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別不好意思麻煩別人,好的人脈關系是“麻煩”出來的

  • 邁向心智成熟(全集)
  • 張笑恒 謝文華 李宗厚 公孫策
  • 14154字
  • 2019-11-26 18:56:13

1.該求人時,就不要故作矜持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曾說:“單個的人是軟弱無力的,就像漂流的魯濱遜一樣;只有同別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許多事業。”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若想成大事,必定離不開他人的幫助。有些幫助是別人主動給予的,而有些則需要我們求人才能得到。

既然是求人,討好別人,少不了看人臉色,在別人面前自然就會感覺低人一等。更慘的是,有時候即使我們苦口婆心、低眉順眼地裝孫子,別人也未必會幫我們的忙;就算是幫了,事也未必就能成。

求人辦事無疑是大家都不喜歡的事情,但無奈的是,在每個人的人生當中,都少不了有求人的時候。有時候,即使是刀山火海,該求人時還得硬著頭皮去求人。

李順從小就是倔脾氣,就算現在年近五十了也沒改過來,辦事從來都不喜歡求人,當然也不喜歡別人求己。他的處世信條是:各家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幾年前,李順的兒子大學畢業,一直都找不到工作,所以只能賦閑在家。李順本來想自己給安排一個,但卻心有余而力不足。他知道同事老顧和主管此事的領導是老同學,如讓他出馬事情便能順利些。但李順和老顧不太熟,所以一直都拉不下臉來。

李順的妻子聽說了這事之后,就一直要李順去求同事老顧幫忙。為了兒子前途,李順決定破一回例。他開始有意識地接近老顧,但因為兩個人不熟,所以老顧的態度有些冷淡。這一來,李順有點擔憂了,覺得老顧要是回絕了自己,那豈不是很沒面子。

最終李順還是沒有把事情跟老顧提,兒子李建無奈之下只好去廣州打工。原本他在大學里還談了個對象,考慮著在老家工作穩定了,就把兩人的關系給定下來,隨著他這一南下,對象自然也飛了。

為此,父子倆鬧得很不愉快,李建甚至兩年都沒有回過家。妻子天天也跟著抹眼淚,說李順“擱不下面子,卻耽擱了兒子”。李順現在想想,也有些悔不當初,要是當時拉下臉來求求老顧,何至于此啊。

求人辦事的確很難,可能會讓我們覺得很沒面子,甚至損害到我們的尊嚴。但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東西都比一時的尊嚴更重要。有的時候,有些事我們不得不做,有些人我們不得不求。

當然,求人辦事也是要講技巧的,為什么有的人向人求助屢屢告捷,而有的人即使碰得鼻青臉腫,也沒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就是因為他們不懂得求人辦事的技巧。求人辦事并不只是我們開口說一下這么簡單,還要有一定的方法。

第一,要克服自己心里的障礙。這是最關鍵的,既然注定要求人,倒不如理直氣壯去求人,求人也得求得瀟灑、舒坦,不必灰溜溜、乞哀告憐、唯唯諾諾。我們底氣不足并不會增加別人出手幫助我們的幾率,反而會讓他人心生疑惑,說不定還會懷疑我們的請求是不是別有用心。

第二,找準目標。在求人辦事時,一定要先搞清楚自己要辦的事是什么,找什么樣的人能辦成,這樣既有助于提高效率,也能減少不必要的尷尬。

第三,確定路線方法。要明白怎樣去尋求幫助才是最佳捷徑,是自己直接去求人,還是通過別人。有些時候,不能走直路,要懂得“曲線救國”。曾經,有一個富翁帶著美麗的情人去買車,富翁是個比較挑剔的人,售車員對著富翁費了大半天口舌,卻沒有半點效果。無奈之下,老板只好出馬,老板沒有再對富翁講解車子,而是將目標瞄準了他的情人。半刻鐘不到,情人就被說動了,最后情人逼著富翁買下了當時店里最貴的一輛車。

第四,注意我們的態度。求人辦事時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面對不同的人我們要有不同的態度,對有些人我們的態度要誠懇,這樣才能打動他們,但對于另外一些人,則要換一種態度。有些人無論我們用多么誠懇的態度,都不可能讓他們伸出援手。面對這種人,只要挺起我們的胸膛,讓他們相信,他們今天幫助我們,在不久的將來將會收獲更多,他的幫助不是施舍,而是投資。這樣,我們才能得到他們的幫助。

第五,要有耐心。求人辦事,并不是一定就能成功,遭到拒絕是常有的事,這時我們不要覺得自己傷了自尊,更不能因此失去耐心,要從失敗中找到原因。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說不定對方會被我們的誠意打動,亦或是被打擾得不耐煩了,從而出手相助。

第六,要理解別人的苦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衷,都有力所不及的時候,因此,在遭到別人拒絕的時候,我們也應該理解別人的難處,多站在對方的角度考量,不要一味地埋怨別人。

第七,不要給別人定太高的要求。別人幫助我們是情分,不是義務。所以我們求人辦事要學會知足,對方能幫多少就是多少,不求盡善盡美,只要盡力就好。把目標定得太高,就會給幫助我們的人帶去壓力,下次他也許就不再愿意施以援手了。

只要掌握了以上七點,求人辦事對于我們來說就不再是難題了。

2.借錢并不是什么“丟份兒”的事

我們經常會遇上這樣的情況:想要做一件事情,但身上的錢不夠,只好去問朋友借錢;但是開了口之后卻又覺得后悔,覺得借錢是件很“丟份兒”的事情。

真的是這樣嗎?借錢很丟份兒嗎?其實不然,即使“出老千”還有抽到爛牌的可能呢,誰沒有個拮據的時候?沒誰會始終順風順水,朋友之間本來就應該相互扶持。因此,借錢也并不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因為這是每個人生活中都會遇到的事情。

康朝陽的妻子下崗之后,開了一個服裝店,自己做起了老板。做生意的,難免都會遇上收款不及時發生資金短缺的時候。一到資金周轉困難的時候,就要找親朋好友借錢,暫時緩解一下困難局面。雖然康朝陽的人脈比妻子要廣得多,但是這些事情妻子卻從來都不找他幫忙,因為他總是覺得借錢是一件丟人的事,張不開那個口。

有一次,妻子又有好幾筆款項沒能按時到賬。馬上年底了,很多該支付的錢都得支付,比如聘請人員工資肯定得按時發放等。而她平時幾個有借貸關系的朋友,又出于各自的一些原因,皆沒有余錢,無奈之下,只好找康朝陽想辦法。

康朝陽接到這個任務后,頭都大了一圈,雖然同事朋友一大堆,他卻不知道怎么開口,總是覺得如果讓人知道自己沒錢,人家會就會“輕視”自己,看不起自己。為此,他反復思量反復權衡,哪些同學、朋友最有可能借,哪些人可能手中有錢,以前開口借過錢的,盡量不要找人家了。躊躇半天,康朝陽愣是不敢有所行動。

最后妻子看不下去了,就勸道:“借錢有什么丟人的。大家都是平常老百姓,哪個沒個急事用錢呢,我們遵紀守法,既不偷,又不搶的,堂堂正正做人,不存在低人一等。我有好多朋友,包括同行,他們還找我借錢呢。”

聽了妻子的話,康朝陽只能硬著頭皮敲開了一位同學的家門,如實說了一下目前面臨的困難,沒想到那位同學很爽快地就把錢借給了他。走出那位同學的家門,康朝陽忽覺,原來借錢其實沒他想象中的那么難。

俗話說:“家有萬貫,也有不便。”據一項統計調查顯示:70.4%的人有向別人借錢的經歷,而被借過錢的人更是達到了78.3%。

借錢也是要有技巧的,為什么有的人磨破了嘴皮子都借不到錢,而有的人卻是一借一個準呢?究其原因,還是在于技巧的問題。

有人說:“借錢像是一種藝術,更像是一種戰術。”其實在借貸這場戰役中,貸方比借方更處于不利之境。借錢之難,難在啟齒。等到開了口,那這塊“熱山芋”就拋給對方了。借錢需要勇氣,不借,恐怕需要更大的勇氣。所以,只要我們掌握了當中的技巧,贏得這場戰役自然是輕而易舉,借錢對我們來說將不再是難事。

第一,心懷坦蕩。借錢的時候,首先要做的是克服自己的膽怯,不要覺得借錢丟人,更不要在對方面前畏畏縮縮。我們是來借錢,又不是來騙錢的,有什么好怕的,態度要誠懇,但也要不卑不亢,這樣才是最好的應對方式。

第二,目標明確。借錢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清楚,什么人借得到什么人借不到,如果借不到,那么會失去什么,可以得到什么,這是我們一定要清楚的。否則,找錯了目標,再努力也是白費力氣。

第三,學會“獅子大開口”。魯迅曾說:“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說在這里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愿意開天窗了。”這個道理對于借錢同樣適用。

比如,我們想問朋友借5000,我們不能直接說借5000,那樣很可能借不到這么多,應該給對方留一個緩沖的余地;我們可以試著放大這個數字,比如說借10000,這樣對方雖然可能借不了10000,但是“討價還價”之后,說不定就能達成借5000的目標。

人都有這么一個心理,在拒絕他人時,心中會不自覺地產生內疚感。這樣當我們將實際數字說出來的時候,對方就不好意思拒絕了。而且,借錢的數額大一些,還可以抬高自己的身價,讓人對我們高看一眼。

第四,多點耐心。借錢的時候,碰壁是難免的,別因為對方看來猶豫就自亂陣腳。別人猶豫了,反而是個好跡象,起碼有考慮的跡象。也不要因為別人說話不好聽就氣餒,我們總不能又要人家借錢,又要人家像孫子一樣把我們當爺爺對待吧。

第五,順勢而為,隨機應變。一個人去朋友家借錢,走到門口時,聽到朋友夫妻倆正因為借錢的事情吵架,此時若再提借錢,無疑是火上澆油,極有可能連朋友也沒得做。但他并沒有扭頭回去,而是當起了和事佬,最終讓朋友夫妻倆歡喜收場。三更半夜要離開朋友家的時候,朋友才突然想起來問他來意。他只是笑笑說“再說吧”就走了。

過了幾天,那位朋友又給他打電話,一邊向他道謝一邊將他當成感情咨詢師,將自己家里的情況又說了半個小時,到了掛電話之前,可能為了彌補他,朋友又追問道:“那天登門拜訪是為了什么事?”他這才說出自己的來意,這錢自然也就借得很順利了。

第六,懂得感恩。借了是情分,不借是本分。千萬別把人家借錢給我們,搞得像是理所當然。不管別人借不借,借多借少,我們都要心懷感恩,不能挑三揀四。要知道,如果別人的好心好意得不到我們絲毫的感激,那下次誰還愿意把錢借給我們。

第七,有借有還,再借才不難。要想別人借錢給我們,首先就要讓別人信任我們。比如,往常不缺錢的時候,我們也不妨多向朋友借借錢,而后及時還上,這既可以加深我們與朋友之間的聯系,還可以為自己累積信用度,何樂而不為呢?

3.求人的時候,就應該有尊卑之分

人和人的關系,從實質上來講都是平等的,沒什么尊卑和貴賤。但俗話說得好:求人矮三分。因為放不下面子,許多人不愿意求人。正是“上山擒虎易,開口求人難”,對于很多人來說,張開嘴巴求人一句,可比面臨槍林彈雨還要可怕。

世人都不愿意將自己放在一個卑微的地位上去求人,但世上誰人不求人?現實要求我們必須克服這種“愛面子”的心態。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之所以要求人,就是因為我們正處于弱勢,想要得到強力的幫助。雖然我們不必做到卑躬屈膝,但最起碼要有一個誠懇的態度,要低下我們高貴的頭顱。因此,求人時一定要擺正自己的位置。

首先,我們需要放下架子。沒人會喜歡一個趾高氣揚、頤指氣使的人,尤其我們還是求人辦事的那一方。如果不能放下架子,那就不可能獲得別人的幫助。

路易十四是法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國王之一,雄才偉略的他在位七十二年,使法蘭西成為了17世紀最強大的國家。然而,在這強大的背后,也不是什么問題都沒有。法蘭西的財政狀況一直很不理想,政府為此背負了巨額債務。為了擺脫這種狀況,路易十四便將目光瞄向了那些富翁銀行家們。

但是他也知道,要想從這些人口袋里掏出錢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于是,他便將那些富翁們請到了王宮,邀請他們和自己共進晚餐,然后還親自帶著他們游覽了御花園,態度表現得相當謙恭,這讓那些富翁們非常感動。他們偉大的國王,竟然放下了架子,站在了他們中間。掏錢的時候,也沒有什么猶豫。

正是因為路易十四的低姿態,使得法蘭西的財政危機得到了緩解。試想,就連高貴的國王在求人的時候,也要放下姿態,何況是平凡的我們呢?

其次,要尊重別人。人類本性上最深的企圖之一,就是期望被人欽佩、贊美、尊重。常言道:“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人都希望自己能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贏得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因此,求人辦事的時候,我們應該懂得先向對方表示尊重,這會制造融洽交談的氣氛,對方也自然會對我們產生一種好感。否則,話不投機半句多,誰又有耐心和素養面對一個給自己擺臉色看的人,并為他提供幫助呢。

當然,這種尊重并不適合直接用言語說出來,就算我們說上幾十遍“我很尊重你”這樣的話,別人也只會當成是我們的客套之語,或者是別有居心之言。表達尊重也要有技巧,有的時候,注重一些細節,反而更容易達成目的。

趙峰去一家單位辦事,因為沒有關系,所以事情沒有辦成。他失望地走出這家單位,卻沒有想到,在單位的大門口遇到了一個似曾相識的人。他腦子里靈機一動,突然想起來,這不就是上次在酒會上遇上的那個報社主編嗎?原來他是在這里上班啊。

于是趙峰就上前套近乎:“您就是張主編吧!”對方一聽趙峰叫出了自己的名字,便停了下來十分友好地問:“是我,請問您怎么稱呼?”

趙峰說出了自己名字,然后又說道:“上次宴會上,你的那一番言論真是太精彩了。”接著就將上次宴會的一些小細節說了出來。

那位主編一看趙峰竟然還記著自己說過的話,心里高興極了,語氣中也帶了幾分親近。聊了很久,那位主編就問趙峰,來這里是不是要辦什么事。于是趙峰就將自己的難處說了出來,那位主編聽了之后說:“小事一樁,包在我身上了。”就這樣,趙峰的事情辦成了。

若是我們將奉承表達得太過火,不但不會讓對方有被尊重的感覺,反而會覺得尷尬。正所謂過猶不及,我們必須以一種漂亮的、讓人能接受的方式表達我們的尊重,使對方覺得我們是從內心里尊重他的,而不是別有所圖。

最后,懂得報答,不能過河拆橋。很多人都有一個毛病——那就是不知道什么是感恩。用人之前,好話說盡;但是用完之后,立刻棄之如敝屣,半句感謝的話也沒有,這難免會讓幫助我們的人寒心。須知,求人就是人情的往來,哪里是一次兩次就能斬斷的。即使我們不再有第二次求他的打算,也得為自己的聲譽著想。若被打上過河拆橋的標簽,以后還有誰愿意搭理我們,難不成,求人一次,就有自信在日后的人生中一路高歌?

韓信不得志的時候連自己都養不活,他在河邊釣魚,洗衣服的老嫗見他可憐,就拿飯來給他吃,如此持續了十天,韓信對他老嫗說:“我一定會重重地報答您老人家。”果然,到他封侯拜相將之后,他找到了當年在河邊洗衣服的老婦,以千金相贈。

古人云:“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在人際交往中,求人辦事,就應有所報答。這是我們對別人施加援手應有的回報,也是一種積累聲譽的方式。人世沉浮,每個人都不會只有一次求人的經歷,為了下一次的方便,我們也該有所付出。

4.善于自嘲,讓我們免于尷尬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難免遭遇一些尷尬的場面。每當陷入這種局面,多數人都是愣在那里,或是手足無措,不知道該怎么辦,臉上迅速爬滿紅霞。尷尬,是絕大多數人都不想面對卻又無法杜絕的。那么,陷入尷尬,我們又該怎么辦?

其實,這種時候如果我們能沉著應對,學會自我調侃,就會變被動為主動。在遇到突發事件而使自己處于尷尬狀態時,我們需要的不是躲避現實或手足無措,甚至埋怨他人,而應該自我解嘲,給自己一個臺階下,以此緩和氣氛,避免沖突。此時,自我調侃和貶抑的“阿Q”精神就很值得提倡了。

有一次,主持人楊瀾主持一個晚會,結果在上臺的時候,她不小心踩著了自己的裙角,摔倒在了舞臺上。試想,主持人在臺上摔倒了,這是一個何其尷尬的場面。當時現場的觀眾們都驚呆了,所有的人都在看著楊瀾。

只見這時候,楊瀾非常鎮靜地爬起來,然后對著觀眾們說道:“剛才我給大家表演的‘獅子滾繡球’節目,看來很失敗,所以還是由我們那些專業的演員來給大家表演吧。精彩的演出馬上要開始了,不信?你們瞧……”

話音剛落,臺下響起了陣陣掌聲。

楊瀾的機智折服了現場的觀眾,她用自己的智慧擺脫了困境,化解了尷尬。她的高明之處就在于用調侃對自己的失誤進行了巧妙的渲染,借著演出的話題,將大家的視線轉移到了節目中,從而避免大家繼續將注意力放到她摔倒這件事上。

生活中,我們也可以運用楊瀾的這種做法。比如,當工作中身陷困境,發生了對自己不利的事情時,我們要根據現場情況巧妙、及時地使用調侃的手法來化解,這樣可以讓我們放松壓力,轉移別人的視線,為自己擺脫困境,爭取有利的局勢。

一個人活著,時時刻刻都有可能發生意想不到的意外。尷尬和難堪在所難免,它有時候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也可能發生在別人身上。既然難堪是在所難免的,那么怎樣應對難堪、擺脫難堪,就是我們要面對的問題了。當我們面臨尷尬時,不妨嘗試用以下幾種方法,讓自己擺脫困局。

第一,幽默應對。許多人面對尷尬的場面,不是面紅耳赤地逃掉,就是無助地落淚。既丟面子,也不瀟灑。其實,只要機智幽默一點,善于自我調侃,就能在情急時刻化險為夷。

比如,有一次,在早晨上班的時候,幾個人坐同一部電梯上樓,在電梯里,不知道是誰突然放了一個響屁,大家都覺得尷尬無比。這時就聽一位員工自我調侃道:“對不起,對不起,這兩天肚子不舒服,沒有想到竟然在這里漏氣了。”此話一出,電梯里一陣哄笑,尷尬頓時煙消云散。

用幽默去調侃自己的缺陷和不足,缺陷和不足就會顯得微不足道,他人也會愉快地接納你。恰當地運用自嘲法應具有一定的幽默感。

第二,直面問題。有些讓我們感到自卑的缺點,我們不想被別人關注,卻在大庭廣眾之下被別人說了出來,這時應該怎么做呢?直接開罵,顯得風度不夠;忍氣吞聲,又顯得懦弱好欺負。其實,這時干脆點頭稱是,那別人也就講不下去了。

有一個人還不到四十歲,頭發就掉光了。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個事業上的競爭對手,這人當著大家的面,冷嘲熱諷地說:“喲!這么早就沒有頭發了,是想得太多了吧。”這人想的是,對方聽了這話,肯定就會對他惡語相向,他已經做好了接招兒的準備。沒有想到,對方只是輕輕一笑道:“對啊,聰明絕頂了。”這一來,嘲諷的那個人頓時有種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覺,只好閉嘴不言了。

當我們的缺點被人嘲笑或者處于讓自己尷尬的處境時,難免會緊張。遇到這種情況,用自我調侃幫助自己解圍,既能擺脫別人的嘲笑,又能顯得自己大度。

第三,自圓其說。有時候,我們往往會因為一句話而使雙方陷入尷尬的境地,這時候若是想化解尷尬,不妨試試自圓其說的方式。比如,同事給你過生日,卻將我們的生日說小了一歲,這個時候,大家不免尷尬。此時你如果回答說:“我過一次生日,年輕一歲,越活越年輕啊!”那雙方都會很高興。

自圓其說就是給自己和他人找臺階下,在狀況窘迫的時候,不管是誰將話題引入尷尬境地的,都可以順水推舟,將這一刻的窘境揭過。

總而言之,生活中的我們,無法徹底杜絕尷尬的經歷。善用自嘲,則可以最大限度地讓我們免于困窘。

5.求人要現實,誘之以利

有一句話說得好:“了解人性人情,你就無所不能。”了解對方喜歡什么,討厭什么,渴望什么,害怕什么,我們就能控制對方的心情。

人的正常心理是:盡量逃離自己害怕的事物,而趨向自己渴望的事物。我們只要知道對方害怕什么,喜歡什么,并施以適當的手段,就能拿住他的七寸。當然,求人辦事,是有求于對方,而非與之結成仇怨。因此,誘之以利就成了最好的手段。

求人時,如果我們能盡量表現得慷慨些,必定事半功倍。比如:“老兄,放心吧,事成之后,三成的利歸你。”也許對方嘴巴上會打著哈哈推辭,但心里一定會因為我們的大方豪爽而盡力幫我們。就這一句話,比我們說一百個請字都實用得多。

但我們總覺得求人辦事,靠的是交情,若談利益回報,會置對方于尷尬境地,讓原本的關系染上金銀的俗氣。其實,利益回報是每個人內心的軟肋,適時地點撥一下,大家都好;如有第二次請求,雙方也會合作得更愉快。不然,這就是有這次沒下次的生意。只有懂得以利誘之,才能真正調動一個人對我們施以援手的積極性。

大專畢業的陳少華,銷售業績月月都是第一名。有朋友向他請教秘訣,他說因為有“貴人”相助。朋友仍不死心,追問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愿意幫助他?

他說出了自己秘訣:“之所以別人愿意幫助我,是因為我對他們有利益報答。記得上次那筆大單子嗎,那個廣東老板是我的一位做保險經紀人的朋友介紹給我認識的,而且還為我做了擔保;后來我把所得的提成,都在那個朋友那里買了保險了。而且我也介紹了很多朋友給他認識。”

一個人受到別人請托的時候,首先想到的總是付出、吃虧。沒有誰會愿意吃虧,但若是輔以一些利益報答,那感覺就不同了,給人以幫助,既可以得到別人的好感,又可以得到利益,又何樂而不為呢?

若光是求人幫忙,就等于站在了一個被施舍的角度,說白了,就跟路邊乞求路人賞賜一碗殘羹冷飯的乞丐差不了多少,這樣別人自然就不會重視我們。然而,當有了這樣一種利益報答的維系,我們的角色就不一樣了。對方的幫助可以等同于一次投資,我們自然也就成了合作伙伴,這樣雙方的關系就是平等的了。

有些人認為,君子之交淡如水,在朋友之間談利益報答,顯得太庸俗,而且也不容易說出口;其實若是一直抱著這種想法,那就大錯特錯了。知己良朋能有幾人,若是我們始終將自己的人際圈限制在這幾個人之間,怎么可能成就大事業?

查爾斯是紐約一家大銀行的秘書,奉命寫一篇關于某小銀行的報告,事關機密,只有一個人可以幫助他得到他非常需要的那些資料。那人曾在那家小銀行效力了十幾年,不久前他們變成了同事。于是查爾斯找到了這位同事,請他幫忙。

查爾斯對這位同事說明了來意。但也許是這位同事對他過去的公司感情頗深吧,不怎么愿意合作,因此說話含糊、概括、模棱兩可。起初查爾斯很著急,不知該怎么辦。后來忽然打聽到,這位同事正在為他的兒子搜集郵票,他有了想法。

這一次,查爾斯帶了一些精美的郵票。同事笑著說:“我的兒子將會喜歡這些。”他一面不停地說,一面撫弄著那些郵票,“瞧這張,這是一張無價之寶。”

于是,他們花了一個小時談論郵票,瞧同事兒子的照片;然后又花了一個多小時,查爾斯得到了他想要知道的一切資料。

有一位知名的企業家曾經談到借錢的事,說:“我每次問朋友借錢,都會向他們支付高額的利息報酬,我會讓他們知道,把錢借給我,永遠都比把錢存在銀行要好得多。就因為如此,我從來都不會欠缺資金。”

不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利益報答都是能讓別人樂意幫助我們的最好砝碼。如果我們有事需要朋友的幫忙,就一定要向他承諾利益報答,這樣才能讓他們心甘情愿地幫助我們,若是不舍得這點利益,就算他們抹不開面子幫了我們一回兩回,那肯定也不會有第三回、第四回。而求人幫忙,卻注定將是伴隨我們一生的事。

比如,我們因為有急事要處理,卻又不能請假,所以只有請同事幫我們頂班。這時候,我們要做的肯定是向同事承諾,這個班不會白頂,下次肯定會還給他,而且還會請他吃飯。這頓飯就是我們對他的利益報答。如果我們每次都讓他做白工,那長此以往,別人也一定會找理由推掉我們的請求。

在職場上,無論一個人工作能力有多強,如果人際關系太差,也沒有哪個領導敢大膽啟用他。而利益報答往往是維系良好人際關系的一顆重要砝碼。懂得給人以利益報答的人不但能得到領導的青睞,也很容易交到朋友,從而為自己的事業插上成功的翅膀。

6.請將不如激將,掌握談話主導權

《西游記》中有一回的故事講的是,唐僧把孫悟空逐出取經團隊后,黃袍怪將唐僧抓走,豬八戒磨破嘴皮也說不動孫悟空,最后他靈機一動,變換思路說道:“猴哥呀,人家黃袍怪可說了,齊天大圣算個屁,就算他來了,我也會剝了他皮,抽了他筋,啃了他骨,吃了他的心!就算他猴子瘦,我也把他剁碎了用油烹。”孫悟空是個急性子,果然,他被八戒的幾句話氣得抓耳撓腮,暴跳如雷,立即跟著八戒回去降妖了。

生活中,有些人就是吃軟不吃硬,對待他們,請將不如激將。尤其是好勝心切的人,我們只要稍稍一激,他的自尊心就會像被針扎了一下,不顧一切跳入我們預設的局。

一位富家公子極愛習武,他想要拜一位高人為師,但是那位高人卻不答應。公子使盡了渾身解數,那位高人卻一直不為所動。

這一天,公子鼻青臉腫地來到高人門前,高人見他如此模樣,有些訝異。只見公子唉聲嘆氣道:“哎!看來我們南人只能做北人的手下敗將了。”那個高人也是南人,聽了這話,眉頭一挑問道:“你這話是什么意思。”

公子說:“今天我在街上聽到一個北人說,南人永遠都比不上北人,我心中不服,上前爭斗,結果連輸三場。他們說南人只配給北人提鞋。”聽了這話,老人眉角抽動,顯然在極力壓制自己的怒火,于是公子又添油加醋道:“南人生來孱弱,而北人生來壯碩,他還口出狂言,說在武學上,他完全稱得上是我這個南人的師傅。”

“夠了!”高人脖子上的青筋都跳了出來,“北人算什么東西,老子這個地道的南人才是你的師傅!”公子一聽,趕緊單膝跪地:“師傅在上,請受徒弟一拜。”高人這才意識到上當了。

《孫子兵法》中說:“怒而撓之。”意思是說,對于易怒的人,我們就要用挑逗的方法激怒他,使其失去理智,輕舉妄動,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把激將法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將領、主公,無不是他激將的對象,可謂深諳此道。生活中,也有很多人把“請將不如激將”視為人生寶典,憑此在職場中游刃有余。

在交談中,正確運用激將法,一定能收到積極的效果。當然,巧言激將也要看對象,視情況而定。不同的交談對象,我們應當采用不同的激將方法,這樣才能夠收獲讓人滿意的效果。“激將法”的用法很多,但是大體可分為以下三種:

第一,直接刺激。面對有些膽怯但是又好面子的人,我們要直接面對面地貶低對方,刺激他,以達到讓他出手的目的。

付文斌決定自主創業,但他需要找一個合作人,他看中了龔輝,因為龔輝的專業能力扎實。但是創業有風險,而龔輝這人個性有些軟弱,沒有什么闖勁,所以一直都在猶豫不決。于是付文斌便直言相激道:“到底行不行,你拿個主意,不行的話,我也好死心去找別人。真是的,還一直以為你挺能干的,沒想到你膽子這么小,這么點風險都擔不起。”“我膽小?”龔輝像是被踩著尾巴的貓一般炸了起來,吼道,“我就讓你看看我是不是膽小。”當天晚上,龔輝就辭了職。

第二,間接刺激。對于一些個性比較要強的人,我們可以通過褒獎他的同事,或是競爭對手,來達到刺激他的目的。

楊琳是個心高氣傲的人,最受不得別人比自己強;但是由于她心氣高,看不上自己現在所做的工作,做事沒有什么積極性,所以業績也就平平。上司知道她的才能,也知道她的這個毛病,為了讓她能夠好好工作,發揮出自己能力,上司想出了一個辦法。

在一次部門會議上,上司大肆贊揚了部門員工小王的能力,還說他是本部門最好的員工。這讓楊琳非常受不了,她可是向來都看不上小王的,怎么可能忍受小王比自己強呢。于是心里就想著超越小王,鉚足了勁兒工作。果然,兩個月下來,楊琳的業績排名部門第一。

第三,引導刺激。這種刺激不是簡單的否定、貶低,而是“激中有導”,用明確或誘導性的語言,把對方的熱情激起來。例如,我們要找朋友幫忙,但是朋友卻更樂意將時間浪費在網絡游戲之上,這時候我們可以這樣說:“游戲玩得再好,又算得上是什么能耐,要是能把這件事情做好了,那才是真正的能耐。”說不定這樣一句話,就能將對方的興趣轉移到幫助你完成這件事情上。

正所謂“水激石則鳴,人激志則宏”。請將不如激將,如果苦求無用,刺激他反而能夠激發一個人的行動、調動他們的工作激情。關鍵是要激發并設法去滿足他們的需求和期望,因為對絕大部分人來說最關心的畢竟還是自己。

7.軟硬兼施,打個巴掌別忘了給棗

求人辦事,一味地“軟”,一味地委曲求全卻也不是辦法,偶爾硬氣一點,善意的威脅對方沒準能收獲意想不到的效果。

黃興有一次在長沙領導群眾起義,結果在約定起義的當天,因為叛徒出賣,起義機密被泄露,長沙知府立即下令全城搜捕黃興,隱匿者同罪。

黃興東躲西藏,無意間躲進了一家出租結婚儀仗的店面里。情況已經是萬分緊急,外面街口巷尾布滿了抓捕他的官兵。萬般無奈之下,黃興直接走到了店主面前,承認了自己的身份,希望他可以為自己提供庇護;店主怕惹禍上身,哪里肯照辦。

黃興無奈之下,只好對店主狠狠地說到:“今天官府下令全城搜捕我,用不了多久,勢必會抓到我。我如果被捕,一定把你說成我的同黨。你若想免禍,就用花轎抬著我,配上儀仗和鼓手,送我出城;只要我脫了險,就加倍付你工錢。”

此話一出,店主只能乖乖照辦了。

現實生活中,許多人都是欺軟怕硬的,一味地軟弱不免會被人欺侮。如果能壓住對方囂張氣焰,善意威脅,再用軟取得同情,問題就能迎刃而解。美國總統羅斯福著名的“胡蘿卜與大棒”政策,還有我們常常聽說的“給一個巴掌賞一個棗”等,其實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當然這個威脅也要控制在適當的程度上,要不然適得其反,反而弄巧成拙。

劉強是一家公司的技術部主管,設計的產品曾多次獲獎,對公司的貢獻很大,公司對他也非常倚重,前年還獎勵了他一部車。后來公司換了新的領導,這位領導新官上任三把火,對于下面那些有資歷的員工自然要給點厲害瞧瞧,好樹立自己的威信,所以就經常挑劉強的刺。

一次,他終于找了一個劉強在外面攬私活兒的借口撤消了劉強主管的職位,還把他調到了與技術無關的崗位。

對此,劉強自然是郁悶不已,數次和領導溝通皆沒有成果,反而讓上司氣焰越來越囂張。他知道這個時候,再求上司也無濟于事,所以決定以硬碰硬。在很早之前,就有另外一家科技公司愿意高薪聘請他,他向上司遞交了辭呈,上司知道劉強對公司的重要性,現在壓著他只是為了樹立自己的威信,遲早還是要用他的,自然就不愿意讓他走。劉強卻不管這些,直接就向仲裁部門提請了勞動仲裁。

這一下上司終于軟了下來,親自來找劉強談話,希望他能夠撤銷仲裁,留在公司,公司會給他一個滿意的待遇,也承認了自己前段時間工作上的失誤,愿意盡力彌補。

劉強一看上司態度軟了,就也跟著軟了下來,直言自己這么多年受公司栽培,能不走自然也不愿意走,只不過自己擅長的是技術,在其他部門實在是發揮不了特長,所以才想要離開公司。上司一聽這話,立馬就將他調回了技術部,二人皆大歡喜。經過這次的事件,劉強還和上司成為了很好的朋友。

從劉強的經歷中我們不難發現,他之所以能在與上司的角逐中贏得勝利,不外乎是在恰當的時機選擇了恰當的態度。倘若他一直軟弱下去,吃了啞巴虧不說,也沒人替他申冤;不過,如果他一直強硬下去的話,結果也不見得好,免不了落得一個忘恩負義、欺詐老雇主的名聲,即使以后再找工作,人家也會防他一二。由此可見,過度地“軟”行不通,但太過強硬,同樣不好,只有軟硬兼施、張弛有度,才能打破對方的防線。

那么,生活中我們到底應該如何運用這種軟硬兼施的手段呢?軟硬的程度又該如何拿捏,或者什么情況下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態度呢?

第一,以硬制硬。別人對我們強硬,我們也不能軟弱。就像上司要壓制劉強,劉強溝通無果之后,直接就以辭職相要挾;上司不放人,則直接提請仲裁。這樣才能給上司留下一個此人不好對付的印象。若是我們太過于軟弱了,別人自然就會小看我們,那他在面對我們的時候,心里就會產生一種優越感,對我們也就不會平等相看。因此,只有強硬起來,讓他重視我們,他才能在心里承認我們的地位。

第二,以軟對軟。就像上述故事中,上司軟了下來,承認自己的過失和對劉強的不公正之后,劉強也跟著軟了下來,這樣既給了上司一個臺階下,也使得雙方接下去能有一個愉快的交流。如果這個時候,劉強得寸進尺的話,說不定上司為了維護自己臉面,真的會讓劉強辭職,這樣的話,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對待有些人,如果一開始就軟,他必然會認為我們好欺負,而對我們更加強硬。這種時候,只要我們有著正當的理由,那就不妨強硬一點。當然,這個強硬也要注意程度,不能一味強硬到底,最有效的辦法是:軟硬兼施。

8.找到利益共同點,逼迫對方答應

我們在求人幫忙的時候,一種情況是讓對方覺得只是幫我們擺平這件事,另一種是讓他覺得這件事也牽涉到他自己的利益,相比之下,哪一種情況會讓對方更賣力?

不用說也知道,肯定是后一種情況。立場不同,效果自然截然相反。所以,告知對方我們求他的這件事還牽涉他的利益,讓他覺得不僅在為我們出力,也是在幫助他自己。這樣一來,即便對方心理不樂意,為了自己的利益,也只能按照我們的意思去做。

酒店大亨希爾頓曾經計劃在達拉斯州建造一座投資百萬元的新酒店,以實現他以德克薩斯州為基地,每年新增一座酒店的計劃。但由于資金短缺的問題,這個項目不得不中途停止。希爾頓卻不愿意就此放棄,于是他決定去拜會賣給他地皮的大商人杜德,對他直言道:“非常抱歉,杜德先生,由于資金的原因,這座酒店的建設不得不暫時中止。”

對于飯店工程進行不下去,杜德并不以為然,他認為希爾頓沒錢蓋飯店與他無關。但是希爾頓卻說:“杜德先生,我來找你,是想告訴你,飯店停工對我無疑不是好事,但你的損失會比我還大。如果我對外宣布飯店停工,是因為我想換一個地方蓋酒店。那么酒店周圍的地價一定會暴跌。結果對你也許是不利的,所以我建議,由您先墊付建造酒店的錢,等到酒店盈利了,我再分期還給您,同時我還會支付給您利息,您看怎么樣呢?”

無奈之下的杜德只好乖乖地同意希爾頓的要求,自己出錢先建好酒店,然后交給希爾頓。待賺了錢,希爾頓再分批還給杜德。

求人辦事,有的時候光“苦苦哀求”未必就能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這時,我們還得采取一點迂回戰術,如我們常聽說的“威逼利誘”的方法,即“逼”得對方無處藏身,巴不得趕緊將事情解決以求解脫;同時以利“誘”之,讓對方能夠看到美好的明天,覺得其中有利可圖,也不至于過分為難。如此一來,我們求人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而能夠讓我們威逼利誘的一個關鍵之處,就在于我們雙方之間存在的一個利益共同點,這個利益共同點讓我們和對方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我們若是受了大損失,那對方也跑不了。這就制造了一個契機,當對方明白,幫助我們也是在幫助他們自己的時候,他們才會有一種“切膚之痛”,愿意并有動力幫助我們。而明智之人則善于發現這個共同的利益點,更甚者則可以做到無中生有,自己制造出這個共同點來。

20世紀20年代的蘇聯,因為剛剛經歷了戰亂,國內各種物資都極度匱乏。1923年的時候,蘇聯駐挪威大使柯倫泰奉命與挪威商人洽談購買鯡魚一事。當時挪威商人非常了解蘇聯的情況,就想借此機會大撈一把,所以提出了一個高得驚人的價格。

然而,出乎人意料的是,柯倫泰并沒有對此價格提出什么異議,只是放出消息說,商人們能提供的鯡魚太少了,根本無法滿足蘇聯國內的需求。這一來,挪威商人們紅眼了,這可是一次難得的發財機會呀。他們都拼命地囤積鯡魚。

沒過多久,談判的日子到了,商人們自認為抓住了蘇聯的痛腳,在鯡魚的價格上半點也不松口。沒有想到柯倫泰卻非常痛快地說:“既然你們只能接受這個價格,好吧!按你們提出的價格成交。但是我們政府并不打算為這批鯡魚花這么多的錢,所以我只能收購一半的量。”

這一下,商人們傻眼了。為了發筆橫財,他們一個個都囤積了大量的貨物,若是蘇聯人不接手,他們又去哪里找能夠吃下這么大筆訂單的客戶呢?柯倫泰看著商人們頹喪的臉色,又說:“其實,我們國家非常需要這批物資,而如果我們不接手的話,你們的鯡魚也只能爛在手里,不如我們想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你們降低一些價格,我再向國內要一些資金,爭取買下你們囤積的所有鯡魚。”

挪威商人也沒有辦法,只能同意了這個要求,最后柯倫泰以不到商人要價七成的價格買下了這批鯡魚。這個價格比原本估計的還要低。

在這次交易中,雙方利益連接點就是那批賣不出去的鯡魚。如果商人們不肯降價,就會有一半的鯡魚無法脫手,自然免不了損失慘重,而蘇聯也會因為高價買進一半的鯡魚而遭受損失。柯倫泰事先放出風聲,從而使商人們大肆囤積鯡魚,巧妙地制造了連接點,從而化被動為主動,將商人的利益和蘇聯的利益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從而迫使他們不得不降價。換句話說,求人幫忙,聰明的做法就是找到雙方的利益共同點,并以此制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定县| 乌拉特前旗| 平邑县| 泸州市| 玉龙| 玉龙| 高要市| 天等县| 乌兰察布市| 张家港市| 灯塔市| 梓潼县| 西华县| 九龙坡区| 瑞丽市| 崇礼县| 琼海市| 安化县| 峨眉山市| 调兵山市| 耿马| 襄城县| 吉木萨尔县| 罗江县| 邢台市| 泰安市| 宜兰市| 柳林县| 洛扎县| 榆中县| 嘉荫县| 革吉县| 阿城市| 洪雅县| 平罗县| 滕州市| 永善县| 广平县| 象州县| 元谋县| 庆城县|