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12章 建立強大的內心,不給外界傷害你的機會
- 第11章 若不被世界溫柔以待,如何在惡意中安然無恙
- 第10章 換個角度,被拒絕不等于被傷害
- 第9章 小心憋出內傷,你的善良要有點鋒芒
- 第8章 放下無用的自尊,別人的評價沒那么重要
- 第7章 有些話說了不如不說,該閉嘴就閉嘴
第1章 前言
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好:“成年人的世界里,沒有容易二字。”現實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會面臨來自家庭、工作中的各種壓力,如千斤重擔似的壓在身上喘不過氣。所以,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社交場合中,多給對方一些鼓勵,少給一點打擊,才是一種富有正能量的交往方式。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句俗話,準確地闡明了一個道理:不同語言能帶給對方截然不同的感受。
在職場中,對于剛進入社會、工作經驗欠缺的菜鳥來講,鼓勵要比批評具有更大的力量。每一個初入職場的人,往往會因為缺少工作經驗在上司和同事面前顯得謹小慎微,生怕出現任何錯誤。而耐心地指正和鼓勵這些新人,將會給他們帶來更大的自信和幫助。
社交中,我們有時會遇到一些暫時比我們過得要差一點或者身體有缺陷的朋友,此時,我們在言談舉止方面更要考慮到對方的感受。不要居高臨下或者拿朋友的缺陷去看低和取笑對方,這不僅僅是禮儀,更是一種個人的修養和做人的底線。
家庭中,最大的情感暴力恰恰是夫妻間和發生在家教過程中的語言暴力,這是最傷家人自尊心和感情的事情。我們經常聽到夫妻吵架時會說:你看誰誰家的老公那么有出息,你怎么這么無能?也經常聽到父母教訓孩子:你怎么就不如別人優秀?這樣的語言不僅不會讓對方產生絲毫的改觀,反而會將對方推入更糟糕的境地。
我們不僅要做到不傷害他人,同時也要做到不被外界所傷害。只有我們自己的內心變強大,才能不被外界的因素影響到追求目標的步伐。
《亂世佳人》里,斯嘉麗回到被戰爭毀掉的家園后,手握拳憤然起誓:“上帝為我做證,上帝為我做證,北方佬休想將我整垮,等熬過這一關,我絕不再忍饑挨餓,也絕不再讓我的親人忍饑挨餓!”
斯嘉麗面對的不僅僅是某個具體人的傷害和打擊,而是一個無法抗拒的戰亂時代。在那樣一個苦難的年代,一個女人依舊勇于面對現實,敢于向生活宣戰,可謂堅強。正是這種從苦難中衍生出來的求生和成功的欲望,激勵著斯嘉麗戰勝了一切困難,勇敢地重建家園。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期望強度”,指的是一個人在實現自己期望達成的預定目標過程中,面對各種挑戰和困難所能承受的心理限度,或者說是成功欲望的牢固程度。
如果一個人的期望強度不高,便無法面對殘酷的現實,容易半途而廢。所以只有意志堅定并擁有足夠牢固的期望強度的人,才能排除萬難,逆轉人生。
當年,有個年輕人向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求學。蘇格拉底把他帶到小河邊,兩個人一起跳到河里,蘇格拉底突然將年輕人的腦袋按進水里,年輕人拼命掙扎,剛一出水面就又被按進去,如此再三。年輕人用盡全身力量掙扎而出,驚慌地問:“大師,你到底想干什么?”蘇格拉底答道:“年輕人,如果你想向我學知識的話,你就必須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就像你有強烈的求生欲望一樣。”
那些被貧困、坎坷折磨的人為什么能成功?正是因為他們有著強烈的求生欲望和成功欲望。這種欲望帶來了一種強大的力量,讓他們變得無堅不摧,勇敢無畏。所以,成功源于“我一定要”,而不僅是“我想要”。
雖然這聽起來像時下流行暢銷書中成功理念的老調重彈,但卻是人生的不二準則。只有我們自己的內心有了明確的意愿并采取了切實的行動,一切才能如你所愿。
本書從“不傷人”到“不被傷”這兩個主題入手,抽絲剝繭,徐徐展開,期望給讀者朋友們在為人處世、內心修煉等方面帶來更多的啟示,從而提高自身修為和抗壓能力。只有我們能夠以積極的心態面對人生路上的人和事,并用強大的內心面對外界的紛擾和挑戰,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