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2 課后習題詳解

1.你過去對于信用這個經濟范疇是怎樣理解的?應該怎樣界定信用較好?

答:(1)過去對信用這個經濟范疇的理解是,信用相當于“借貸”或“債”的概念,等等。

(2)按照下面的方式來界定信用比較好:

信用這個經濟范疇是指借貸行為。從邏輯上推論,私有財產的出現是借貸關系存在的前提條件。這種經濟行為的形式特征是以收回為條件的付出,或以歸還為義務的取得;而且貸者之所以貸出,是因為有權取得利息,借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為承擔了支付利息的義務。現實生活中有時也有無利息的借貸,但這是由于某種政治目的或經濟目的而采取的免除利息的優惠,是一般中的特殊。西方不少國家的銀行對企業的活期存款也往往不支付利息,但存款者可以享受銀行的有關服務和取得貸款的某些權利,實際上還是隱含有利息的。

2.經濟學意義上的“信用”,與日常生活和道德規范里的“信用”,有沒有關系?是怎樣的關系?

答:道德范疇中的“信用”實際上是指“信守諾言”的一種道德品質。從經濟的角度理解“信用”,它實際上是指“借”和“貸”的關系。

從經濟意義上看,信用的含義轉化和延伸為以借貸為特征的經濟行為,是以還本付息為條件的,體現著特定的經濟關系。它既區別于一般商品貨幣交換的價值運動形式,又區別于財政分配等其他特殊的價值運動形式,是不發生所有權變化的價值單方面的暫時讓渡或轉移。

這兩個范疇的信用密切相關。誠信是交易、支付和借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基礎。借貸活動是以收回為條件的付出,或以歸還為義務的取得;而且貸者之所以貸出,是因為有權取得利息,借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為承擔了支付利息的義務。如果沒有當事人之間的最基本的信任,就不會發生借貸活動。誠信是借貸活動的基礎。如果失信成為信用行為中的主導方面,借貸活動就會萎縮甚至中斷。而借貸活動的發展,使得經濟活動參與者日益意識到誠信的重要性,進而使誠信成為經濟生活的重要準則之一。

3.為什么說在現代經濟生活中,信用聯系幾乎無所不在,以致可以稱為“信用經濟”?能否談談你本人的體驗?

答:(1)將現代經濟說成信用經濟是對現代經濟的一種描述。信用經濟是從金融的角度提出來的,體現在現代經濟的特點上:

信用關系無處不在?,F代經濟關系的方方面面、時時處處都打著債權債務的信用關系的烙印,商品貨幣關系覆蓋整個社會。信用貨幣代表著央行對貨幣持有者的負債,而持有貨幣就是擁有債權,貨幣從金屬貨幣發展為信用貨幣也就意味著信用關系覆蓋著整個社會。不僅在發達工業化國家,就是在發展中國家,債權債務關系的存在,都是極其普遍的現象。對于企業經營單位來說,借債與放債,也都是不可缺少的。在國內的經濟聯系中是這樣,在國際經濟聯系中更是這樣。政府幾乎沒有不發行債券的,而各國政府對外國政府,往往是既借債又放債;銀行通過辦理個人儲蓄,吸收企業、政府存款,發放貸款來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個人依靠分期付款購買耐用消費品及房屋。在經濟不發達的過去,負債是不光彩的事情,現在則相反,若能獲取信貸,正說明有較高信譽。

信用規模日趨擴張,并加速擴張,這是信用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經濟主體擁有債權債務的規模在年復一年的加速擴張,這是經濟發展的結果,是人類財富積累的結果。債臺高筑是信用經濟不斷發展的必然結果,這已不是貶義詞。

信用結構日趨復雜化。隨著信用經濟的發展,為了規避風險,大量信用工具和衍生工具應運而生,使得信用關系和信用結構復雜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信用網絡越來越復雜。信用活動同時就是交易活動,任何一個買賣都是信用關系的重新變動,這種變化每時每刻都在進行。

國家對經濟的調控離不開信用?,F代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國家對經濟的全面調控,而在調控過程中信用是必不可少的。國家一般利用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進行調控。財政政策尤其是積極財政政策必須有國債籌資作為基礎,而貨幣政策的各種工具無不利用銀行系統和資本市場的信用作為傳導。

作為信用媒介的金融機構的飛速發展。個人、企業、政府和有經濟聯系的國外各單位,它們相互之間的債權債務有些是直接發生的,但絕大部分都是通過各種金融機構媒介而形成的。作為媒介要聚集資金,從而形成它們的債務;作為媒介要把聚集的資金通過諸如貸款等方式分配出去,從而形成它們的債權。信用媒介的發展,是現代社會合理分工的表現,它的出現使信用成為聯結整個經濟的網絡。

因此,現代經濟不是簡單的商品經濟,而是信用經濟。信用經濟使經濟加速,使經濟的影響面很寬,信用對經濟的滲透力很強。

(2)這方面的例子很多,讀者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論述,譬如,大學里的助學貸款、各商業銀行為在校大學生們辦理的可以透支的信用卡。

4.記住資金流量核算的基本模型。對于它的重要性,你有什么認識?

答:(1)把國民經濟劃分為幾個部門,從貨幣收支的盈余或赤字的角度建立數量模型,并據以進行統計分析,稱之為“資金流量核算”、“資金流量分析”。

經濟生活中微觀行為主體是由不同的類型構成的。如果把不同類型的主體分別歸入幾個部門,則每一個部門的活動結果,在貨幣收支對比上不是盈余,就是赤字,而很少是零。最基本的部門劃分是分為政府部門、個人部門、工商企業部門、國外部門和作為中介的金融部門。在這種分析體系中,是把部門內部的資金流動略去了。作為這個體系的特征是在分部門的基礎上建立起數量模型。其最簡單的形式如下表:

模型中的F指資金的盈余或赤字,這是從通過信用調劑的資金流動角度所考察的差額,通常稱為“金融盈余”或“金融赤字”。根據上面的分析,經常的、大量的赤字是出現在企業部門;政府部門也通常是資金的需求者。國外部門的F或為正,或為負;個人部門的F則多為正;金融部門的F則有正有負。不論哪個部門,有盈余,如上面曾分析過的,在信用關系存在的條件下,必然表現為債權,即實際上必然已經“貸出”;赤字之所以能夠成立,實際上是負有債務,即必然已經“借入”。這就是說,一個部門的債權必然在另一個或另幾個部門中有對應的等額債務;反之,一個部門的債務也必然在另一個或另幾個部門中有對應的等額債權。所以,各部門的F相加應該等于零。但實際統計中,由于誤差和遺漏,則很難等于零。

在這種分析體系中,是把部門內部的資金流動略去了。事實上,有的部門內部的資金流動也極重要,如不同類型的企業之間的資金流動,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之間的資金流動,等等。為此,需要在幾個部門之下再劃分亞部門。但統計工作中實際存在的困難往往不易實現過細的劃分。

(2)資金流量的統計和分析對于實現經濟的宏觀控制很有意義。通過對過去年份的統計與分析,可從中找出信用運動的規律,進而可以對整個經濟進程中存在的問題加以剖析,總結經驗教訓;對未來年份的規劃和預測可以看出經濟發展規劃是否有足夠的財力保證,并進而重新考慮整體規劃的合理性,以便作適當的調整。

5.比較商業信用與銀行信用的特點,兩者之間有怎樣的聯系?我國目前為什么大力推廣票據的作用?

答:(1)商業信用是指企業之間提供的與商品交易相聯系的一種信用形式,典型形式有賒銷、賒購、分期付款等。它包含了銷售與借貸兩方面,作為信用制度的基礎,調節資金余缺,對經濟有潤滑和促進作用。但其在方向上是嚴格單向的,規模上也受到局限。

商業信用主要有以下特點:是企業之間提供的信用,債權人與債務人都是企業。商業信用的發生必包含兩種經濟行為:買賣行為和借貸行為,或者說是兩種行為的統一。商業信用在生產資本循環和周轉過程中為產業資本循環和周轉服務,與產業資本循環密切相聯,其增減變化也受產業資本循環的影響和制約。

銀行信用是銀行以貨幣形態提供給企業的信用。它是適應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在商業信用廣泛發展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信用形式。

與商業信用比較,銀行信用具有如下特點:

銀行信用的債權人是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債務人則是企業。銀行成為專門經營信用的企業和信用中介。

銀行信用在規模、方向和時間上都大大超過了商業信用。由于銀行一開始就是以借貸行為這一單純的債權債務關系出現,并不受商品流轉方向制約,而且有金融機構作為中介,因此,銀行信用徹底克服了商業信用的局限性。在銀行信用中,貨幣資金可以自由地調劑,不受商品流轉方向的限制,也不受商品流通規模的限制。銀行信用既可聚小額的、閑置的貨幣為巨額的資本力量,以滿足社會再生產對大額資本的需求,也可使大額的貨幣資金分散滿足較小數額的貨幣需求;既可把短期資金集中起來利用其穩定的余額滿足社會對長期資本的需求,也可以將長期的貨幣資本分散滿足效益可觀的、短期的貨幣需求;如此等等。因此,銀行信用較之商業信用有絕對優越的靈活調劑功能,這也是銀行信用成為現代經濟生活中主要的信用形式的原因所在。

銀行信用可以滿足生產發展所引起的對于流通中追加貨幣的需求,可使信用相對于社會再生產而發生“膨脹”。銀行辦理商業票據貼現靠的是它們所聚集的貨幣資金,當這些貨幣資金不能滿足貼現業務的需求時,銀行發現可以簽發自己的票據來代替企業家的票據,銀行的票據即銀行券。隨著銀行業務的發展,銀行券日益不限于用來代替商業票據流通,而是被更廣泛地用于信用業務之中獨立地發揮作用,并最終和貨幣融為一體。

(2)商業信用與銀行信用的關系

現代信用制度中,在世界各國,不論其社會制度如何,銀行信用均居于主導地位,但卻并不否認商業信用的基礎地位。兩者之間有其固有聯系。

從信用發展的歷史來看,商業信用先于銀行信用產生,銀行信用是在商業信用廣泛發展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并且與銀行的產生與發展相聯系。沒有商品經濟就不會有商業信用,而沒有商業信用的充分發展就不會有銀行信用。

商業信用直接和商品的生產和流通相聯系,在有著密切聯系的經濟單位之間,它的發生有其必然性,甚至不必求助于銀行信用。因此,即使在銀行信用發達的情況下,也不可能完全取代商業信用。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業信用的發展日益依賴于銀行信用,并在銀行信用的促進下得到進一步完善,二者在總體上互相依存、互相促進。商業信用不斷呈現票據化趨勢,而票據則成了部分銀行信用的工具,如票據貼現、票據抵押貸款等等。同時隨著銀行信用的發展,大銀行不斷集中借貸資本,為壟斷組織服務,進一步促進了產業資本與銀行資本的結合,從而促使銀行信用和商業信用也進一步融合滲透。

總之,兩種信用各具特點,相互補充,相輔相成,不可或缺。應充分利用兩種信用,相互配合,以促進經濟發展。

(3)目前我國正在大力推廣票據的作用,這是由我國目前所處的經濟形勢和票據的特殊性決定的。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商品交易頻繁,以往僅使用現金結付現在已經不能滿足擴大的交易活動,因此,必須大力推廣使用票據,這不僅可以節省點數的麻煩和時間,而且十分安全。票據還可以通過背書作多次轉讓,在市場上成為一種流通的支付工具,減少現金的使用。以票據作為支付工具,代替現金支付,可以達到迅速、準確、安全的目的。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我國的信用活動也開始蓬勃起來,出現了商業信用、銀行信用、消費信用、國際信用等一系列信用形式。信用活動的發展必然要求票據的出現和發展。因為在商品經濟社會里,一切商品交易并非都是交易與付款同時進行的現貨交易,常常是在交易之后的一定時間再予以付款的,它是建立在信用基礎之上的交易。這時票據就成為利用商業信用時所不可缺少的工具。而背書制度使票據的信用從狹窄的直接交易人之間的信用擴大為社會信用。因此,有學者把票據稱為“人的信用證券化”。

商業活動的頻繁,必然導致現金流量的不足,這就要求具備融資功能的票據的出現。這主要通過票據貼現來實現,票據貼現是以未到期票據向銀行售換現金。銀行按市場利率,先行扣除貼現日至到期日的利息,爾后以票面金額付給持票人。銀行以貼現方式收下票據,可再向中央銀行或其他銀行貼現以取得資金,稱為“再貼現”。票據貼現,解決了資金流轉的困難,使票據持有人的資金從票據的形式轉變為現金形式,從而加速資金周轉,促進經濟的發展。

6.在我國,利用外資包括哪些形式?大量地、長久地利用外國資本是否必然會陷入債務奴隸的境地?

答:(1)外資,是與本國資本相對而言的,即在本國境內使用,但所有權屬于外國人(包括外國法人和自然人)的資本。在我國利用外資的形式多種多樣,其中最主要的有外國直接投資、對外借款、發行債券和股票上市融資四種。

外國直接投資(FDI)是指非居民對我國的公司型或非公司型企業投資,并由此獲得對企業的管理控制權的投資形式。其具體方式包括:在我國開辦獨資企業、收購或合并我國企業、與我國企業合資開辦企業、對我國企業進行一定比例以上的股權投資(通常為10%以上)、利潤再投資。

我國采用最多的直接投資方式是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商獨資經營企業和合作開發。此外,還有補償貿易、加工裝配等形式。

對外借款主要有外國政府貸款、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國際商業貸款等。一般將外國政府貸款和國際金融組織貸款統稱為優惠貸款。外國政府貸款也稱為“雙邊政府貸款”,具有一定的援助性質,期限長,利率低。但是債權人對貸款的投向有一定的限制。目前我國的外國政府貸款主要投向城市基礎設施、環境保護等非營利項目。國際金融組織貸款是指由國際金融組織,如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向我國政府或企業提供的貸款。國際商業貸款則是我國從境外商業性金融機構獲得的貸款。

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發行的以外幣表示的債券是一種廣泛采用的籌資渠道。國際金融市場上發行的債券種類繁多。如我國發行的在美國市場上以美元計值的揚基債券,在日本市場上以日元計值的武士債券等。除債券外,還包括大額可轉讓存單、商業票據等等。

股票融資是指境內的企業以現有資產或以新設立的公司的名義在境外發行股票并在境外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融資活動。最近幾年,境外股票融資已成為我國重要的利用外資手段。

此外,還有項目融資、國際金融租賃等利用外資的方式。

(2)大量地、長久地利用外國資本并不必然陷入債務奴隸的境地。

外資、外債規模都會影響國際收支的長期平衡。借用外債,遲早要還本付息,并且要支付外匯。利用外債的規模過大,勢必增加以后平衡外匯收支的難度,甚至陷入債務陷阱,失去信譽。利用外債,要求有相應的配套資金,償債時還需籌措還本付息的外匯資金。如果外債規模過大,可能迫使財政收支和銀行信貸收支失衡,帶來需求膨脹的后果。因此,需要結合各國國情,對利用外資情況進行管理。如果能夠有效地控制利用外資的規模使之處于償還能力之下,并引導外資流向資金短缺部門,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大量地、長久地利用外國資本并不必然陷入債務奴隸的境地。

利用外國資本對發展本國經濟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外資是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戰略措施。它有利于彌補國內建設資金的不足,有利于引進先進技術促進產業升級,有利于吸收先進的企業經營管理經驗,有利于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增加國家財稅收入。實踐也已充分證明,利用外資對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健康、穩定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7.1997年以來我國開始大力發展消費信用,其意義何在?了解一下我國商業銀行目前推出的有關消費信用的貸款有哪些類型,大學生助學貸款算不算一種消費信用?

答:(1)消費信用是指對消費者個人提供的,用以滿足其消費方面所需貨幣的信用,是現代經濟生活的一種信用形式。它是與商品,特別是住房和耐用消費品的銷售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在我國消費信用開始較晚,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但在現階段加快發展消費信貸也表現出其特別的積極意義:

擴大有效需求,促進經濟增長。1997年以來,我國有效需求不足,經濟增長遇到了一定困難,表現在物價指數上是相當一段時期的持平甚至負增長,加之整個國際經濟形勢不佳,出口難以有太大作為,因此必須擴大內需。而當時在短期內收入無法有大的增長,消費信貸便成了重要手段之一。近幾年,雖然我國的經濟增長較快,但是國際收支極度不平衡,擴大國內有效需求也是當務之急。

啟動新的消費熱點,改善人民生活。目前我國大部分消費者對耐用消費品的需求已經基本滿足,但又難以進入下一個階段對汽車住房等奢侈品的消費。因此必須借助消費信貸,形成消費能力,加快啟動消費熱點,提前進入下一個消費階段,提高生活水平。

配合各項改革順利進行。當前我國陸續出臺許多改革措施,對個人生活形成沖擊。例如住房改革取消了實物分房;教育產業化要求每個享受高等教育的人都必須交納學費等等。商業銀行適時推出的住房貸款和教育貸款起到了很好效果。如果沒有消費信貸作為各項改革的潤滑劑,改革就很難平穩進行。

促進商業銀行資產多元化。目前我國商業銀行也面臨著“脫媒”現象的威脅,對企業貸款業務逐漸萎縮,尤其是隨著我國商業銀行壞賬增多,銀行不得不惜貸。消費信貸成為了商業銀行又一個利潤增長點,有利于資產多元化,分散風險。

(2)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推出的有關消費信用的貸款有以下幾種:

個人住房貸款:個人住房貸款、個人再交易住房貸款(二手房)、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個人住房組合貸款、個人住房轉讓貸款、個人商業用房貸款。

個人消費類貸款:國家助學貸款 、個人消費額度貸款、個人住房裝修貸款、一般商業性助學貸款、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個人耐用消費品貸款、個人權利質押貸款。

個人助學貸款。

(3)助學貸款是我國的新型教育輔助政策,主要是解決我國貧困學生教育問題的,適用的對象是在校的全日制本??茖W生。這些學生可以向銀行申請助學貸款,此貸款是一種信用貸款,無需擔保,申請的條件是學生的學生證、身份證、貧困證明。

我國的助學貸款也屬于消費信貸的一種,是關于教育消費的信貸,是學生借助自身的信用資源和預期的未來收入,利用自己的信用資源完成學業的一種提前消費行為。在中國農業銀行等網站,國家助學貸款業務歸入個人消費信貸業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仁县| 兴义市| 万州区| 蒲江县| 呼和浩特市| 衡南县| 甘孜县| 武乡县| 漠河县| 托克托县| 山东省| 美姑县| 区。| 新宾| 嵩明县| 临安市| 舒城县| 泉州市| 衡东县| 杨浦区| 天津市| 永年县| 盐池县| 富川| 张掖市| 宁南县| 康保县| 信阳市| 静海县| 凤山县| 清新县| 凤城市| 岳普湖县| 虞城县| 邓州市| 江源县| 阳西县| 石景山区| 舒城县| 盱眙县| 龙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