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辛、甘霖《美學原理新編》課后習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925字
- 2020-09-18 18:36:44
第3章 美的產生
1美是如何產生的?為什么說實用價值先于審美價值?
答:(1)美產生于勞動
①美的事物都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它直接呈現于對象的感性形式(色彩、線條、形體等),在這些感性形式中凝聚著人們的勞動和創造。這些形式成為人的智慧、靈巧和力量的標志,因此能喚起人們的喜悅而成為美的事物。
②隨著生產實踐的發展,美也在不斷發展。人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逐漸地了解了自然現象、自然的性質、自然的規律,同時人在改造自然的活動中雙手和頭腦也愈來愈發展。從石器、陶器的發展過程說明在人所創造的對象世界中日益豐富地顯示出人的本質一一自由創造的力量。
(2)在美的產生過程中實用價值先于審美價值
①人類制造工具首先是為了滿足物質生活中的實用需要,石器造型的發展由簡單到復雜,由粗糙到精細,從凹凸不平到光滑勻整,從不規則到逐漸類型化,這一切演變說明是人們的實用要求推動了工具造型的發展。從打制石器發展到磨制石器,首先不是為了美,而是為了實用。因為它們實用、而且又體現人的創造,人們才喜愛這些事物,這些事物才具有美的性質。
②在工具造型上的每一個新的進展,不但體現了實用效能的提高,同時也標志著人類創造和智慧的發展。在實用的基礎上,才逐漸出現產品的裝飾,并分化出主要為滿足審美需要的裝飾品。
2從實用到審美的過渡中間環節是什么?
答:從實用價值到審美價值的過渡中,人類的觀念形態起了中間環節的作用。例如丁卡族的婦女戴20磅的鐵環,開始也可能不是為了美,而是為了富的觀念才戴的,其后“富”與美的觀念逐漸結合,才形成“富”的也就是美的。
3怎樣理解在美的產生中主體與客體的辯證關系?
答:正確理解實踐中主體與客體的辯證關系是探索美的產生的根源的一把鑰匙。
(1)“客體”是指人所創造的對象世界。這個對象世界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也就是人化的自然。反過來又影響主體,憑著對象的豐富性才發展了人的感覺的豐富性。
(2)美的產生是一個循環的過程。在勞動中人類創造了美,在創造美的過程中又提高了自己的審美能力和審美需要。人類憑借著這種提高了的審美能力,又創造出更新更美的事物。從創造美的對象到提高主體審美能力,再去創造新的美。這個循環過程,使美從低級向高級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人的實踐、自由創造起著決定的作用。
- 2020年英語專業考研基礎英語閱讀理解高分特訓100篇
- 尹伯成《西方經濟學簡明教程》(第7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高而基考研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分冊(統考版)
- 夏書章《行政管理學》(第3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蘇州大學鳳凰傳媒學院440新聞與傳播專業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浙江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939西方經濟學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中國人民大學802經濟學綜合歷年考研真題視頻講解【17小時高清視頻】
- 2020年英語專業考研基礎英語詞匯語法高分特訓1300題
- 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834語言學概論C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2015年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綜合能力考試邏輯習題歸類精編
- 中國政法大學801法學綜合二歷年考研真題視頻講解【11小時視頻講解】
- 休斯《公共管理導論》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第3版)
- 蔡繼明《宏觀經濟學(第2版)》課后習題詳解
- 華民《國際經濟學》(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平狄克《微觀經濟學》(第8版)名校考研真題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