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 強化習題詳解

一、解釋下列術語

1.統覺

答:統覺是萊布尼茲于17世紀首先使用的術語,是意識觀念由無意識中選擇那些能通過融合或復合而與自身合為一體的觀念同化過程。一個觀念的統覺不僅使這個觀念成為意識的,而且使它為意識觀念的整體所同化。該整體就被稱為統覺團。赫爾巴特認為,統覺就是將一些分散的感覺刺激納入意識,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即“統覺團”。在統覺論的基礎上,赫爾巴特及其學派提出了許多至今還在學校教育中有影響的教學原理。例如,強調學生在過去經驗中形成的統覺團在吸收有關新觀念中的作用,這與當代認知心理學家強調學生頭腦中原有圖式在同化新的學習任務中的作用的觀點是一致的。又如,根據統覺論,教師不應只傳授知識,而且應當喚起和刺激學生的統覺過程,這與當前認知心理學家強調在教知識之前激活學生認知結構中原有相關知識的觀點如出一轍。馮特對其加以進一步發展,認為人的一切心理活動都有賴于統覺,并將思維、情感、意志等過程歸入統覺,認為統覺是一種主動的過程,其作用是通過創造性地綜合,把許多基本的經驗組成一個整體。

2.學校心理學

答:學校心理學是心理學的分支學科,研究中小學教育過程中心理學方面的問題,以指導教師和家長對兒童的學習與情緒障礙作適當的分析與處理,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其研究對象主要是中小學教育系統中有身心缺陷或學習困難的兒童和青少年。根本任務是為中小學生提供直接或間接的心理服務,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上的障礙,促進心理的健康發展,并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其主要職責是:心理預防,即對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尤其是心理發展敏感期可能出現的問題,采取必要的心理衛生措施,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心理評估,即施行各種心理診斷測驗,分析學生在智力、情緒、人格、學習和行為等方面的心理癥狀,提出排除障礙的措施。心理咨詢,即針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輔導,幫助他們解決心理發展過程中的各種疑難問題和障礙。行為矯正,即對學生語言、認知、人格、行為等方面的問題進行心理干預,具體幫助學習困難、情緒挫折、行為越軌、社會適應不良的學生獲得正常發展。學習輔導,即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策略,選擇良好的學習方法,使他們按照一定的學習目標和學習程序進行學習,以獲得系統的知識和一定的能力;職業指導,即通過心理測量手段,在考慮學生的能力、性格、體力、家庭、經歷等特點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選擇適當的職業。

3.統覺團

答:統覺團是德國教育家和心理學家赫爾巴特提出的一個概念。一個觀念的統覺不僅使這個觀念成為意識的,而且使它為意識觀念的整體所同化。該整體就被稱為統覺團。它是獲得知識的基本過程層面上的東西,只有通過它才能吸收有關的新觀念、新知識。赫爾巴特認為,觀念之間有吸力和斥力,和諧的觀念彼此吸收形成統覺團,不和諧的觀念互相排斥,并為統覺團排斥到意識閾下。但被排斥在意識閾下的觀念并不就此停止活動,而是等待時機,一旦與意識閾上的觀念相和諧,即回到意識閾上,被吸收進統覺團內。統覺團是意識中最明白、清晰的觀念,具有綜合其他觀念的作用。在統覺論的基礎上,赫爾巴特及其學派提出了許多至今還在學校教育中有影響的教學原理。例如,強調學生在過去經驗中形成的統覺團在吸收有關新觀念中的作用,這與當代認知心理學家強調學生頭腦中原有圖式在同化新的學習任務中的作用的觀點是一致的。又如,根據統覺論,教師不應只傳授知識,而且應當喚起和刺激學生的統覺過程,這與當前認知心理學家強調在教知識之前激活學生認知結構中原有相關知識的觀點如出一轍。

4.教育社會心理學

答:教育社會心理學是社會心理學的重要分支之一。是研究學校中的群體以及教師和學生的心理活動規律的學科,是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與教育社會學等領域相互交叉而產生的一門邊緣學科。它運用社會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研究教育系統、教學過程中個體與群體在交往和相互作用中產生的心理活動,并探討其發生、發展的規律。研究課題主要集中在:探討影響個體學習的各種社會心理因素,如個體的自我意識、成就動機、個體對學校的態度、個體的信念、價值觀等,以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社會適應;研究教育情境中群體的合作、競爭、沖突以及群體作用力問題,揭示教師的領導作風、師生的交往模式、班級的凝聚力、課堂的社會氣氛等對個體學習和發展的影響;考察學校組織結構中的社會心理問題,研究社會文化、社會風氣、社會價值觀等對學校教育和學生學習的影響。1969年,蓋澤爾斯在《社會心理學手冊》“教育社會心理學”一章中討論了社會階層、社會化、社會對智能的影響,種族隔離、補償教育、學校與課堂、教師與學生的特點對學習的影響等,被認為是該學科誕生的標志。

5.四段教學法

答:四段教學法是德國教育家、哲學家兼心理學家赫爾巴特在統覺論的指導下提出的教學階段理論。他把教學過程分成四個階段:明了——給學生明確地講授新知識;聯想——新知識要與舊知識建立聯系;系統——做出概括和結論;方法——把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習題解答、書面作業等)。同這四個階段相應的學生的心理狀態是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動。以后他的門徒將這四個階段加以改造,發展為五階段教學法,即預備——喚起學生的原有有關觀念和吸引學生的注意;呈現——教師清晰地講授新教材;聯系——使新舊知識形成聯系;統合——幫助學生進行抽象和概括,形成新的統覺團;應用——以適當方法應用新知識。五段教學法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流行于歐美,20世紀初傳入中國,對全世界中小學的教學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6.教育心理學

答: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是研究教與學的情境中人的心理現象及其交互作用規律的科學,包括受教育者在學習中掌握知識及技能、發展智力及個性、形成良好道德品質的各種心理現象及其變化和發展規律,以及教育者在教學中如何運用這些規律對受教育者進行有效教育的各種心理規律。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與教育的結合,是具有明確研究對象、理論及方法的一門獨立的應用性的學科。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教育心理學表現出以下一些特點:在作用上,該學科起著既有助于理解并改進教育與教學工作,又有助于推進心理學知識與理論發展的雙重作用;在內容與范圍上,該學科的研究一般包括兒童發展的特點、特殊兒童及其教育、學習心理和教育方法、學習輔導和心理健康、心理測量和教育評價、德育心理、體育與美育心理以及教師心理等;在研究原則上,該學科除了要遵循客觀性原則、系統性原則以及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還要遵循教育性原則和綜合創造的原則;在研究方法上,該學科常用的有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和先進教育經驗總結法等。

7.五段教學法

答:五段教學法是德國教育家戚勒和萊因基于赫爾巴特的形式教學階段而提出的教學理論。戚勒將赫爾巴特形式教學階段的第一階段“明了”發展為“分析”、“綜合”,從而形成分析、綜合、聯想、系統和方法五段,在初等學校推行。繼而萊因又將赫爾巴特的“明了”發展為“預備”和“提示”,并將赫爾巴特所稱的“聯想”改為“聯合”,“系統”改為“總結”,“方法”改為“應用”,構成五段教學法。即預備——喚起學生的原有有關觀念和吸引學生的注意;呈現——教師清晰地講授新教材;聯系——使新舊知識形成聯系;統合——幫助學生進行抽象和概括,形成新的統覺團;應用——以適當方法應用新知識。這種教學法為教師特別是新教師提供一種易于掌握的處理日常教學工作的處方,對促進人們研究教學工作的方式方法也起過一定作用,但在實踐中曾造成教學工作中的形式主義。五段教學法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流行于歐美,20世紀初傳入中國,對全世界中小學的教學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8.教學心理學

答:教學心理學是教育心理學分支,是研究各科教學中的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的學科。其研究范圍不僅包括各科教學中學生的各種知識、機能及能力的獲得問題,同時包括學生的思想、行為規范及品德的形成和發展問題。該學科源于心理研究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嘗試。1969年,加涅和羅沃在《心理學年鑒》上發表的專題論文中首次運用“教學心理學”這一術語。1978年,R.格拉澤主編的《教學心理學進展》叢書第一卷出版,宣告了這一學科的誕生。此后,該學科就一直沿著認知心理學的方向迅速發展,并開始直接研究學習中心理過程的本質以及影響心理過程的途徑。教學心理學的研究范圍不僅包括各科教學中學生的知識、技能及能力的獲得問題,而且包括思想、行為規范及品德的形成發展問題;不僅包括教學目標的任務分析和教學過程的認知性研究,而且也包括對教學效果評估的探討;不僅要進行認知理論的探究,而且也要為教學實踐提供切實可行的建議。

9.哲學心理學

答:哲學心理學是建立在人的直覺或理智直觀基礎上,直接把握心理現象本質的思辨心理學。哲學心理學是心理學的思辨理論形態。心理學在成為獨立學科前,即以哲學心理學的形態從屬于哲學。隨著科學心理學的誕生和發展,哲學心理學失去原有的地位。在西方,哲學心理學是對心靈或心理的理論思辨,因缺乏科學的驗證和踐行的充實而流于思辨的玄想,最終為實證心理學所替代,但其作為對心靈或心理的一種理性把握,成為科學心理學家的預先理論設定。在中國,哲學心理學貫穿觀念形態的探索和體悟印證,對心靈或心理的揭示是其思想觀念體系和精神生活的踐行方式,展示人類心靈自我超越的發展道路,涉及心靈的自我覺悟、自我修養和自我提升。在科學心理學興盛之時,哲學心理學仍有其獨立存在的價值。

10.學習心理學

答:學習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門分支學科。它研究個體通過觀察或練習而使其行為產生較為持久的改變的過程,是一種用以解釋學習過程的理論。學習心理學始于德國心理學家、教育家赫爾巴特。他在《普通教育學》(1806)中,從其觀念心理學出發,提出教學的明了、聯想、系統與方法四個階段。后隨心理學實驗與測驗的發展,逐漸用實驗與測驗方法研究學習問題。最早用實驗方法研究學習問題的有艾賓浩斯的《記憶》(1885)、布賴恩與哈特的《電報密碼的生理學與心理學研究》(1897)、桑代克的《動物智慧:動物聯想過程的實驗研究》(1898)。這些研究為學習問題的心理學研究奠定基礎。

二、填空

1.我國古代   一書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專著。它提出的“教學相長”、“長善救失”等教學原則都體現了深刻的心理學思想。

【答案】《學記》

2.赫爾巴特提出的四段教學法的四個階段是(1)   、(2)   、(3)系統、(4)方法。

【答案】明了;聯想

3.與赫爾巴特的四段教學法相對應的心理狀態是(1)   、(2)   、(3)探究、(4)行動。

【答案】注意;期待

 

4.實驗教育學派產生于   ,是   心理學與教育相結合的產物。

【答案】歐洲;實驗

5.公認的教育心理學奠基人是   國教育心理學家  

【答案】美;桑代克

6.桑代克于   年所著《教育心理學》一書,是教育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標志。

【答案】1903

7.桑代克早期提出的三大學習定律是(1)   、(2)   、(3)  

【答案】效果律;練習律;準備律

8.一般的教育心理學教科書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內容(1)   、(2)   、(3)教學和課堂管理心理。

【答案】學習者心理;學習心理及其應用

9.在教育心理學研究對象問題上,奧蘇伯爾主張以學生的   為主線,把教師的   看作是影響學生學習的外部因素。

【答案】學習;教學

10.在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問題上,美國斯坦福大學的蓋奇主張以   為主線,教育心理學應研究   的全過程。

【答案】教師的教;教師教

11.科學心理學與教育的結合走過的曲折道路可以描述為(1)   、(2)   、(3)  

【答案】單向道;死胡同;雙向道

12.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學》分三部分:      

【答案】人類的本性;學習心理;個別差異及其原因

13.亞里士多德的   一書可稱世界上最早的心理學著作。

【答案】《靈魂論》

14.亞里士多德提出的三種靈魂分別是(1)   (2)   (3)  

【答案】營養的靈魂;感覺的靈魂;理性的靈魂

15.亞里士多德提出的三種靈魂為教育的(1)   (2)   (3)   三方面提供了哲學心理學依據。

【答案】德育;智育;體育

16.赫爾巴特學派的5段教學法是赫爾巴特的4段教學法的發展。5段分別是(1)預備(2)呈現(3)聯系(4)   (5)  

【答案】統合;應用

17.法國實驗教育學派代表人物     ,他們編制了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測驗。

【答案】比納;西蒙

18.在生成學習模型中,學習的4個主要成分是:(1)生成(2)動機(3)   (4)  

【答案】注意;先前

三、選擇

1.教育心理學的核心部分是________。

(1)學習心理學   (2)人格心理學

(3)普通心理學   (4)發展心理學

【答案】(1)

【解析】在教育心理學的百年發展中,學習理論一直是教育心理理論的核心部分,并且通過對學習本質特征及其規律的探討,形成了聯結觀、認知觀及情景觀三大主要的學習理論派別。各派的理論觀點對教育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2.學習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是________。

(1)學生   (2)人和動物

(3)動物   (4)兒童

【答案】(2)

【解析】學習心理學是研究人和動物在后天經驗或練習的影響下心理和行為變化的過程和條件的心理學分支學科。學習心理學側重于講授與學習直接有關的心理學內容,諸如學習特征、學習過程的結構、各種學習類型的意義、學習的生理機制、學習過程的理論,以及影響學習的各種內部因素等。

3.貫穿本書學習分論部分的理論是________。

(1)同化論   (2)信息加工理論

(3)知識分類學習論   (4)反映論

【答案】(3)

【解析】本書在體系上除了保留加涅學習結果分類的線索之外,在學習分論部分,以新近發展起來的知識分類學習論貫穿始終。第二,為了避免與普通心理學和兒童發展心理學的重復,人們僅把兒童的心理發展和差異心理作為影響學與教的一般因素加以討論。

4.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分支學科誕生于________。

(1)二次大戰以后   (2)20世紀50年代

(3)20世紀60年代末   (4)科學心理學誕生之后

【答案】(4)

【解析】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心理學分支學科,誕生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19世紀下半葉,由于自然科學的發展,許多原來從事物理、數學、生物或醫學科學研究的科學家把自然科學的實驗方法引入心理學,使心理學脫離哲學,成為一門能采用自然科學的實驗方法進行研究的學科,從此心理學脫離哲學轉變為一門獨立的科學。

5.“教學心理學”這個術語最早由________提出。

(1)格拉澤   (2)加涅

(3)桑代克   (4)安德森

【答案】(2)

【解析】教學心理學作為一門正式的心理學分支學科,在歷史上出現較晚。加涅于1969年在《美國心理學年鑒》上首次提出“教學心理學”這個術語。1978年格拉澤主編的《教學心理學進展》叢書出版,宣告這門新的分支學科誕生。

6.關于教育心理學研究對象最寬泛的定義是________。

(1)教育過程中的種種心理現象

(2)普通心理學在教育中的應用

(3)人類行為之研究與改進

(4)學習與教學過程中的心理學規律

【答案】(1)

【解析】教育心理學家對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有兩種不同的定義和三種看法。最寬泛定義,以潘菽主編的《教育心理學》的提法為代表。該書認為:“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就是教育過程中的種種心理現象。”

7.最早提出“意識閾”和“統覺團”的人是________。

(1)馮特   (2)詹姆斯

(3)弗洛伊德   (4)赫爾巴特

【答案】(4)

【解析】赫爾巴特接受了萊布尼茲關于靈魂單子具有活動特性的觀點,認為觀念也是活動的。他為了進一步揭示觀念相互作用的規律,還提出意識閾和統覺團的概念。

8.學校心理學是一門為________提供服務的應用心理學科。

(1)差生 (2)學生和教師 

(3)全體學生 (4)學校領導決策

【答案】(2)

【解析】學校心理學是運用心理測量、診斷、咨詢、行為矯正技術為學校提供服務的一門應用學科。1945年,美國心理學會增設學校心理學分會。到60年代中期,這門學科像臨床心理學、咨詢心理學一樣,被公認為是一門適合持執照開業的學科。

9.教育社會心理學這門學科誕生于________。

(1)二戰以后  (2)20世紀50年代

(3)20世紀60年代  (4)20世紀80年代

【答案】(3)

【解析】教育社會心理學是社會心理學的一個分支,是側重于研究教育情境中的社會心理現象及其活動規律的學科。1969年,格澤爾在《社會心理學手冊》中發表了“教育社會心理學”專論,明確提出學校與課堂是社會的體系以及社會對學習和心理能力的影響等觀點,被認為是這門學科建立的里程碑。

四、研究與設計

1.找三本以上2000年前后出版的教育心理學教科書,對這些書的目錄與緒論章作如下分析:

(1)它們關于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任務的看法有何相同與不同?

(2)比較它們的目錄,分析各書涉及的內容范疇的異同以及它們與本書的異同。

答:略。

2.設法找到桑代克《教育心理學》中譯本《教育心理學概論》(陸志韋譯),分析其內容目錄并考察它對當代教育心理學體系與內容的影響。

答:略。

3.仔細閱讀本教材新老版前言,找出新老版在體系和內容上的異同。

答:略。

4.設法找到三種以上不同作者的教育心理學著作,根據在本章學到的觀點,對這些書的體系,內容選擇和安排作出適當的評價。

答:略。

五、判斷

1.教育心理學雖然是一門應用科學,但它必須具有自己獨立的體系和研究方法學。

答:這種觀點是正確的。其理由如下:

(1)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與教育相結合的產物,它是一門應用科學。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應用科學,不是心理學的一般原理在教育實踐中的直接應用,不是普通心理學、兒童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等鄰近學科內容的剪裁與匯編,也不是教育體制和教學方法的心理學注釋,而是具有明確的研究對象與特點,具有獨立的理論體系與方法的一門科學。

(2)從其研究任務就可以看出,教育心理學是一門應用科學。其研究任務:

從學的方面,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主要是中小學學生的學習。具體地說:揭示學習結果的性質;對學習結果進行科學分類;闡明學習的過程;闡明有效學習的條件。

從教的方面看,教師要完成如下任務,引導學生彌補這些空缺:激勵和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通過多種形式向學生呈現有組織的信息;引導學生對呈現的信息作出適當反應;對學生的反應提供反饋和糾正。

因此,認為教育心理學雖然是一門應用科學,但它必須具有自己獨立的體系和研究方法學的觀點是正確的。

2.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學這門學科的奠基人,對此西方各國學者不存在什么爭議。

答:這種觀點是正確的。其理由如下:

(1)從科學心理學發展歷史來看,對教育心理學的創建作出突出貢獻的是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他立志于用準確、精密的數量化方法研究和解決有關學習的問題。他于1903年寫成《教育心理學》一書,而后又發展成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學大綱》,于1913年~1914年出版。從此,西方教育心理學的名稱和體系開始確立。桑代克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學體系的基本立場是,把人看成一個生物的存在。

(2)桑代克根據動物學習實驗的結果,提出了三大學習定律,即效果律、練習律和準備律,并強調人類的學習盡管較動物的學習復雜,但由動物的學習所揭示的簡單規律,也是人類學習的基本原則,可以用來指導和改進教學。

(3)桑代克在測量的標準化和制定常模等方面做過大量工作,曾編制閱讀、作文、寫字等多種量表,以測定兒童的學習成績。他借助測量工具,促進了對個別差異的研究,包括對雙生子、同胞子女及無家族歷史關系的個體的比較研究,從而論證了影響個別差異的因素有家族、成熟和環境等。

另外,他主張,學校工作應尊重兒童的人格,學習中要了解個別差異,消除差別上的問題,并作出有效指導。他反對自然主義教育,反對形式訓練說。

因此,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學這門學科的奠基人,西方各國學者不存在什么爭議的說法是正確的。

3.教育心理學不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學與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科學內容。

答: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教育心理學研究如何有效地學與教,而不研究教育科學內容。

(1)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任務主要有兩方面:

關于學方面的研究

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主要是中小學學生的學習。具體地說是:揭示學習結果的性質;對學習結果進行科學分類;闡明學習的過程;闡明有效學習的條件。

關于教方面的研究

教學是有目的有計劃的師生作用過程。從教的方面看,教師要完成如下任務,引導學生彌補這些空缺:激勵和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通過多種形式向學生呈現有組織的信息;引導學生對呈現的信息作出適當反應;對學生的反應提供反饋和糾正。

(2)教育的科學內容是教育學所要研究的內容。教育心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科學,但它不是普通心理學原理的簡單應用,也不是教育學與心理學學科的簡單組合,它必須具有自己獨立的體系和研究方法學。

因此,認為教育心理學不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學與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科學內容的觀點是錯誤的。

4.在教育史上,赫爾巴特是第一個將心理學作為教育學理論基礎的教育家。

答: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其理由如下:

(1)在哲學心理學與教育實踐相結合的歷史上,裴斯泰洛齊首先提出“教育心理學化”的主張。他指出:“我……尋求人類心智的發展必須服從的規律。我認為這些規律如同物質的大自然規律一樣,并且確信初等教育的心理學方法,可以在這些規律中尋求可靠的思路。”

(2)赫爾巴特是第一個明確提出將心理學作為教育學理論基礎的教育家、哲學家兼心理學家。赫爾巴特著有《普通教育學》和《心理學教科書》等著作。赫爾巴特的心理學思想對教育的最大影響是,他在統覺論指導下提出教學過程的階段論。他把教學過程分成四個階段,即四段教學法:明了、聯想、系統、方法。后來,他的門徒將這四個階段加以改造,發展為五階段教學法:預備、呈現、聯系、統合、應用。

因此,認為在教育史上,赫爾巴特是第一個將心理學作為教育學理論基礎的教育家的觀點是錯誤的。

5.教育心理學在西方也稱“學校心理學”的觀點是錯誤的。

答: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學校心理學是與教育心理學關系密切而又有許多交叉重疊的鄰近心理學分支學科,但兩者在研究的許多方面有著明顯的不同。

(1)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獨立的心理學分支學科,研究教育與教學過程中各種心理現象及其發展變化規律。它的研究對象包括教育教學情境中師生教與學相互作用的心理過程、教與學過程中的心理現象及其規律。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與教育的結合,是具有明確研究對象、理論及方法的一門獨立的應用性的學科。

(2)學校心理學是運用心理測量、診斷、咨詢、行為矯正技術為學校提供服務的一門應用學科。1945年,美國心理學會增設學校心理學分會。到60年代中期,這門學科像臨床心理學、咨詢心理學一樣,被公認為是一門適合持執照開業的學科。從70年代起,它在北美的一些國家以及英國、澳大利亞和以色列等很多國家得到迅速發展。美國幾乎所有學區都聘用至少獲得碩士學位的心理學工作者為學生和教師提供心理學服務。90年代以來,中國不少中學也聘用心理學專業人員從事心理咨詢、學習和就業方面的指導。

因此,認為教育心理學在西方也稱“學校心理學”的觀點是錯誤的。

6.從科學心理學發展歷史來看,學習的科學研究先于教學的科學研究。

答:這種觀點是正確的。其理由如下:

(1)從科學心理學發展歷史來看,首先進行的是對學習的科學研究。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心理學分支學科,誕生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

19世紀末,歐洲一些教育家和心理學家開始利用實驗、統計以及測量的方法研究兒童身心發展以及教育上的一些問題,出現了實驗教育學派。例如,德國教育理論家梅伊曼提出,必須借助生理學、解剖學、精神病學以及實驗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對兒童生活和學習進行實驗研究。

對教育心理學的創建作出突出貢獻的是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立志于用準確、精密的數量化方法研究和解決有關學習的問題,并提出許多學習定律。他于1903年寫成《教育心理學》一書,而后又發展成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學大綱》,于1913年~1914年出版。從此,西方教育心理學的名稱和體系開始確立。

(2)教育心理學既要研究“學”也要研究“教”。但對學習的科學研究先于對教學的科學研究。不同學者對教育心理學研究的重點有不同看法,有人主張重點研究“學”,有人主張重點研究“教”。直到20世紀60年代末,作為心理學分支學科的教學心理學在歷史上出現。

因此,從科學心理學發展歷史來看,學習的科學研究先于教學的科學研究這種觀點是正確的。

7.科學心理學與教育的結合在我國古代就出現了。

答: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其理由如下:

我國古代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如孔子、孟子、荀子等在論述教育問題時,都具有一定的心理學觀點。孔子是我國古代一位偉大的教育家,培養了弟子三千,賢人七十。孔子教育的成功,是與他在實踐中注意總結與運用哲學心理學思想分不開的。《學記》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專著,書中提出的許多教學原則,如“教學相長”、“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長善救失”等,都閃耀著光輝的教育心理學思想。

但大多數現代心理學家都同意,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為的科學。在科學心理學誕生之前,在哲學家們的論著中,人的心理被稱為靈魂或精神。而科學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心理學分支學科,誕生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

因此,認為科學心理學與教育的結合在我國古代就出現了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8.教育社會心理學是教育心理學中較晚出現的一個分支學科。

答:這種觀點是正確的。其理由如下:

(1)教育社會心理學是教育心理學中較晚出現的一個分支學科。1969年,格澤爾在《社會心理學手冊》中發表了“教育社會心理學”專論,明確提出學校與課堂是社會的體系以及社會對學習和心理能力的影響等觀點,被認為是這門學科建立的里程碑。

(2)教育社會心理學是社會心理學的一個分支,是側重于研究教育情境中的社會心理現象及其活動規律的學科。自20世紀70年代起,教育社會心理學其學科體系漸趨完善。研究主要集中于:課堂中的學習集體,集體成員間的相互作用對學生有效學習的影響;學校教育目標、準則、組織管理對個體心理的影響;教育過程中的人際交往,包括相互吸引力、凝聚力等;人格特征和自我概念;有關態度、社會風尚、領導藝術、語言交流、社會模擬和社會測量等。

因此,教育社會心理學是教育心理學中較晚出現的一個分支學科這種觀點是正確的。

六、問答

1.從課本以外列舉實例,說明我國古代教育家和思想家早已應用哲學心理學的知識從事教育工作。

答:我國古代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如孔子、孟子、荀子等在論述教育問題時,都具有一定的心理學觀點。如下以孟子和荀子為例。

(1)孟子是我國古代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一生聚徒講學,曾是著名的游士。孟子教育的成功,是與他在實踐中注意總結與運用哲學心理學思想分不開的。例如,他曾向齊宣王、梁惠王等君主提出過其“仁政”主張:“制民之產”,孟軻認為,老百姓的特點是“有恒產者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心”,有一份固定的田產,才會有思想的穩定而安于本分;在德育心理方面,提出理想人格的形成要“持志養氣”“動心忍性”“存心養性”“反求諸己”;在學習心理方面,提出要“深造自得”“盈科而進”“教亦多術”“專心致志”,有些至理名言流傳至今。

(2)荀子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師,也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思想和社會實踐對戰國末期社會政治和思想學術的發展,對中國古文化的傳承,產生過重大的影響。他在實踐中也非常注意總結與運用哲學心理學思想,例如,他提出“聞見、知、行”的完整的學習過程,對聞見、知、行每個階段都有具體充分的論述,由此構成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此外,他還論述了教師的地位與作用,他大儒的教育目的無不閃耀著哲學心理學思想。

2.簡述亞里士多德的《靈魂論》是怎樣為德、智、體三育提供哲學心理學依據的。

答:大多數現代心理學家都同意,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為的科學。但在科學心理學誕生之前,在哲學家們的論著中,人的心理被稱為靈魂或精神。有人認為,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所著的《靈魂論》一書,是一本最古老的心理學論著。

(1)在人類歷史上,亞里士多德第一次提出靈魂和生命肉體不可分的觀點。《靈魂論》中說:這就是我們能把靈魂與身體是否是同一個東西這個不必要的問題完全丟開的原因:若問蠟與印在它上面的形狀是否是同一個東西是同樣沒有意義的。

(2)從現代的觀點看,亞里士多德所講的靈魂實指生物體的機能。很明顯,并不是一切生物顯示同樣的機能,因此,亞里士多德把靈魂區分為適合其相應“自然等級”的三種不同水平:

在最低級的水平上,有營養的靈魂,為植物所具有。它有兩種功能:通過營養維持個別植物,通過植物維持物種。

動物具有一種更為復雜的容易感覺的靈魂,它除包括營養靈魂的機能外,又增加了其他機能。它們有感覺,因此有“容易感覺的靈魂”。由于感覺的結果,動物有著快樂和痛苦,所以感覺是尋找快樂或避免痛苦的欲望,感覺的結果產生了想象和記憶,欲望的結果產生了運動。

在靈魂的最高等級上,出現了人類的靈魂,它除包容了其他低級的靈魂之外,還增加了理性認識和思維的能力。這就是理性的靈魂。

(3)為順應這三種靈魂,亞里士多德認為必須實施三方面的教育。首先,人有植物的靈魂,對人體進行肉體營養和繁殖,它通過體育鍛煉后,肉體不斷完善起來;其次,人有動物的靈魂,人有感覺、愿望、知識,因智育而達到真理的大門;最后,人有理性的靈魂,它通過德育達到完善的境界。亞里士多德堪稱把古代西方哲學心理學與教育相結合的典范。他的《靈魂論》為德育、智育和體育的和諧進行提供了哲學心理學的依據。

3.簡述赫爾巴特及其學派是怎樣把教學過程模式建立在哲學心理學原理的基礎上的。

答:在教育史上,第一個明確提出將心理學作為教育學理論基礎的人是德國教育家、哲學家兼心理學家赫爾巴特。他著有《普通教育學》和《心理學教科書》等著作。

(1)赫爾巴特接受了萊布尼茲關于靈魂單子具有活動特性的觀點。同時,他也吸收了英國聯想主義和當時力學中關于引力和斥力的概念來說明觀念相互吸引和排斥的關系,還提出意識閾和統覺團的概念。赫爾巴特及其學派在其提出的教學過程模型中,根據其統覺理論,特別強調強調學生在過去經驗中形成的統覺團在吸收有關新觀念中的作用,主張教師不應只傳授知識,而且應當喚起和刺激學生的統覺過程。

(2)赫爾巴特的心理學思想對教育的最大影響是,他在統覺論指導下提出教學過程的階段論。他把教學過程分成四個階段,即四段教學法:

明了——給學生明確地講授新知識;

聯想——新知識要與舊知識建立聯系;

系統——作出概括和結論;

方法——把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習題解答、書面作業等)。同這四個階段相應的學生的心理狀態是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動。

(3)后來他的門徒將這四個階段加以改造,發展為五階段教學法:

預備——喚起學生的原有有關觀念和吸引學生的注意;

呈現——教師清晰地講授新教材;

聯系——使新舊知識形成聯系;

統合——幫助學生進行抽象和概括,形成新的統覺團;

應用——以適當方法應用新知識。

五段教學法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流行于歐美,20世紀初傳入中國,對全世界中小學的教學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4.簡述實驗教育學派產生的原因及其對教育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心理學分支學科的影響。

答:19世紀末,在實驗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之后,歐洲一些教育家和心理學家開始利用實驗、統計以及測量的方法研究兒童身心發展以及教育上的一些問題,出現了一個實驗教育學派。

(1)產生的原因

實驗教育學派的產生一方面是由于當時社會生產及文化教育事業發展的推動,另一方面是由于當時自然科學的發展,對心理科學產生很大影響。首先是自然科學應用實驗以及測量的方法所獲得的成就,刺激著心理科學去應用這些工具,來為本學科的發展廣泛搜集必要的資料。為此,就相繼出現了一系列應用實驗與測量來研究心理學問題的嘗試。如德國的著名心理學家馮特于萊比錫大學創造了心理實驗室,對感覺、知覺、注意與聯想等進行實驗研究,促進了心理科學的迅猛發展。

(2)影響

實驗教育學派是實驗心理學與教育相結合的產物,是教育心理學的先驅。實驗教育學主要研究:

a.兒童身心發展的特征同成人身心發展的差異,使教材、教法心理學化;

b.兒童身心發展的過程及其個性稟賦的差異,使教育活動個性化;

c.兒童學習與疲勞,即兒童在完成學校及家庭作業時身心的疲勞程度,研究怎樣創造在學習上費力少而收效多的條件,使學習“經濟化”;

d.有關學校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實驗教育學的研究為教育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產生了重要意義。

著名的德國實驗教育學家莫依曼與拉伊重視對兒童身心發展與改進教育方法的實驗研究的思想,深深打動了歐美的許多教育家和心理學家。在他們的倡導下,掀起了一場實驗教育運動。這對后來教育心理學研究中測驗與實驗的應用、兒童身心的發展,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此后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發生在19世紀后半期。

5.簡述桑代克對教育心理學學科建立的貢獻。

答:對教育心理學的創建作出突出貢獻的是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他立志于用準確、精密的數量化方法研究和解決有關學習的問題,確立了教育心理學的名稱和體系。

(1)確立西方教育心理學的名稱和體系

桑代克于1903年寫成《教育心理學》一書,而后又發展成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學大綱》,于1913年~1914年出版。從此,西方教育心理學的名稱和體系開始確立。桑代克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學體系的基本立場是,把人看成一個生物的存在。他的教育心理學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講人類的本性;第二部分講學習心理;第三部分講個別差異及其原因。

(2)提出許多學習定律

桑代克根據動物學習實驗的結果,提出了許多學習定律,其中包括效果律、練習律和準備律,并強調人類的學習盡管較動物的學習復雜,但由動物的學習所揭示的簡單規律,也是人類學習的基本原則,可以用來指導和改進教學。

(3)對個別差異的研究

桑代克借助測量工具,進行個別差異研究,包括對雙生子、同胞子女及無家族歷史關系的個體的比較研究,從而論證了影響個別差異的因素有家族、成熟和環境等。他主張,學校工作應尊重兒童的人格,學習中要了解個別差異,消除差別上的問題,并作出有效指導。他反對自然主義教育,反對形式訓練說。桑代克的這些觀點支配西方教育心理學理論和實驗研究長達50年之久。

6.簡述學習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研究對象與任務的異同。

答:教育心理學是研究教育與教學過程中各種心理現象及其發展變化規律的一個心理學分支。學習心理學是研究人和動物在后天經驗或練習的影響下心理和行為變化的過程和條件的心理學分支學科。

(1)關于研究對象問題

學習心理學是普通心理學的一個研究領域和教育心理學的組成部分。其主要研究學習的實質、類型、過程結構、學習動機、學習遷移與學習條件等有關學習時一般性問題。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包括教育教學情境中師生教與學相互作用的心理過程、教與學過程中的心理現象及其規律。在中國,將教育心理學定義為“研究學校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學規律的科學”。這一提法的好處有兩點:

a.它反映了教育心理學研究對象的特殊性。因為教育中包括師生的雙向活動,不僅有學生的學,也有教師的教。教育心理學首先要研究學生如何有效地學習,同時又要研究如何指導學生有效地學習。

b.便于明確區分教育心理學與學科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研究學與教的一般心理學規律,而學科心理學研究各種學科學與教的特殊規律。

(2)關于研究任務問題

學習心理學側重于研究與學直接有關的心理學內容,諸如學習特征、學習過程的結構、各種學習類型的意義、學習的生理機制、學習過程的理論,以及影響學習的各種內部因素等。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任務,一是關于學方面:揭示學習結果的性質;對學習結果進行科學分類;闡明學習的過程;闡明有效學習的條件。二是關于教方面:教主要指中小學的教育和教學。教育心理學的任務是從心理學觀點,用實證研究的方法對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研究。

7.簡述教育心理學與教學心理學的關系。

答: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與教育的結合,是具有明確研究對象、理論及方法的一門獨立的應用性的學科。而教學心理學是教育心理學的分支學科。教育心理學與教學心理學是兩門獨立的學科,卻又有著密切的聯系。

(1)教育心理學與教學心理學是交叉學科卻也有研究的不同偏重。教育心理學的范圍比教學心理學廣,如教育心理學涉及兒童的家庭教養,此外,兩者涉及的研究領域大部分是相同的,因為兩者的大多數研究都是圍繞教學情境中知識與技能的習得展開的。目前二者都圍繞學校中知識與技能的習得進行研究,二者已很難區分開。

(2)教育心理學是研究教育與教學過程中各種心理現象及其發展變化規律的一個心理學分支。它的研究對象包括教育教學情境中師生教與學相互作用的心理過程、教與學過程中的心理現象及其規律。該學科是心理學與教育的結合,是具有明確研究對象、理論及方法的一門獨立的應用性的學科。

(3)教學心理學作為一門正式的心理學分支學科,在歷史上出現較晚。加涅于1969年在《美國心理學年鑒》上首次提出“教學心理學”。研究各科教學中的心理現象及其規律,重點闡明學習心理學原理在教師教學工作方面的應用而產生的原理、原則。教學心理學的研究范圍不僅包括各科教學中學生的知識、技能及能力的獲得問題,而且包括思想、行為規范及品德的形成發展問題;不僅包括教學目標的任務分析和教學過程的認知性研究,而且也包括對教學效果評估的探討;不僅要進行認知理論的探究,而且也要為教學實踐提供切實可行的建議。

8.談談你對教育心理學研究對象的幾種不同觀點的看法。

答:當今世界上教育心理學教科書各式各樣。由于作者對教育與心理學所持的觀點不同,各國的社會背景不同,因此各書對教育心理學的對象與任務的看法也不同,在內容上也有很大差異。

(1)教育心理學家對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有兩種不同的定義和三種看法:

寬泛定義,以潘菽主編的《教育心理學》(1980)的提法為代表。其認為: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就是教育過程中的種種心理現象。以這樣的觀點看待教育心理學,其缺點是其研究對象難以與為教育服務的其他心理學分支學科相區分,如我們同樣也可以把“學習心理學”、“教育社會心理學”、“學校心理學”寬泛地定義為“研究教育過程中的種種心理現象”的心理學分支學科。

非寬泛定義,即把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限定為“學校情境中的學與教的心理學規律的探索”。在非寬泛定義中,又可分為兩種不同的觀點:

a.第一種觀點強調以學生的學習為主線,把教師的教學看成只是影響學生學習的外部因素。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的觀點可以作為這種觀點的代表。

b.第二種觀點強調以教師的教為主線,教育心理學應研究教師教的全過程。這以美國斯坦福大學的蓋奇為代表。他雖然認為“心理學是個人的思想和行為的研究,教育心理學是對與我們如何教和學有關的那些思想和行為的研究”,但他在編寫自己的教育心理學教科書時,卻明顯是以教師的教為主線來安排教材的。

(2)根據教育心理學的發展現狀和中國的具體情況,將教育心理學定義為“研究學校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學規律的科學”。這一提法的好處有兩點:

它反映了教育心理學研究對象的特殊性。因為教育中包括師生的雙向活動,不僅有學生的學,也有教師的教。教育心理學首先要研究學生如何有效地學習,同時又要研究如何指導學生有效地學習。

便于明確區分教育心理學與學科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研究學與教的一般心理學規律,而學科心理學研究各種學科學與教的特殊規律。

9.簡述教育心理學學科與《教育心理學》教科書之間的關系。

答:教科書的內容來自教育心理學的學科內容,但在組織教科書內容時,不同作者可有不同偏好。

(1)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學科,與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教材或教科書具有密切聯系,但又并非一致。一門學科的性質和研究范圍是由這門學科的特殊研究對象決定的。為該學科編寫的教材總是要反映該學科的重要研究結果及其新近發展狀況。所以教科書的內容來自教育心理學的學科內容。

(2)在組織教科書內容時,不同作者對教育心理學科有不同偏好,而使的教科書的內容有不同的偏重。通過對新近國內外出版的30多種教育心理學教材的查閱,發現因作者對教育心理學學科性質理解的不同,教材使用對象的不同,在體系與內容的選擇方面有很大的差異。有差異才能反映不同版本的教材特色。

(3)通過比較,也能發現這些教材的共性。所有的教材,不論其體系如何安排、內容多少以及使用對象如何不同,總是可以分成三大塊:

學習者的心理,其中包括發展心理和差異心理;

學習心理及其應用,其中包括認知與行為觀和人本主義觀;

教學與課堂管理心理。

此外,大多數書以緒論章開頭,而教學結果的測量評價殿后。總之某學科編寫的教材總是要反映該學科的重要研究結果及其新近發展狀況。教材的穩定性可以反映學科的成熟程度。這就是學科和教材密不可分的關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岗巴县| 汨罗市| 昌宁县| 政和县| 武陟县| 陇川县| 蓝田县| 申扎县| 芮城县| 右玉县| 泰顺县| 汶上县| 分宜县| 东辽县| 北票市| 沙河市| 日喀则市| 清新县| 东山县| 正镶白旗| 三原县| 莱州市| 青神县| 平湖市| 绥阳县| 余姚市| 房产| 绵阳市| 呼伦贝尔市| 拉萨市| 三都| 衡阳市| 南皮县| 敦化市| 石棉县| 荔波县| 芜湖县| 宝山区| 怀宁县| 宁武县| 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