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為何這么難:跟大師讀懂幸福與生活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譯者序
人生這盤棋該怎么下?什么是幸福?什么是親情?什么又是愛情?如何應對紛繁復雜的生活和人情世故?這些問題是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都在思考和都要思考的。而你所想的,恰恰也是那些哲人大師們在想的,他們對人生、愛情、對生活的思考深邃而發人深思,他們的見解對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深刻的啟迪。
本書正是從愛默生、培根、蒙田這三位哲人的作品中選取了關于人生、關于生活、關于幸福等的經典論述和獨到見解,這些哲學家和思想家的作品和思想,給后人以深刻的啟示。
十九世紀的美國,人才輩出,群星燦爛,愛默生是其中的一位優秀代表。同歌德、牛頓、愛因斯坦一樣,愛默生是一個天才。這個天才不僅遠遠地走在了常人的前面,同時也超越了同時代大多數的思想家。別人只是偶爾發現了一兩個真理,并終身引以為榮,而愛默生卻說出了一連串的真理。他的作品也讓我們了解到,在我們所熟知的物欲橫流、光怪陸離、追求金錢與時尚的現代,還有著自然、沉靜的一面。
蒙田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法國的人文主義者、著名的散文家。《蒙田隨筆》是蒙田的一部隨筆散文集,同時也是一部哲學和社會政治學著作。《蒙田隨筆》的一大特點就是對自己進行描繪和解剖。蒙田所寫的不僅僅是他個人,因為“每個人都包含人類的整個形式。首先,我通過普遍的自我同世界溝通”。蒙田在他的文章中表達了人文主義以“人”為本的思想。他試圖把“人”的本來面目、“人”的能力限度通過“我”表現出來。“我”即“人性”,蒙田把人性看作最崇高、最神圣的概念。
蒙田的作品顯得有些隨心所欲,完全是把對生活的點滴感悟連綴而成的。其隨筆的內容駁雜而紛繁,往往是從一個主題跳到了另一個主題,枝蔓叢生,篇目也長短不齊,彼此缺乏有機聯系,每章也沒有嚴謹的結構,敘述有時離題很遠,標題也不一定就表達了每章的中心思想,而往往是敘述的起點。表面上看來,他的思想缺乏雄辯力,沒有咄咄逼人的氣勢和華麗的辭藻,然而,所產生的效果卻往往就像清泉一樣在不知不覺中滲進了我們的心靈。
弗蘭西斯·培根,是英國著名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和科學家。他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巨人中被尊稱為哲學史和科學史上劃時代的人物。馬克思稱他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提到他,人們就會立刻想到他的那句名言:知識就是力量。
培根的著作最為廣大讀者所歡迎的就是他的隨筆。詩人雪萊曾經贊揚培根:“他的文字有一種優美而莊嚴的韻律,給感情以動人的美感,他的論述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學,給理智以深刻的啟迪。”
在翻譯本書的過程中,譯者以意譯為主,直譯為輔,并根據中國讀者的閱讀習慣對部分內容進行了增刪。但鑒于能力有限,譯者同時參閱了水天同、張毅、曹明倫等人的譯著,在此,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由于時間倉促,如在翻譯中出現了一些不當之處,請讀者見諒,并歡迎讀者批評指正。
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