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3 考研真題與典型題詳解

一、概念題

1.信用

答:信用是以償還和付息為條件的價值單方面讓渡。償還性和付息性是其基本特征。

信用的最基本的職能是動員閑置資金并加以再分配,第二個職能是提供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信用是國民收入再分配環節中的一個范疇,信用分配是建立在社會總資金運動中企業初次分配和財政二次分配基礎上的第三次分配。信用是一種動員暫時閑置資金的行為,在這種借貸行為中,所有權沒有發生變化,資金的使用權發生了轉讓,從而使各主體可支配的資金規模發生了變化,因此,信用沒有自己獨立的資金可分配領域,而是與企業初次分配和財政二次分配重疊,是建立在前兩次分配基礎之上的第三次資金分配。

在現代銀行制度下,貨幣供應量的增加主要通過中央銀行發放再貸款、辦理再貼現和公開市場業務實現;貨幣供應量的收縮則做相反操作。流通中的現金屬中央銀行的負債,通過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向中央銀行提款獲得增加。因此,無論是從中央銀行層面,還是從商業銀行層面來講,信用活動本身都包含著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職能,創造貨幣的職能主要是指中央銀行增發貨幣的信用行為。

2.消費信用[北師大2000研;南京理工大學2002研;中南財大2005研;東北財大2006研]

答:消費信用是指企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向消費者個人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費目的的信用。消費信用與商業信用和銀行信用并無本質區別,只是授信對象和授信目的有所不同。從授信對象來看,消費信用的債務人是消費者,即使用生活資料的個人和家庭。從信用目的來看,是為了滿足和擴大消費者對消費資料的需求。

消費信用有兩種基本方式:分期付款和消費信貸。分期付款是消費者在購買耐用消費品時,按規定比例支付一部分貨款,其余部分要在一定時間內分期償還,在貨款付清之前,消費品的所有權仍屬于賣方。消費信貸是指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直接以貨幣形式向消費者提供的以消費為目的的貸款,一般是用于購買耐用消費品、住房以及支付旅游費用等。

3.信用工具

答:指用來證明債權債務關系的書面憑證,反映了各種信用關系并為其服務。其特點為:(1)償還性,即大多數信用工具必須到期償付債務。(2)可轉讓性,即可以在金融市場上轉讓,有較強流動性。(3)本金的安全性,即債權人到期可安全收回本金。(4)收益性,即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帶來收益。主要信用工具有:商業票據,支票,銀行票據,股票,債券等等。其中前三者是短期信用工具,而后兩者是長期信用工具,能帶來穩定的資金。

二、選擇題

1.甲企業向乙企業提供價值。100萬元商品,乙企業承諾分l0個月償付貨款。甲企業與乙企業之間的信用形式為(  )。[2006年真題]

A.國家信用

B.間接信用

C.商業信用

D.消費信用

【答案】C

【解析】商業信用有兩種表現形式:企業之間相互提供的、與商品的生產和流通有關的信用,包括賒銷、預付和分期付款等形式;指企業直接向社會集資,以解決自身擴大再生產的資金需要,主要是采取發行公司(企業)債券的形式。商業信用的債權人主要為公司(企業)及居民個人,債務人為發行債券的公司(企業)。

2.貨幣與信用存在的共同前提是(  )。

A.商品經濟的產生

B.社會分工

C.私有制

D.剩余產品的出現

【答案】C

【解析】私有財產的出現是借貸關系存在的前提條件,而只有社會分工,勞動者才能占有勞動產品;只有剩余產品的出現,才會有交換行為和借貸行為的發生。所以,私有制是貨幣與信用存在的共同前提。

3.以下有關信用的看法,不正確的是(  )。

A.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貸行為,是以償還和支付利息為條件的

B.信用作為一個經濟范疇,是以償還和付息為條件的價值雙方面運動

C.貸出方為債權人,借入方為債務人,信用關系是債權債務關系的統一

D.信用是與商品貨幣經濟緊密相聯的經濟范疇

【答案】B

三、簡答題

1.簡述信用的特征。

答:不論信用的形式如何,它們都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1)信用的標的是一種所有權與使用權相分離的資金。它的所有權掌握在信用提供者手中,信用的接受者只具有使用權,信用關系結束時,其所有權和使用權才統一在原信用提供者手中。如圖3-l所示:

圖3-1 資金信用關系示意圖

(2)以還本付息為條件。信用資金的借貸不是無償的,而是以還本付息為條件的。信用關系一旦建立,債務人將承擔按期還本付息的義務,債權人將擁有按期收回本息的權利。而且利息的多寡與本金額大小及信用期限的長短緊密相關。一般來講,本金越大,信用期限越長,需要支付的利息就越多。

(3)以相互信任為基礎。信用是以授信人對受信人償債能力的信心而成立的,借貸雙方的相互信任構成信用關系的基礎。如果相互不信任或出現信任危機,信用關系是不可能發生的,即使發生了,也不可能長久持續下去。

(4)以收益最大化為目標。信用關系賴以存在的借貸行為是借貸雙方追求收益(利潤)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的結果。不論是實物借貸還是貨幣借貸,債權人將閑置資金(實物)借出,是為了獲取閑置資金(實物)的最大收益,避免資本閑置所造成的浪費;債務人借入所需資金或實物同樣為了追求最大收益(效用),避免資金不足所帶來的生產中斷。

(5)具有特殊的運動形式。產業資金的運動形式是

G—W

A…P…

商業資金的運動形式是,而信貸資金的運動形式則是。從表面上看,信貸資金的運動只表現為一種簡單的“錢生錢”的過程,但這只是一種表面現象。信貸資金從來沒有單獨的運動,而總是以產業資金運動和商業資金運動為基礎而運動的,它有兩重付出和兩重回流,表現出如下的公式:

…P…

2.如何正確認識消費信用的作用和制約因素?

答:消費信用是企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向消費者個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費的信用。在現代經濟生活中,消費信用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促進消費商品的生產和銷售,并從而促進經濟的增長。據統計,若不采用分期付款這一消費信用的典型支付方式,西方汽車的銷售數量將會減少1/3。此外,企業通過以賒銷方式對顧客提供信用等方式,這一信用形式對于促進新技術的應用、新產品的推銷以及產品的更新換代,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若消費需求過高,生產擴張能力有限,消費信用則會加劇市場供求緊張狀態,促使物價上漲,促成虛假繁榮等消極影響。因此,消費信貸應控制在適度范圍內。

一般來說,消費信用的制約因素有以下幾方面:(1)總供給的能力與水平。總供給的水平越高,消費信用的規模一般越大;(2)居民的實際收入和生活水平。若居民的實際收入較低,償還能力不高,一味地發展消費信用則會導致風險加大;(3)資金供求關系。它與消費信用的規模是此消彼長的關系,若資金供求緊張,消費信用的規模就越大;(4)消費觀念和文化程度,它制約著消費信用方式的普及程度和消費總量。如在我國,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消費信貸起步較晚,規模也較小,但近年來發展很快,主要體現在住房貸款、汽車貸款的增長上。

3.如何認識信用與貨幣的關系?

答:信用與貨幣是兩個不同的經濟范疇。信用是一種借貸行為,是不同所有者之間調劑財富余缺的一種形式。貨幣是一般等價物,作為價值尺度,實現商品所有者之間的商品交換。二者之間的關系必須用歷史的眼光來考察。

信用與貨幣的關系經歷了一個由相互獨立發展到密切聯系再到融為一體的過程。早期的信用與貨幣這兩個范疇是獨立發展的。從時間上考察,信用的出現比貨幣要早,當時的信用主要采用實物借貸方式,在很長時期內獨立于貨幣范疇之外。從早期的實物貨幣直至足值的金屬貨幣制度,貨幣的發展也長期獨立于信用關系之外。可以說,資本主義制度形成之前,信用與貨幣二者雖有聯系,但從主要方面看,是各自獨立發展的。但是二者相互獨立發展并不意味著否認二者之間的關系。在歷史進程中,信用與貨幣的聯系有著久遠的歷史,其密切聯系表現在二者的相互促進發展之上。一方面,貨幣借貸的出現是信用獲得更大發展的基本條件。貨幣借貸擴展了信用的范圍,擴大了信用的規模。另一方面,信用也促進了貨幣形式和貨幣流通的發展。信用的出現發展了貨幣的支付手段職能,使貨幣能在更大范圍內作為商品流通媒介。信用還加速了貨幣的流動,補充了金屬貨幣數量的不足。可見,信用與貨幣是相互促進發展的。

隨著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的確立,情況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在金屬貨幣退出流通領域,實行不兌換信用貨幣制度條件下,信用與貨幣的關系進一步發展。在信用貨幣制度下,信用和貨幣不可分割地聯系在一起,整個貨幣制度是建立在信用制度基礎上的。從貨幣形式看,貨幣形式同時就是一種信用工具,貨幣是通過信用程序發行和流通的,任何信用活動都會導致貨幣的變動。信用的擴張會增加貨幣供給,信用的緊縮將減少貨幣供給;信用資金的調劑將影響貨幣流通速度和貨幣供給結構。這樣,當貨幣的運動和信用的活動不可分割地聯結在一起時,則產生了由貨幣和信用相互滲透而形成的新范疇——金融。因此,金融是貨幣運動和信用活動的融合體。當然,在金融范疇出現以后,貨幣和信用這兩個范疇依然存在。

四、論述題

1.論述信用在現代經濟中的作用。

信用在現代經濟中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作用:

(1)促進資金再分配,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信用是促進資金再分配的最靈活的方式。借助于信用,可以把閑置的貨幣資金以及社會各階層的貨幣儲蓄集中起來,轉化為借貸資本,用于各種臨時性需要。使閑置資金得到充分利用。同時,在信用活動中,價值規律的作用能得到充分發揮。那些具有發展和增長潛力的產業,或者是國家優先發展的部門和企業,往往容易獲得信用的支持。信用還會使資金從利潤率較低的部門向利潤率較高的部門轉移。通過競爭機制,在促進各部門實現利潤平均化的過程中,也提高了整個經濟的效率。

(2)加速資金周轉,節約流通費用。

由于信用能使各種閑置資金集中起來并投放出去,促使大量原本處于相對靜止狀態的資金運動起來,這對于加速整個社會資金周轉無疑是有巨大好處的。而且,利用各種信用形式,還能節約大量的流通費用,增加生產資金投入,

(3)加快資本集中,推動經濟增長。

信用是促使資金集中的有力杠桿,借助于信用,可以加速資本集中和積累,因為信用可以使零星資本合并為一個規模龐大的資本,也可以使個別資本通過合并其他資本來擴大資本規模。在現代兼并收購活動中,很多都是利用信用方式來進行并完成這種資本集中的。資本集中與積累有利于大工業和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提高,也有利于推動一國的經濟增長。 (4)調節經濟結構。

信用調節經濟的職能主要表現為國家利用貨幣和信用制度來制定各項重要政策和金融法規,利用各種管理杠桿來改變信用的規模及其運動趨勢。國家借助于信用的調節職能既能抑制通貨膨脹,也能用于防止經濟衰退和通貨緊縮,刺激有效需求,調節資本流向的變化與資本轉移,以實現經濟結構調整,使國民經濟結構更合理,經濟發展的持續性更好。

當然,信用也有其兩面性。如果國家對信用活動管理不當,導致信用膨脹或信用萎縮,信用就會對經濟產生負面的影響。信用膨脹往往會引起通貨膨脹,信用萎縮則會加速通貨緊縮。在近幾十年的經濟活動中,與信用緊縮相比,信用膨脹發生的幾率更大一些,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注。

2.股份公司與信用存在怎樣的聯系?

答:股份有限公司這種組織形式的存在以信用關系的普遍發展為前提條件。

股份公司的資本是靠發行股票集聚的。而股票能夠發行出去,其前提是必須存在巨大的貨幣資金市場。商品貨幣關系的拓展,使持有貨幣的公眾極大地增加;與此同時,信用關系的迅速發展使那些只有少量剩余貨幣的公眾改變了只把它們存在箱子底的習慣,升尋找有利的投放場所。于是,一個不僅有大額貨幣資金進入,也有為數眾多的小額貨幣資金進入的信用市場形成了。有了這個市場,以票面金額不大為特征的股票就可成為小額貨幣持有者的投資對象,當然,也不妨礙它們成為大額貨幣資金的投放對象。信用關系的發展,還使得只是短暫不用的貨幣進入信用市場,通過靈活的信用調劑,得到利用。以小面額為特征的股票還具有可以方便轉讓的特點,這就使得短期資金也成為支持股份公司發展的力量。

股票能成為廣泛的投資對象,還有一個重要前提,即股票持有者對公司的行為只負有限責任。當開發一個巨大的事業時,有可能進行投資的一般公眾,事實上無法掌握甚至無法了解事業進行的狀況。如果還要求任何投資者都負無限責任,則無法利用進入信用市場的大量分散的小額、短期的資金。然而,在一般信用關系中,貸者對借者的經營活動不負任何責任:如果借者無力歸還,貸者的損失也不過是貸出的金額。當信用關系在經濟生活中日益成為不可缺少的因素時,信用關系中的原則就會在客觀需要時移人投資領域,于是就有了既是投資又只負有限責任的股份制。并從而克服了大事業必須由分散的小額資金來支持,而小額資金所有者如果要他們負無限責任就不可能投資的矛盾。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汕头市| 射洪县| 区。| 万全县| 平谷区| 龙游县| 内江市| 宕昌县| 大埔县| 镇平县| 芮城县| 临朐县| 阜宁县| 青冈县| 溧水县| 通州区| 大英县| 台东县| 富宁县| 黄山市| 斗六市| 东安县| 抚宁县| 聊城市| 双流县| 平乡县| 晋城| 太康县| 渝中区| 竹北市| 烟台市| 渑池县| 古浪县| 平利县| 克东县| 长乐市| 昭平县| 抚宁县| 洪泽县| 重庆市| 马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