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乃喬《比較文學概論》(第3版)課后習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6字
- 2020-09-18 18:36:52
第二章 本體論
第一節 關于“比較”與“文學”這兩個概念的語言分析
1思考比較文學的“比較”這個詞語在東西方語境下容易使初涉比較文學者產生誤讀的語言修辭原因。
答:法國是比較文學的發祥地,我國學者對比較文學這個概念的翻譯與接受除了法語外,也是從英語那里譯介過來的。比較文學的“比較”這個詞語在東西方語境下容易使初涉比較文學者產生誤讀的語言修辭原因主要有:
(1)對比較文學的英語概念——“comparative literature”做一次語言分析,不難見出,把“comparative literature”翻譯為比較文學,在字面的意義上是準確的,因為英語“comparative literature”也是一個偏正詞組。“literature”是一個名詞,“comparative”是一個形容詞以用來修飾“literature”這個中心詞的。在字面上,從英語“comparative literature”這個概念上所提取的意義也是“比較的文學”。
(2)在比較文學的英語概念那里也存在著容易使人望文生義的困惑。不同的是,在英語“comparative literature”這個概念的字面上,其誤讀的可能性比漢語比較文學少一個層面,人們無法像漢語比較文學這一概念那樣,把“比較”誤讀為動詞,從而把比較文學誤讀為一個動賓詞組,直接提取“對文學進行比較”的歧義。但是在某種程度上,“comparative literature”還被誤讀成了“文學比較”。
(3)從布呂奈爾對意大利語、西班牙語、英語、德語及荷蘭語關于比較文學表述的集釋可以見出,在印歐語系那里,比較文學也是一個有缺陷且含混的概念術語。
(4)比較文學是東方中國學人從西方拿來的一門學科,并使其逐漸應順中國漢語學界文化背景而得以發展。我們把漢語比較文學這一概念在字面上提取意義的困惑還原給西方,主要是為了說明漢語比較文學從字面上可能提取意義的誤讀與困惑,也是這個概念在印歐語系下的本然所屬,這一現象并不完全是東方中國漢語比較文學界本身的錯誤。
2思考比較文學的“文學”這個概念在東西方語境下容易被初涉比較文學者誤讀的語言修辭原因。
答:對于最初接觸或學習比較文學這一學科的人來說,為什么對比較文學這一學科概念會產生誤讀的原因,還在于沒有明確地把“文學”或“literature”這兩個詞語在本學科特定的語境下所含有的意義傳達出來。
(1)比較文學作為一門學科是在兩個相關的層面上成立自身的學理意義的
即文學研究層面、文學研究與文化研究的交叉層面:
①初入門者往往停留在日常用語或學術界對文學的一般理解上,所以從比較文學的“文學”這一概念中提取意義時,往往不是很準確。
②在日常用語或學術界對“文學”這個詞語的一般理解層面上,無論是漢語“文學”還是英語“literature”,這兩個詞語的產生最初都有著比較寬泛的涵蓋面。而人們在對一個詞語的閱讀與理解時,往往是無法割斷產生與使用這個詞語的歷時性文化傳統和共時性文化語境的。
(2)比較文學的“文學”不是寬泛的“大文學”,也不是“純文學”,而是文學研究
①比較文學在學科概念上把文學創作及文學作品排除在外,只是純粹的文學研究;這種文學研究不同于民族文學研究或國別文學研究,是在跨民族、跨語言、跨文化、跨國界與跨學科的意義上完成的。
②從目前國際與國內比較文學研究正在發展的主流態勢來看
比較文學正在從文學研究向文化研究的領域擴展,因為隨著當下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傾向及后工業文明高科技電子傳媒對整個地球村的覆蓋,東西方文化對話與交流的頻度愈發的加快,所以比較文學的研究視野透過審美的文學形式,分析、討論東西方文學背后的文化交流與文化對話,已成為重要而有效的研究走向。
并且對文學現象的讀解與剖析也要求研究主體深入到產生文學現象的文化大背景中,去挖掘更為深刻的材料價值內涵、美學價值內涵與闡釋價值內涵。因此在比較文學領域中,文學研究與文化研究有著相當密切的交叉性。
因此,比較文學的文學研究是不同于民族文學研究或國別文學研究的,其他文學研究方向對文學這一概念的理解往往已經形成了自身特定的研究視域,并有著自身的研究范圍,倘若用其他文學研究方向的研究視域來理解或要求比較文學,這樣必然因對“文學”這一概念的不同需要和不同定義,而引起對比較文學這一學科方向的不同誤解與爭議。
3請對“比較”和“文學”這兩個概念進行語法修辭上的分析,指出把“比較文學”誤讀為“文學比較”的原因。
答:(1)對“比較”和“文學”這兩個概念進行語法修辭上的分析
按照漢語比較文學從印歐語系所翻譯過來的意義上解釋,比較文學作為一個組合的概念,是一個偏正詞組;從詞性上來分析,“文學”是名詞,而“比較”則是一個形容詞;從語法修辭上來分析,“文學”作為名詞是一個被形容詞“比較”所修飾的中心詞。在這樣一種分析的層面上,如果僅從比較文學這一概念的語法修辭上再做一般常人理解的細讀,比較文學在字面上的意義往往被釋義為“比較的文學”。當然,這種理解在誤讀的意義上已經偏離了比較文學這一學科規范的本體論意義。
(2)在中國漢語學術界把“比較文學”誤讀為“文學比較”的原因
①在我們看來,漢語“比較的文學”在表明學科的意義上也是一個“有缺陷的詞”,這個詞語在學科意義的傳達上很含混,因為作為一種學科概念的內涵,“比較的文學”的確讓人很費解,很容易引起人們在日常用語上望文生義的誤讀。
②在比較文學這一概念的字面上還存在著一種誤讀的可能性,即“比較”往往被釋義為動詞作為謂語,“文學”被釋義為名詞作為賓語,這樣把比較文學釋義為一個動賓詞組;然后,再度遵循漢語的語用習慣,用一個介詞“對”把賓語“文學”前置,于是把比較文學誤讀為“對文學比較”。
所以正確地理解比較文學這一學科概念的字面意義及其本體論內涵,對于掌握這一學科的基礎原理和規范的學科意識是至關重要的。如果說在學術界內部于某種程度上還存在著對比較文學這一學科概念的誤讀,那么在學術界外部這種誤讀現象的存在就更為普泛了;這也是比較文學較之于在民族文學或國別文學視野下成立的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因此更容易遭受誤解而產生爭議的主要原因之一。
4為什么正確地理解比較文學這一學科概念的字面意義,對掌握這一學科的基礎原理和規范的學科意識是至關重要的?
答:之所以說正確地理解比較文學這一學科概念的字面意義,對掌握這一學科的基礎原理和規范的學科意識是至關重要的,原因在于:
(1)無論是在學術界內部還是學術界外部,的確存在著對比較文學這一學科概念望文生義的理解,并且這種理解作為一種誤讀及在誤讀之下產生的文學比較,對比較文學這一學科的規范性發展有著很大的負面影響。
(2)從三個層面對比較文學這一術語作出的時段及內涵上的劃分,對我們把握這一學科的發展非常重要,因為在日常用語上對比較文學的理解與在學科概念上對比較文學的理解有著重要的差異性。
(3)隨著比較文學研究的進一步拓展以及這一學科在自身內部理論體系中的調整與規范,各國學者不斷地以自己的思考與研究推動著這一學科在性質的定義上走向相對的成熟化與規范化。
5為什么說漢語“比較文學”從字面上提取意義的誤讀與困惑,也是這個概念在印歐語系下的本然所屬,其并不完全是東方漢語比較文學界本身的錯誤?
答:之所以說漢語“比較文學”從字面上提取意義的誤讀與困惑,也是這個概念在印歐語系下的本然所屬,其并不完全是東方漢語比較文學界本身的錯誤,原因在于:
(1)對比較文學的英語概念
“comparative literature”做一次語言分析,可以見出,把“comparative literature”翻譯為比較文學,在字面的意義上是準確的,因為英語“comparative literature”也是一個偏正詞組。“literature”是一個名詞,“comparative”是一個形容詞以用來修飾“literature”這個中心詞的。在字面上,從英語“comparative literature”這個概念上所提取的意義也是“比較的文學”。
(2)在比較文學的英語概念那里也存在著容易使人望文生義的困惑
不同的是,在英語“comparative literature”這個概念的字面上,其誤讀的可能性比漢語比較文學少一個層面,人們無法像漢語比較文學這一概念那樣,把“比較”誤讀為動詞,從而把比較文學誤讀為一個動賓詞組,直接提取“對文學進行比較”的歧義。但是在某種程度上,“comparative literature”還被誤讀成了“文學比較”。
(3)從布呂奈爾對意大利語、西班牙語、英語、德語及荷蘭語關于比較文學表述的集釋可以見出,在印歐語系那里,比較文學也是一個有缺陷且含混的概念術語。比較文學是東方中國學人從西方拿來的一門學科,并使其逐漸應順中國漢語學界文化背景而得以發展。因此漢語比較文學從字面上可能提取意義的誤讀與困惑,也是這個概念在印歐語系下的本然所屬,這一現象并不完全是東方中國漢語比較文學界本身的錯誤。
- 徐雙敏《公共事業管理概論》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孫關宏《政治學概論》(第2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佟家棟《國際貿易學—理論與政策》(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黃希庭《心理學導論》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第2版)
- 郭紹虞《中國歷代文論選》(一卷本)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北京外國語大學215翻譯碩士德語[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朱玉賢《現代分子生物學》(第4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范健《商法總論》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全國名校出版碩士《335出版綜合素質與能力》[專業碩士]考研真題及詳解(含武大、中傳等)
- 2016年考研政治速背15天
- 2020年考研政治命題規律總結與歷年真題詳解
- 朱瀅《實驗心理學》(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朱維之《外國文學簡編[歐美部分]》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第6版)
- 2019年期貨從業資格考試《期貨基礎知識》歷年真題及詳解
- 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增訂4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