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他“做”錯了,你千萬別再“說”錯了

1.別逞口舌之快,弄清真相再批評

當發現別人犯了錯誤時,我們總是習慣第一時間站出來,給予批評教育。或是急于表達自己的好意,或是僅僅圖一時之快,卻忽略了自己是否對事情的起因、經過有足夠的了解。

余姚遭水災的時候,有網友爆料某領導視察災情時因為害怕弄濕高檔皮鞋,讓年近60歲的村支書背著進村,并且附上了照片為證。

于是,各類媒體開始針對此事進行口誅筆伐,就連很多權威性很高的報紙和電視臺,也開始立場分明地進行批判。很多網友也開始站在道德的至高點上批評起這個“書記”:“鞋子沒有進水,腦子進水了!”“這簡直就是人民的‘父母’呀!”“騎在人民身上的畜生!”

至此,“被人背著的鎮干部”在一段時間里成為全國的輿論熱點。那位“壞”干部也無時無刻地在被網友批評著。

然而,事情的真相卻與大家所認為的相差甚遠。被人背的只是一個小主任,此行只是去看望一位80高齡臥病在床的前任村支書。由于積水太深,主任穿的又是老北京布鞋,所以和主任關系非常要好的支書就背著主任走過了積水的地方;出來時,又把他背了出來。而且,這個主任平時工作認真,群眾口碑也很好。

了解真相之后,我們發現這位主任也并不是如人們口中的那樣不堪,人們對他的批評都是憑借主觀臆想的憤怒之火。雖然,事情澄清了,但批評帶來的傷害卻不會憑空消失。

批評本來就是讓人難以接受的事情,無論批評是否正確,被批評的人都會感覺自己被傷害了。而且,空穴來風的批評,會對被批評的人造成更大的傷害,更讓人無法接受。因此,我們一定要在弄清楚事情真相以后再決定要不要開始批評對方。

批評人的目的是為了限制、制止或糾正對方不正確的行為,預防類似問題再次發生。但是,如果對方本來就沒犯錯,那么你的批評很可能就會成為對方耳中的“毒舌”。會讓對方認為你就是覺得他是那種會犯錯的人,但其實你并不了解他,然后開始和你關系疏遠。

所以,我們在批評他人時,事情要準確了解,責任要分清,原因要查明。從實際出發,弄清事情本來的面目,這樣的批評才能做到有理有據,不傷害到一些本來就無辜的人。

那么,怎么做才能不去隨意批評他人呢?

一方面,不要對道聽途說的事情進行評判。聽說張三不孝順父母,還經常拳腳相向;聽說李四手腳不干凈,鄰居都早有耳聞;聽說趙五被傳銷拉入伙了,都已經昏了頭腦……這些消息都是道聽途說的,我們沒辦法確保事情的真實性,所以不要盲目附和這些負面評價。

另一方面,不要對自以為是的事情進行批評。我們不能根據自己的所見來主觀推斷一些事情,比如看老太太倒地了就覺得她想訛人,就批評人家“現在的老年人越來越壞了,沒有一點良知了,都是蛇蝎心腸”。可是,萬一老太太真的身體不舒服倒下了呢?你不僅沒有去幫她,還揣著惡意批評她,太傷人了。

草率的批評,不僅帶不來好的結果,往往還會讓別人不開心。本來你是一片好意,可能最后還會變成做了不好的事情。所以,我們一定要在了解事情真相之后,再決定批評與否。

2.“三明治策略”:表揚、批評、再表揚

在批評他人的時候,都是想讓對方聽了我們的批評,能夠更好地改善自己的狀況;然而,很多時候,我們的良苦用心會被人家當成耳邊風。

胡海部門新來了一個實習生,領導讓胡海帶著他。

可能是因為不適應職場生活,這個實習生在工作上總是出錯。打印文件份數不對,會議資料記錄不完整,還老是遲到。胡海知道這個實習生能力還是有的,很多大事情他都處理得很好,就是不認真。

于是就找來了這個實習生說:“你怎么回事?怎么這么不認真?現在是在工作,不是在學校了,你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不然之后的考核期你要怎么過?好不容易進來的公司,以后留不下來了怎么辦?”

實習生一臉不悅地說:“知道了。”但那以后,實習生不僅沒有改,反而都不跟胡海匯報工作了。胡海沒有辦法,只有跟領導說他帶不了這個實習生,兩個人之后在公司見面連招呼都不打了。

俗話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對自己存在的問題覺察不清,需要旁觀者勸導說服。但“忠言逆耳”,生活中常見這樣的情景,本來是好意給對方提出忠告,對方卻很不高興。

批評大多是批評者對受批評者的不恰當的思想和言行給予的否定的評價,想以此來喚起他們的警覺,以努力改正他們自己的缺點和錯誤的一種方法。但是批評若運用不當,負面效應可能就會大于正面效應。不但會使朋友蒙受委屈,還會使彼此的友誼陷入僵局。

在經典電視劇《西游記》中,孫悟空因與唐僧發生矛盾,獨自回到了花果山;后來佛祖幫悟空收服了六耳獼猴,對悟空說了三句話:

“你這潑猴,一路以來不辭艱辛保護師傅西天取經。”

“這次何故棄師獨回花果山,不信不義。”

“去吧,我相信你定能發揚光大,保護師父取得真經。”

這三句話先表揚了孫悟空之前保護唐僧的所作所為,又批評了他這次離開唐僧的不對,最后還從側面表揚了悟空能力強,能讓他信任。心高氣傲的孫悟空欣然接受了。可見這種褒貶結合的批評方法能更好地讓我們達到目的。

這種批評方法,在心理學中,叫“三明治批評法”,即指對某個人先表揚、再批評、再表揚的一種批評方式。由于這種批評方式并不是單一地批評對方,而是將褒貶結合的三段式結構,因此被稱為“三明治”式的批評。

美國玫琳凱化妝品公司董事長瑪麗·凱說:“批評應對事不對人。在批評員工前,要先表揚一番;再批評后,再設法表揚一番。總之,應該用一種友好的氣氛開始和結束談話。”

有一次,瑪麗的女秘書被調任別處,新來的女大學生接替了女秘書的職務。可是,這個新秘書打字總是不注意標點符號,這讓瑪麗十分苦惱。

有一天,瑪麗對新秘書說:“你今天這套漂亮的衣服,更顯示了你的美麗大方。”新秘書聽到老板對她的稱贊,受寵若驚,十分激動。瑪麗看到了姑娘的表現,又接著說,“尤其是你這排紐扣,點綴得恰到好處。所以,我們要注意,在文章中的標點符號,就像這衣服上的扣子一樣,只有使用得當,文章才能更加條理易懂。你這么聰明,相信你以后肯定會更加注意這方面的!”

那次以后,這個新秘書做事越來越有條理,很少再出現像以前那樣的錯誤了。

瑪麗·凱被人們稱為“美國企業界最成功的人士之一”。她在教導員工的時候,一直都遵循著這樣一個基本原則:無論批評員工什么事情,必須找出一點值得表揚的事情留在批評之前和批評之后說,而絕不可只批評不表揚。這也是她從當初只有九個人的公司,成為現在的國際大公司的關鍵成功因素之一。

著名的心理學家漢斯·希爾說:“太多的證據顯示,我們都不喜歡受人指責。”如果你不停地指責一個人,他就會產生逆反心理,不知不覺往你說的那個反方向上走去。而且,只是批評別人,還會讓對方覺得你是在針對他,想讓他難堪,你們之間的關系就會慢慢變淡。

所以,我們批評他人時,這種“三明治策略”可能會給我們帶來更好的效果。

首先,我們要找到對方一個可以夸的地方。比如,“你今天的妝很漂亮”“你的皮鞋很酷呀”“你新買的杯子不錯呀”等,在交談的時候最開始告訴對方。

其次,說出你要批評他的地方。比如“你最近的工作態度不是很認真呀,得要改改啦”“你的業績這個月不達標,被甩很后邊了,得努力了”“你要對你父母好點,人年紀大了,你多多體諒一下”等。等對方接受了你的第一波夸贊,趁著他開心,趕緊說出你的批評建議。

最后,再找個跟缺點相關的優點表揚一下。拿上面的缺點為例:“像你之前的工作態度就很認真呢,公司很多人都拿你當榜樣,最近有什么不順心的事了吧?”“看你以前的經歷就知道,你的實力肯定不止這個水平。”“我也知道你很孝順,可能是平時方法不太對,被他人誤解了。”這樣,就能把你批評他時他的不滿減輕很多,從而讓他更容易接受你的意見。

將批評藏于表揚之中,人們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你的批評,還不會讓他們感到難堪和厭惡。這樣的方法不會讓我們在批評的時候給對方造成大的傷害,還有益于維護我們與被批評者之間的關系。

3.批評的話,私底下關起門說

在生活中,我們時常會見到有些人在公眾場合批評其他人,而這些人從來沒有站在他人角度考慮被批評的滋味。試想,在有第三者在場時,批評會令他人感覺顏面盡失,這樣無形中被批評者的心里就會留下對批評者的憎惡和不滿。

在一次公司的新聞發布會上,陳楠作為公關部經理負責招待記者,并且給他們準備了一些禮物。由于公司需要宣傳,特意招待了這些記者,就是希望他們能增加一下公司的曝光率。可是,過了一段時間,陳楠發現,有幾家媒體一直沒有發布過關于自己公司的任何新聞。

后來,在另一個新聞發布會現場,陳楠和那次收禮的一個記者相遇了,那個記者很不好意思地跟陳楠道歉。但她依舊不依不饒地責怪對方:“怎么沒見你發稿?你還有什么可解釋的?該吃的吃了,該拿的拿了,可你的文章為什么沒寫?你這樣很不講道義呀!”眾人都向這個記者望去,記者只得灰溜溜地打道回府。

后來,這個記者所在的媒體不斷地攻擊陳楠所在的公司,直到陳楠辭職后,才停了下來。

每個人都是非常愛面子的,如果在公開場合批評他人,很可能讓他人感到難堪、不適,從而對我們懷恨在心,可能還會造成不好的影響。像陳楠這樣當眾讓他人受到侮辱,然后對方懷恨在心,報復的事件也很常見。

其實被批評者在聽取批評意見時,更多關注的是批評者對自己的看法,以及批評意見的可接受程度。我們在公眾場合批評他人,這樣不僅讓對方沒法理解我們的意圖,還會讓他更關注我們對他造成的傷害,是很不妥當的。

批評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一件難為情的事,如果再當著好多人的面被批評,那只會讓人更加不能接受。本來,批評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將對方批評得體無完膚、徹底地擊潰對方,而是為了糾正對方的錯誤。

那么,舒緩的方式肯定更加合適,即私下批評的效果應該比當眾批評更好。

李良是一家工程公司的安全協調員。他的任務就是每天在工地上轉悠,提醒那些忘記戴安全帽的工人們戴上安全帽。開始,每次一碰到沒戴安全帽的人,他就會大聲批評,他覺得這樣會讓他們長記性。可工人們表面雖然接受了他的訓導,卻滿肚子不愉快,常常在他離開后又將安全帽取了下來。

公司的一位經理,看到了這種情況,就告訴李良,不如換個方式去批評他們,并告訴了李良一個方法。

后來,當李良發現有人不戴安全帽時,就在他們身邊輕聲地告訴他們:“不戴安全帽是不對的,戴安全帽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是不是帽子戴起來不舒服?或有什么不合適的地方?我可以拿去再改改。”工人說帽子沒問題,李良接著說道,“為了安全,下次工作時一定要記得戴安全帽啊”。這次以后,遵守規定戴安全帽的人也越來越多,而且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出現抱怨或不滿情緒了。

當有人犯錯,就算他也知道自己錯了,如果當眾指責他的過錯,會將事態擴大,對方就會更逆著你的意思做;相反,如果能私下跟他低調處理,那么他知道自己理虧、心懷內疚;或者覺得反正私下說什么也只有你倆知道,反而會更認真聽你說完自己的看法,畢竟這對他來說也沒什么壞處。

沒有人愿意讓別人看到自己犯錯,每個人都想在別人面前展示好的一面。所以,不要當眾批評一個人,除非這個人做的事情確實傷天害理了。比如你看到他開車撞倒了路人,他卻不承認,那你大可以當眾批評他。這種批評是正義的,是有關道德的,我們可以不用理會被批評者的感受。

還有一種情況,如果你已經打算跟一個人老死不相往來或者成為敵人的話,你大可不用在意場合而公開批評他。但是,如果你在人多的場合只會不停地說“你知道你錯了嗎?”沒有確實的理由,在場的其他人只會覺得你打擾到他們了,覺得你們兩個人都沒有禮貌,從而打心底厭惡你們。

所以,在生活中,批評人的時候一定要盡量選擇人少的時候,私下最好。即使談得不愉快也不至于讓你倆的關系發生太大變化。

4.批評別人之前,先檢討自己

批評者因為立場的原因,常常會把自己放在被批評者的對立面。這樣,批評的過程就變成了一味指責對方。會讓對方覺得我們只是在尋找借口來推卸責任,掩蓋自身的錯誤,從而產生抵觸心理,覺得這是不公平的。就算他們表面上接受了批評,其實內心還是不服氣,反而會讓事情更糟。

如果我們在批評別人之前,先對自己的錯誤進行自我批評,然后再去批評對方。被批評的人就能感受到你的誠意,也就能更專心地聽你說話。這樣才能讓對方放下對你的成見,從心底接受你,進而更有利于我們達到批評的效果。

有一次,陳勇在業務上出現了不應有的錯誤,老總親自找陳勇談話,這時陳勇已經有了跳槽想法。所以,當時他的心里對于馬上到來的批評很是抵觸。

進了辦公室后,老總對陳勇說:“這件事其實主要責任還是在我。在業務培訓中,我沒有將相關注意事項跟大家講清楚。我已經通知了培訓部門,將這一內容加入培訓材料中。這件事上你給我提了醒,讓公司避免了更多的損失,我要向你表示感謝。以后在處理業務時,我們多注意一下這個問題。”

陳勇沒有想到老總會這么說話,原來的那點抵觸心理也煙消云散,他的跳槽念頭隨之打消。經過一段時間,他的能力更加出眾。后來,被升為業務部經理,他對老總批評人的方法也銘記在心。

作為一個“領導型”的批評者,比如教師、家長、上司等,在批評學生、孩子及下屬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先從自己的角度尋找自己不好的地方,并坦承以告,再提出對方的錯誤。這樣能讓對方知道你并不是拿自己的身份來壓迫他,不會讓他產生更多的抗拒。

在批評別人前,要先從對方的角度想一想,為什么他會那樣做。是不是自己哪里交代得不好,沒有安排妥當。只有你先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才能在批評對方的時候,讓對方更信服。

當然,這種批評方法也不僅適用于“領導型”身份的批評者,我們對同事、朋友的批評也可以用這種方法的。

王濤是一家電子產品公司的員工。他的技術很過硬,很多同事有不懂的都會問他。

在流水線上,一旦出現問題,大家都會被罰工資。所以,在一開始,王濤一旦發現犯錯的人就是一頓批評,希望他們能夠認識到錯誤,慢慢改正。可他發現,每次他在說話的時候,對方都心不在焉,之后態度也沒有改善,錯誤還是不斷出現。

后來,主管告訴他一個辦法,讓他試試。

于是,再發現有人犯錯誤的時候,他就在下班后,找到那個人說:“我最近教你們的時候,不夠詳細,忘記看你們的掌握情況了,是我的錯。這次出的這個差錯,可能是我當時疏忽,沒有及時地提醒大家。不過,下次咱們就不要再犯了,我們一起改正這個錯誤,以后有什么問題,盡管跟我說。下次我們一起加油,爭取不被扣工資。”

他這樣一說,那位同事早已羞紅了臉,以后再也沒有出現過類似的毛病。

先批評自己再批評別人,會讓對方覺得你是在分析事情的原因,對方才會對你的說教更加信服。當被批評的人先聽到的不是對自己的橫加指責,而是批評者的自我批評和對自己的寬容和諒解,就會更愿意和批評者站到一個立場來看待問題。先批評自己給被批評者造成了一種平等的氛圍,會讓被批評的人更愉快地接受批評。

先責己再責人,能讓我們和被批評者的心理距離拉近,讓對方也樂意站在我們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和不足,會更加勇于承擔責任、勇于自我批評和改正。

因此,以后我們要批評他人時,最好是先找到一些自己也應該承擔的責任,先自我檢討批評,再來批評他人。

5.高情商的批評:輕話說重,重話說輕

批評人的時候,輕重最不好拿捏。可能一件事情,你覺得無法忍受,對方認為沒什么大不了的,只不過是個小錯誤;你覺得稍微提下對方犯的錯誤,對方就會意識到,可是往往對方卻置若罔聞。

蕭銳和王新是剛認識不久的朋友,因為合租而熟悉了起來,兩人相見恨晚。

有一次,蕭銳在做策劃的時候遇到一個難題,就找王新來商量。王新說他能解決,并答應幫他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到了交策劃書的日子了,王新卻說自己忘了,結果蕭銳被領導狠狠批評了一頓。

蕭銳覺得事情也不大,就稍微跟王新說了一下這個事:“以后可不能這樣了,我今天被老板批評得可慘了。”王新說“好的,以后不會了”。可是,不久后,又是一份策劃,還事關到蕭銳的升職。蕭銳跟他提醒了好幾次,結果他還是沒有幫蕭銳完成。

蕭銳忍無可忍地兇了起來:“王新,你到底什么意思?跟你說了那么多遍,你沒長耳朵嗎?啥都聽不進去,做不到你就別答應我呀,你是不是有病呀!”

王新看蕭銳這么生氣,一臉不解地說:“不就是忘了幫你,至于發這么大脾氣嗎?”

兩人最終不歡而散。

當王新在小事情上犯錯誤的時候,蕭銳覺得事情小所以只是稍微提醒了下王新,這也讓王新覺得這么做也不會造成大的損失,所以也就毫不在意了。下次又遇到這樣的事情,他依舊不重視,結果導致蕭銳職場的失敗。雖然給蕭銳造成了這么大的傷害,他卻依然覺得只是小事,還認為蕭銳發脾氣是無理取鬧。

人們總是認為別人很明確表達的事情才是重要的,而輕描淡寫的事情都是小事。因此,我們可以利用這種心理去批評別人,即:事情越輕,你的話反而要說重;事情如果真的很嚴重;你反而要把話說輕。

當去醫院體檢時,要是查出高血壓,一般醫生都會非常認真地跟病人講:“要注意啊”“這樣下去不行啊”“什么病都會有啊”。

可要真是查出絕癥了,醫生反而不會把事情說得太嚴重。“不要有心理負擔”“這個病現在已經有相當成熟的治療方法了”“我們有很多有經驗的專家”“你要認真地聽醫囑咐”。

這就是因為,事情輕微的時候說出來你不會在意,但是要是把話說重了,你就會有所警惕,就不會讓事情變得更嚴重。事情嚴重的時候,話反而要說輕,他才能聽得進去。

張末是人事部負責考勤的人。公司有個同事經常遲到,大多數時候也沒耽誤什么事,張末也就沒太批評他,只是偶爾提醒一下。

后來,人事部經理發現這個事,就跟張末說:“你別看遲到是個小事情,你要這么不批評他,他就會一直不放在心上,以后其他員工都會效仿他,到時候你再管就遲了。”

于是,張末根據經理的指導找那個同事談話:“王廣,最近經常都是一屋子人等你,你是覺得我們其他人的時間沒你的時間值錢哪,還是覺得這份工作不值得認真對待啊?”

王廣頓時蒙了,他沒想到遲到是一件這么嚴重的事情,趕緊端坐起來聽張末的批評。從那以后,他很少遲到了。

雖然遲到沒有造成嚴重后果,但是經過張末的嚴厲批評,王廣意識到自己不該這么做,接受了批評。那如果遲到真的造成了嚴重后果了呢?這個時候,態度就要柔和一點,因為對方已經知道自己犯了大錯,心里已經很害怕了,你罵得再重也沒什么用了,反而會讓他戰戰兢兢,一句話都聽不進去。

我們批評他人,本來就是為了讓對方能夠意識到錯誤而改正。所以,最重要的其實是讓他能聽得進去你說的話,而不是讓他覺得你是在宣泄不滿。

一件特別小的事,雖然他的錯誤不大。但是,你如果對他灌輸這個錯誤就是很大的,那么他就會開始重視這個問題。而且,讓他改正也是易如反掌,他就會很樂意接受你的批評了。

一件特別大的事,人人都知道這個過錯很嚴重,要是不說重話,反過來還安慰他:沒事,下次我們一起更加努力來處理。這種批評,反而會更加溫暖人心,更能被別人接受。

所以,當我們批評別人時,需要秉持著這樣一個態度,才能讓別人無論大事小事都聽得進去,讓我們的批評更有意義。

6.暗示法,讓對方意識到自己錯了

暗示批評是指不直截了當地把批評意見說給被批評者聽,而借用其他委婉隱晦的言語表達形式,形成弦外之音,不顯山、不露水地讓對方體會到你原意的批評方法。

有些人可能覺得,如果自己不明說,對方怎么會明白呢?事實上,幾乎每一個人都有判斷是非對錯的能力,即使你不說,他也知道自己是不對的。因此,只要我們稍加提點,對方就可以清晰地明白自己的過錯。

戰國時,齊景公非常愛馬。一天,一匹他最心愛的馬夫殺了。齊景公非常憤怒,非要殺掉馬夫以解心頭之恨。眾位大臣一起勸阻齊景公,不可為了一匹馬而殺人,而齊景公因為愛馬之死非常痛惜,誰說也不聽。

這時,國相晏嬰說:“臣以為,這個可惡的馬夫,該殺!”齊景公一聽晏嬰贊同自己,顯得十分高興。這個時候,晏嬰來到了捆綁那個可憐的馬夫的柱子前,要向眾人歷數馬夫的罪過。

晏嬰用慷慨激昂的語氣說:“你可知你有三大罪狀?你替大王養馬卻殺死它,這是第一條死罪;你讓馬突然死去,卻又使得君主非常惱怒,這是第二條死罪。”聽晏嬰陳述馬夫的前兩條死罪,齊景公的心中非常解氣。

但是,晏嬰突然話鋒一轉:“你惹怒國君因一匹馬殺死你,使天下人知道我們的國君愛馬勝于愛人。天下人都會因此而看不起我們的國家,這更是死罪中的死罪,所以你罪當問斬!”

聽完晏嬰訴說馬夫的第三條罪狀,齊景公頓時斂住了笑容。晏嬰則裝作沒看見,大聲吩咐宮廷侍衛:“來人,按國君的意思,將這個罪大惡極的馬夫拉出去斬了!”這時齊景公如夢初醒,趕緊說:“且慢!相國務必息怒,寡人知錯了。”

眾大臣直接勸諫,齊景公都不采納。而晏嬰沒有正面指出齊景公的不對,卻達到了勸諫救人的目的。可見用這種間接提醒的方法批評別人,的確有不一般的效果。

像晏嬰這種用“假設暗示法”來批評人的方法,既能讓對方知道自己這么做會產生怎樣的不好后果,還能讓他發現自己的錯誤,給人留了面子。這種方法在批評上級、長輩或者一些性子執拗的人上,會有很好的效果。

羅西尼是著名的意大利作曲家。有一次,一個作曲家帶了份七拼八湊的樂曲手稿向他請教。演奏過程中,羅西尼不停地脫帽。作曲家問:“是不是屋里太熱了?”羅西尼回答說:“不,我有見到熟人脫帽的習慣,在閣下的曲子里,我碰到那么多熟人,不得不連連脫帽。”

對于這位向他求教的作曲家東抄西抄的樂曲手稿,羅西尼顯然非常不滿;但他沒有點破對方的抄襲拼湊,而是用富于幽默的“不停脫帽”的動作和“碰到那么多熟人”的解釋,暗示了自己的批評意見。這種批評即“映射暗示法”,雖不如直說那般鮮明尖銳,但它生動形象,且通俗易懂,能讓對方知道自己的意圖。

在暗示批評法中,運用幽默的方式去暗示他人的方法通常被用到的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借題發揮”。即找到一個東西來和你要批評對方的事情扯上關系,從而讓對方意識到錯誤。比如,去朋友家玩,你已經很餓了,他還不做飯,還和你彈他的吉他。他如果問你,他彈得好不好聽。你就可以“借”吉他聲說“我現在覺得世界上什么聲音都比不上飯勺刮著鍋的聲音好聽呀”。這樣就能讓朋友知道你餓了,他該去做飯了,而且你并沒有直接表現出對他的不滿。

第二種,“設疑暗示”。這種暗示方法就是說一個或者做一個對方不理解的語言或行為,然后誘導他來問你緣由,你再委婉地說出你的批評。比如,你和其他人在親戚家喝酒,你發現每次親戚都給你朋友的酒倒得很少,你就可以說:“能不能給我找個鋸子來?”他肯定會問為什么,你就說“我想把這杯子多余的部分鋸掉”。既可以批評一下親戚的待客之道,也因此能讓親戚少些難堪。

所以,在與人交際中,我們要記得,如果能找個更委婉的方式來暗示對方一下,就不要直接張口批評對方,后者效果肯定沒有前者更讓人喜歡。

7.換一種說法,用“如果我是你”

有時候,對下屬、晚輩,我們批評他們的時候,如果能將像“為什么你不那樣做,偏要這樣做”這樣的質問語句,改成“如果我是你,我就會……”的語句,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周蒙畢業后,一邊工作,一邊在西餐廳兼職當服務員。

有一天,他錯把一小包糖當咖啡給了一位女客人。因為女客人有點胖,最近正在減肥,忌諱吃甜食,所以非常生氣,開始訓斥周蒙。周蒙愣在那里,不知道怎么辦。

這時老板在他耳邊低聲說:“如果我是你,我會馬上向她道歉,然后退還她的錢,并且給她她要的食物。”周蒙趕緊照做了,那位女客人這才安靜了下來,沒有再找周蒙的麻煩。

下班后,周蒙以為會受到老板的處罰,就戰戰兢兢地去老板的辦公室等待批評。然而,老板語言柔和地對他說道:“如果我是你,我會多看看咱們店里的食物包裝,弄清楚每包食物的英文名、包裝的顏色和放置的地點,下次就不會拿錯了。”

周蒙聽了老板的話后,充滿對老板的感激,工作更加努力了,以前會犯的錯也都改正了。

上級對下級的批評,本來就帶有階級的性質;如果再不注意自己的言語,很容易給對方造成一種壓迫的感覺。這個時候,就算你批評再到位,對方也只會覺得你在仗勢欺人,不會真心誠意地接受你的批評。

可是,如果我們能改變這種態度,用“如果我是你”這樣的語氣跟對方溝通,就可以讓下屬感覺到,我們將自己放在與他們平等的地位,使下屬產生親切感,不會對你的話太過抗拒,從而更好地接受你的批評。

“如果我是你”是一種委婉的批評語氣,它可以讓我們在不抵觸他人的情況下,將自己的批評說出口,不會讓對方感到難堪和沮喪。這樣的方法對那些脾氣暴躁、否定性心理表現明顯,行為常被情緒左右的人來說,效果更加顯著。

陳麗的男朋友張沖為人脾氣暴躁,總冒冒失失的。

由于脾氣原因,每次陳麗稍微批評一下張沖,張沖就會怒火中燒。有一次,張沖出門的時候,忘記關煤氣了。倆人出差回來后發現煤氣都被用完了。

陳麗便說:“提醒你這么多次,你還是記不住?為什么每次出門的時候不能檢查一下家里的東西,你知道這有多危險嗎?”張沖聽了也怒不可遏:“沒關就沒關,要你管我!”說完后摔門而出。

這時,陳麗找到了張沖的好朋友訴苦,說是兩個人雖然彼此相愛,卻很難在一起繼續生活了。問他:“他那個脾氣,你是怎么忍下去的?”

朋友回答說:“其實,我每次批評他的時候,都沒那么直接,回去你試試用‘如果我是你,我會怎么樣’這樣的方法來提醒他,看能不能行?”

聽了朋友的意見后不久,有次張沖出門忘了帶鑰匙,一直在門口等到陳麗回家,陳麗打開門對張沖說:“如果我是你呀,下次出門前一定先摸摸自己的口袋,在門外等著不好玩吧?”張沖笑著撓了撓頭。

陳麗發現這個辦法真的管用,再批評張沖的時候,她都這么講。倆人發生矛盾的次數也明顯減少了。

脾氣暴、情緒化嚴重的人,聽不得別人直言不諱的批評,他們會覺得那是種侮辱。如果直接對他們進行批評,他們的反抗情緒只會越演越烈,到最后可能還會失控。

美國前總統威爾遜說過這么一句話:“如果你揮舞著拳頭來找我,我會告訴你,我的拳頭比你的有力;但是如果你說:讓我們坐下來,討論討論,我們的觀點為何不同,那么你會發現,我們的距離并不遙遠。”可見,我們在批評他人時,能讓對方心平氣和地坐下來聽你說話是很重要的。“如果我是你”可以拉近我們與他人之間的心理距離,可以讓對方愿意聽你接下來的內容,這樣我們就能說出批評意見。

我們用“如果我是你”這樣的語氣來跟對方交談,就能減輕對他們造成的直接刺激,讓他們感覺到,我們是用一種商量的語氣在跟他們說話,他們會更容易接受一些。還能讓對方感受到我們的關懷和誠意。

當然,“如果我是你”這樣的批評方式不止適合上面幾種情況,對于任何需要委婉批評的情況我們都可以用這種方式來試著處理。

8.用鼓勵代替批評,誰都會感激你

有時候,我們想批評別人的時候,不妨忍一忍,轉而鼓勵一下對方,這樣可能會讓對方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還能讓他對你心存感激。

胡樂和老婆婚后不久,就發現老婆有個壞毛病:動不動就會指責他人。家里的空調忘記關了就說:“跟你說了多少遍了,溫度降下來就把空調關了,怎么不長記性”;家里洗衣粉沒了,就吵吵著:“昨天不是讓你買洗衣粉嗎?怎么沒有買?沒有洗衣粉你讓我怎么洗衣服?”

有一次,胡樂帶她去參加自己公司辦的一個舞會。當他正跟其他同事說最近的一些大企業家的融資項目時,他老婆過來跟他說:“你就不要說這些了,現在連個家都養不活,還管人家干嗎。你要是有人家一丁點能力,我就開心了。”

胡樂回家后,覺得老婆讓他在同事面前丟盡了臉,就跟老婆大吵了一架。結果老婆還不依不饒地說:“我說得有錯嗎?你不好好努力工作,就跟我兇!能力不夠害怕別人說,有本事你也發財呀。”

那次過后,胡樂忍無可忍,和老婆分居了;兩年后,兩個人便離了婚。

沒有人能毫無怨念地接受批評。很多時候,你的批評其實起不了多大作用。就像胡樂老婆的批評,改變不了現狀,只會讓自己的老公難堪、糟心。

在人們遭受挫折時,即便是自己的錯誤,肯定也不想其他人來揭自己的傷疤,繼續批評教育自己。事情已經發生了,這個時候是他不好受的時候,我們不妨去鼓勵一下他,讓他感受到一點點溫暖,他可能會更愿意和你交流了。

李一味的朋友楊天一直想做一個保險行業的推銷員。李一味認為與楊天專業不相符,勸他還是不要干那行。但楊天沒有聽李一味的,畢業以后,他找了一份推銷員的工作,可是表現不佳。

有一次,他對李一味說:“也許我真的不適合這份工作,我要放棄它了。”

但李一味卻堅定地告訴楊天說:“剛開始都會不順的,不用擔心,我相信你一定會取得成功的。”接著,李一味還指出了楊天很多連他自己都不知道的才華,說這些一定能讓他成功的。

后來,楊天又換了另一份推銷的工作,可是他還是不斷失敗。李一味還是一如既往地鼓勵他說:“再試一次,也許你就成功了。你一定可以的。”

等到他成功的那天,有人問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他說:“是我好朋友的鼓勵,我覺得我不能辜負了他的信任,是他讓我獲得了自信。這,就是我能成功的主要原因。”

在楊天失敗的時候,李一味并沒有去批評教育楊天,而是來安慰他、鼓勵他。這樣讓楊天獲得了更多的自信,最終取得了成功。

我們應該相信他人有能力做好一件事情,并且讓他知道我們相信他,這樣他才有足夠的自信更好地完成這件事,才有可能調動全部的積極性,投入到這件事情中去,才更可能獲得成功。

法國著名的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在未成名時,投出的稿子不斷地被退回。那時,他生氣地想要把所有稿子都毀掉,幸虧他的妻子阻止了這件事情。妻子對他說:“親愛的,你寫的東西太棒了!我相信你一定會成功的,再試一次吧!”他聽從妻子的建議又試了一次,結果這部書稿的出版使他一舉成名。

在別人有缺點、犯錯誤的時候,我們要是能不指責和批評他們,而是容忍一下對方,或者慷慨地原諒他,并對他加以鼓勵,對方肯定會對我們心存感激。再遇到這樣的事情,他一定會力求做得更好而不讓我們失望。

我們批評一個人的初衷就是希望他變得更好,或者讓他記住教訓;但是,如果鼓勵能達到的效果比批評更好,那我們就盡可能地用鼓勵來代替批評,這樣既不會傷害到被批評者,還能讓他改正錯誤。

請記住,你的批評可能會毀掉一個人,但你的鼓勵卻能溫暖一個人。不是每個人都喜歡被批評,但肯定的是每個人都愿意被鼓勵。所以,我們不妨將自己的批評轉化成鼓勵的話語說給別人聽,可能對方更容易接受。

9.批評后記得給出正確的建議

在批評人時,我們總喜歡這么說:“你這么做是錯的,你為什么還會這么做?”“你怎么能這么做?現在怎么辦?”然而,別人在被批評的時候,大多都已經知道自己這么做是錯的了。如果此時我們還去指責別人做錯了,卻不給人家提出具體的改正建議,那只會招人煩。

趙言剛到一家公司,為了和同事搞好關系,表現十分積極,有什么活他都搶著干。剛開始,大家也都挺喜歡他。

可時間一長,同事們都開始疏遠趙言。原來,同事們都害怕再被趙言批評。每次同事有讓他幫忙的事,他都當仁不讓。可就算發現了同事策劃書里的問題,他也只會找到同事委婉地批評他:“你這里這么寫是不對的,這個上次主管剛講過的方法,你就忘記了,真不用心。”可他從來都不會為同事們提出一些可以解決問題的辦法。

同事們時常在下面議論他:“光說我們錯了,自己知道哪兒錯了也不給說怎么改,有什么用?還不如不說。”

批評本來就會令人不快,如果只是批評而不給被批評者建議的話,我們就會讓被批評者覺得你就是來嘲笑他的失敗、譏諷他的無能,從而傷害到他的尊嚴,讓對方對你懷恨在心。

批評,本是用來推動事物向好的一面發展的。既然被批評者已經錯了,那就說明他大意了或者不知道正確的方法而導致了他的錯誤;如果我們只批評而不給出具體的建議,那我們的批評其實是沒有效果的,有可能還會傷害彼此之間的感情。

黃云是一個紙盒加工廠的經理。他剛上任的時候,工廠的工作效率很低,而且生產出來的產品合格率也不高。

新官上任,他想做出點成績給老板看。每天下午,他會把出現問題的工人叫到房間單獨訓話。“你怎么工作的,一天只做這幾個盒子,還想不想要獎金了?”“人家做的紙盒怎么就能過質檢,你的老過不了,你就沒有反省一下自己?”

可是一個月過去了,情況反而更差了。黃云十分苦惱,便去找了一位在大公司從事管理的同學,問他自己該怎么辦。那個同學告訴黃云,讓他以后批評的時候,問清楚工人之所以達不到要求的原因,然后針對原因給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議。

黃云回去便叫了一個數量老是滯后的員工,問他做紙盒子為什么沒有別人快?工人告訴他,是因為自己進來的時候沒有經過培訓,所以不熟練。黃云說:“原來情況是這樣,那我們一會兒一起去找老板反映一下這個情況。但如果你一直不向上面反映這個事情,就會耽誤工作任務,下次如果再有不懂的,一定要提前找我,我們一起解決,免得耽誤工作。”工人很不好意思地點點頭。

后來,廠子里的問題很多都解決了,工人的工作效率也高了;黃云也因為工作表現出色、與員工相處融洽而升職了。

有人說“如果純粹為了攻擊而批評,那就是耍流氓”,在批評后給出建議,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批評。而這個建議也必須是能夠改善對方的行為,或是改善結果,不存在任何人身攻擊與侮辱的建設性建議。

所以,我們批評對方時,除了要給對方提出改進的意見,還需要保證意見是可行的、正確的。這些建議可以是自己生活經驗的總結,可以是大部分人的普遍做法,也可以是書上先哲們的教導等。

當然,我們提供的意見也是為了讓對方參考,不是一定要對方認為只有你這個方法是正確的。我們要說“我覺得這樣做的話可能會好一點……”“以我的看法,可能應該這樣做……”作為提示,以免對方在不理智的情況下做出過激行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宿州市| 西盟| 当雄县| 安吉县| 启东市| 慈溪市| 克什克腾旗| 都江堰市| 柯坪县| 东丽区| 奈曼旗| 鄂托克前旗| 台东市| 乳源| 汉阴县| 隆回县| 中卫市| 孝昌县| 法库县| 墨玉县| 靖西县| 韶山市| 嘉荫县| 汉中市| 盱眙县| 石首市| 尚义县| 梧州市| 康保县| 桃江县| 榆中县| 大姚县| 乌兰浩特市| 三台县| 安国市| 卢湾区| 海宁市| 福鼎市| 讷河市| 乌兰察布市| 济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