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五節 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的關系

1請簡述“文化研究”的歷史淵源。

答:作為一種思想資源,文化研究大致是“二戰”后在英國逐步興起,爾后擴展到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一種學術思潮和知識傳統。這種思想資源歷經全球范圍的“理論旅行”影響了整個20世紀后期的學術研究。從50年代末期英國馬克思主義學者的倡導算起,文化研究已經歷了40多年的發展:

(1)英國的文化研究是從一個特定的流派,即伯明翰學派成長而來。伯明翰學派是英國學界的左派,他們希望尋找一種新的革命的可能性,就把注意力放到了社群文化和工人青少年的亞文化及各種流行文化中,這是知識界第一次把目光投向大眾文化,把它作為一個新的研究對象納入到研究視野里。

(2)1963年理查德?霍加特創建了伯明翰大學“當代文化研究中心”,該中心的宗旨是研究“文化形式、文化實踐和文化機構及其與社會和社會變遷的關系”,對于大眾文化的正本清源和理論建樹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該中心的建立為文化研究在英國學術體制內部找到一個立足點,自此以后,文化研究在英國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3)80年代,這種研究思路和方法傳到美國后研究范圍被擴大和豐富,形成多元發展的趨勢,產生了驚人的影響力。英國的文化研究者主要是“新左派”,他們對階級、流行文化、亞文化等問題感興趣,而美國的文化研究者則左右兩派兼容并蓄,其研究沒有那么突出的政治批判傾向,他們借助于女性主義批評、多元文化論、后殖民理論,發展出女性研究、黑人研究、電影研究、傳播研究、文化社會學等研究類型,使其成為跨學科、準學科的文化研究。

(4)后來文化研究經過澳洲,再經由臺灣、香港傳人中國內地,中國過去沒有這個意義上的文化研究,只有文學批評和文藝學的文化批評,但文化研究的內容顯然要廣泛得多。

2文化研究有什么樣的學科特征?比較文學研究的方法與文化研究采用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答:(1)文化研究有什么樣的學科特征

“文化研究”如同“比較文學”一樣,頗易引起爭議

因為它涵蓋的范圍相當大,其中不乏觀點各異、立場相互沖突的研究,并且,當文化研究進入不同的學術體制和語境時它自身也不斷變化。但這些研究有一個共同的傾向,即:從它們與權力關系的錯綜纏結、以及這種關系內部的角度,共同致力于審察文化實踐。

文化研究是后現代主義之后最為活躍的學術發展類型

同時,它也是一個最富于變化,最難于以傳統學科意識定位的知識領域,這大抵是因為“文化研究的開放性和理論的多樣性,其反思性的甚至是自我意識的傾向,而尤其重要的是批判的重要性”。

文化研究致力于打造新的理論基地

有時甚至不惜與傳統的知識前提劃清界限。所以,文化研究不僅跨學科,在本質上它甚至采取積極主動的反學科姿態——這樣一個特征確保它與傳統學科的關系處于持續的不穩定狀態,似乎文化研究從不情愿成為諸學科之一員。

(2)比較文學研究方法與文化研究采用方法的不同

研究方法不同

影響比較方法、平行比較方法構成了比較文學的研究方法體系。與比較文學不同,文化研究提倡一種跨學科、超學科、反學科的態度,沒有一種明確的、屬于它自己的方法論,研究方法盲目且多樣。

學科延展性不同

文化研究把文化分析與其他研究方式,諸如結構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文本分析相結合,但在運用時常常脫離文學、藝術的基點,而成了針對某一文化現象或社會問題的解讀和分析,陷入了泛文化研究的泥潭。比如,深入某一群體的跟蹤觀察,其實就是民族志方法,這是文化研究者通常采用的方法,它是英國文化研究最有特色的方法之一。

對文本細讀法的態度不同

文學研究中推崇的文本細讀方法,盡管文化研究對此并不反對和禁止,但也不是其必需。文化研究反倒對文本細讀分析方法背后暗藏的思想意識提出了質疑,文學研究中的文本分析承載著一種信念——即文本是作為完全自我確定的、獨立的對象而被正確理解的,這樣一種文本是值得分析的。

3什么是文化研究的“文化”概念,為什么它導致了大眾文化對精英文化的挑戰?

答:(1)文化研究即是研究文化

“文化”在文化研究中以兩種主要的相互交叉的形式出現:一方面,文化的聚焦點是象征性再現、文本、修辭、話語。另一方面,文化概念實際上包含人類生活的所有方面,即文化是一種整體的生活方式。這種文化觀實際上是一個逐漸演變的結果:

在文化研究的傳統中,文化既被理解為一種生活方式——囊括觀念、態度、語言、實踐、制度和權力結構,又包括一系列文化實踐——藝術形式、文本、經典、大眾商品等。

文化研究信奉文化乃是再現的觀念,對女性、同性戀者、“土著”民族、少數族裔、下層階級和身份集團的“再現”使文化研究越來越明顯地成為創造再現空間的一個學科場所。

(2)文化研究越來越對精英文學研究意味著挑戰的原因

文化研究考察大眾文化并非在于要揭露其道德上的腐朽、美學上的貧乏、政治上的意識形態化。歸根結底,文化研究不是一種審美性的文學批評,而是重在完成其政治使命,即揭開大眾文化形式和實踐中意識形態的機制。大眾文化實質上是一種政治參與姿態,所以文化研究對之的分析重點并不落腳在美學或人文方面。

“文化”之于文化研究不僅是體現社會生活方式的載體,更意味著一種政治性;而大眾性則是文化研究的一個必然焦點和追求,它當然是反精英的。故而,文化研究的視野里自然就沒有大眾文化和精英文化的低俗與高雅之分,它不會立足于精英主義立場格外垂青于高雅文學,也不會對大眾文化持居高臨下的貶損態度。

4請思考文化研究的得與失。

答:對文化研究的評價一直是毀譽參半,贊同和提倡者認為它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多地區生長的、多學科的場所,反對者則斥之為一種寄生現象,是毀滅文化的刺耳雜音。

(1)文化研究的成功之處

英美的文化研究的興起,是理解現代社會—文化的形成過程的一種努力。

工業化、現代化、城市化、大眾傳播媒介的流行、知識群體的瓦解、全球經濟和大眾文化的形成,這些普泛的歷史發展狀態在不同的民族國家呈現出不同的面貌,也導致產生了不同形態的文化研究。文化研究不僅是對這些事件編年史式的記錄,也雄心勃勃地參與、甚至干預到其中,順理成章地,文化研究者也不再把自己視為提供一種論述的學者,而是在政治上積極的參與者。

(2)文化研究的不足之處

開放的文化研究幾乎沒有什么學科的規定性和自身的一致性,這種流動性和未完成性卻恰恰是它歷來為人所稱道的地方。文化研究之所以被稱作解地域化的場所,正是在于它反對學科體制化,并以此為解決問題之道。然而,目前文化研究的發展越來越以新的方式被商品化和制度化,作為一個制度化的場地,它被重新刻上了自己一貫反對的那些學術和學科的禮儀規則。

文化研究自身的嬗變引起的一個后果是,人們對它談得越多,越不清楚自己在談什么。于是,文化研究者似乎面臨著跟當初比較文學者試圖界定其學科性時相同的困境,這是一種非某個簡單的斷言就可以解決的真正的二難處境。

5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的關系如何?請以伯恩海默報告為例,思考比較文學如何應對文化研究提出的挑戰,對未來的學科發展作出恰當的定位。

答: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大眾文化研究大有要取代經典文學研究之勢,造成了二者之間的沖突與交鋒。在比較文學領域內直接凸現了這一沖突的,是90年代美國比較文學界圍繞1993年伯恩海默報告《跨世紀的比較文學》展開的爭論。由于這次爭論涉及到對比較文學的學科專業標準的定位和未來的發展走向,所以也引起了國際和中國比較文學界對比較文學和文化研究關系的關注和討論。

(1)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的關系

文化研究是文學的一種歷史構建

文化研究包括對文化概念的理論探討,對文學從文化視角的研究,以及直接指向當代大眾文化現象的批判性分析等。與比較文學相關的文化研究主要是對文學現象和其他話語關系的文化學研究,如對文學文本的社會生產語境和市場流通機制的研究。

文學研究亦是文化的一種歷史的建構

從與其他話語的關系中研究文學,可以彌補傳統文學研究的盲點,應該說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文化研究注重當代活躍多變的大眾文化現象,有助于比較文學在高雅文學的傳統之外把那些未曾注意、但有意義的研究對象引入研究的視野,從而將比較文學研究置于一個更為廣闊的跨文化語境之下。

比較文學者也不應完全抹殺傳統的文學經典的價值

比較文學對文化研究的借鑒意味著,我們可能會放棄一部分的文學研究自主性,但這種放棄應該以對文學性的優先考慮為出發點。

文化研究所運用的多學科、多維度的方法也可以啟發跨學科的比較文學研究

比較文學雖然以文學研究為己任,但研究的方法和角度可以是多姿多彩的。我們可以最大限度地借用文化研究中經受了諸多考驗的比較研究方法,這與比較文學的跨文化、跨學科特征并不矛盾。

文化研究不一定是比較性質的,文化研究也并不等同于比較文學

比較文學未來的發展領域不會被文化研究完全吞并。對于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的關系,米歇爾?里法泰爾在其論文《論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的互補性》中的提法也許是較為中肯實際的,比較文學和文化研究的互補性恰恰在于它們各自有不同的研究任務,由于文學不能簡化為文化命題的直接體現,文學就依然是比較文學的知識基礎。或許正如謝夫萊爾所說,文化研究并不代表著比較研究的未來路線,特別不是一種排他性的路線,但是它肯定能讓比較文學受益匪淺。

(2)比較文學應對文化研究提出的挑戰的思考

比較文學研究在目前面臨的危機使我們必須重新思考和肯定文學的意義,以期為文學研究打開新的局面。

同時要清醒地認識到,文化研究內部展開的一些討論已遠遠地走在了我們的前面,這是它處于當今學術話語的前沿和富有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比較文學若想在第三個千年展現出新的生機,既不能放棄文學研究的獨特性盲目地跟隨泛文化現象,也要善于汲取其他學科的學術成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左市| 寿宁县| 河北区| 湖口县| 韩城市| 大埔县| 德惠市| 青铜峡市| 连平县| 凤凰县| 重庆市| 开原市| 旅游| 五原县| 廉江市| 察隅县| 郑州市| 四平市| 浦江县| 潞城市| 大名县| 城口县| 顺昌县| 陆川县| 尚志市| 赣榆县| 浙江省| 商南县| 开封市| 隆尧县| 黔东| 饶平县| 琼海市| 裕民县| 鹤庆县| 棋牌| 白银市| 汉中市| 沙田区| 岐山县| 罗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