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達《金融學》(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視頻講解]
- 圣才電子書
- 4735字
- 2020-09-18 12:03:02
4.3 考研真題與典型題詳解[視頻講解]
一、概念題
1.直接融資
答:直接融資是指公司、企業在金融市場上從資金所有者那里直接融通貨幣資金,其方式是發行股票或債券。股票或公司債券的發行者,售出股票、債券,取得貨幣資金;資金所有者,買進股票、債券,付出了貨幣資金。在這個過程中,沒有既扮演債務人角色又扮演債權人角色的中介者處于債權人和債務人、資金所有者和資金需要者之間,所以用直接融資或直接金融概括,以區別于間接融資。
2.單純融資性商業票據[中南財大2004研]
答:單純融資性商業票據即金融票據,亦稱“融通票據”、“空票”,是不以商品交易為基礎,專為融通資金而簽發的一種票據。它由當事人雙方達成協議后產生,一方作為債權人簽發票據,一方作為債務人表示承兌,出票人則于票據到期前把款項歸還付款人,以備清償。融通票據有商人簽發商人承兌、商人簽發銀行承兌和銀行簽發銀行承兌幾種形式。此種票據不反映真實的物資周轉,只為獲取資金而簽發;擬獲得資金融通的公司或商號,須事先向承兌公司申請承兌信用額度,在其額度內開立以承兌公司為付款人的融通票據。
3.金融
答:當貨幣的運動和信用的活動雖有多方面聯系卻終歸保持著各自獨立發展的過程時,這是兩個范疇;而當兩者密不可分地結合到一起,那么,與貨幣范疇和信用范疇存在的同時,又增加了一個由這兩個范疇長期相互滲透所形成的新范疇。這就是“金融”。
金融或可界定為:凡是既涉及貨幣,又涉及信用,以及以貨幣與信用結合為一體的形式生成、運作的所有交易行為的集合;換一個角度,也可以理解為:凡是涉及貨幣供給,銀行與非銀行信用,以證券交易為操作特征的投資,商業保險,以及以類似形式進行運作的所有交易行為的集合。
二、選擇題
1.某企業因業務需要,申請銀行為其開具銀行匯票,銀行經審查后,同意企業的申請,為其開具了一張100萬元的銀行匯票。銀行的這一業務體現了銀行的( )。
A.信用中介職能
B.支付中介職能
C.化貨幣收入為資本職能
D.創造信用流通工具職能
【答案】D
【解析】銀行的主要職能包括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創造三項。其中信用創造是指,銀行發行銀行券等信用流通工具,滿足流通界對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需要,節約社會流通費用,并使銀行可以超出自有資本與吸收資本的總額而擴張信用。
2.以下的金融資產中不具有與期權類似的特征的是( )。[清華大學2012金融碩士]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A.可轉債
B.信用期權
C.可召回債券
D.認股權證
E.期貨
【答案】E
【解析】期權合約是指期權的買方有權在約定的時間或約定的時期內,按照約定的價格買進或賣出一定數量的相關資產,也可以根據需要放棄行使這一權利。期貨與現貨相對。期貨是現在進行買賣,但是在將來進行交收或交割的標的物,這個標的物可以是某種商品例如黃金、原油、農產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還可以是金融指標。但是期貨的買方在期貨到期時有義務進行交割而無選擇權利。
3.期貨交易的真正目的是( )。[中央財大2010研]
A.作為一種商品交換的工具
B.減少交易者所承擔的風險
C.轉讓實物資產或金融資產的財產權
D.上述說法都正確
【答案】B
【解析】期貨交易為交易人提供了一種避免因一段時期內價格波動帶來風險的工具。
三、簡答題
1.什么是金融衍生工具?它有哪些基本功能?
答:金融衍生工具(Derivative Security)是在貨幣、債券、股票等傳統金融工具基礎上衍化和派生的,以杠桿或信用交易為特征的金融工具。金融衍生工具有兩層含義:一方面,它指的是一種特定的交易方式;另一方面,它又指由這種交易方式所形成的一系列合約。經濟活動日趨復雜是金融衍生工具發展的最終動力,而金融創新卻是金融衍生工具種類增加和復雜程度加深的直接推動力。引發金融創新的原因主要有兩個,即轉嫁風險和規避監管。
金融衍生工具的功能有:
(1)轉移價格風險。現貨市場的價格常常是瞬息多變的,這給生產者和投資者帶來了價格波動的風險。以期貨交易為首的衍生工具的產生,就為投資者找到了一條比較理想的轉移現貨市場上價格風險的渠道。衍生工具的一個基本經濟功能就是轉移價格風險,這是通過套期保值來實現的,即利用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的價格差異,在現貨市場上買進或賣出基礎資產的同時或前后,在期貨市場上賣出或買進相同數量的該商品的期貨合約,從而在兩個市場之間建立起一種互相沖抵的機制,進而達到保值的目的。
(2)形成權威性價格。在市場經濟中,價格信號應當真實、準確,如果價格信號失真,必然影響經營者決策的正確性,打擊投資者的積極性。現貨市場的價格真實度一般較低,如果僅僅根據現貨市場價格進行決策,則很難適應價格變動的方向。期貨市場的建立和完善,可形成一種比較優良的價格形成機制,這是因為期貨交易是在專門的期貨交易所進行的。期貨交易所作為一種有組織的、正規化的統一市場,聚集了眾多的買方和賣方,所有買方和賣方都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愿望,所有的期貨交易都是通過競爭的方式達成,從而使期貨市場成為一個公開的自由競爭的市場,影響價格變化的各種因素都能在該市場上體現,由此形成的價格就能比較準確地反映基礎資產的真實價格。
(3)提高資產管理質量。就投資者來講,為了提高資產管理的質量,降低風險,提高收益,就必須進行資產組合管理。衍生工具的出現,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和對象。同時,工商企業也可利用衍生工具達到優化資產組合的目的。例如,通過利率互換業務,可以使企業降低貸款成本,以實現資產組合的最優化。
(4)提高資信度。在衍生市場的交易中,交易對方的資信狀況是交易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資信評級為AA級或A級的公司很難找到愿意與它們交易的機構。但是,并非只有少數大公司才可進入衍生工具市場,因為該市場提供了制造“復合資信”(SC)的機制,即由母公司對子公司的一切借款予以擔保,再經過評估機構的參與,子公司的資信級別會得到提高。此外,還有許多中小公司通過與大公司的互換等交易,無形中提高了自己的信譽等級。
2.“現代經濟生活中貨幣量越多表明銀行信月用資金來源越多”的說法正確嗎?為什么?
答:這一說法是正確的。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在西歐產生廠現代銀行。銀行家簽發允諾隨時兌付金銀鑄幣的銀行券。銀行券流通的規模迅速擴大,越來越多地代替鑄幣執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職能。今天在世界各同流通的現鈔都屬于銀行券范疇。同時,在銀行存款業務的基礎上,形成了既不用鑄幣也不用銀行券的轉賬結算體系和在這個體系中流通的存款貨幣----用以結清大額交易的主要貨幣形態。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在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中,貴金屬鑄幣全部退出流通。到20世紀30年代,則先后實施了徹底不兌現的銀行
券流通制度。這時,貨幣的流通與信用的活動,則變成了同一的過程。任何貨幣的運動都是在信用的基礎上組織起來的:基于銀行信用的銀行券是日常小額支付的手段;轉賬結算中的存款貨幣則是大額支付的主要形式。完全獨立于信用活動之外的貨幣制度已蕩然無存。任何信用活動也同時都是貨幣的運動:信用擴張意味著貨幣供給的增加,信用緊縮意味著貨幣供給的減少,信用資金的調劑則時時影響著貨幣流通速度和貨幣供給在部門之間、地區之間和微觀經濟行為主體之間的分布。由此可見,現代經濟生活中貨幣量越多表明銀行信用資金來源越多。
3.如何理解金融這個范疇?
答:在現代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之前,貨幣范疇的發展同信用范疇的發展保持著相互獨立的狀態。貨幣在以實物形態和鑄幣(包括稱量的金屬貨幣)形態存在時,都不是信用的創造。作為貨幣的實物,如牛、羊、布帛,是勞動產品,而不是信用產品。
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在西歐產生了現代銀行。銀行家簽發允諾隨時兌付金銀鑄幣的銀行券。銀行券流通的規模迅速擴大,越來越多地代替鑄幣執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職能。今天,在世界各國流通的現鈔都屬于銀行券范疇。同時,在銀行存款業務的基礎上,形成了既不用鑄幣也不用銀行券的轉賬結算體系和在這個體系中流通的存款貨幣——用以結清大額交易的主要貨幣形態。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在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中,貴金屬鑄幣全部退出流通。到20世紀30年代,則先后實施了徹底不兌現的銀行券流通制度。這時,貨幣的流通與信用的活動,則變成了同一的過程。任何貨幣的運動都是在信用的基礎上組織起來的:基于銀行信用的銀行券是日常小額支付的手段;轉賬結算中的存款貨幣則是大額支付的主要形式。完全獨立于信用活動之外的貨幣制度已蕩然無存。任何信用活動也同時都是貨幣的運動:信用擴張意味著貨幣供給的增加,信用緊縮意味著貨幣供給的減少,信用資金的調劑則時時影響著貨幣流通速度和貨幣供給在部門之間、地區之間和微觀經濟行為主體之間的分布。
當貨幣的運動和信用的活動雖有多方面聯系卻終歸保持著各自獨立發展的過程時,這是兩個范疇;而當兩者密不可分地結合到一起時,那么,與貨幣范疇和信用范疇存在的同時,又增加了一個由這兩個范疇長期相互滲透所形成的新范疇。我們習慣使用的“金融”詞義正好符合這一范疇的外延。至于在歷史上貨幣和信用相互滲透的種種形態則應視之為金融范疇的萌芽、早期形態。
四、論述題
如何認識金融在現代經濟中的核心地位?
答:金融在現代經濟中的核心地位,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反映出來:
(1)經濟貨幣化程度加深。經濟貨幣化是當代經濟發展的趨勢。從全球看,金融資產交易已經成為社會經濟活動的熱點,其規模已經超過商品交易。它不僅能滿足商品交易規模擴大的需要,而且還同社會經濟發展機制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2)以銀行為主體的多元化金融體系已經形成。在現代經濟活動中,銀行作為信貸中心、結算中心和現金出納的中心地位依然保持,銀行作為社會分配中心、經濟信息中心和資金調劑中心的地位已經形成。同時,一個以銀行為主體的多元化金融體系已經產生。在這個金融體系中,現代中央銀行的職能在不斷健全,其調控手段不斷完善,調控效果也不斷提高。
(3)金融創新方興未艾,貨幣形式正在發生變化。20世紀60年代興起的金融創新浪潮正在以更強勁的勢頭向前推進,新的金融工具不斷出現,各種金融衍生工具也不斷產生。隨著新的金融工具的不斷發展,貨幣形式也在悄悄發生變化,電子貨幣已經出現,信用卡等支付手段也正在逐漸取代傳統的貨幣,這些新型的貨幣以其便利性和安全性而受到了人們的歡迎。它們加速了社會資金周轉,減少了貨幣流通費用,有利于經濟的發展。
(4)經濟主體的持幣動機發生轉移。由于貨幣形式的變化,以及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經濟主體持有貨幣的動機已經不是為了交換商品或預防未來不確定性支出的需要,而是更注意持有貨幣的機會成本和持幣本身所帶來的收益。貨幣已經成為一種真正的資產,而不僅是交換媒介。借助于發達的金融工具,經濟主體在追求實物資產增長的同時,可以比較方便地追求金融資產的增值。經濟主體持幣動機的轉移,是現代金融與現代經濟增長結合的產物,它使經濟因此而獲得了更多的增長點。
(5)金融調控已經成為主要的宏觀調控方式。在傳統的商品經濟中,貨幣作為交換的媒介只是被動地推動著生產的發展,而在金融經濟中,信貸、利率等經濟杠桿引導著貨幣在經濟活動中流轉,從而使貨幣作為第一推動力和持續推動力引導著生產要素的轉移。正因為有了這一變化,以實行貨幣政策為主要方式的金融調控就比傳統的市場調節顯得更有效。利率水平能夠更好地反映經濟活動的狀況,它成為國民經濟活動的主要調節手段,中央銀行也因此而成為現代經濟中主要的宏觀調控主體。
(6)金融深化已經成為現代經濟發展中的典型特征。金融深化是一國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由于在經濟活動中,金融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所以,金融深化必然會不斷促進經濟良性增長。金融深化的實質是要求實行金融體制的改革,以便能更好地發揮金融在現代經濟中的核心作用。因此,金融改革已經在大多數國家廣泛開展。
- 馮博琴《微型計算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中山大學333教育綜合[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視頻講解
- 考研百科
- 2015年全國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綜合能力考試指南
- 孫光德《社會保障概論》(第4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夏書章《行政管理學》(第3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第3版)
- 斯蒂格利茨《經濟學(上冊)》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贈兩套模擬試題及詳解】(第4版)
- 趙振宇《現代新聞評論》筆記和考研真題(含典型題)詳解
- 2020年中國建筑史考研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羅賓斯《組織行為學》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第14版)
- 劉守華《民間文學教程》(第2版)筆記和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程恩富《現代政治經濟學新編》配套模擬試題及詳解
- 高成興《國際貿易教程》(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平狄克《微觀經濟學》(第8版)名校考研真題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