從個別動作轉向動作的協調與組織。開始把個別動作結合起來,以形成比較連貫的動作。但是他們常常忘記動作之間的聯系,在動作轉換和交替之際,往往出現短暫的停頓現象。
(3)自動化階段及其特點
這是技能形成的最后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學生所學習的動作技能的各個動作在時間和空間上已聯合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并鞏固下來,各個動作的像話協調以達到自動化。
- 孫關宏《政治學概論》(第2版)配套題庫【名??佳姓骖}+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憲法考研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經典教材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910法學綜合二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丁玉美《數字信號處理》(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廈門大學707社會學原理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歐陽光中《數學分析》(下冊)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曼昆《經濟學原理(宏觀經濟學分冊)》(第6版)復習全書【核心講義+模擬試題詳解】
- 朱瀅《實驗心理學》(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賈春增《外國社會學史》(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贈5套名??佳姓骖}及詳解】
- 馮博琴《微型計算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第3版)【教材精講+考研真題解析】講義與視頻課程【20小時高清視頻】
- 羅賓斯《管理學》(第13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17考博英語閱讀理解、翻譯與寫作高分突破
- 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818英語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基礎(含英語語言學、應用語言學與英語教學基礎知識)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李苓《編輯出版實務與技能》配套題庫【課后習題+章節題庫(含考研真題)+模擬試題】
- 孟昭蘭《普通心理學》配套題庫【名??佳姓骖}+章節題庫+模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