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市場經濟

3.1  復習筆記

一、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

1.商品經濟與市場經濟的相互關系

(1)資源配置

資源配置的概念

資源配置是指在全社會范圍內把經濟資源(即各種生產要素)按比例分配到各個部門和地區,使各種生產要素合理而有效地組合,以保持社會經濟均衡和快速發展,獲得最大的社會產出。

資源配置的兩種方式

a.市場方式

市場方式是指在商品經濟占統治地位的條件下,經濟資源配置主要是由價值規律的自發作用,即由市場或市場機制的作用來實現。

b.計劃方式

計劃方式是指通過社會管理機構所制定的計劃,采取指令性的和指導性的計劃指標,來實現社會經濟資源的配置。

(2)商品經濟與市場經濟的聯系與區別

商品經濟與市場經濟的聯系

商品經濟是市場經濟的基礎,沒有商品經濟就沒有市場,沒有市場也就沒有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就是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的商品經濟。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高度的必然產物,它不是同社會制度相聯系的經濟范疇。

商品經濟與市場經濟的區別

a.商品經濟是從具有各自經濟利益的社會成員之間如何實現勞動互換和經濟聯系的方式上,或者說從社會生產中的個人勞動如何轉化為社會勞動的方式上來界定的經濟形式。商品經濟表明了社會成員之間的勞動互換和勞動聯系、個人勞動轉化為社會勞動是通過商品交換來實現的。所以,與商品經濟相對應的經濟范疇是自然經濟和產品經濟。

b.市場經濟是從社會經濟資源如何實現合理有效配置的角度來界定的,它表明在商品經濟條件下,社會經濟資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是通過市場或市場機制的作用來實現的。因而,與市場經濟相對應的經濟范疇是計劃經濟。

2.市場經濟對社會經濟資源配置的作用

(1)市場經濟作為一種資源配置方式,它對社會經濟資源配置的作用具有有效性,可以促使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平衡。由于市場商品供求與商品價格的內在聯系,在其他條件一定的情況下,商品供不應求時,價格會上漲,供過于求時,則價格下降,商品生產者在追逐價高利大的利益驅動下,將生產要素從供過于求的部門流出,投入供不應求的部門,正是生產要素的這種由價格波動引起的流動,促使社會經濟資源配置到社會所需要的部門,實現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平衡。而市場競爭和價值規律的作用,又驅使商品生產者不斷采用新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以降低商品生產的個別勞動時間,獲取更多盈利,從而使社會資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2)市場或市場機制對社會經濟資源的配置,又具有自身難以克服的缺陷:

盲目性

因為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對生產要素的投向和轉移所依據的主要信號是商品市場價格的高低,以及他對投資某種商品生產的預期收益。而影響商品市場價格的因素不僅僅是商品的供求關系,還有其他非供求關系的因素,所以,以商品的價格變動來導向資源配置就可能出現盲目性。至于商品生產經營者對市場預期收益的主觀判斷,更是難免出現失誤,從而導致投資的盲目性。

滯后性

商品市場價格的變化,是在商品已經生產出來,并拿到市場上銷售以后,通過供求關系的變化,才能在價格上反映出來。生產者接受到價格信號后才開始擴大或縮小生產規模。這種調節方式必然具有滯后性,是事后的調節。

浪費性

在市場商品價格的導向下,某種商品價格上漲從而對生產者有利可圖,于是大家都轉而生產這種商品,誰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轉產,也不知道社會的轉產量有多大,結果往往造成這種商品的過量生產,導致社會資源的浪費。

3.市場經濟的特征

(1)經濟資源配置市場化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經濟資源的配置都是由市場或市場機制起基礎性作用,而不能由市場以外的其他因素來起基礎性作用。

(2)經濟單位行為主體化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經濟運行要依靠社會各個經濟單位(主要是企業)的經營活動來實現,而各個社會經濟單位要具有市場經營的活力和動力,則它們必須是一個個的市場經濟主體,都具有獨立的經濟利益。

(3)市場競爭平等化

市場經濟條件下存在著各個市場經濟主體的激烈競爭,各個經濟主體都應當是平等的競爭對手,它們之間的競爭前提都是平等的。

(4)商品價格市場化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的市場價格既不是由政府制定,也不能是壟斷價格,必須是在市場競爭中形成的價格,從而使商品價格的形成以價值為基礎,并反映商品供求關系的變化。

(5)市場體系完善化

市場配置資源作用的發揮,要依托完善的市場體系,市場和市場機制發揮調節作用,以及市場規律作用的發揮也要以市場作為載體。這種完善的市場體系應當由生產資料市場、消費資料市場、金融市場、勞動力市場、技術市場、房地產市場以及信息市場等所組成。

(6)市場管理和市場行為法制化

市場經濟是一種法制經濟,需要有一系列的市場經濟法規和市場制度來規范市場經濟主體的經營活動和行為。

二、市場機制和市場調節

1.市場機制的特點

(1)市場機制的概念

市場機制是指市場中各種市場要素(價格、競爭、供求、利潤、利息、工資等)之間的相互制約和互為因果的聯系與作用。

(2)市場機制的特點

具有利益制約性

市場機制從根本上來說,是通過市場上各個利益不同的經濟主體的經濟利益得失來發揮作用的,離開了經濟利益的制約,就沒有市場機制的存在。

具有內在性

市場機制的作用,是在一定的經濟條件下由各個市場要素的內在功能和市場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所導致的。

具有相互制約性

各市場要素中任何一個要素的作用,都會一環扣一環地引起其他要素的連鎖變化。

2.市場經濟運行中的市場機制

(1)價格機制

價格機制的概念

價格機制是指在市場競爭過程中,市場上某種商品市場價格的變動與市場上該商品供求關系變動之間的有機聯系和運動。價格機制直接傳導著市場供求的信息,而且直接觸及市場經濟主體的利益,價格機制是市場實現對資源有效配置的最主要機制。

價格機制的作用

a.商品生產者運用價格機制來調整生產方向和生產規模

市場上某種商品的供求變動直接影響商品市場價格的變動,市場價格的變動又直接影響商品生產者的利益,商品生產者必然投資于生產那些價格高從而盈利大的商品,而正在生產這種商品的生產者則會擴大生產規模。

b.價格機制是商品生產者的競爭手段

商品生產者總要設法降低自己的商品價格以增強競爭力。這就要求生產者不斷改進技術和設備,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降低商品成本,其結果是節約了社會勞動和資源。

c.價格機制可以使消費者改變需求方向、規模和結構

價格的漲落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力,進而影響消費者的購買量和需求規模。此外,當某種商品市場價格上漲過高時,消費者也可能放棄對該商品的需求轉而購買功能相近且價格相對較低的商品,導致需求方向和需求結構的變化。

d.價格機制是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

國家從各種商品市場價格的變動信息中,了解市場商品的供求狀況,進而從宏觀上干預市場活動,以避免由市場自發調節所引發的巨大經濟波動,使市場供求趨于平衡。

價格機制發揮作用的前提條件

商品的價格必須完全由市場決定,符合價值規律的要求,不存在壟斷價格或人為地制定價格。

(2)競爭機制

競爭機制的概念

競爭機制是指在市場經濟運行中,競爭同供求關系、價格變動和各生產要素流動等市場活動之間的有機聯系與作用。

競爭機制的作用

a.競爭機制可以促使市場經濟主體對市場價格信號作出靈敏的反應,從而努力采用先進的技術設備,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并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生產結構。

b.競爭機制可以導致社會資源在社會各經濟部門之間的合理流動,從而有利于解決市場供需矛盾。

c.競爭機制是整個市場機制存在和發揮作用的前提條件。

競爭機制充分發揮作用的基本條件

各市場經濟主體都應是具有獨立經濟利益的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成為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法人實體。各市場經濟主體必須處于平等的地位,實現平等競爭。所謂平等競爭,是指競爭者按統一的市場價格取得生產要素;進入市場的機會均等;按市場價格出售和經營商品;平等地承擔賦稅。

(3)供求機制

供求機制的概念

供求機制是指在市場經濟中,市場的商品供求關系同價格、競爭等市場要素變化之間的有機聯系。

供求機制的作用

a.供求關系的變化,引起商品市場價格的漲落;而市場價格的漲落,又會使供求關系變化,這種變化最終導致供求之間不斷趨于平衡。

b.供求關系的變化,引起市場競爭關系的改變。當商品供過于求時,出賣者之間的競爭加劇,購買者在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這時形成買方市場;當商品供不應求時,購買者之間的競爭加劇,出賣者在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這時形成賣方市場;當商品供求大體平衡時,各方面的競爭展開得最充分,競爭機制作用得以充分發揮,這時形成均衡市場。

(4)信貸利率機制

信貸利率機制的概念

信貸利率機制是指在競爭過程中借貸利息率的變動同信貸資金供求變動之間的內在聯系,它是支配和調控金融市場的機制。

信貸利率機制的作用

a.當借貸利息率高時,一方面由于存款利息率高使儲蓄增加從而引起資金市場上貨幣資金供給的增加;另一方面又由于貸款利息率高使貸款者減少貸款導致對貨幣資金需求的下降。

b.當借貸利息率低時,則出現貨幣資金供給的減少和對貨幣資金需求的上升。

c.信貸資金需求隨著利息率的變動而變動,從而使信貸資金在社會各經濟部門和地區流動,對社會生產起到調節作用。

(5)工資機制

工資機制的概念

工資機制是指在市場競爭過程中工資變動同勞動力供求之間相互制約的有機聯系,它是勞動力市場的調節機制。

工資機制的作用

a.在其他條件一定的情況下,某部門工資水平的提高,引起該部門勞動力供給的增加,而工資水平下降,則引起勞動力供給的減少。

b.某部門勞動力供給過多,會導致工資水平的下降,工資水平的下降又使得勞動力供給減少,而勞動力供給過少,又會導致工資水平的提高。

c.正是勞動力供求變化與工資水平變動的相互聯系和制約,導致勞動力在社會各經濟部門和地區的流動,從而對社會生產起調節作用。

3.市場調節

(1)市場調節的含義

市場調節是指通過市場機制的綜合作用來實現對社會經濟生活的調節,宏觀上使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平衡,微觀上使市場上商品的花色品種符合消費者的多樣消費需要。

(2)市場調節的作用

市場調節價格

市場調節價格是指市場對過高或過低的市場價格的調節。當市場上某類商品價格過高或過低時,表明這類商品出現嚴重的供不應求或供過于求。這時市場依據商品經營者追求最大盈利的本能,通過各種渠道增加該類商品的市場供給或縮減該類商品的市場供給,從而改變該類商品的供不應求或供過于求的局面,使得商品價格趨于平穩。

市場調節生產

當市場某類商品出現供不應求時,該類商品市場價格便會上漲,價格上漲盈利增加,從而促使該類商品生產者擴大生產規模來增產該類商品,或其他類商品的生產者轉產該類商品,逐漸增加該類商品在市場上的供給量,促使市場上商品供求趨于平衡。反之,當市場上某類商品供過于求時,市場則從相反的方面,如價格的降低等進行調節,以實現商品供求平衡。

市場調節需求

市場調節需求同樣是平衡市場供求的需要。當某類商品由于生產條件的限制,其供給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時,則通過市場價格的提高,使得市場需求下降,以達到供求平衡;反之,某類商品供過于求時,則通過價格的降低,刺激對該類商品的消費需求。

三、市場體系和市場格局

1.市場體系的類型及其作用

(1)市場體系的含義

市場體系是指由具有不同功能的各類市場所組成的有機統一體,是社會經濟資源通過買賣來進行合理有效配置的載體。

(2)市場體系的類型

從市場規模或空間來劃分,可以有由國內市場、地區市場、國際市場組成的市場體系。

從商品交易方式來劃分,則可以有由現貨交易市場、租賃市場、期貨市場、批發市場、零售市場等組成的市場體系。

一般從所交易的物品或要素的種類來劃分市場,則有由一般商品市場(包括消費品市場和生產資料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包括金融市場、勞動力市場、技術市場、信息市場和房地產市場)所組成的市場體系。

(3)市場體系的三大支柱

商品市場、金融市場和勞動力市場是市場的最基本的內容,構成了市場體系的三大支柱。

一般商品市場居于基礎的地位,因為商品交換是市場交換的基本內容,市場是隨著商品交換的出現才產生,并隨著商品交換的擴大而發展的。

金融市場(包括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在市場體系中居于樞紐地位,因為在發達的商品經濟條件下,貨幣資金的運動帶動著整個市場體系的運動,并反映著市場的全部運行狀況。

勞動力市場是勞動力供求雙方進行雙向選擇的市場,它起著對勞動力資源進行調配、交換的作用。

2.市場格局

(1)市場格局的含義

市場格局是指在市場上買賣雙方在交換活動中所處的地位,特別是何方在交換活動中處于主導地位或優勢地位。

(2)市場格局的類型

以買方為主導、總供給大于總需求的買方型市場格局,簡稱買方市場

買方市場格局下,一方面,可促使企業之間展開競爭,有利于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使商品物美價廉,也有助于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另一方面,買方市場如果過分地壓低商品價格,則會嚴重打擊了商品生產者的生產積極性,從而導致市場疲軟和經濟不景氣狀況。

以賣方為主導、總需求大于總供給的賣方型市場格局,簡稱賣方市場

在賣方市場格局下,市場上商品價格信號和利率信號等都發生了扭曲,從而導致分配不合理、企業缺乏競爭,企業便會喪失強化經營管理、采用新技術和降低成本的動力和壓力。長期而嚴重的賣方市場不利于市場機制發揮作用。

總供給與總需求基本平衡的買賣雙方地位均衡的市場格局,簡稱均衡市場

當市場上的商品供給大體上符合對商品的需求時,商品的市場價格能夠大體上與商品的價值相符合,基本上保持價格穩定,各種市場機制就得以有效調節市場運行。所以,均衡的市場格局,是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作用的條件。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郧西县| 扬中市| 朔州市| 渭源县| 双鸭山市| 南澳县| 五华县| 泗水县| 鹤壁市| 无为县| 上蔡县| 沾化县| 东海县| 大安市| 杭锦旗| 东城区| 天水市| 林周县| 旬邑县| 佛坪县| 宁津县| 乾安县| 会宁县| 建湖县| 札达县| 泰来县| 福贡县| 扶余县| 弥勒县| 出国| 名山县| 广汉市| 博客| 铁力市| 天全县| 甘肃省| 秀山| 海门市| 惠水县| 视频| 屏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